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国舅爷很凶猛 > 第一百四十六章:盐商五大家族

吴芥抖起来了,原本只是一个小盐商,每年能过手的盐不到万引,突然之间,开始大量出货铺货。

吴芥没有遵守张岩定的规矩,而是按照老办法,稍微下调了一些价格,以每斤盐二百文发卖。

就这已经比零售便宜了三分之一,一时间购买者络绎不绝,让吴芥的生意愈发红火,赚大发了。

而此时,大盐商们在干什么呢?仍然在观望,私下里沟通。

围绕两淮盐场,形成了五大盐商,他们前几年联手驱逐了晋商,以乡梓宗族为纽带,势力盘根错节,很是有些能量。

这五家分别是,白,黄,胡,柳,佘,加起来的资财超过千万两白银,敲重点,这些资财,指的是流动资金。

盐商的生活是豪奢的,不大愿意常驻盐场,反正都有心腹的人在操持具体的业务。

因此盐商们最喜欢呆在繁华的金陵,只有这里的销金窟才配得上他们的身价。

随着越来越多的消息汇总传来,再加上爆出吴芥这件事,五大盐商不得不碰头商量对策了。

比较有忧患意识的是白家的家主,这次就是白无忧把其他四家找来。

“青口镇那边的事情,你们都听说了吧!”

黄家的家主接茬道:“白大哥说的是国舅爷,还是那个叫吴芥的小虾米。”

通过这话,就知道五大盐商的信息渠道各自都不差。

胡家的,柳家的,佘家的,显然都清楚,纷纷把目光集中到白无忧身上,五家,如果硬要选一个当头的,那白无忧有这个实力跟威望,他们四家都服。

“吴芥,芥癣之疾罢了,只是疑似跟建昌侯搭上了线,现在不好收拾他罢了,而且他只求财,这种人不足为惧。”

白无忧顿了顿,“我更担心的是建昌侯,他修筑的晒场,出盐的速度太快了,我找人去做了专门的对比,晒盐比煮盐有巨大的优势,这样下去,煮盐将不复存在,直接断掉我们的根基。”

胡家的家主嗯了一声,“白大哥,能不能跟建昌侯谈一谈,咱们求财的,多条财路不好么?”

其他三家的家主一起咧嘴,他们在这件事上没有完全自主的权力,因为和官府进行了深度的捆绑,就得受到相应的掣肘,他们想跟建昌侯谈,有大佬高官不愿意啊!

白无忧苦笑,“布政使刚跟我念叨过,要不我能躲到金陵来吗?那帮家伙,只把我们当钱袋子,现在还想让我们冲锋陷阵,真把我们当傻子了。”

佘家家主问道:“那我们接下来怎么办?总躲着,人家该不高兴了。”

柳家家主哼了一声,“不高兴又如何,咱们是铁打的盐商,他们是流水的官,过几年他们就滚蛋了,怕他个啥?”

“话是这么说,但已经喂熟了的,总好过下一波从头开始喂,能别把关系弄僵,还是要尽量维持。”

“可是也得给个准话吧!到底是什么意思,到现在还打官腔,我也是服了。”

白无忧拍了一下桌子,让四人静一静,“其实是他们内部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想法,大概是盼着建昌侯走马观花,随便折腾一下就回京,而眼下看来,建昌侯是认真在修筑晒场,短时间内都不会脱离盐政这一块,所以我们不能等了。”

白无忧的想法是尽快跟建昌侯接触,他们五家不出面,但手底下小盐商一抓一大把,派个合适的人前往就行。

白无忧的诉求很简单,就是买盐,甚至可以给到煮海灶户一样的价格,把晒场的盐全部吃下,回头转手卖高价。

这套路和吴芥如出一辙,可见纯粹的商人共同点都一样,追求的永远是利润。

他们注定要吃闭门羹,张岩一听是大盐商,连见的想法都没有,对这帮盐商很有抵触情绪。

就是这些人和贪官污吏勾结,把大明的盐课税银给吞了。

如果大明一年在盐政上收到的税是一个合理区间水平,那大明的财政将会宽裕不少。

大明如果有钱,那还会裁撤快递吗?那肯定不会因为把李自成裁员让其去造反啊!

至于收编这些盐商,张岩表示不好意思,他就喜欢吃独食,而且也没信心跟盐商们玩心眼子,那岂不是太累了。

张岩就是想依托自己可以信任的卫所兵,组建一个盐业集团,哪怕让卫所兵全部转成盐业集团的世袭工人都行。

张岩比较看好的就是王桥和张剧这翁婿俩,近段时间大家配合的还不错,张岩已经打发王桥去江浙,南海修筑晒场,看王嫣的面子,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张岩转而公关张剧,希望张剧麾下的军户能转成盐业工人,他给许诺了丰厚的利益,并且提前打包票,这不是盐工灶户,而是一个新的衙门。

而就因为张岩那一公一私的奏折家信,京城几乎是人脑子打出了狗脑子,满朝衮衮诸公,全被波及个遍。

因为张岩投下的这个史无前例的重磅炸弹,威力简直骇人听闻。

建昌侯竟然要包盐税,而且每年不低于三百万两,并且逐年递增百分之三。

这是什么概念呢!

大明现在的收入也没多少,等于过个十几年,大明的岁入,建昌侯一个人全给出了,这是人话吗?

别说朝臣们不信,朱佑樘也觉得小舅子大难不死,脑子可能出了点问题。

就算朝廷答应,朱佑樘都不答应,不能让小舅子吃大亏啊!

但随后传来的晒场大获成功,食盐产量有望突破年产二十亿斤,朱佑樘又犹豫了。

如果这个产量没骗人,那小舅子所说,还是有几分可行性的。

更让朱佑樘高兴的是,这里面又有太子的功劳,太子发明的水泥是修筑晒场的必备材料。

朱佑樘高兴的大手一挥,给朱厚照放了三天假,还把沐昆献来的大象送给了朱厚照。

朱佑樘也随后把此事让内阁会同百官评议,看看能不能把盐课税银包给建昌侯,以换取每年三百万,今后会更多的盐课银子。

产生了这样的大讨论,有些人也终于坐不住了,国库增加银子,又不是给他们加俸禄,真的让建昌侯包税,他们可就一夜回到解放前了,是该让建昌侯知道知道,出头的椽子为什么先烂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