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奸臣世家 > 第535 殿试的题目1

奸臣世家 第535 殿试的题目1

作者:夏闰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57:45 来源:笔趣阁

在汴梁城里,就已经有人指出了在资治通鉴这部著作里,司马光对于西晋这一段历史用了很多曲笔,这让那些一直称赞这本书的人,全都主动闭上了嘴巴。

在这一点上,司马光著史的态度跟司马迁的相去十万八千里。

历史评说,公论没有自己的祖先重要;

大宋的子民,小命还没有西夏的一条狗重要。

这两句谣言仍然还深深印刻在每一个汴梁城百姓的心中。

在资治通鉴中,在历代的贤人眼中,西晋朝司马氏中有三个皇室,其本身就一直具有非常大的争议。

第一个就是被司马光誉为万世之君的西晋开国之君晋武帝——司马炎。

第二个就是自称为魏国忠臣的司马孚。

第三个却是司马炎的儿子——晋惠帝司马衷。

第二个题目:举出古往今来,为大臣而大赦天下的例子,并且评论一下,当时司马光家族为什么没有推拒这一非人臣的殊礼,且其功绩是否配得上。

实在是太劲爆了,当初高太后放出这道懿旨的时候,朝中居然没有一个大臣站出来反对此事。

他司马光功劳再高,能比得过蜀汉的诸葛亮吗?

后主刘禅在诸葛亮病逝之后,也没有大赦天下。

第三个题目:论西夏国和大宋的关系,当战还是当和,若和,又应该如何去换取和平。

三道题目出出来之后,在朝野内外揭起了轩然大波。

参与第一天考试的学子们都快难过的哭出来了。

倒不是题目很难,而是这三个题目的争议实在是太大,一旦这些今天应试的学子选错了政治方向,很有可能今生都无法中进士了。

不过,有一些抽到乙签和丙签的学子却对抽到甲签的学子艳羡不已。

这三个题目争议再大,可聪明人都知道,对于赵煦来说,这三个题目的答案已经是固定的了。

不过,在这个三个题目中,唯一让人想破了头也想不到的是,所有的学子们好像还真记不起来,古往今来,有哪一个大臣在死后能够享受到大赦天下的这个殊荣的。

这个东东不是应该在皇帝死后才会有的吗?

现在回想起来,话说,太皇太后当年为了吹捧这个司马光,也真是拼了!

好像先皇驾崩的时候,也没有大赦过天下吧!

在当年,因为有太皇太后高滔滔在背后强势撑腰,而文彦博和吕公著把持着朝政。司马光死得时候,即便真得有人站出来反对这件事,底下人的也听不见什么动静。

其实,元丰八年那场风波之后,第一道题目就已经有了极为公允的答案。关于这一方面,苏轼和苏辙都写了相关的文章来驳斥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的曲笔。

第三个题目,现在谁还敢在试卷上些可和的答案呀!

第二天,抽到乙签的学子全都是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来到殿试的现场的。

当他们看到今天策论的题目之后,其面部表情比昨天的学子强不到哪里去。

甚至有得考生差一点就当场晕了。

策论的题目:论登州阿云案!

而且,这也是第二天殿试之中唯一的一个题目。

这是要继续鞭司马光尸体的节奏啊!

不过,这一次倒好,为了防止有些学子只是在家中闭门读书,难免有些孤陋寡闻,并不清楚当年这个闹得沸沸扬扬的惊天大案的始末。赵煦专门让人将关于这个案子的所有资料都汇集起来,并且还单独印制成了一本相关的书籍。

这本书中记录了该案,从相关的县州府、以至于后来的刑部和大理寺,所有与该案相关的官员,在本案中所做的判词和陈述都被记录在其中。

书的扉页上,写着这么一句话,孝道与父纲和夫纲,到底那个重要?

这不是废话吗?

即便是再傻的人,也知道应该回答孝道最重要了。

可当年的参与审案的官员,却全都忽视了这一要点,这里面也包括以审案公允著称的苏颂。如今再回想起来,不得不让人感到唏嘘不已。

而更让人感到惊悚的是,书的最后,竟然还印着当初在元丰八年散布那句谣言——丧期稚女,守孝没有买妻的无赖重要。

这句谣言深刻剖析这个案子的关键要点,司马光一直想翻这个案子,根本就是在把孝道玩弄于鼓掌之间。

这件案子在当时牵连非常广,不过,现在说起来,当年参与过此案的大臣,凡是持斩首论的,不是死,就是贬。

这么说起来,当时的所谓‘律敕之争’也就根本站不住脚了。

第二天的殿试结果肯定会好于第一天,因为即便是保守派,甚至是司马光的拥趸,也不得不在这个案子上,承认司马光如此的判决是有私心在作祟的。因此,即便是这些人,在对这个案子都给出了公允的答案。

考试结束后,这个题目也迅速流传到了汴梁城的各个角落。

整个汴梁城的百姓自然是拍手叫好,特别是女子,谁也不想落得阿云那样的下场,即便当年那些谣言将司马光气得吐了血,导致他直到去世都一直卧病在床,最终阿云还是躲过了被砍头的结局,可是,这个可怜的女子还不是被当时的诸位相公们判了流刑。

于是,热议第三天题目的人就更多了。

有人猜,明日的题目应该是‘铁钉案’,可立刻就有人反驳道,这个案子当然是有争议的,不过,就连大奸臣司马光掌权之后,也不管翻这个案子。当时的争论归争论,一旦有了结局,可想而知,不管是保守派大臣,亦或是变法派大臣,谁也不会再碰这个罗生门了。

有人拿出私人珍藏的那两张纸,至于之前的那两幅对联,即便是有,也没有人敢展露于人前,那可是牵扯到了如今两位炙手可热的两位当朝大官——蔡京和曾布啊!

福康公主的事情,大概是不会有人说了,至于应该是否给养父守孝之事,争议太大,何况,司马光和庞籍虽然是恩尤养父,却并不是真得养父,庞籍也没有收过养子。

不过,这件议题反而是应该对范仲淹不利。因为,他当初的确是被朱姓养父收养过,而且,中进士的时候,也是用的朱说这个名字。范仲淹是已经早已逝去的名人,别说是和当今官家,就是和先帝推行的新法也没有热河的冲突。

真是难猜啊!

等到第三天,参与当天殿试的学子们,大多数人在昨晚都失眠了,都在绞尽脑汁猜想今日殿试的题目,可她们又哪能猜透小皇帝的心里呢?

就是当今朝堂上各个部堂大佬们也都是惴惴不安,生怕自己被牵连进考题之中。

答案很快揭晓了。

第三日殿试的题目:极论熙宁新法的得与失!

在出完这个题目之后,在大殿的御座上,赵煦很罕见地开口说话了:“诸位学子,朕在你们答题之前有句话要讲。当年的熙宁变法,王相公想法虽好,可结果施行的新法大多都是差强人意,有很多新法都是发生在诸位学子的身边或者本人的身上。

朕要在这里强调一点,不管你们是赞成新法,而是反对新法,这些都不是今天判定你们是否能够通过殿试的评判标准。在答卷的时候,朕要送你们八个字,实事求是,言之有物。不能向奸相司马光那样,他废除新法的目的,只是为了反对而发对。从来没有讨论过新法的得失,以及是否对百姓有利。

“陛下,司马公是否是奸相,可不是由您就能够定论的。”赵煦话音刚落,就立即有学子站起来驳斥他最后的一句话。

这大殿上还真有不怕死的,居然敢当面顶撞赵煦。

一旁的禁军一看这种情况,立即冲过去,想要将这个胆大包天的学子抓起来。

“且慢!”赵煦却在这个时候站起来,出言阻止了禁军,接着说道:“这位学子说得并没有错,是朕一时失言了。朕即便是金口玉言,却敌不住后世史书的评论。司马光是不是奸臣,后世自有公论。不过,这位学子,以及其他并不认同朕的学子,在答题的时候,如果还是像说话时这么空洞的话,肯定是无法通过殿试的。”

“陛下,学生不是太明白,还请陛下为学生解惑,何谓实事求是,又何谓言之有物呢?”看到赵煦居然这么大度,有一位学子大着胆子站了起来,为了这么一个问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