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奸臣世家 > 第170 党争4

奸臣世家 第170 党争4

作者:夏闰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1 13:08:02 来源:笔趣阁

王珪此时的心情无疑是非常纠结的。

宋神宗下了这个诏书的话,他这个三旨宰相还要不要继续下去呢?

如果接了圣旨,肯定会大大地得罪人!

可是,如果不接圣旨的话,他这个三旨宰相就破了金身,之前的努力也就全都白费了。

无数思绪在王珪的脑海中告诉旋转,他的眼睛也在往四周胡乱划拉着。猛然间,他看到狄咏,突然之间想到了一个主意。

狄咏如今的状况,是个人都能看明白。谁在禁宫当值,在禁军中自有一套规则,可是,这当值的突然变成了不当值,就给了王珪一个灵感——装病。

狄咏这当值的突然变成了不当值,是因为宋神宗变相地将他软禁了起来。狄咏之所以还能参与勤政殿的早朝,足可见宋神宗对于他的信任。

宋神宗这么说,其实无关于猜忌,只是大宋的惯例使然。

王珪既然不想破了自己‘三旨宰相’的名号,卷入这场即将到来的风暴,又不想丢掉首相的位置,就只能把他自己也变成不当值的状况。

装病,无疑就成了当下最好的办法,也是唯一的办法。

于是,王珪不但没有控制心中的恐惧,而且故意将之放大,手脚剧烈的抖动也就成了他即将生病的前兆。他又装作沉思了片刻,便立刻行动了起来。

王珪上前一步双膝跪了下来,两三步便爬到了宋神宗的面前,一边重重地磕着头,一边大声哭嚎道:“陛下,老臣有罪啊!底下的常平仓糜烂至此,实在是我这个首相的过错,与他人无关。恳请陛下重重地处置微臣……”

话还没有说完,这老不要脸的就俯下身子,以头触地呜呜的痛哭起来,嘴里面还不忘念叨着:“陛……下,呜呜,重处微臣啊,呜呜……”

宋神宗也被王珪的举动搞得有些糊涂,刚想开口劝慰一下他的这个首相,谁知,这老家伙咯的一下,突然间身子歪到一边,在也没有了声息。

这是昏了啊!

“传太医,来人,快点去请太医。”宋神宗一看到自己的股肱大臣就这么昏了过去,一下子有些慌了,便立刻大声吩咐石得一。

若是蔡道在这里,一定会给王珪点一个赞。在整个大宋朝,若论演技的话,蔡道就服气王珪,这一点,就连蔡道这个穿越者都做不到说晕就晕,其他人还真没有人能够比得上王珪这个老家伙的。就是为了这个人人都在企盼的相位,这老家伙也真拼啊!

宋神宗不明白王珪为什么突然这么激动,甚至还昏了过去。那些看过奏折和书信的人、以及非常了解王珪的大臣都明白大致的原因。

王珪这是怕了,企图用病遁来逃避这一次的风波,看样子,还真让这个老家伙做成功了。

不提太医是如何救治王珪的。

接下来,蔡确的奏折和蔡道的信被勤政殿中的大臣一一看了一遍。

保守派的大臣都是恨得咬牙切齿,起始他们还以为蔡道和他的外祖父王安石会有所不同,可是,看了心中的那个计划之后,不得不感叹,这个孩子的确是王安石的至亲啊!

实在是狠了。

朝中的保守派几乎都是北方人,而且都是北方的文臣世家,司马、范、韩、吕这些人的家中那个没有千亩良田。

即便是大宋朝写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道德君子范仲淹,也不能免俗。

皇祐元年,范仲淹调任杭州以后,他的子弟以其已经有了隐退之意,便商议在家乡购置田产以供其安享晚年。不过,据传闻,范仲淹在当时就严词拒绝了。

可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就在当年的十月,范仲淹却突然出资购买了良田千亩,让其弟找贤人经营,收入分文不取,成立范氏义庄,对范氏远祖的后代子孙义赠口粮,并资助婚丧嫁娶等用度。

表面上,说得天花乱坠。其实还不是用这些良田养活他们范家的宗亲,所谓的贤人不是他的直系亲戚,就是范家的长辈。可是,这突然购置的千亩良田,哪个大地主肯一下子卖掉,还不是从普通的百姓手中购买的。范仲淹的名望这么高,他的子孙当然不愁吃喝了,可是,这千亩良田的产出并不会汇集除了范姓之外的百姓。

有人说,范仲淹是大宋朝的诸葛亮,可是,不论是文治武功,还是个人品德,这位所谓的道德君子根本就比不上诸葛亮的万一。

诸葛亮作为蜀国的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临终前留给自己后人的也只不过是只有800株桑树和15顷土地,这还是多年积攒下来的。而范仲淹的千余亩土地,看似没有诸葛亮的多。可是,他却是一下子购置的,大宋本来就是地少人多,因此,对民间的冲击非常大。

大地主其实就是大粮商,一旦朝廷出面接手了百姓手中的粮食,那他们手中的粮食又该卖给谁啊!

以往,大宋的西军和西夏国战祸连年,而且关中历经两个朝代的耕种,不复当年的富饶,所以,自大宋建国以来,就一直缺少粮食。粮商们如果费点力气,还是能在关中地区获得一些利润的。可是,自从孙觉坐镇长安府之后,这一情况就大大改观了。

就在不久之前传来的消息,关中地区,渭河和泾河流域都已经确定获得了大丰收,而北洛河流域,由于蔡玄到任的比较晚,所以,其农业成果没有宗泽和张叔夜治下的那么突出。如果,让这些大粮商知道这也是蔡道的功劳的话,说不定,这些人会立刻花钱雇佣杀手,再刺杀蔡道一次。

当然,这些情况也只有宋神宗一个人心知肚明,他现在已经对于蔡道是那位老神仙弟子的身份深信不已。如果不然的话,他举荐的这三个人,除了蔡玄是他的所谓族兄以外,那个什么宗泽和张叔夜这样的大才,他一个一直呆在乡下的孩子又是从何得知的呢?

宋神宗都忍住不感叹,老神仙就是老神仙,比自己和王安石看人的本领强多了。

大殿上的文官很多,要让他们全部都看完蔡确的奏折和蔡道的信,势必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可宋神宗还是耐着性子等他们一个个看完了两样东西。

一时间,不管是保守派的官员,还是变法派的官员,凡是看完的人面色都变得非常凝重。在大宋朝,这些上朝官起码都做过一任地方上的亲民官,所以,对于蔡道所讲的常平仓之弊,他们都是心知肚明的。

但是,他们更加知道,这个计划一旦实施,势必会对整个地主阶级造成巨大的损失,而他们这些人又有几个不是其中的一员呢?

在大殿上,宋神宗虽然没有说话,却一直盯着他们。因此,保守派的几个大佬官员没有敢直接通过对话交流,而是用眼神来交流彼此的意见。这一派人的意见一向一致,很快就达成了共识,坚决不能允许这个计划实施。

除了郑侠少数几个南方官员之外,保守派中其余的大臣几乎都是北方人,他们各自的家族在中原地区都有大量的良田,入股实施这个计划的话,他们自己的家族本身就是大粮商。

而变法派的大臣们,蔡确手下的官员早已得到消息,所以,他们的意见比较统一。章敦和蔡京手下的官员之间的意见就多少有些分歧。在这里,他们又不好直白问这二人的意见,所以,只好等着他们二人发表意见之后,在考虑是不是参与其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