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奸臣世家 > 第012章 痛打落水狗

奸臣世家 第012章 痛打落水狗

作者:夏闰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1 13:08:02 来源:笔趣阁

“娃娃,那你说,乌台诗案朕应该怎么判?”

“陛下,您这就别难为草民了!”咕噜……咕噜,蔡道肚子发出雷鸣般的响声,一到早被人从被窝里掏出来,他一直习惯吃早餐,再加上平时运动量大,现在大约早上9、10点了,能不饿吗?

刚才,他的精神一直处在紧张状态,所以,没什么感觉。现在既然危机已经解除,巨大的饥饿感袭来。蔡道倒是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小手摸着小肚皮,腆着脸说:“陛下,草民卯时起来,一餐未进,实在是太饿了。您能先赏给草民一口饭吃吃?”

宋神宗被这个孩子整得哭笑不得,心说:这娃娃,还真不见外,真把这勤政殿当成自己家了。示意下边的小太监,把自己龙塌前摆着的点心给蔡道端过去。

“不错,可惜有点凉了!”蔡道一点也不客气,伸手拿起来一块点心放到嘴里尝了尝,一边吃,一边嘴里还不停地嘟囔着。

别看人小,蔡道吃起来一点也不慢,三两下就把盘子里的点心全部都消灭完了。

“吃好了吧!好吃嘛?”蔡道身侧突然有人拍了拍他的肩膀。

“嗝,也就是半饱吧!点心的味道挺不错的!”人一吃东西就会自然而然的放松警惕,蔡道也没有注意到是谁在和他说话,就漫不经心地回答道。

话一说完,这才回过神来,猛地以侧身,看到未来的皇帝赵佣就气鼓鼓地站在自己身边,连忙毕恭毕敬地唱了个小诺道:“殿下!你好!”

“娃娃,你要是不说,朕就可要治你君前失仪之罪。”宋神宗见蔡道吃完,一点也没有放过他的意思。

“陛下,我还只是个孩子。五路伐夏的事情,刚刚发生不久,京城里的人知道的不少。而乌台诗案发生在两年前,那时候我刚刚才会走路,话都说不全,哪能……要不您就治我那个什么罪算了?”蔡道看自己耍赖也没有说动官家,所以,干脆点,光棍的认罪,“陛下,那个什么罪具体到底有什么惩罚啊?”

“小子,不是什么罪,而是君前失仪之罪。这个罪名可大可小,像你这么严重的,那是必须立时推出午门斩首的。”赵佣小大人一般数落着蔡道。

蔡道当然知道赵佣这是在吓唬自己,他既然起了头,也不打算就这么结束,便向宋神宗施礼道:“陛下,这可是您让我说得,不管说对说错,您都不能治我的罪啊!”

“好!朕答应你!”

“陛下,前朝欧阳大家曾写过一篇《朋党论》,君子无党,小人有党。可是,究竟何人为君子,何人为小人呢?这个问题就是关键。别说是陛下您了,就是孔圣人自己都不能一时观察清楚,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其实,乌台诗案,您判决的大体并没有错。错的是那些审案的御史,从一开始他们关注错了地方……”

“无知小二,你……”何正直几个当事人忍无可忍,立刻站出来驳斥。

“陛下,曾经有一位长者告诉小子,看一个人是不是有修养。就要看这个人能不能容纳不同意见,不管对方说的话是对是错,那也得让对方把话说完,才去辩驳。更何况,几次三番打断,连话都不让说完,这个人的家教可见一般。一般只有民间的泼妇才会这么做。”蔡道一边向宋神宗说着这番话,一边鄙视着这几个家伙。

“不错,这娃娃说得不错。你们几个就算再有理,也得让他把话说完吗?你们几个看看,还有一点大臣的样子吗?”孙觉老爷子对那个幸进的李定一直看不惯,站出来维护蔡道。

“嗯!朕也觉得这娃娃说得不错。众位大臣,以后凡是有大臣进言,话没有说完,旁人不得插话。这事以后就成为定例。”自变法以来,变法派和保守派吵起来就跟菜市场一样,根本就没有把自己这个天子放在眼里。

“臣等遵旨。”其他人倒不是很在乎,让自己把话说完不是更好。

见到那几位不再闹腾了,蔡道便接着说道:“苏大胡子反对变法,并不是像有些人那样,为了反对而反对,他是在地方上发现了一些新法的弊端,想必他也曾经向陛下您进奏过。可能,陛下您当时并没有理会,那么苏大胡子就应该结合各地对于新法的实际反馈,调查记录详细的结果,继续向您不断地进言。如果苏大胡子这么做了,他就是犯言直谏。可是,他却并没有这么做,反而写诗作词到处抱怨,说轻点就是腹诽,说重点就是在结党。因为那些和他唱和的大部分都是反对变法的大臣啊!”

咝,这下勤政殿的大臣们都惊呆了,原本以为蔡道是个娃娃,说不出什么大道理,顶多就是乡俚童谣之类的东西。可谁知,这娃娃说得的确在理,你苏大胡子要是不停地骚扰宋神宗,写再多东西,也无伤大雅,官家要是治罪的话,反而会给他带来极大的声望。相反,他作的那些抱怨的诗词写给朋友,而且都是反对变法的人,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结党之事。

厉害啊!这样解释,既避免了其他人胡乱解读别人的作品,又能够定苏轼和他那些朋友的罪名。

宋神宗深思了足足有两刻钟,这才抬起头来,看了看那些大臣,何正臣他们三个羞得躲在御史当中不敢露头了,他们自己也知道,乌台诗案中,随意指摘别人的诗词,断章起义,非常不可取,说的重点,那是要断他们文人的根基呀!

“娃娃,你既然说乌台诗案中,苏轼那群人有罪,那又为什么说朕判决的大体并没有错,你这句话不就是再说朕判决得不公平吗?”宋神宗对蔡道的解释很满意,大宋国一直优待文人,要不是为了变法顺利进行,他也不会在乌台诗案中判得那么狠。

“的确如此。要不然,草民也不会说陛下您是昏君了。乌台诗案中,苏氏兄弟,一个罪有应得,一个代兄请罪,陛下您判得没错。可是,那个王什么驸马,不但牵连在案中,还听说他气死了公主和公主的儿子。和高遵裕一样,您只把他贬到了荆湖西路,而那个丞相的孙子王巩却被贬到了宾州。您说这公平吗?还不是因为王巩不是您的亲戚。”

“陛下,苏氏兄弟我就不说了。那个王驸马不是爱娶女人吗?您就把他贬到琼州,听说那里蛮人比宋人还多,他那么风流潇洒,说不定能给我宋人开枝散叶。可惜,不能把他送到大理去!听说,大理国有一个满族,那里的女人只准丈夫娶一个老婆。至于王巩王大人,陛下,您要是实在不想把他调回到北方,就把王大人派到我们兴化军当个知军也不错。”蔡道越说越兴奋,有些得意忘形了,居然开始代替官家安排大臣了。

哈……哈,一听到蔡道居然这么编排驸马王诜,武将们全都哈哈大笑,小赵佣更是夸张,忘了刚刚还记恨的蔡道,向他父亲进言道:“父皇,您不如立刻派人招大理国的使臣问问情况,如果真如这小子所说,那就把那个姓王的派到大理国。”

宝安公主是宋神宗的亲妹妹,为人温婉贤惠,生前对小赵佣非常好,而小赵佣也非常喜欢宝安公主,所以,他非常憎恨王诜。

“胡闹,佣儿且退到一旁,为父自有主张。”宋神宗没有责怪一众武将,嘴里虽然这么说,但是在心里认同了儿子的说法。他却出人意料地并没有责怪蔡道,反而问他:“哦,娃娃,朕记得兴化军知军还未任满,又怎么可以把王巩调过去呢?”

“陛下,听说,这两年兴化军知军治下政绩斐然,想必升迁在望。知军走了,我们兴化军就少了一个好官了。您既然那么恨王巩,就把他派到兴化军,反正那里也是穷山恶水的。”

宋神宗这才想起,的确像这个娃娃所说的那样,不过,这个功劳大部分可都属于蔡道的,说到底还是那个知军沾了这小子的光了。

“娃娃,那朕还是不是昏君?”宋神宗这时候,已经不再生气了,多日的郁闷一扫而空,笑吟吟地看着蔡道。

“陛下,您居然连一个六岁都不到的小孩子的意见都这么重视,说明您非常善于纳谏,当然不是昏君喽!那些都是草民听来的传闻,嘻……嘻,听说的。听说当初,苏小胡子考进士的时候,不也是道听途说说仁宗皇帝是个在宫中美女数以千计,终日里歌舞饮酒,纸醉金迷的昏君。结果,他最后还不是在那一科考中了进士吗?”蔡道对宋仁宗的这两个掌故非常清楚,一有机会就活学活用在自己身上。

“不过,陛下,提前说好,您赏赐给草民的钱财,草民就笑纳了,将仕郎这个官职还是算了。至于那个伴读,就更是不行了。”完成任务,大功告成,可惜没有美眉在旁,蔡道才不想现在做官,更不想做那个劳什子的伴读。

“这又是为何?”宋神宗感到纳闷,这孩子还真是奇怪,说了那么多,他还是如同先前那般,只要钱,不要官?当官不是照样拿钱,即便将仕郎是等级最低的文官,大宋官员的薪俸还是非常优厚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