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奸臣世家 > 第165 蔡确

奸臣世家 第165 蔡确

作者:夏闰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1 13:08:02 来源:笔趣阁

宋神宗自从继位以来,一直灾祸不断。如果不是王安石,通过变法的方式给他赚取了大量的财富,赵宋江山早就已经破产了。

仁宗皇帝说是个好皇帝,可是留给他父亲宋英宗和自己的江山却是个烂摊子。他刚刚接手的时候,无论是内库还是户部的国库,早就已经快空了。

如今,好不容易遇到这么一个丰收之年,官家如何能够不兴奋呢?

这时候,蔡卞的这个二儿子突然让自己上这么一道奏折,这不是破官家的冷水吗?

可是,这件事也的确就像那个孩子说的那么严重。

谷贱伤农,古今不变。蔡确其实知道,汉代的常平仓实施到了大宋,早就已经弊端丛生了。

拗相公王安石肯可能也早就知道这一点,但是,熙宁年间,全国总体的形势,不要说是丰收了,如果不发生灾祸,那就谢天谢地了。王安石怎么敢在那个时候提出整顿常平仓的要求呢?

先不提宋神宗知道这件事情的反应究竟会如何。

蔡确在王安石手下干了那么多年,自吕惠卿被贬,王安石二次罢相,就是他一直在主持变法的事宜。所以,对常平仓的弊端,蔡确不能说是耳熟能详,但也算是了然于心了。说实话,对于这件事,蔡道所提出的处理方法,蔡确还真没有这个胆量当众提出来。

信上提到的这件事,如果真要按照蔡道的计划来实施的话,他蔡确得罪的可就不仅仅是朝中这些保守派的那些大臣,而是要得罪全天下的士绅啊!

“老爷,小狄将军已经用完饭了!”就在蔡确沉思的时候,下人立刻来禀报,狄安已经用完了饭,正在偏厅等着他的答复呢!

“前头带路!”说完,蔡确将信收进怀中,站起身跟在下人的身后来到了偏厅,就看到狄安一个人站在偏厅之内,焦躁不安地在其中来回地踱着步子。

狄安一看到蔡确来了,连忙上前深施一礼,说道:“蔡相爷,晚上多有打扰啊!”

“无妨!”蔡确摆了摆手,示意狄安坐下,他自己坐下以后,这才问道:“你们这一路还顺利吧!怎么这一回去了这么长的时间,前些天,官家还在说,京城里那块地都已经收割完毕,你们怎么还没有回京呢?”

的确,蔡道这一次归乡,虽然说是要带回那些收养的男孩子,可走的时间确实有些太长了。也难怪宋神宗会问起这件事。

狄安连忙起身,唱了一个诺,解释道:“蔡相爷,御武副尉他顾虑到那些孩子太小,走陆路的话,根本受不了这一路上长途跋涉。所以,这些日子,他一直在安排船只,让这些孩子乘船,要他们适应海上行船的颠簸。就是因为这件事情,我们这才耽误了返京的时间。”

对于这一点,狄安和蔡道早已达成了共识。对于其他人,哪怕是狄安的亲叔叔狄咏,也是这套说辞。这套说法听起来合情合理,可那些一直盯着蔡道的细作,肯定能够发现这套说辞只是个幌子。这是因为,蔡道在倭国抢到了大量的宝贝,私下里想要进献给宋神宗。所以,这件事情,肯定不能让朝中的大臣知晓。

所以,蔡道才能说服狄安,用这个谎言去敷衍那些关心自己行程的大臣们。

至于之后大家伙正式进京的时候,狄安一定会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原原本本地禀报给宋神宗的。

“原来如此!”说完这四个字,不知为什么,这个老狐狸居然不说话了。

狄安是个武人,平时还算聪明一些,跟在蔡道身边的这些日子,也涨了不少的知识。却一点也想不出面前这个老狐狸心中的想法,而且,御武副尉那个孩子临来前也嘱咐过他。

假如蔡确不肯见他的话,此事作罢。假如蔡确见了他,却不肯说出自己的心里话,狄安就直接了当的摊牌。秋收的时间也就是这么半个月,根本浪费不起,没工夫陪这些老狐狸绕弯子。

所以,狄安便直截了当地说出了心里话:“蔡相爷,那封信您想必已经看了。您只需要说一句话,愿不愿意将信中的内容上奏给官家。”

蔡确本来想抻一抻狄安,他没有想到这小子说话居然会这么直接,把他心中有些想说的话,直接堵在了嘴里。

场面僵持了一会儿。

“呃!”蔡确最终还是开了口,说道:“贤侄啊!你有没有想过,这封信如果由老夫上奏给朝廷,从内容上来看,整件事实施起来的话,那可就又是一条变法啦!那些老顽固得知以后,肯定会大力阻拦的。而且,这件事得罪的人不是一个两个,而是全天下所有的士绅啊!”

“其实,老夫说了这么多,并不是想要推脱。而是想要劝一劝你和御武副尉,如果真想做成这件事的话,最好还是由那个孩子他自己将这件事上奏官家,成功的几率才会更大一些。”

“蔡相爷,御武副尉说了,如果是其他事情,他自然不敢劳烦您老人家。可是,秋收时间也就在这半个月之内结束,百姓们辛劳了半年多,好不容易收获了粮食,有不少人急需铜钱,却被那些粮商压价。您也许不知道,我们一路行来,每斗麦子的价格已经降到了五文,有些无良奸商给出的价格更低,三四文他们都敢开出来。刻不容缓啊!”狄安把蔡道嘱咐的说辞说了一遍。

事实也的确是如此。

作为大宋国的副相,蔡确还是了解一些实务的。

他也许不知道粮食收购价格已经突破了底线,可还是知道,最近几日,汴梁城中的米粮铺子里,每斗粮食的价格已经降到了十文,甚至是**文。这对于汴梁城中几百万的市民来说是好事,可对于全天下的农夫来说,却是件非常悲哀的事情。

“谷贱伤农啊!贤侄啊!这封奏折,老夫可以上。可是,你想过没有,这奏折一上,肯定会有无数的官员和贵戚反对,一旦官家犹豫不决的话,还是会耽误时间的。到了那个时候,咱们不但得罪了大批人,还没有把事情做了,那可如何是好啊!”蔡确一句话就点到了事情的关键点。

老狐狸的确是老狐狸,蔡确知道,他如今虽然是变法派的领秀人物,可无论是声望还是官家的宠信,他都比不上王安石。不然的话,他现在也不会被官家任命为副相,而让那个三旨宰相王珪骑在他的头上了。

“蔡相爷,的确如您所说。不过,御武副尉也说过,咱们把奏折递上去,尽人事,听天命。他想要的结果,也只不过是把这个政策在汴梁城周边的各个属县推行下去,而他自己则在靠近运河两岸的地方大量收购粮食。相爷您和我们把自己能做的都做了,就算是帮助了这些百姓了。您只要在大殿上,坚持己见,官家最终会答应你的这个建议的。”这还是蔡道教给狄安的办法。

对于可能出现的状况,蔡道早就做出了种种的推测。如果这件事情推行下去,肯定会遭到大多数官员的反对。即便是变法派内部,肯定也达不成一个统一的意见,而且,在大殿上,很有可能也会有变法派的人站出来反对蔡道的这份奏折。

即便这一次,宋神宗很快地做出了决定,可是,如果地方上的官员不作为,或者乱作为的话,不但帮不到身处于苦难之中的老百姓,甚至反而会加深他们的苦痛。就像当初,王安石硬着头皮在全国推行‘青苗法’的,最终的结果,除了他爹蔡卞和少数官员以外,其他州府县根本就是在利用‘青苗法’在替他们自己牟取私利。

选定重点区域,试点实施新法,这是后世改革中惯用的手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