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国舅爷很凶猛 > 第一零四章:地域之争

大明:国舅爷很凶猛 第一零四章:地域之争

作者:南方江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53:42 来源:笔趣阁

张岩没想到王守仁会来寻自己,“有什么事先不忙,这里有两位是伯安的同年,我介绍给你认识。”

一起考中进士的称为同年或者同科,这跟后世差不多,也就是同学的意思。

如果没考上,那不好意思,连互相做同学的资格都没有。

王守仁走过来在张岩的引见下和高良弼,柳尚义打招呼,王守仁在京城声名不低,除了年少中举之外,还有个状元老爹。

高良弼和柳尚义不敢怠慢,也乐意结识王守仁。

王守仁很沉得住气的跟高良弼,唐伯虎等人喝了几杯酒,相互之间算是混了个脸熟。

这才低声对张岩说道:“贤弟和马文升大人结亲联姻,愚兄这里有件事得贤弟帮忙了……”

原来王守仁刚在榜上有名,就已经安排好了去处,会在工部观政,并且料理王越的丧事。

朝廷官员都知道马文升乃是王越的举主,很多事有马文升这边的配合,会轻快许多。

张岩嘴角一抽,王守仁这算是提前被安排好了工作吧!

有个好爹就是不一样,而且还得李东阳的赏识,以前李东阳不好提携王守仁,那是因为王守仁没有进士的功名,如今二甲及第,前途可谓一片光明。

“伯安兄言重了,此事我肯定在马大人面前提一提,伯安是要亲自动身前往西北吗?”

王守仁点点头,“料理威宁伯的后事,当然要把灵柩什么的都接回来,正好我还没有去过西北,看看当地的山川地理也不错,西北的边疆防备事宜,不实地看一看那岂不是纸上谈兵。”

张岩知道王守仁骨子里有着指挥千军万马的梦想,十几岁的时候就去东北关外溜达了一个月,现在有机会去西北,肯定不会闲着。

此时放榜接近尾声,张岩就跟唐伯虎等人告辞,带着王守仁去拜会新任的吏部尚书马文升。

吏部作为六部九卿之首,马文升多年夙愿一朝达成,干劲十足,加班什么的司空见惯。

而吏部作为文武百官奏折上传的必经之路,马文升手里也就有了把奏折送不送到内阁和弘治天子手里的权力。

“这个焦芳,果真是不学如芳,不学无术。”

马文升很鄙夷的把一份奏折扔到一旁,这是新任礼部右侍郎焦芳的奏折,而这位新官上任之后已经写了好几道奏折。

看似言事,实际上都是车轱辘话,没卵用。

而且马文升本来就对焦芳的印象不好,肯定要把焦芳的奏折压一压,十本里面递上去一本都是多说。

马文升正在挑拣奏折的时候,得知张岩来访,笑容顿时洋溢在脸上。

对这个孙女婿,他打心眼里满意喜欢,急忙让人请进来,结果又看到了王守仁,脸色不太好看。

王守仁是李东阳看好的后辈,而马文升和李东阳的关系,因为刘大夏糟糕的很,但孙女婿的面子不能不给。

等张岩说明来意,马文升也想给王越的后事处理的风光一些,很是提点了王守仁几句,并且主动提出帮忙协调人力物力。

王守仁等的就是这个承诺,王越的灵柩不能等,兴冲冲的离去准备启程离京的事宜。

张岩把王守仁送走,回来见马文升皱着眉头,回想刚才的氛围。

“马大人似乎不太喜欢伯安,伯安此人胸有韬略,是个真正的人才!”

马文升觉得张岩的阅历还浅,眼光不那么深远,提点道:“大明不缺人才,但人才缺乏脱颖而出的条件,王守仁刚考中进士,路子就被王华和李东阳铺好了,这对其他人公平吗?看似料理威宁伯王越的后事是个苦差事,但有苦劳就有功劳,还能积攒资历,若我所料不差,等他从西北回来,便会被授予一部主事的官职,这一步,就把今年的同科进士们甩在了身后啊!”

张岩虽然不知道王守仁早年间的仕途经历,但觉得马文升说的很有道理。

知道王守仁的为人,事迹,忍不住替王守仁说道:“这些是他与生俱来的,两次被李东阳妨克,快三十岁了才中进士,打磨的已经够可以了。”

马文升哈哈一笑,他当然知道李东阳两次看好王守仁,结果导致王守仁蹉跎六年时间,这个锅肯定得甩在李东阳头上。

本来马文升想跟张岩说一说明天的婚礼,只是没等他开口,吏部的门子一溜小跑进来。

“大人,礼部右侍郎焦大人来访……”

没等门子说完,焦芳自己就走了进来。

张岩一看,穿着侍郎补服的这位已经六十多岁了,身材高大,面容有点虚胖,还生了一对斗鸡眼,也就是俗称的对眼。

嘴唇上没胡子,下巴上一缕胡子和公羊很像,这面相也称得上骨骼清奇了。

焦芳说话的嗓门非常宏亮,像是有点带着金属的颤音,进来之后劈头盖脸的说道:“马文升,为什么压本官的奏折?”

马文升也没想到,焦芳会径直来找自己理论,脸色沉下来。

“焦大人挑大明会典的毛病,也没挑在点子上,可谓粗鄙无学,焦大人也不是给事中,风闻奏事岂不是背后议论人,上疏几本奏折,全都是这些内容,就不用送到陛下面前了。”

焦芳是公认的不学无术,个性阴狠,听了马文升的话,呵呵冷笑。

“我看未必如此吧?压我一个人的奏折也就罢了,为什么所压奏折中八成以上都是北人官员的奏折?递送上去的几乎全是南人奏折,你是不是对北人有什么意见,恣意打压北人?”

在焦芳看来就是如此,官员之中除了同学,剩下的联系纽带,同乡占了很大一部分。

用后世的话说就是地域之争,焦芳甚至可以说开了个地图炮。

“焦大人慎言。”

马文升又没想到,焦芳的脑回路如此与众不同,他压下不上报的奏折,都是他认为没什么用处的鸡毛蒜皮之事。

但自己再一想,还别说,其中大部分真的是北方籍贯官员的奏折。

焦芳的对眼看人,有点聚光,瞪眼睛说道:“慎言?你还真好意思说,去年河南大旱,我奏请免除河南税赋,这奏折为何也压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