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兴汉从一杯毒酒开始 > 第三十二章 收复湖陕(下)

兴汉从一杯毒酒开始 第三十二章 收复湖陕(下)

作者:纳兰幽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1 04:44:39 来源:笔趣阁

陕县,陕城,南门。

陕城内原本有守军四千,张璋本次带走了两千,此时城内尚有两千。

守城的两个校尉,一个叫做廖才,另一个叫做韩融,他们皆是张璋到陕城之后从别处投奔来的。

韩融与当今大鸿胪姓名一字不差,也读过一些书,颇有些智谋。

这日,廖才、韩融两人正在廖府闲聊,却听守门军侯来报:“有一个俊朗的青年带着张将军的尸体在门外叫阵,劝我们开门投降。”

两人闻言大惊失色,火速赶往北门城墙,只见一员小将,一手持长枪,一手提张璋,在门外叫阵。

那小将一边骑马踱步,一边说道:“我乃弘农王麾下陷阵校尉高伯平,张璋私自侵占陕城,已经伏诛。王上仁德,若你等开门投降,放你等一条生路。”

韩融见高顺只一骑便敢来叫阵,实力定然不凡,恐怕张璋就死在高顺手上,城内无人能敌。

他与廖才商议,言道:“张将军已死,城内为将者只有你我。你我需夺回张将军尸首,方能让城内军士臣服。一会儿,我与那小将交谈,你在一边拿箭射他,切莫伤到将军。”

廖才闻言大喜,自到一边准备。

韩融佯装大怒,冲着高顺吼道:“你这个小子,休要在这里胡言,我等奉相国之命镇守陕城,弘农王算什么东西。快将我家将军放下,或许本将赏你个军侯当当。”

韩融正与高顺搭话,廖才却是躲在一边拈弓搭箭,准备一箭射杀高顺。

高顺早已看到廖才的动作,佯装仔细考虑韩融的话。他将张璋的尸首重新放回马背上,手臂上突然用尽力气,将长枪掷了出去,正中城墙上的廖才。

廖才被长枪穿透左腹,栽下城墙,一命呜呼了。

高顺从张璋腰间拔出大刀,指着城墙上的韩融说道:“休要率手段,你投降不投。”

韩融见高顺拿出大刀指向自己,以为他要掷自己,赶紧蹲下身躲在城墙后。

结果,想象中的大刀并没有飞来。

他寻思道:“我若下令放箭,将张璋的尸首射个千疮百孔,这些部将不一定服我。不如埋伏好人手,再把高顺放进城来,等他放下尸首,射他个千疮百孔。”

于是,他唤过一名心腹军侯,小声吩咐下去,命他带人埋伏在城门两侧。

一旦高顺放下张璋,杀无赦。

一切安排妥当,他站起身,谄媚地对高顺说道:“小将军息怒,我怕了还不成吗?韩融恭迎小将军进城。”

说罢,他走下城门,为高顺打开城门,然后退到城内,示意后者进城。

城门外,高顺见他表情变换如此之快,心中生疑,估计他是顾忌自己手中队伍张璋,所以在城内布好陷阱,等着自己上钩。

他假意往城内走去,却是在城门口勒住缰绳,不再向前一步。

城门内除了韩融之外,别无他人。他一脸和善,一副真心欢迎高顺进城的模样。

他见高顺站在门外,似有疑虑,耐心地等待着后者。他可不会走到城门处拉着高顺的手将他骗进城,那样太危险了。

高顺在城门外观察了一会儿,没有发现任何陷阱。但城门内安静的有些过分,居然连军士走动的声音都没有,根本不像一个选择投降的城池。

高顺对韩融说道:“让你的人都出来,本将要检阅军士。”

韩融闻言,知道高顺不是一个人毫无头脑的莽夫,已经开始怀疑他布置了陷阱。他叹了一口气,对高顺说到:“小将军,现在城内共有守军两千,如何全出来,你若不信我,走就是了。”

说着,韩融向旁边招了招手,命人将城门关上。城门边埋伏的一个军士可能是太紧张了,他拿着弓箭走了出来,等他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露出了半个身位。

高顺见状催马上前,挺枪冲了上去,方才他并不确定韩融是否真的投降。

现在,他已经有了答案。

韩融见军士拿弓箭走出来,知道已经漏陷,赶紧命人关上城门。

但是,一切为时已晚,韩融连兵刃都没来得及拿出来,被高顺一枪戳中胸膛,挑落马下。

正所谓害人终害己,陕城韩融也。

高顺一枪挑落韩融,又趁两边弓箭手不注意,将其全数消灭。

韩融的那名心腹军侯欲上前报仇,亦成了高顺枪下鬼。

然后,他举起张璋和韩融的尸首,喝道:“张璋、韩融已经伏诛,降者不杀。”

此时,陕城内已无大将,只余两位军侯。两人正无主意,城门外又来了一队人马,正是曹性带着六百余名军士赶来支援,与高顺汇合一处。

那两名军侯见状,率领剩余的军士向高顺投降。

今日,高顺一人一骑,击败张璋及其麾下四名校尉、五名军侯,并攻陷陕城,传为一桩美谈。

……

湖县,湖城,东门。

湖城处的战斗颇有一些戏剧性。

秦远、皇甫元两将到达湖城,劝降未果,正准备攻城,城中突然走出一个老者,来到两将阵中。

老者姓张,名诞,字子休,城上两名守将的父亲。他曾在皇甫规手下做过军吏,受过皇甫规的恩惠,才能养活一家。

他从守军那里听说皇甫家的人来劝降,两个儿子不允,马上就要开战。

他首先劝阻两个儿子,尔后出门劝阻秦远和皇甫元。

他来到营中,听闻皇甫元乃皇甫嵩的儿子,又奉了弘农王命令而来,占着道理。

老人家是个明白人,他回城后,对两个儿子劝道:“董卓乃是国贼,弘农王乃天子之兄,是正义。皇甫坚寿又为旧人之后,值得信任。他可以为我们引荐仕正义的机会,你们缘何还要仕国贼呢?”

老者长子叫张恭,字公敬,次子叫张谨,字公慎。

张恭闻言,心中有些疑问,说道:“父亲,若我兄弟两人反董卓自立,而非投弘农王,是否有机会染指天下呢?”

张谨听兄长说至此,眼神亦是一亮。

老者见两个儿子如此,脸色一沉,怒斥道:“连吴将军都忌惮弘农王,你兄弟有勇无谋,如何成事?”

张恭、张谨见父亲生气,皆道:“愿遵父亲之意,投降弘农王。”两人话虽如此,心中却不以为意。

随后,张恭、张谨献出湖城,秦远成功入主,湖城暂时归在刘辩麾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