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奸臣世家 > 第196 我蔡道又回来了!

奸臣世家 第196 我蔡道又回来了!

作者:夏闰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1 13:08:02 来源:笔趣阁

想到这里,宋神宗就立即做出了决定——重开制科,让朝野内外的那些饱学之士都推荐自己年长的弟子参与进来。

那个陈师道也完全可以走这样的路子。

当然,年轻人还是不要参与其中,宋神宗对于此次制科设定的年龄界限就是二十六岁。

对了,还有童子试,也应该扩大范围,增加人数和年龄的限制。

不过,在大宋,科举之道始终才是真正的正途。而制科仅仅只是选拔人才的一种补充而已。

最后,除了极个别的人选,其他人即便通过了制科的铨选,也不会立即就授予正是的官职,这些人将来就是被派往各地推广蔡家种植技术的主力军。

官名,宋神宗都已经想好了。

汉代有农校尉,农都尉。至三国时期,魏国曹操甚至设立了诸如:屯司马,其上置典农都尉、典农校尉、典农中郎将,这么等级分明的官职。

所以,新官职的全称为典各县、州、府农事,简称典农丞。

大宋名臣当中,由制科进身为官员的,也就是寥寥数人而已。

当然,这些人如果自持身份,不愿意接受这个职位的话,宋神宗根本就不会让这些人通过制科的。

同样的,那些愿意参加童子科考试的孩子,也要送到保育院中,进行再教育。

蔡道之前就曾经禀报过,他想扩大保育院里孩子的规模,会免费收留一些穷苦百姓的孩子入内。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只需要教他们识字和识数就行了,其中如果有学习优异的孩子,希望官家派一些大儒前来授课。

而且,蔡道自己提名了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选。

这种事,宋神宗自然会大力支持,到时,他自会派人去请一些有名的大儒前去讲学。而不会像以前那样,直接授予这些通过童子试的神童们同进士出身,除了第一名以外。

前几任皇帝这样做,是希望籍此来显示本朝文化昌盛,可是,从实际的结果来看根本就是揠苗助长。真正从童子科中进士,且成为一代贤臣的,整个大宋也只有晏殊一人而已。

而且,晏殊中进士的时候,已经十四岁了。

……

宫中事情算是尘埃落定,制科和童子试的好消息也快要传播到全天下。

蔡道并不清楚这些。

他不知道,就是因为自己的举荐,自己的几句话。苏门六学士的人生轨迹全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同时改变的,还有饱学之士却很多屡第不中的人、很多像方仲永那样的孩子,他们都有很优秀的才能,却因为没有机会参与童子试而被埋没的命运。

特别是李廌,他是华州人,因为年纪的问题。宋神宗并没有把他诏进京城,而是将他推给了孙觉,让这位老爷子搁在身边任事,再考察几年。

作为苏轼的好友,孙觉自然会鼎立相助。

离开皇宫内院之后,蔡道这才发现,自己的几个跟班根本就没有回保育院等着,而是一直呆在皇城之外等了自己一夜。

蔡板倒是聪明,可是,他一个人根本就拗不过哥哥蔡桶和自己喜欢的大姐姐花兰溪。

“唉!”看着萎靡不振的三个傻孩子,蔡道叹了一口气,说道:“走吧!回家!”说完,挥手让大家启程,他自己钻进了马车车厢,一起回保育院。

走了大半个时辰,蔡道一行人终于来到了他们在汴梁城的家——保育院。

没想到,大门之外,那些保育院里的胡公公,小太监,小宫女和那些孩子们都列队站在外面,看样子是在欢迎自己归来。

离开小半年,蔡道几个离开的人,并没有多少的感触,可留在保育院中的人却是度日如年。

蔡道一直呆在这里的时候,他们还没有觉得有什么特别,可是自从蔡道离开之后,他们才知道,这个小道士才是这间保育院的主心骨。

不只是他们,那些被蔡道招募来种田的佃农也对蔡道是感恩戴德。

秋收的时候,是蔡道没有在这里。

那黄橙橙的稻谷和高粱,让这些种了一辈子粮食的佃农,如同看到了神迹一般。一亩能产三石以上的粮食,这在中原地带是亘古未有的奇迹。

即便是问遍汴梁城周边年纪最大的农夫,也从来没有听过这样高的亩产量。

蔡家的种植方法虽然只在艮岳这块地方小范围推广,但是,真正的产量就摆在众人的面前,蔡道‘运财童子’已经传遍了整个汴梁城。其实,不管是保守派,还是变法派,那些佃户中间就有各方派出的人。秋收的时候,这些人已经把高产的消息想方设法的传递了出去。

看到蔡道、蔡桶和蔡板安然无恙地归来,他们中间有些人甚至喜极而泣。

“兄弟姐妹们,我蔡道又回来了!”蔡道站到马车前,平复了自己心情,挥舞着双臂,大声地喊道:“今天大家一定要好好地休息,明天又是忙碌的一天。好了,散了吧!”

……

蔡家的神童、妖道、妖童、运财童子,无数个外号强加给一个六岁的孩子,可是,就是这么一个六岁的孩子,却无形之中搅动了整个朝廷局势的人。

孙觉虽然调任地方,任用了几个没有功名的无名之辈,却只用了一个夏天的时间,大大缓解了整个关中的确缺少粮食的现状。而那几个无名之辈更是做出了那些同辈之中高中进士没有做出来的功绩。

而苏轼更是在和西夏的大战中,辅助刘昌祚赢得了一场防守反击的大胜。不贪功,通力合作,正确的应对策略,都是能够取得这场大胜的关键条件。

蔡道的父亲蔡卞在延安府面对西夏大军偏师,没有贪生怕死的死守城池,也没有贪功冒进的争功,整个行事的过程,也算是中规中矩。

昨天,蔡道的归来,就已经惊动了许多大臣的神经。他还没有进京的时候,就已经让天下的粮商蒙受了巨大的损失,让一些前途光明的官员,变得前途暗淡。

很多人都在打探,今天早上,在勤政殿中,宋神宗、两位皇子和蔡道到底说了些什么。

这样的对话,就连高太后和向皇后都一直在关注。

可惜,在当时,宋神宗吩咐石得一,把勤政殿周围把守的禁卫、太监和宫女全都赶出了十步以外,这个时候,有没有录音机和窃听器,根本就没有任何办法记录当时四个人到底说了些什么。

就这样,搅动风云的一次君臣之间的谈话,就这么被掩盖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也成为了大宋朝,继‘斧声烛影’之后,有一个不解之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