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国舅爷很凶猛 > 第一百四十二章:薅张岩的羊毛

青口镇盐工灶户不相信是一方面,另外荣哥已经放话,不准镇内的灶户配合官府,相比于官府,灶户们更愿意相信荣哥。

虽然他们也被荣哥扒皮剥削一层,但已经建立起了默契,而这种默契官府并不具备,哪怕牌子上打出来的旗号是建昌侯。

建昌侯跟他们有关系吗?来的是皇帝那还行,他们想问问,皇帝煮盐的时候,用的锅是不是金的。

张岩等了一刻钟,当谷大用用他的沙哑嗓音连说了几次告示的内容,还是没人站出来,他就知道不能等了。

这个时候就只能上手段,俗称牵驴的托儿。

“谷大用,扩大雇佣的范围,不限于青口镇,只要有人愿意干活,先给银子上打租。”

谷大用早就知道有这个戏码,还假模假式的演了一会,这才再次宣讲。

托儿是真的托儿,并非锦衣卫和卫所兵假扮,否则被拆穿就太尴尬了,失去更多的说服力。

从紧邻青口镇的村子里,姗姗来迟了十几个人,他们可以说是老弱病残,走路都费劲,过来就问是不是雇人。

谷大用脸上的笑容感人,连连称是,心说侯爷太狠了,哪找的这么多歪瓜裂枣啊!

谷大用简单的说了一下要干什么活,就开始先给一天的工钱,一人一两银子。

这个已经跟托儿说好了,真给,至于干不干活也不强求,磨洋工也不怪罪。

这样的好活哪找去,真来做十几天的托儿,一年的嚼货都够了。

真金白银给出去,青口镇这里的灶户受不了了。

那十几个人他们都认识,不认识也面熟,十几个人都不能算是灶户,更像是流民,户口路引都没有的那种。

就是这么一群人,居然真的从当官的手里拿到了先给的银子,再看那些人干的活,不就是挖土吗!

青口镇的灶户,目光纷纷望向小五子,荣哥不在,小五子是能说话的人。

小五子不知道官府这是要干啥,但是那些装在箱子里的官银,银元宝看着太馋人了,他看着都不由自主的往前走了两步,更别说那些灶户了。

这要是一拥而上……小五子看着那些站立的衣服华贵的锦衣卫,手持利器的卫所兵,立即打消了找死的想法。

青口镇的灶户,眼睛都红了,小五子知道众怒难犯的道理,立即回去告诉荣哥这个新的变化。

“真给银子了吗?”荣哥听到小五子肯定的答复,呵呵笑道:“那行啊!让人都去帮个忙呗!不过得加钱,除了给灶户的银子,咱们的抽头也得要一两银子一个人,看看京城来的这位国舅爷是不是真的财大气粗。”

小五子硬着头皮去跟谷大用谈条件,坐地涨价这么狠,谷大用立即告诉了张岩。

张岩对汪敏说道:“看来就是你说的那个荣哥在作梗,没关系,银子我出的起,工期不能耽误,给他们银子,开工,干活。”

张岩也是有脾气的,心说赚我的银子,我愿意花大价钱买劳力,但再给他搞什么幺蛾子,他会让人知道,他的银子不是那么好拿的。

青口镇立即就变成了大工地,张岩也见识到了老百姓的狡狯,是人都充了人头,男女不限不说,上到八十老翁老妪,下到四五岁的孩童,全组团来薅张岩的羊毛,实在是太狠了。

给了荣哥一半的银子,工地这里每天的支出就有二千两左右,张岩觉得行,自己给的起。

大外甥朱厚照绘制了详细的图纸,张岩叮嘱谷大用把好关。

别弄的跟笑话说的,要建设一个烟囱,图纸拿反了,给挖一口井出来,那就耽误事了。

谷大用信誓旦旦的保证,京城的水泥窑他全程参与了修建,这次只是扩大规模,准保不会出现任何差错。

消息不胫而走,后面两天,陆续又有人来捞外快,这可比煮盐来银子快多了,很怕过了这个村就再也赶不上这种好事。

工地的人,很快达到了四千人,王桥十分有眼力劲,主动给张岩送来了十万两银子,解决了张岩资金链的问题。

而张岩就在青口镇的消息,也传扬开来,传到了诸如张元瑛等人的耳中。

“这厮真是命大,那样都不死。”曹达已经听说了张岩大概的脱险经历,他们都没想到张岩居然躲进了安陆县衙里,只差一点点就能弄死张岩了。

张元瑛倒是没有恼怒,娇哼一声,“他到了又怎样,想改盐政,那才是找死的举动,我们这次只看热闹就行,看他碰个头破血流,再找个机会补一刀就是了。”

曹达皱眉,“你这也太乐观了,指望那些盐商,不靠谱吧!”

“可不止是盐商,你就瞧好吧!不用我们拱火,两淮盐场及其地方就受不了,打破约定俗成的规矩,那些人可不会同意。”

张元瑛的确聪明,她现在还没想到盐课上面,但是知道盐商的力量很大,她记得有一年,就有晋商盐商,给了她爷爷送了二十万两银子,所求只是让北境沿途的卫所稍微照顾一下而已。

银子多,那也是力量,张岩所作所为就是跟很多人的银袋子过不去,他不死谁死,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会有人教张岩明白这个道理的。

至于张岩在鼓捣什么,反而没人在意,只要没和盐挂钩,那就让这位国舅爷随便瞎折腾好了,反正银子是国舅爷自己的,他们总不能拦着国舅爷花销吧!

烧水泥,从下料到产出是需要时间的,张岩没有浪费时间,而是规划晒场,既然答应了皇帝姐夫,就肯定要把事情办好。

为了减少掣肘,张岩没有动那些已经成熟的盐场,而是准备另起炉灶,建设全新的晒场。

这样更有对比意义,看看到底是哪种办法好。

郭宁在几天后被张岩打发去了南镇抚司,通过那边的关系,暗中调查郑和宝船的图纸踪迹。

如果实在找不到图纸,那就保护好造船厂的遗址,看看能不能挖掘出关键技术来。

这可是他愿意南下的主要原因,不能本末倒置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