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兴汉从一杯毒酒开始 > 第二百七十一章 逐鹿天下,心向霸业

马超因父亲之死而愤怒,张辽也因为心腹部将之死而愤怒,两个愤怒的人斗在一起,场面十分激烈,斗到最后,两人的招式都显得有些杂乱无章,使一旁的关羽都挑了挑眉头,对两人非常关注。

另一边,关羽与太史慈斗了八十余回合,太史慈被关羽一刀砍中左肩,受伤落败。所幸太史慈并无大碍,仍能开弓拉箭,阻止了关羽的追击。

数月以来,关羽与太史慈交战多场,几乎没有败绩,但是关羽却对太史慈娴熟的弓箭有些忌惮,未能趁胜追击。总体来说,太史慈也是一个难缠的对手。

关羽虽然不惧弘农军众将,但却是有些忧虑弘农军骁将众多,对朝廷来说是一个威胁。马超的到来,使关羽非常开心,通过方才的出手,关羽断定马超虽然还有一些稚嫩,但绝对是一个不输弘农军一种将领的将领。

眼见马超渐渐有些吃亏,张辽又慢慢恢复了招式上的节奏,再有三四十回合,马超定然会落败。

关羽见状,向张辽杀去,准备接过马超,与张辽斗在一起,反正他与太史慈也已经斗了许久,不算是对张辽进行车轮战。

马超见关羽杀来,心中虽然知道后者是来帮助他的,却有些心有不甘,依然与张辽斗在一起,不愿退开。

这一点倔强,倒是像极了其父马腾。

关羽见马超不愿退去,心中有些无奈,游弋在四周,分散张辽的注意力。看马超的态度,也是一个破有自尊心的人,关羽自然不好贸然加入其与张辽的战斗。

当然,关羽此时也不屑二打一。他可是朝廷的大将军,如果传出去,可是会毁了他的名声。

“文远,弘农王不尊天子,何故死心塌地仕于其?”昔日在洛阳时,关羽与张辽也有数面之缘,算是熟识,如今既是分散张辽注意力,也是在劝说。

张辽闻言,挑了挑眉,言道:“知遇之恩无以为报,唯一死矣。况孝献帝遗诏让王上继承大统,司隶校尉如何成为天子,云长兄不知乎?究竟谁才是真正的天子?”

刘协遗诏在弘农国核心臣子中已不是秘密,张辽自然也是知道,如今他见马超、关羽先后污蔑刘辩,却也是忍不住将这一环讲了出来。

马超听了张辽的话后有些懵,动作稍微迟钝了一些,被张辽一槊砸中腰间,似乎受了些内伤,向后退却。

关羽一脸震惊地看着张辽,喃喃道:“难道杨……”

说到一半,关羽察觉到自己失言,不再言语,专心与张辽斗在一起,几番欲言又止的模样,让人生疑。

关羽此时心中担心着一件事,那便是刘辩将那份遗诏公开,虽然改变不了刘备已经是天子的事实,却是给袁绍、曹操两人又提供了一个又力的理由,也让刘辩此时的行动变得名正言顺。

当然,还要看天下人是否会相信。

弘农城中,关羽的担心正在一点一点变为现实。

刘辩扫平凉州,凯旋归来,如今正召集众臣商讨是否将刘协的遗诏公布与众,使自己在与刘备的战斗中不再是谋逆的那一方。

当然,若公布出来,刘辩必然也是准备与刘备、袁绍、曹操等人逐鹿天下,心向霸业。

华歆言道:“王上仁德,数年间便使弘农富庶,若为天下之主,定可使天下安定。臣愿追随左右。”

贾诩亦道:“臣等这一日久矣。早先赴鲜卑之时,臣与公达便已经决定,若王上将此公布与众,无论困难险阻,定辅佐左右。”

杨勋更是抹了一把眼泪,言道:“孝献帝与王上素来亲爱,王上在鲜卑时,更是每日提及王上,如今王上如此,正是继承遗志,完成兴汉之业。孝献帝在天有灵,定会保佑王上。”

今日正好苏定也在,苏定恭敬地对刘辩拱手道:“臣不知那么多,臣只知无论如何,一定会用生命守护弘农城。”

其他众臣也对刘辩表明了立场,悉数支持刘辩如此。

于是刘辩命皇甫贤安排下去,将刘协诏书公布与众,并传向各州郡,让天下人都知道这件事。当然,信与不信,刘辩便不再去管了。

刘辩再一次翻看刘协的诏书,其中真挚之言令刘辩心中苦楚,泪水不断留下,不能自已。

其实刘协已经走在了兴汉的路上,只是命运弄人,中道崩殂。辩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代刘协完成兴汉之业,将这四分五裂的大汉再一次统一。

这一边,皇甫贤已经将具体事宜安排下去。

另一边,河东的战事暂时告一段落,近有张辽骁勇非常,远有太史慈弓马娴熟,关羽并未能率军击败弘农军,弘农军也未能如愿取胜,双方算是打了一个平手,各自鸣金收兵,退军休整。

不过关羽还是对马超的武艺表示赞赏,言其没有辱没其父的名声,将来的成就一定不输马腾。马超则对于之前战斗时的固执有一些愧疚,认为自己不该如此,关羽却是根本没有在乎。如此,两人的关系倒是亲近了一些。

只不过,当关羽在数日后听到一个传言后,立即变得有些懊恼、烦躁、愤懑,他开始有些后悔那日放走刘辩。若不是他,刘辩又怎么会有机会将遗诏公布与众。

当然,杨瓒能活着到达弘农,也是他始料未及的。

……

豫州颍川郡阳翟县。

一座草庐内,一个青年正翻看着石案上的竹简,旁边一个中年儒者正在低头沉思,思考为何眼前这个青年人为何如此决绝,明明此人是叔父荀爽的门生,与他又有旧,却不愿跟他一起走,不愿接受他的举荐。

这中年人正是如今曹操麾下谋士荀彧。

突然,一个农夫打扮的大汉扛着锄头走了进来,对石案前的青年言道:“奉孝,我今日去县里,听人言弘农王有孝献帝遗诏,弘农王才应该是天子。”

只见被称为奉孝的青年猛地抬起头,眼中满是热切地问道:“真的?”

“真的。”

青年再次得到确认,转身对荀彧言道:“荀公,某早心有所属,只是其未谋霸业,某尚未到投效之时,如今正是时候。”

荀彧听到这些,心中倒也知晓了缘由,其叔父荀爽正是在刘辩的努力下能够以三公之礼下葬,这青年心向刘辩,倒也解释得通了。

这青年,正是郭嘉,郭奉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