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奸臣世家 > 第403 紧缺的粮食

奸臣世家 第403 紧缺的粮食

作者:夏闰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57:45 来源:笔趣阁

对于这第一点,谁也不敢打包票。

不过,他们还是拿下了一个重要的官职——开封府尹。

杨畏在这个时候主动站了出来。

开封府尹,在有些大臣看来,这个官职向来是个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可是,这要论起来,如果真要又能力把这个官干好的话,就会成为直达丞相位置的捷径。

没错,就是捷径。

在大宋朝,想做丞相,必历州府县这些官职,而且要做得好。当然,也少不了其背后有身处中枢的大佬们的提拔。不过,想要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还需要一个的非常重要的条件,那就是资历。

因为,若论在地方上的政绩,他负责征讨梅州蛮,开拓除了一直被蛮人切割统治的荆湖南路,为将来的湖广熟,天下足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让这块风水宝地从此真正掌控在大宋统治者的手下。

光是从这一点上,整个朝廷当中,章惇显然是无人能及的。即便是蔡道的外公王安石比起来,也逊色了不少,吕惠卿这一世因为蔡道的原因,他并没有坐上延安府知府的位置,所以,他如今在地方上的作为自然也就乏善可陈了。

杨畏也的确有这个能力和魄力。

想当初,他投靠吕大防的时候,就敢硬怼刘挚所在的洛党,还有名声显赫的范纯仁。

如今,他再也不用依附其他任何人了,因为,当家皇帝赵煦就是他杨畏最大的后台,如果将事情办好的话,即便稍有挫折,官家也不会轻易放弃自己这第一个投靠他的大臣。

果然,杨畏也的确是有两把刷子。

上台之后,杨畏出手惩治了几个偷奸耍滑的衙差,整肃了整个开封府内在元佑年间已经变得非常散漫的风气,接着就立即出重拳,打击汴梁城内那些想要借着大雨趁火打劫的鼠辈。一时之间,虽然整个汴梁城还处在连绵不断的风雨当中,可这座过百万超巨大的城池当中,百姓们却过得异常安心。

这是仿佛又一次回到了仁宗朝包拯包龙图的之下。

当然,杨畏也不是一位的用强来压制自己的手下,真这么做的话,短时期效果不错,可是,时间一长,手底下这些胥吏和衙差都是人精,想要消极怠工,简直不要太容易了。所以,在请示过赵煦之后,如果这其中有哪些衙差办事得力的话,杨畏也不吝惜应有的赏赐,甚至是赏赐加倍,功绩卓越的人,他甚至是会将他提拔到更高的位置。

反正,这些所谓的官职在他们这些文官里只不过是小吏罢了。这一次,杨畏完全打破了常规和以往的观礼,那些凡是他看不惯、且一直身居要职的小吏,都是说免就免,完全不跟任何人商量。

要知道,这些被免职的小吏可是汴梁城的小吏世家,其关系网盘根错节。不过,他们这些关系说破天也还是小吏,那些进士出身的官员根本就不屑、也不敢参与到这件事当中去。

借着这股风潮,赵煦顺水推舟,加封杨畏为龙图阁学士。

可惜,天公不作美,十分平常的四月连绵细雨逐渐变成了连绵不断的大雨,甚至是暴雨,而且,受到大雨波及的范围也是越来越大。

先是汴梁城,接着就是畿内、京东西、淮南等路,最后又是河北诸路开始发大水。

赵煦再也憋不住劲了,下诏命令京师之内的宫观和寺庙开门五日,而受风雨波及的各路和同样照此办理,其所在州府县的令长吏也必须入观和寺庙之中祈祷。

这个时候,不光是丞相吕大防、范纯仁和苏颂这三个人主动在宫门前免冠待罪了,就是刚刚上任的吕惠卿、刑恕也不得不自请谢罪。

要是搁在仁宗朝,厚颜无耻的文彦博和韩琦,肯定会籍此将这个锅扔给仁厚的仁宗皇帝,说不定还会让仁宗就此下罪己诏。

可赵煦却不同,他如今还没有改元,严格来说,现在的年号还是元佑。元佑年最重要的三个丞相还在位置上。所以,这个黑锅无论如何都扔不到小皇帝的身上去。

这个时候,一些知道内幕的人这才想起,那么喜好权利的章惇和蔡氏兄弟为什么轻易的就放弃了这么好一次上位的机会。

要知道,如果当时章惇和蔡京如果不离开京城的话,丞相的位置肯定就没有吕惠卿和刑恕什么事情了。现在看来,他们二人才是真正的聪明人,之所以突然离开,并不是选择了放弃,而是事先得到了那个‘运财童子’的警示。看着现在在丞相位置上的吕刑二人,大家伙都是心有戚戚焉啊!

到了七八月间,大雨仍然没有停止的迹象,经过杨畏的不断鞭策和努力,还是收到了一定的成效,起码在这场大雨当中,京畿地区的黄河以及其他河流都没有发生大范围的决堤现象。

在这么大的洪峰面前,守护汴梁城的大堤经受住了考验。从另外一个方面,也看出当时王安石颁布的农田水利法在一些方面还是较为卓有成效的。当然,这其中也有杨畏的功劳。

可是,其他地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这个时期的淮河,还没有受到黄河大的侵袭,所以,即便水势很大,却也有地方宣泄。而河北诸路就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了。

大宋朝为了防止辽国南侵,一直以来就故意放纵黄河对河北诸路的侵袭和冲刷。黄河在这里主动泄洪是惯常的事情。所以,这一次,朝中的诸公也采取了同样的处理措施。为了保住黄河南岸,他们不得不派人再次主动掘开一些用来泄洪的地段。

可是,灾后的救灾应该怎么办呢?

经过‘女中尧舜’高滔滔当政时期的挥霍,宋神宗给自己儿子攒下来的国库和内库又重新回到了极度空虚的状态。杨畏经过盘查,发现汴梁城经过这场大雨之后,元佑八年的粮食产量肯定会大幅度的锐减。而国库张的粮食也仅仅只够京畿地区百姓自保而已。

如果京畿地区以外的受灾的百姓都主动逃荒到汴梁城的话,再加上内库和南方通过运河运来的粮食,也许可以勉强度日。

可其他地方该怎么办呢?

这些事当然不需要他这个开封府尹去管,不过,他还是将自己盘查的结果和担忧一并报告给了赵煦。

对此,赵煦也是大吃了一惊,他连忙派出自己心腹的太监,前去盘查内库中的粮食,结果更是让他感到了无助。内库的情况也只是比汴梁城内的国库稍好而已。统计出来的数量也仅比国库多处了成粮食。杨畏之前的估计还是有些过于乐观了。

因为国库中的粮食,不仅仅是为了救助那些灾民而准备的,大宋朝还要防备南北两个方向上的敌人。辽国和大宋朝几乎已经相安百年,虽然期间辽国也用大军数度逼迫过宋朝,不过,双方毕竟并没有真正的打起来。可是,大宋朝的敌人又何止辽国一个呢?

西北有西夏国,东南有大越国。也许之前,经过富良江之战,大越国已经被彻底打怕了。可是,西夏国却是一头养不熟的狼,这一点,就连小皇帝赵煦自己都是心知肚明。之所以,在元佑年间,宋夏两国的边境之上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冲突。

这并不是司马光和保守派大臣们的功劳,

而是,西夏国内部也发生了政权的更迭,梁氏兄妹相继去世,梁氏的侄女也就是如今的小梁太后想要稳固住自己的权势,就必须偃旗息鼓,一旦打了败仗,肯定会引起西夏国内部的不满,其他势力也不会轻易放弃夺取权利的机会。这就是所谓的一动不如一静。

而皇城司的逻卒,也都被派出去详细查探受灾的各州府县内仓库内粮食存储状况,结果报上来之后,赵煦惊得是瞠目结舌,他已经顾不上去生气了。

京畿地区的粮食储备情况,和杨畏报上来的基本吻合,说明他的这个心腹还算诚实,虽然也有亏空严重的地方,但那却是极为个别的特例。可是,其他三处地区的情况就根本是触目惊心了。

京东西路、淮南东西两路,以及河北诸路,这三处地区用来存粮的仓库几乎已经空了。

上述地区的官府,根本就不要指望这些贪官能够给予城外的灾民任何的救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