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奸臣世家 > 第472 闹鬼,身死

奸臣世家 第472 闹鬼,身死

作者:夏闰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57:45 来源:笔趣阁

曾肇原本并不打算将这个功劳据为己有,可是,考虑到蔡道对曾布一直评价不高,也就是不想和自己的胞弟有过多的接触。

所以,曾肇便没有将实情告知曾布。

一天结束之后,消息传来,赵煦非常高兴,因为众位亲信大臣串联的结果非常的好。

两块硬骨头,李清臣主动退却了,而曾肇的决定更是让赵煦欣喜不已,没想到书呆子也有不呆的一天。即便曾肇选择了沉默应对此事,那也是一个极大的进步。

到了第三天,基本上能够说动的人已经全部搞定了。

于是,倒后行动立即开始。

而发起人还是黄覆。

当天在大朝会上,众位大臣是吵翻了天,韩缜装病,主动回府养病去了,而且,这件事,他也的确是要主动回避的。因为,黄覆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大骂韩缜糊涂。

于是,元丰八年的那件陈年旧案又被翻了出来。

那些当时借着参与弹劾朱太妃的机会,向太皇太后献媚的大臣,几乎在大殿之上被吓得尿了裤子。

他们现在才知道怕了,可已经晚了。

有聪明的,当晚在写了请罪的折子和遗言后,便立刻上吊自杀了。

可他们当中,如此狠绝,如此明智的人毕竟只是极少数。谄媚之人必定比较惜命,就是那些上吊自杀而死的,其中也有几个是被自己的父兄威逼而死的。

保守派的大臣们是真得怕了。看着一个个的大臣连同他们的亲属都被迁居到西北去,现在想来,那些被贬到岭南的官员其实是非常幸福的。

朱太妃生病闭宫,独相韩缜避嫌紧闭家门。

六部尚书,蔡卞等变法派的部长根本就不用指望,而中间派占的那三个位置。

礼部尚书李清臣提前一天辞职,早早就离开了京城,而众人企盼的曾肇却出人意料的在这件事情上选择了沉默。

沈括,这个众人皆知的妻管严,他敢吗?能够重回京城,而且坐上了六部主官的宝座。他的夫人自然是非常高兴的,如果这个时候,沈括敢参与这件事的话,非得闹出大宋第一桩部级官员离婚案不可。所以,他如今老老实实地去上班,在衙门里处理完公务之后,便立刻回家闭门谢客。

更何况,如今的工部权利大增,除了京畿地区,掌管着全天下水利工程的审批工作,沈括连同左、右、东、西、南、北六位侍郎,只是管着工部的一亩三分地,这就都累得快吐血了,哪还有精力管其他的事情呢?

工部之所以,会有这么多的侍郎,也是赵煦看到工部如今事物繁多,才特旨恩准的。当然,左右侍郎是常职,俸禄和地位仅次于尚书,而东西南北侍郎只是临时官职,自然比不上左右侍郎。

之前整个保守派高级官员早就已经全军覆没了。

如今,汴梁城中,唯有范纯礼算是扛鼎之人,可他的奏折递上去之后,便如石沉大海。

长安府知府苏颂也向赵煦递交了抗辩的奏折。可赵煦还是不理会他。

结果,七天之后,绍圣元年,闹得沸沸扬扬、被后世称为‘废母案’终于有了结局。

向太后被罢免了太后的称号,即便她死后也不能和宋神宗合葬,赵煦将她禁锢在宫城之外不远的一座道观里,这还算是优待向太后了。只要不离开道观,赵煦并不会限制她的自由。即便是有限的自由,也比紧闭在冷宫中强。说到底,赵煦还是向太后亲手养大的,赵煦也不想做得过于决绝了。

可是,蔡道并不打算放过这个女人。向太后即便是失去了太后之尊,可她只要还活着,便还是保守派文臣们的一杆旗帜。

万一,赵煦如同历史上一样的短命的话,那个时候,宫中肯定会大乱,而朱太妃、不,如今应该成为朱太后却是一个没有什么主见的普通母亲罢了。宫内宫外那些心怀叵测的人一定会想法设法将向太后救出道观,重新正位中宫,那个时候,蔡道之前做得这些努力,肯定会付之东流的。

蔡道可不希望,如今还是小孩子的赵佶继位。

于是,一个月之后,那间道观里就开始闹鬼,夜夜不休,花样也是层出不穷。

等赵煦和朱太后得到消息之后,再派人看望向废人的时候,这位向废人早就已经奄奄一息了。

来看望的太监听到她嘴里面不停地嘟囔着的话之后,被吓得不轻。

大意是:夫君,官家,废除新法的事,真的不是臣妾指使的,这都是母后和那个司马奸贼一起商议的,那个时候,臣妾可是一直在保护着佣儿啊!

……

这段话,不知如何先是在宫内被传得沸沸扬扬,而后居然传遍了整个京城。

有的人肯定是不信的,在私下里说,肯定是有妖道施了妖法,摄取了向某某的一魂一魄,不然的话,向某某怎么会说出这么丧心病狂的话。何况,先帝已经驾崩,怎么会变成鬼来吓唬自己的妻子呢?

要真是能够变成鬼的话,司马光和向太后死去的时候,怎么就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呢?

这些传言当然是那些保守派的拥趸或者干脆是他们的手下故意散布出去的,而矛头直指蔡道。因为,汴梁城的道士当中,唯独他一个人跟向某某有仇。

可汴梁城中大部分的百姓们却信了。

如果司马光只是废除新法,旁人顶多会说他违背了先帝的意愿。可这厮爱惜自己的羽毛,非得给自己的行为找出合适的理据,于是用‘以母改子’来粉饰自己的行为。

却不知道,司马光这么做,反而是画蛇添足,掩耳盗铃之举。不但让高滔滔的声名有损,而且,这个理据也是对华夏儒家传统理念三纲五常的破坏。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子为母纲。

哪怕高滔滔是赵煦的祖母,也不能打破这个规矩。

司马光以这个理由废除新法,无论如何都站不住脚。

蔡道重新入京之后,就一直让人散布十六个字,‘以母改子,废除新法,割让四寨,讨好西夏’,这十六个字,就是保守派当政时期,在理论和实际当中,最大的破绽。

至于那些天灾,不论是哪一个皇帝在位的时候,都不敢保证就一定会风调雨顺年,年年岁岁大丰收。

既然在儒学理论上站不住脚,西夏国在占据了四寨之后,又一次出兵攻打洪德城,其实,保守派在西北军民和京畿地区的军民心中,名声早就扫地了。

所以,那些抹黑蔡道的话流言,不但没有市场,反而会被听到的百姓痛打一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