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奸臣世家 > 第608 天下大治1

奸臣世家 第608 天下大治1

作者:夏闰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57:45 来源:笔趣阁

其实,单是这些工程,这里所需的人手还是有很大的缺口的。

随着免费劳役的消息,也让工部剩下的差事成了非常热门的用工差事。

每当工部在各地兴修水利的时候,居然只需要在当地的官府外贴上一个告示,当天之内就能够招满所需要的所有劳力。

蔡道命令修建的道路,并不是水泥路,那东西,他也只是在蔡家海外领地夷洲岛开办了一个小型工厂,大宋境内,除了用在沿海的盐田以外,并未向外推广。也不是秦朝修建的驰道,那东东太浪费人力物力。

而是后世所谓的马路,是由十八世纪末期,英国苏格兰人约翰·马卡丹设计了一种新的筑路方法,用碎石铺路,路中偏高,便于排水,路面平坦宽阔。

碎石头很好制造,如今大宋境内,南北有宽阔河流,以及山体的地区,都在制备利用水利制备这些修筑马路所用的碎石。

漕帮的漕船便成了运输这些不值钱却非常有战略意义物品的主力军。当然,这也是蔡道丢给漕帮的一块鸡肋,他就是要用向北方运输碎石的买卖,勒住这个庞大帮派的咽喉,既让它饿不死,也不会因此而让其得到更大的发展。

这种马路当然比不上水泥公路持久耐用,但胜在修筑方法简单,真正需要使用的重型工具很少。

如此大规模的在宋辽边境修建马路,大辽国朝堂内外,辽国南京府也早就将此事上报给了耶律洪基。

可这位昏君以及大部分文武大臣,却并不为此而担心,这里面包括后世的那个西辽国皇帝耶律大石。

除了那个一直在关注蔡道的辽国探子韩书生以外,其他所有人都认为蔡道、整个大宋朝的人都在犯傻。

众所周知,辽国铁骑的数量众多,进军的速度极快,而大宋国极度缺少战马,最精锐的禁军也是以步兵为主。

如果大宋国真得敢和大辽国开战的话,即便大宋采取偷袭的方式,禁军从汴梁城开赴前线。一旦有了这些平坦的马路,宋军还没有渡过黄河的时候,大辽国的铁骑已经兵临大名府,甚至饮马黄河了。

这不是犯傻,那是在干什么么?

大宋国也有不少有识之士,在得知蔡道修筑这些公路的时候,纷纷就此事上书劝谏两位后宫之主,可是,这些奏折全都被留中不发,再无任何音讯。

这就是太皇太后和孟皇后对蔡道的信任,虽然有些盲目,可以往有过太多的事实,已经证明了蔡道的远见卓识。

想当初,蔡道力排众议,亲自领着南方一些杂兵出征,攻破了连三十万禁军都没有抵达的大越国国都升龙城,俘获了其主李乾德,还有罪魁祸首李常杰。

当时,就有很多人反对,这里面,也包括了因此而沾了一些功劳的南征军表面上的统帅郭忠孝,他也是最初的反对者。

趁着大理国高氏篡位的时机,一举拿下了三分之一大理国的国土,还让大理国真正成为了大宋国的属国。其所动用的兵力和钱粮甚至不及一直部署在辽国边境上的常备军数量。

当时,又有很多人反对,结果证明,蔡道还是对的。

况且,一直身处在北方的蔡京、张叔夜和宗泽,不但没有像其他人那样,上书反对蔡道的决定,反而下了大力气协助其尽快完成这项工程。

张叔夜和宗泽没有反对,是因为蔡道已经把自己的计划告知了他们两个。

而蔡京却是自己作出的决断。相比于蔡卞,蔡京在军事方面和地方主政方面的经验和政绩就要差了许多。

有了种师中的帮助以后,蔡卞在鄜延路非常成功,后来居上,如今甚至已经超过了西北其他各路的经略使,其战功仅次于章楶之下。

因为,他知道,自己这个侄子下一步的目标肯定是辽国人,是幽云十六州,更为准确的说是幽州。因为,大宋国一旦将燕山和榆关掌握在自己手中,那么云州也就是后世的大同,则完全成了孤岛。

况且,有太原府挡在前头,旁边又有精悍的府州折家军虎视眈眈,整个河东路,根本无需派兵,便可以守住。如果云州辽军轻举妄动的话,折家军肯定不会任由其或是就此丢下云州,出兵救援幽州,或者派大军进攻太原府,以缓解来幽州方面的军事压力。

有了这样的判断,蔡京也就熄了暂时返回中枢的心思,他把主要精力全部放在了河北两路转运使的官职职责上,大名府的政务,他则完全交给了通判去负责。

挡住西夏国的进攻,拿下横山之后,蔡京已经看出蔡道并没有就此一举消灭西夏国的意思。

因此,一旦大宋国真得收回了幽云十六州,那么,他这个两路转运使的功劳便是铁打的,要远远超出二弟如今所立下的所有功绩。

元符二年半年,天佑两年,这两年半的时间里,大宋国无论是经济、人口,还是军事实力都迎来了一个爆发式的增长,这三个方面在北方表现的非常明显。

也许是当初孙觉、蔡玄、张叔夜和宗泽在长安府,对渭河、泾河和北洛河流域的治理真的有了效果,这两年半的时间里,北方各地不但风调雨顺,少有自然灾害,而且,一向肆虐整个黄河中下游的洪灾也并未发生。

民生四事,衣食住行。

一直生活在北方大地上的农民也第一次真正在自己家中的仓库里塞进了足够他们吃上三年的粮食。即便如此,北方的粮食价格也并未因此而降低很多,这是因为,蔡道对给地的常平仓管控的非常严厉,北方没有了地主阶级,也就没有了大粮商。

因此,官府已经成为了整个北方最大而且唯一的粮商,蔡道花了不少钱,买下百姓们手中多余的粮食,就是为了迁都和宋辽之战储备粮食。

有关其他饮食方面,百姓的生活也同样得到了很多改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