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奸臣世家 > 第605 新的赋税制度3

奸臣世家 第605 新的赋税制度3

作者:夏闰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57:45 来源:笔趣阁

农闲的时候,如果百姓们想要获得额外的收入,必须靠手艺去赚钱,土里刨食得钱还是太少。

可禁军中的士兵们便无需为此操心了。

因为,他们在农闲的时候,就会被召集起来,进行军事操练,每日里包吃包住,还能够拿上不菲的俸禄。在蔡道出任三司使之后,不管是边军中,还是禁军中,所有的军官都不敢再喝兵血,虚报禁军名额,贪占、抽成这些禁军士兵那点低得可怜的军饷,也再不敢胡乱役使禁军为自己办理私事。

有军官赶在私下里这么做吗?反正蔡道至今都没有查到。

相较于平民百姓,禁军士兵只需要承担战争的风险即可,农闲的时候,有军饷可拿。

可百姓们就要苦多了。

特别是北方生活的百姓,手中的耕地一年不但只能耕种一季的粮食,如果如果没有足够的肥料的话,第二年就得休耕,或者换着耕种其他粮食作物。根据最新的《蔡氏齐民要术》记载,轮更的时候,去年种植过小麦的耕地,在第二年,可以选择耕种两种作物——大豆或者苜蓿。

这两种经济作物都有不小的缺点,比如大豆的亩产产量过低,而苜蓿也不能直接当成粮食缴纳土地税。

可是,在蔡道的大力推广下,大豆其自身的经济价值已经得到了深度的挖掘,使得大豆的价格要远高于小麦的价格,从这一点上,就抵消了其产量不足的缺点。而且,根据新颁布的赋税制度,大豆其实也能够当成粮食直接缴纳土地税,每亩只征收一升而已。

大豆的经济价值有很多,而其中获利最大的,就是大豆可以榨油,如今用大豆油炒菜已经成为了汴梁城里整个饮食界的新风尚。

大豆进过榨油之后,剩下的豆渣也制成豆饼,既可以给人食用,也可以给百姓家中饲养的牲口食用。

经过多次试验和改良,蔡道用这种豆饼调合其他东西植物或者矿物,将其制作成了优良饲料,可以用其作为饲养牛马的补充营养饲料,推广试验的效果非常好。

还有豆皮、腐竹、豆筋、豆腐脑、豆浆等等,这些各种各样的豆制品如今已经成为了汴梁城里百姓餐盘里最爱的小食品,其价格比肉要便宜很多,可花样品种繁多,很多大豆制成的食物,吃起来的时候,让人感觉到像肉一样的质感。

分到平民百姓和禁军士兵中的土地并不多,可是,这中间少了一层剥削,即地主阶级的剥削,其实三升的土地税还有实物化的丁税根本就不高。要知道,那些地主每年收取的地租基本上就是每亩收成的五六成,比朝廷征收的土地税要高很多。

因此,不论是丁税,还是土地税,对于他们生存的压力非常小。而且,固定数额的土地税和丁税实物化,也极大增长了百姓们的投入巨大精力改善自有农田的积极性和对于先进种植技术的渴望。

毕竟,无论是耕地还是荒地,只要是自己田里面多产出的粮食和丝棉,缴纳过丁税和土地税之后,剩下的可都是他们自己的。

土地越少,想要学习先进农业技术的百姓就越多。

而《蔡氏齐民要术》,就是有蔡道自己找人编纂,其内容就是记录他自己种植农作物的经验。

由朝廷出资购买,给地方上的乡长里长每人一本,让他们将之传授给所属地方上的百姓。以后,百姓识字的人多了,朝廷还会免费发放给他们。

京畿地区又成了先行者,派驻到各地的乡文学和乡数学其中一条最重要的职责,就是要将这本书交给每一个学生,以及那些想要学习的农民,来者不拒。

而且,蔡道每年秋收的时候,还会派人到各地去询问地方上的种植高手,虽然他们大多数都是一些一个大字都不认识的老实巴交的农民,可是,人家毕竟种地种了大半辈子,有些方面的经验还是要比蔡道丰富一些。

赋税制度中,除了丁税和土地税之外,还有两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兵役和徭役。

华夏历史上,让百姓们真正深恶痛绝的其实并不是多如牛毛的苛捐杂税,而正是无休止的兵役或者徭役。

看看大宋之前的那些亡国之君,覆灭的王朝,其灭亡的理由都是使用民力太过,再加上天灾。

大宋朝最让人诟病的,正是徭役,往往那些应徭役的老百姓都会因此而家破人亡,这也是王安石新法中唯一能够一直延续,而司马光强行将之废除的时候,也受到了保守派内部一些官员的反对。

正是因为,徭役制度太民力了。

司马光老是说什么祖宗礼法,师古法,却不提,在汉朝的时候,就已经有更赋。

凡是不愿意或不能亲自去服役的人,可以出一笔钱雇人代替他去服役,或官府不需其亲身服役而命令他出钱代役,这种方式又叫‘过更’,这笔代役钱就被称作‘更赋’。

其实,这就是大汉版的免役法。

徭役,古代华夏统治者强迫平民从事的无偿劳动,这里面包括力役、杂役、军役等。

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无偿二字,如果有偿,即便是强迫,百姓也还是能够是生存的。

当然,随着募兵制的形成,百姓服兵役可不再是无偿的了。

那么,就只剩下力役、杂役。

各个地方官府兴修水利,修桥铺路都会免费征集百姓。

韩非子·备内中,有这么一段,徭役少则民安,民安则下无重权,下无重权则权势灭,权势灭则德在上矣。

其中的大致意思就是,徭役少了,百姓们自然就安定,百姓们安定了,执政者就不需要给予地方主官手太大的实权,他们手中实权被削弱,那么,就形不成权势过盛的地方大家族或者割据地方的军阀,百姓们还会因此而记住这是皇上的恩德。

为了防止地方官员无休止的私自役使百姓,大兴徭役,蔡道向皇帝上了一道奏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