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之文豪驸马 > 第一卷 第五章 名誉长安

大唐之文豪驸马 第一卷 第五章 名誉长安

作者:卫之极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0 16:49:16 来源:笔趣阁

入冬后的长安,天气早已转冷。这时候的长安,比前世可冷多了。

自从上次曲江诗会后,不时有人前来拜访长孙淹,都是慕名而来。原来啊,诗会上所盗出的诗早已经由诗会众人之口传开,那些准备明年考春闰的士子们,只要有些许门路都拜托亲近之人向长孙府递上拜贴,弄得李旦烦不胜烦,自己四书五经都整不明白,如何指教得了别人。

开始的时候,长孙淹在碍于面子接待了一天,结果李旦却发现问题还真是千奇百怪,弄得长孙淹回答了几个问题后也词穷了,那场面让长孙淹钻地缝的心都有了,好不容易才糊弄了过去。

早晨,大概六点半左右,睡梦中的长孙淹被苹儿叫醒。说是魏公前来拜访长孙家四公子。魏公?魏征?长孙淹清醒后一脸的不可置信。

这位可是千古名人啊,可是被后世传为千古明镜的人物,偶像啊。长孙淹在苹儿的帮助下,快速的洗濑后到了中堂,长孙无忌正陪着魏征谈论着长安趣闻。

“淹,见过父亲大人,见过魏伯伯。”进入大堂,长孙淹打量着魏征,一绺长须,瘦弱的身躯,典型的关中人长相,有点方正,倒是有相貌堂堂的意味,相信,这位年轻时也是一位翩翩佳公子。

“贤侄来了,长孙大人,这个可是贵府的麒麟儿啊。”

“魏公过奖了,末进而已,仍需各位叔伯们关照啊。”长孙无忌摸着自己的三尺长须也不由得脸上泛起了笑意。

长孙无忌也听说了诗会的事,而且在诗会第二天,在李世民那还看到了长孙淹所写的两首诗的原稿。刚看到时,长孙无忌也有点不敢致信这是自己儿子写出来的。

“贤侄啊,现在你虽然名满长安,才名已轰动于士林,但切忌不可留恋名声,拔苗助长,应当戒骄戒燥,沉下心来治学啊。”魏征向坐于下首的长孙淹劝诫道。

“诺,伯伯,淹只是被人所迫而已,诗词本是小道,小侄才学自己清楚,不敢当魏公与天下各士子称赞,小侄深知自己见识浅薄,尚待学习。谢过魏伯提点。”

“好啊,看来长孙大人后续有人啊,羡慕啊。”魏征惊异地看了一眼李旦,转头向长孙无忌道喜道。

“哪里,哪里,魏公缪赞了。”

看到父亲与魏征之间点到即止的试探与讳莫而深的交谈,长孙淹觉得一阵头大,有点云里雾里的感觉。好不容易送走了魏征,长孙淹逃也似的回到自己的小院。

不行,我要搬家。长孙淹在之后的几天里烦不胜烦之后,忍受不了了。

“父亲,母亲,孩儿想搬到别院去住,请应允。”一次晚饭后,长孙淹终于向长孙夫妻提出搬出去的请求。

长孙无忌这段时间其实也有点烦不胜烦,也明白自己儿子为何提出想搬去别院的原因,便点头应允了。将府中的长孙云管家派去了别院,好照顾好李旦。母亲更是将自己的贴身丫鬟柳儿派给了长孙淹,好侍候好自己这个宝贝儿子。

得到长孙夫妻的应允,长孙淹兴冲冲的告诉苹儿搬去别院的消息。这段时间,实在受不了生活中各种不便的,这次正好借这个机会去别院,自己将一些东西给造出来,好改善自己的生活。

其中,最特别也最急迫的是厕纸,现在大家如厕都是用的厕筹,这个东西就两片竹片而已,长孙淹第一次用的时候都出血了,之后都有点害怕上厕所,都是偷用家宣纸或者绢布,但那终究不是长远之计,虽然家里富裕,但这样浪费也不是办法啊。

第二天一早,长孙淹便迫不及待的摧促苹儿与柳儿收拾细软,搬家,必须尽快搬家。四辆马车,装上全部家什,带上仆役十三人出延庆门奔向城外别院。

长孙无忌做为贞观第一宠臣且又是皇后的哥哥,再加上可以说是李世民的第一功臣,封地自然离城很近,良地八百亩,虽然唐代度量衡与现代不同,但也算极多了。

要知道,李世民上台后因为感觉贵族过于庞大,都在有意的削减名额,登基后的加恩都只是给升级了爵位,再赐下些什么绸缎啊金银之类的,再也没有了土地封赏就可见一斑。中华自从开始就是一个农耕国家,民以食为天,土地便成了根本,李世民那可是深知土地兼并的危害性与破坏力。

几年后的李世民甚至为了查探贵族与世家的土地兼并情况,任用了马周上任清查天下土地,不少贵族被夺了爵位,另用氏族志将世家狠狠敲打了一番。

城外二十里,一条笔直的官道直通长孙府封地,不用半时辰长孙淹便到达了别院。别院外,仆役与庄子上的庄户早就候着长孙四公子的到来。

占地五十亩的长孙府别院便建在山脚下,山前一片全是长孙府封地。旁边就是高阳公主封地,公主并不在别院,住在了长安的公主府中,公主别院也距离长孙别院才二里地,须臾却达。安顿好后,听管家说起旁边是高阳公主封地,不禁想起这位李世民子女中算是最特立独行的高阳公主。

史上最有名的莫过于高阳与房遗爱婚后出轨和尚辨机的故事,高阳后来甚至还怀了辨机的孩子,东窗事发后,辨机被赐死,高阳怨恨之余,几年后起兵造反,导致一批人被斩杀,其中最有名也最冤的就数吴王李恪,只因一个莫须有的罪名便被杀,后面虽然被平反,但王府后代几乎被杀绝。更别说,现在仍在朝中的房府,更是那叫一个惨。想到这里,长孙淹打了个冷战,这样的人还是少招惹为妙。

长孙淹迫不及待的招来长孙云大管家,吩咐找到工匠,开始自己造纸,别院便有专门的工匠,一切长孙别院所用家具及其它用具都是自己自制,这也是这个时代贵族府邸标配了。让管家找来麦杆与稻杆还有碱水等原料,开始了造纸。前世的李旦曾经对一些古代的四大发明之类的充满了好奇心,所以曾百度了解过相关的制作流程,记得好像是公为四步,而且是蔡伦改善过的。

分别是:第一是原料的分离,就是用沤浸或蒸煮的方法让原料在碱液中脱胶,并分散成纤维状;

第二是打浆,就是用切割和捶捣的方法切断纤维,并使纤维帚化,而成为纸浆;

第三是抄造,即把纸浆渗水制成浆液,然后用捞纸器(篾席)捞浆,使纸浆在捞纸器上交织成薄片状的湿纸;

第四是干燥,即把湿纸晒干或晾干,揭下就成为纸张。

前世时,曾去过蔡伦故居,参观过相关的造纸流程。所以,长孙淹对能否造成纸还算是有点信心,虽然相关细节方面尚待研究,但受过千年后现代教育的长孙淹,不认为自己造不出来。最主要的是,实在忍受不了唐代的所谓厕筹。

想了想后,觉得自己还是造明代时出现的那种纸更好,相比西汉时间以上的那种四个步骤的方法,明代造纸分为了五个流程,出来的纸张更接近前世时候的纸张质量。但现在只是造厕纸,没必要要求那么高了。喜的是,工匠中有人会造纸。

一周后,管家向长孙淹禀报已出样品。长孙淹赶到工坊,看到堆成一个小堆的纸张,不由泪流满面,上前摸了摸看起来点粗糙的纸面,因没有要求书写的要求那么高,造出的纸张并不太理想,折了折,不算太软,但也算适中,比书写的纸张软得多,很像是农村卖的那种几元钱一斤的那种草纸。长孙淹抽出几张火急火撩的奔向厕所,先试用下。

十分钟后,长孙淹一脸舒爽的在众人目瞪口呆中自厕所中走了出来。长孙淹大声的告诉大管家长孙云,造,给我造个二百斤,给母亲大人送去百斤,终于解脱了啊,哈哈哈。

不知道是谁透露出的长孙淹搬去了别院的消息,院外总是有不少读书人打扮的人徘徊不去。虽然交待管家概不接待后,没人递进过拜贴,但透过竹林仍旧有看到外面有人出现。

不接待也不能制止所有的人,总有些人有关系的,有很多次,在长孙淹的桌上总是会莫名出现一叠叠书稿,有些是递进来的,有些是早上莫名出现在长孙淹的桌上,还有一些是求字的。看来对于一些高来高去的游侠来说,远比长安府邸低矮得多的院强挡不住这些强人。

长孙淹将护院们狠狠地训了一顿,但依然没有什么用处。长孙淹无法,只好写了一篇王安石的《伤仲永》,让石匠刻了立在了门外。人们看到这篇文,才算是了解了长孙淹的想法,都闷声不吭的找人拓印了后就都走了。

太和殿,李世民伸了伸懒腰,奏章的批阅终于告一段落,回到殿后想稍做休憩。桌子上,摆放着一篇拓印的文章,眼看处,正是长孙淹的那篇《伤仲永》,赞叹似的摇了摇头,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李世民不由得诵得出声。有点惊叹,有点嗟吁。

望着窗外花园,李世民陷入了深思中,长孙淹,我该拿你如何对待呢,你长孙家难道真的是上天眷顾?出了辅机不够,还来一个长孙淹,难道注定长孙家繁荣昌盛?外戚对于皇帝来说,是可用可不用的那类,因为身份太敏感了。再拿李旦对比自己的儿子,李承乾、李泰、李恪等,不禁摇了摇头,都比不上的,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