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奸臣世家 > 第387 密议

奸臣世家 第387 密议

作者:夏闰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57:45 来源:笔趣阁

太皇太后突然驾崩,形势骤然变化,以至于让他们处于现在这么尴尬却有无法挽回的状态。

一朝天子一朝臣,这是文官最大的悲哀所在。

吕大防就没有那么的镇定了。他毕竟是吕公著一手提拔起来的,表面上,他跟范纯仁和苏颂一样,为人朴实厚道憨直,不树朋党。可是,从他对付刘挚的手段,利用御史杨畏攻击的手段来看,吕大防并不是表面上那么简单的。

吕大防下朝之后,虽然也同样是在闭门谢客,其实,他却在府中暗自和心腹杨畏一起商议对策。

有些昏暗的书房之内,只点了一只蜡烛。

吕家的官家将下人们都赶到了书房一百步的范围以外,他亲自带着几个亲信在四周围守着,生怕有下人不长眼,触了老爷的眉头。

屋内的两人已经进入这里大约一个时辰了,可是,两个人却一直面对面坐在那里,相顾无言。

最终,还是杨畏先打破了沉默。

“吕相,您真得就打算这么束手就擒吗?”杨畏说完这句话,心中还是难以决断。

说起来,吕大防待他不薄,那么宰辅,独独是吕大防才一直肯重用于他。不像刘挚那厮,嘴上说得挺好,可一到给人升官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却肯定是他们朔党中世家大族的人。

说到底,还是他的根基太浅,没有中进士的父祖,也因为他之前一直信奉王安石的新学,这才导致刘挚也只是跟他交好而已,根本就没有把他当作知心好友的意思。

吕大防却不同,他即便当上丞相之后,也一直视他为自己的腹心。他也因此投桃报李,屡次在暗地里帮助吕大防对付他的纳西政敌。如果不是范纯仁的一直阻拦,他现在也不会仅仅只是个侍御史而已。

这也是杨畏当初在党争的时候,选择站在吕大防一方的根本原因。

可是,这一次,吕大防如果就这么认命的话,他杨畏也不得不为自己的前途做打算了。

吕大防闻言摇了摇头,有些痛苦的说道:“子安啊!孤又如何不知道这一点,可是,如今事态已经难以挽回了,孤已经想不到任何解决的办法了。”

当政这几年,他早就已经习惯了大权在握的这种感觉。太皇太后虽然号称垂帘听政,可还不是要依靠他们几个丞相才能处理政事。而文彦博和吕公著相继下台与过世之后,范纯仁和苏颂过于谦退,其实,这几年间大宋朝堂上的政事基本上都是他专断处理的。

如今,眼看着自己将要失去手中的权利,吕大防又如何能够甘心呢?

可他又能做些什么呢?

“唉!太皇太后早就看出当今官家濡暮先帝,为什么不能早作打算,另择贤君呢?直到仙去之前,这才吩咐你们求去,她老人家难道不知道这件事已经太迟了吗?吕相,您想想,当初文彦博和吕公著在大殿上对当今官家的态度。就是我这个小臣看在眼里,都看不过眼啊!”杨畏虽然心中已经另有打算,可还是忍不住出言试探一下吕大防的态度。

“唉!难啊!”吕大防并没有因为杨畏的这些僭越之言而责备于他,也同样叹了一口气,说道:“当初,当今官家年纪还小,大人们都以为可以将他交好,而且,蔡确那厮不知从哪里打探来的消息,他居然将太皇太后的心思主动说了出来。太皇太后她老人家和两位宰辅也只好投鼠忌器了。”

“什么?”杨畏闻言大吃了一惊,惊疑不定地问道:“吕相,难道太皇太后在小官家继位之初,就有易储的打算吗?”

吕大防点了点头,爆出了这个惊天的秘密,说道:“这是自然。当初,司马相公提出‘以母改子’,废除新法的时候,当今官家就表现的非常抵触。”

“唉!太可惜了,那为什么那个时候不动手呢?”杨畏又叹了一口气,说道。

“很简单,没有合适的人选啊!”

杨畏问道:“怎么会呢?先皇留下的不知一个子嗣,而徐王和魏王那个时候都还在啊?”

“稚子无过,先皇其余诸子年纪更小,岂可轻易废之。至于徐王和魏王,她老人家不是没有想过这个可能。可是,那个时候,司马相公恰巧病重,文公和吕公说到底也只是文臣而已。你别忘了,那个时候,拗相公可还活着,而且,狄咏还领着重兵在河北诸路剿灭那些叛乱的保甲呢!”

“嘶!这么说,当初,先帝将狄咏派出去,岂不是单单是剿匪那么简单?先帝的心思也太缜密了。”杨畏吃惊的问道。

“不错。其实,就算是没有狄咏和他手下的那些禁军,文公和吕公也完全不能把握住汴梁城中禁军们。那个时候,他们两位已经完全寒了将领们的心了。你忘了宫门外那个一头撞死的太学学子了,以及那个受到牵连的禁军副将了吗?”吕大防这个时候,也忍不住在心中埋怨文彦博和吕公著。

不管当初究竟是谁在汴梁城中惹下的那三桩滔天的大事,可是,文彦博和吕公著想要借助那场接连的风波,一举收拢太学的做法,虽然最终的确是成功,可是,他们的这个计策,执行的实在是太冒失,也太没有担当了。

杨畏这个时候,也回想起汴梁城中那三日的风波,那三天之中,有失势的人,有得势的人,有病重的人,有过世的人,有离京的人,有入京的人。

文彦博和吕公著看似完全掌控了整个的太学,既极大的打击了变法派的势力和阵营,又间接地拔出了蔡确和章惇的臂膀。

可是,他们两人,甚至是整个保守派却根本不是那场风波中的赢家。

要知道,那个时候,太学之中上万学子大多都是变法派的拥趸,可是,这些学子们都有同样的一种出身——寒生。就是出身贫寒的学子。

即便后来,文彦博和吕公著他们利用这次的风波,将大部分的学子赶出了太学,又利用国子监对太学的监督权一直掌控着整个太学。

可是,他们却改变不了太学一直都是吸纳寒生的主要阵地。

二位宰辅初一上任,就命令禁军逼死了一名出身贫寒,品学兼优的学子,而且,那个学子居然还不是变法派一方的人,他还和苏轼有旧,又是出身汴梁城本地。

单单只是这么一件事就让二人在那些出身贫寒的学子当中,名声大损。

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自然之理。

唯一的赢家,却是那个躲在暗处,一直都没有能够被查出底细、兴风作浪的人。直到今天,都没有任何人能够追查出整件事到底是谁在兴风作浪。

想到这些,杨畏忍不住想到了早就已经故去的王安石,便说道:“虎死威风在,何况,那个时候,拗相公也只是病重而已。那个时候,司马相公想要废除新法,王公还可以忍受。可是,那个时候,任何人一旦威胁到了当今官家的皇位。谁也不敢保证拗相公会做出什么应对。要知道,汴梁城中的那些禁军可都是在他的主持下,才刚刚换过了一茬。”

“是呀!孤也是这么认为的。何况,你认为那些将门会参与,敢参与这件事吗?文公和吕公那个时候,是手中有兵,却无一将可用。等到王公故去,狄咏回京,那个时候大局已定。太皇太后如果再想做任何动作,可就失去了大义了。……”

“吕相,既然当今官家不肯放你们现在就走,还是装病求退吧!这样的话,官家也没有任何的理由继续再留您了吧!”杨畏知道了这些,其实心中已经想好了自己的将来,不过,考虑到吕相一直待自己不薄,所以,他便主动替吕大防出了一个主意。

“如今,也只好如此了。”吕大防点了点头,便陷入了沉思当中。

……

不久之后,杨畏便回到了自己的府中。他连夜写了一道奏折,准备第二天就呈给小皇帝赵煦。

这道奏折既不是弹劾三位相公的奏折,虽然他替吕大防已经弹劾不少丞相和大臣,不过,这一次,他的确没有这么做。

在其中,也没有提到昨晚,他和吕大防的任何谈话内容。因为,吕大防昨晚说得的那些秘辛,要么就是事情牵扯太广,要么就是已经死无对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