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奸臣世家 > 第370 大行动3

奸臣世家 第370 大行动3

作者:夏闰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57:45 来源:笔趣阁

暂时,这些人也只能被一视同仁地关在山寨之前的遗留下来的破房子里,这些破房子虽然住起来,肯定不会太舒服,可用以保障他们在冬季最起码的生存条件,完全足够了。

到了明年冰雪融化,春暖花开的时候,蔡道才会让五色领的人来这里区分。

人与人自是不同,对于处理他们的方式也自是不同。

那种善人式的地主,蔡道在明年就会把他们全都放了,毕竟,他们这次这么做的目的,也仅仅是求粮而已,并不是为了搞什么红色革命。

这个时代,谁这么搞,谁就是是个死。

因为这么做的话,不但地主阶级会视其为异端,就连那些随时处于破家边缘的百姓也不会参与这样的革命。即便他暂时能够闹出一些声势,以及地盘,也会遭到全天下势力的围剿,这一点,就连辽国和西夏的君主也不会坐视不理这样的情况发生。

至于那些一贯鱼肉乡里的人,蔡道就会把他们全家都发配到煤矿之中,至于那些仆人,如果愿意归降山寨的人,山寨也自会在考验之后,接纳他们。

如果还是愿意继续当忠仆,那就和他们的主人一起去挖煤而了此一生吧。

忠诚,当然让人景仰,可是,这些地主并不是皇帝,一直在剥削这些忠诚的仆人,甚至是他们的祖辈,这样是非不清的忠诚之人,蔡道其实并不在乎,也自然不需要这些只剩下愚忠的人。

大多数时候,天气并不会以人们的期望和意志为转移,漫天的大雪仍在继续,天气也越来越冷,这也是太行寨入冬之后,最后的一次行动了。

加上这一次抢来的粮食,太行寨这个是不单单能够养活全寨的弟兄,以及那些俘虏和孩子,还能够把他们养得很好。如果,那些河东路的百姓这个时候掉过头来一部分人进入山寨,这里也能养活几万人。

可惜,东京汴梁的吸引力还是超出了任何人的想象,任何敢于阻拦在饥民洪流正面的人或者军队,都被这股势不可挡的洪流冲垮。

狄咏抛下自己带出去的禁军部队,独自入京之后,便立刻病倒了,太皇太后高滔滔兀自不放心,还派了几个御医亲自为这位先帝的爱将诊治,虽然狄咏的病的确是没有发展到病入膏肓的地步,可是,他如今的情形还是非常凶险的。

而在这个时候,三衙的重要将领,残的残,病的病,没有一个能够镇得住局面又有能力处理这乱局的将领。不是没有人提议将边军的将领紧急诏进京城应急,可是,就是这些大臣们能够放心,高滔滔能放心吗?

这孤儿寡母的,万一招回来的武将自己有了非分之想,可怎么办呢?

自毁长城的事,莫过于此。如今汴梁城中可谓是坐困愁城,经过王安石变法的整治,汴梁城内的禁军素质有了一定的提升,不过由于近年来两党纷争不断,又经历了五路伐夏的惨胜和兰州城之败,损失了不少有经验、有能力的中低级将领和禁军的士兵。

明明城里面有非常充足的禁军,却苦于没有合适的将领带领禁军去拦阻那些饥民。其实,有能力的将领不是没有,只不过,这些将领要么被文彦博和吕公著坑怕了,要么就是不被皇家和执政们信任。

所以,不论是宫中的太皇太后高滔滔,还是保守派的大臣们,大家现在都在等高遵裕的归来。

可远在万里之外的高遵裕又岂是那么容易就能回得来的。

想用蔡家的船队替他们传递消息,那根本就是痴人说梦,所以,这一来一回,不耽误上一年半载的时间,根本就不可能见到高遵裕的影子。

事情已经迫在眉睫了,那些饥民组成的大部队已经穿过了洛阳城十几里,眼看就要靠近汴梁城了。

大家都知道,远水解不了近渴。这个时候,文彦博和吕公著不得不考虑启用文官来辖制禁军,负责拦阻这些河东路的饥民。

他们倒是想把这个差事推给蔡确和章敦,可这两个人又不是傻子,凭什么替保守派背这个黑锅呢?

就在这时,蓝田四贤之一的吕大防占了出来,他主动站出来接了这个差事。

吕大防是蓝田四贤四兄弟里唯一一个没有拜关学张载为师。吕大防身高七尺,眉目秀发,长得是仪表堂堂,声如洪钟。不过,他今年的年纪也不小了,差一岁就六十的人了。

他奉旨带着五万禁军以及大量的粮食辎重,出了汴梁城,急急赶到了河阴县。

河阴县的汜水关,其实就是三国时期的虎牢关,古称成皋关或者古崤关,这里是洛阳东边门户和重要的关隘,一旦占据并扼守住这个地方,饥民的队伍就无法通过陆路进入汴梁。

这个时候,面对朝廷派来的大批禁军,蔡道自然不会在派手下跟朝廷作对了。不是打不过,而是没有必要这么做,一旦激化了双方的矛盾,肯定会牵连这些从河东路来就食的饥民们。

文彦博和吕公著也不是真得就不管这些饥民了,他们只是担心这些饥民一旦进入汴梁城,他们就会重蹈王安石的覆辙。

人言可畏啊!

当初,他们用来攻击王安石的借口,现在活生生的出现在了他们的面前,一旦让宫中的小皇帝知道的话,即便太皇太后高滔滔也不好再继续保着他们了。他们二人主动致仕,已经最好的结局了。

所以,文彦博和吕公著无论如何都不能让大股饥民进入京畿地区。

吕大防虽不是太精通军事,但是他也知道汜水关的重要性,所以,他派一员大将领着京城里一只较为精锐的骑兵先期赶往了那里,只要把守好关口,大部队一到,那些饥民们自然会被挡在关口之外。那么,他吕大防也就不用背上乱杀良民的恶名了。

好在蔡道进入汴梁城以后,元丰最后的几年,整个中原地区粮食大范围的丰收,为国库和内库储备下了大量的粮食。接下来,只要吕大防紧紧守住汜水关,文彦博和吕公著就会派禁军的队伍将救灾用的粮食运抵河阴县。

从这个方面来说,蔡道将河东路的灾民引导到这里,其实,也是帮了文彦博和吕公著的忙了,因为,毕竟能够在大雪灾里活着走到汜水关的河东路百姓都是一些身体健壮的中青年,以及他们的妻女,那些老弱病残,根本就禁不住这一路的严寒。

这一路,蔡道也只是给这些饥民们提供了数量稀少的粮食补给,倒毙在路上的人一点也不少。

可这样的结果,已经算是不错了。

最起码,能够活着到达汜水关前的饥民占了河东路逃荒人数的百分之九十左右。这比当年郑侠去河北诸路救灾所做的要好得多。

更何况,吕大防并不是郑侠,他为人方正,洁身自好,不屑于去贪救济灾民的那些粮食。

只不过,同属于保守派阵营,吕大防也有着这一派文官相同的毛病。他出生在西北,可是出生在官宦之家,对于在西夏国进攻中苦苦挣扎的西北百姓的疾苦并不是太了解。

吕大防这个人对于文官的脸面比任何都系看得都重,所以,他手下的文官有贪污受贿情形的,他虽然会将之罢官,但是,其对这些贪官惩罚的力度非常小。

那支骑兵部队终于赶在饥民队伍穿过汜水关之前,赶到了那里,并且也顺利的拦住下了这些饥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