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之文豪驸马 > 第一卷 第五十三章 建烈士园

大唐之文豪驸马 第一卷 第五十三章 建烈士园

作者:卫之极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0 16:49:16 来源:笔趣阁

那次朝会后,长孙淹便没有再出门。

长孙淹在自西域回来的时候,曾与李世民谈过一个时辰,后来也给李世民上了个折子,是关于想建个烈士陵园的事。将自己的想法和利弊也写了上去,相信想通后的李世民会批准的。原本长孙淹想在自己的龙卫营地后山建的,但想想不妥,这可能会让李世民乱想的,可能会想,这家伙收军心,想干嘛。所以长孙淹不敢。

第二天就收到了李世民的回复,准。

在皇宫东郊,建立一座陵园,在陵园前面建一座纪念碑。今天便是落成的日子。龙卫阵亡的士兵今天会优先葬入陵园,整整四百一十二人,已获得李世民的准奏回复,所以长孙淹今天必须去。

穿好铠甲,臂上系上黑布,长孙淹先去了龙卫营地,因为士兵们的骨灰存在那里,今天要迁进陵园内。

李世民早早的就来了,再加上十六卫将门全都来了,都静静等着第一批士卒的骨灰葬入陵园。

陵园周围栽满了青柏,衬得整个陵园郁郁葱葱。青柏都是从别的地方连土一起用人工移植过来的。陵园周围有着矮墙围绕,不高的围墙全部用的老城砖,将整座小山都围了起来,青色的纹路,把这座陵国装饰得肃穆静谧。

陵园前面竖了一块二十米高的巨石纪念碑,雕刻着自唐建立以来所经历的几场战役,由阎大师亲自现后再由将作监熟练得石匠巧手拓刻。战役里也包括了最近的西域北伐之战,这也是李旦强烈要求一定要雕刻上的。

陵园前立着的石马,仿佛像神兽般,只为守护这片亡灵的乐土。

长孙淹抱着一个骨灰盒站在了陵园前面,这里面是一个很年轻的士兵的骨灰,在那次与突厥最后一战中,为长孙淹挡了致命的一刀,年仅十七岁的生命就此凋零。长孙淹找到了士兵的家属,接来了长孙庄园里妥善安置了下来。其它四百一十二名士兵都被长孙家的商队及其它相关产业所收纳,再加上要葬入的陵园,这就是长孙淹对这些士兵的补偿。虽说生命已逝,再也感受不到这些,但他依旧做了,只为了自己心安。

祭表是由文臣的代表长孙无忌读的,由一代文宗李纲写的,念完祭表,投入了铜炉内,以告慰亡魂。李世民上前进了第一柱香,接着便是三十六卫的将门上香,最后以长孙淹的进香而终。

十六卫士兵与龙卫士兵们用手中的兵器敲击着地面,破阵乐的音乐在奏响,士兵不约而同的吟起那首出征的歌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声音中,长孙淹他们将骨灰葬进一个个建好的墓地内。

不知不觉间,长孙淹早已泪流满面。想起曾经与自己朝夕相处过的一张张年轻面孔,如今却葬身在此,不觉间悲从中来。压仰的哭声,不断地在陵园内响起,唱战歌的声音越来越大了起来,仿佛在告慰在天的亡灵,安息吧,某一天,我也会去陪你们的,到时候我再与你们一起开怀举杯畅饮,向你们讲述大唐的辉煌。愿天堂里,你们再没有伤痛,平安喜乐间转世重生,到时候别忘记向我提起,来生或许还能再聚首。

程咬金今天唯一的没有了笑容,花白的胡须仿佛也白了几分。望着陵园,牛进达的脸上泪犹未干,又强行忍住,不让自己痛哭出来。张亮也摆着一张扑克脸,面无表情,只是眼中的湿润,让人读懂了他心中的悲痛。李世民噙着泪水的眼角,抬头望着天,身后的手却紧紧的紧握着,是那么的用力。

将军百战死,马革褁尸还,原本就是军人的宿命,为了自己,也是为了自己的家人。

整整一个下午,陵园内除了时不时的抽泣,或者压仰的悲伤,再无其它的声音。仿佛鸟雀都感觉到了这里的气氛,不再现身,不再鸣叫。

十六卫将军们离开的时候,都拍了拍长孙淹的肩膀,这是无声的感谢,感谢长孙淹能够让士兵们有了一个属于他们的归属地。

那夜,长孙淹没有吃晚饭,铠甲未脱的倒在床上,思绪里满是那一张张脸,仿佛在对着长孙淹说着什么,无一例外的,就是那张笑脸,一如当初出征时候,生死置之度外。

苹儿与柳儿看着长孙淹,担心挂在了脸上,她们都明白自家少爷的心思,也心痛不已,但却并不愿意去打扰他,她们知道,少爷远比任何人坚强,尽管他从不向她们说过,但是她们懂。

李世民是最后一个从陵园离开的,同样的,李世民想起自己当秦王时,征战四方中遇到和碰到的那一张张依稀还记得的脸庞,如今,他们同样躺在了墓地里,其中包括了他的那些对手,这让他感慨万千。不敢让文武大臣们看到自己眼中的泪水和悲伤,坚强,必须得坚强,朕是这个国家的舵手,家长或者是战友,冷静是他唯一能够竭力需要做到的,他还有着任务,那就是让这些为国身死的人不留遗憾,让这个国度的人民,有一个衣食无忧的生活,那才是他的责任,软弱只能留给自己独自一人的时候。

走在庄子里的田梗上,长孙淹望着满眼的庄稼,仿佛在吸取着属于生存的力量。占城稻已经在长安一带试种,沉甸的叶子,青葱般的压在田里。

山上也种上了土豆,满满的小山包都种上了,早已变成了绿油油的一片。李旦一株株的看过去,发现长势很不错,并没有水土不服,种不活的现象发生。

中华是最能种东西的民族,只要是地里能种出来的,能填饱肚子的,都能给你种出来。

庄子里的庄户们,因为长孙家的存在,家家都盖起了房子,现在的长孙庄园已不是当初所看的村子了,只要不懒,都可以在长孙家的生意里做工,并不止于商队。

庄子相比周围的村庄来说已是富裕得多,周围的村子也愿意将女儿嫁到庄子上,而是,年轻人都娶了媳妇。长孙淹的那些护院们更是一个个都娶妻生子,为了安置他们,长孙淹将酒庄的生意给了他们。

今天从田地回来的长孙淹,想去看看。自己自从酒庄建起后,只是第一次开蒸的时候去过,平时出于信任,并没有再去。

酒庄是建在了离侯府不远的一个山拗里,一座四进的院子,前院是护院和家眷住的地方,后院的最后一进是蒸酒的地方,为了方便出入,在建院子的时候,长孙淹让在靠侯府方向开了个后门,方便人的出入,不用每次都需要走正门进去。

一刻钟,长孙淹就走到了后院门口。远远的就能闻到一股浓浓的酒味,推开门,看到堆在院子地上蒸过后的酒渣,这是一种很好的饲料。

看到这些酒渣,长孙淹想起自己忘记了一件事,就是养猪。但这个时候的猪,都没煽过,肉并不好吃,只有穷人吃,肉质泛酸,远不如千年后的肉鲜美。

正好长孙淹知道,前段时间李世民赏给他的宫女中,有一个认识一个宫内的太监,那人正好已离宫了,在宫内是负责给入宫的人净身的,老了,但却没地方去,只能在长安找一些活勉强糊口,有时间就去把他弄过来。

“少爷,您今天怎么来了?”

“云叔,你怎么在这?”

“今天程国公订的一批酒要发出去,所以我今天来了,已安排好了装车。”长孙云回道。

“程叔叔?他订了多少”长孙淹好奇的问道。

“回少爷,订了5斤装100坛。”

“他这是要拿酒洗澡吗?我记得没错的话,程叔叔每个月都会来订酒的吧。”李旦愕然的说道。

“是的,每个月差不多都是这个数量。”

“那云叔我们酒庄里,一个月总的销售量是多少?”长孙淹还从没关心过酒庄每个月的出货是多少,看来数量很大啊。毕竟国公贵族们可不止程府一家,连皇宫内长孙淹都曾见过自家蒸的酒。

“回少爷,一般每个月是一千至两千坛,这种五斤装的。另外十斤装的在每个月五百坛左右。这还是控制后的售卖数,所以酒庄这边人手每天都不够用,娶了媳妇的,有小孩大点的,就都上了。”

这么大的卖出量是长孙淹想不到的,但想到千年后的那些酒企一个个都百亿千亿规模,又觉得正常了。

“云叔,不要再扩大了,原本我就没想用它赚多少钱,只是为了护卫们安下心来。再者,物以希为贵,注意好量,还有大把的利润在里头。另外粮食并不太富余,少蒸些,也能多留下些粮食来。最后,就是商标的事,你要做为重点,不要坏了,名气坏了那就是得不偿失了。”长孙淹吩咐道。

“好的,少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