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兴汉从一杯毒酒开始 > 第二百一十八章 国事为重,缓缓归矣。

司隶校尉刘备似乎有一种特殊的魔力,凡事与其共事过的朝中大臣,无论是司徒王允、太尉赵谦、司空黄琬这些管居高位的三公,还是清明门处的一名普通军士,凡是与刘备有过接触的人,都对其赞扬有加,挑不出任何毛病。

这得益于刘备平日谦和亲善的态度,公正廉明的风格,以及事必躬亲举动。

在这洛阳城中,刘备可谓是如鱼得水。

他在朝堂上的话语权越来越大,隐隐已经有了超越王允等人的架势。

甚至已经有人传言,刘备很快便会位居三公之列,成为刘协最得力的左膀右臂。

当然,这并不是王允故意放出的传言,以打击刘备。刘备相对于刘辩来说,并没有那么大的威胁。

并且,王允自从在长安遭遇家中变故之后,观念以及行事已经有了一定的改变,并不像以往一般居功自傲,朝中也不再是一言堂。

连王允自己也都觉得刘备的确是一个不错的人物,将来前途不可限量,或许真的可以位居三公之位。

这日,朝廷荆州牧刘表上书,言袁术私自占据南阳,又私自用兵,擅自对荆州各地进行攻伐,希望朝廷派人对袁术加以钳制。

刘协命众臣在朝中讨论此事,赵谦言道:“陛下,弘农王、马太傅一行人有去荆州的计划,不如交给弘农王等人,待弘农王至,荆州之事定有结果。”

王允则言道:“陛下,恐弘农王至荆州已是数月之后,荆州之乱宜速不宜缓。荆州之事,不可听一家之言,袁公路占南阳不正,故与刘景升有隙,不如另差人前往,与袁公路以名,与刘景升以优厚。

如今刘景升上表,已是有了令陛下调停之意。荆州之事日久,恐生变故,待弘农王至时,定是另一番危机。若弘农王遇险,则是国之大失。

望陛下斟酌。”

言罢,王允便退了回去。

刘协闻言正要问王允有何人选,却见王允退了回去,似乎不打算举荐人选。这种场面以前似乎并不多见,但王允的眼神所向还是给了刘协一个人选。

随后,刘协扫视了一眼众臣,顿了一下,对众臣言道:“王司徒之言甚善,不知诸位可有合适人选?”

黄琬起身上前言道:“陛下,臣以为侍中刘叔玉可担此任。”

刘叔玉便是刘焉次子刘范,如今在朝中担任侍中。刘焉与刘表均出于鲁恭王刘余一脉,也算是远亲,刘范有着这一层关系在,在说和荆州之事便占有一定的优势。

更何况,早先在长安时,刘范、刘诞兄弟与韩靖一同放弘农军入城,才使得刘辩有能力保住宫门不失,才有了后面的诸多可能。

可见刘范也是一个颇有担当,颇为勇敢之人。

黄琬不愧是朝中老臣,对于这些还是了解的非常清楚的,推荐的人选也是恰到好处。

只是,刘协却更倾向于另外一个人选。

刘范的确是一个合适的人选,而黄琬却忽视了另外一件事,早先刘表曾经上书言益州牧刘焉之过,刘范又身为刘焉之子,如此一来,这个人选怕是有些不合适。

只是知道这件事的只有弘农王刘辩、太傅马日磾、太尉赵谦、司徒王允、司空黄琬几人,如今刘辩、马日磾持节镇抚州郡不在朝中,赵谦力主让刘辩解决此事,王允虽然目光所至之人乃是刘协所想,却没有明着表达出来,黄琬又举荐的是刘范。

如此一圈下来,已经没有其他人再说话了,而其他官吏则还因为刘范与刘表算是远亲而点头称赞呢。

刘协不禁有一些头大。

若真是差刘范前往,他还真的有一点不放心。

正在刘协左右为难之时,还是王允看了看左右,再次站了出来,对刘协言道:“陛下,臣以为刘叔玉一人略显单薄,不如效弘农王、马太傅、赵太仆一般,多差几人前往,也显得朝中对此颇为重视。

臣再举荐司隶校尉刘玄德。”

言罢,王允转头看向刘备,向后者点了点头,便又退了回去。

刘协看了看王允,又看了看其他官员,心道:“还是王司徒知寡人。”

“寡人以为,王司徒所言甚善。不知众卿可还有其他人选?”刘协并未着急询问刘备的意愿,而是向众臣问道。

刘协这一个口子一开,百官便开始各自举荐人选,于是又有几个人选产生,但皆没有刘备、刘范两为刘姓宗亲更加合适。

于是,刘协选择了河南尹朱儁举荐的侍郎杨勋作为第三个赴荆州调停的人选。

这杨勋也是曾经与王允、黄琬等人一起密谋除去董卓的人之一,也算是一个功臣。

刘协在选择朱儁人选表达对于朱儁的重视之外,也是给杨勋一个机会,若调停成功,也算是大功一件,自然会有所赏赐。

刘协年纪虽小,却也懂得笼络人心,如今王允、朱儁等人都已经老了,早晚要有一些新的可值得信任的人接棒,刘协也在观察,也在选择。

刘备、杨勋这些人都算是不错的选择。

于是,刘协在殿上便订了司隶校尉刘备、侍中刘范、侍郎杨勋三人作为到荆州调停的使臣。

三人没有太作耽搁,不日便出发,赶赴荆州。

“如此说来,寡人不必再赴荆州矣。”刘辩听完马礼关于刘备等人赴荆州的言语之后,面露喜色,感慨道。

如今众人已离开洛阳数月,而唐姬早有孕在身,刘辩一直担心会错过孩子出生之时,如此一来,倒也少了由并州再赴荆州的一番周折。

“王上,此事臣也是听说,一切还要以朝廷文书为准。”马礼虽然对此事信誓旦旦,但还是提醒刘辩要以朝廷之言为准。

刘辩自然知晓,担心中仍然感到欣喜。既然刘备等人已经赶赴荆州,那么朝中必定会差人告知他不用再去荆州。

此事已经**不离十。

于是,刘辩唤来韩康,差其到河间国面见刘陔,言刘辩荆州之行以取消,刘辩为履再见刘陔之言,待离开魏郡时将再次经过河间国,与刘陔一醉方休。

韩康闻言,持着刘辩信物,领命而去。

另一边,刘辩又与马礼闲谈了一番,却是韩馥府上差人来请,原来已经到了晚膳时间。

临行前,刘辩打开唐姬令马礼带来的一封信,上面只写了一句话,却令刘辩留下了眼泪。

“国事为重,缓缓归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