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奸臣世家 > 第285 苏家

奸臣世家 第285 苏家

作者:夏闰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1 13:08:02 来源:笔趣阁

苏轼在宫门外等了半天,却没有想到等来的却是这个结果。

而且,文彦博在让手下传旨的时候,还使了个坏,就是一小队禁军看管着苏轼,监督着他马上归家,立刻收拾行装,今日之内就必须离京。

这么做,当然不是为了报复苏轼,而是为了做给那些想看的人看得。

果然,皇宫门前发生的事情,领队刘公子在第一时间就收到了这个消息,不过,他并没有将其告知那些如今同样在艮岳那里等待消息的太学学子们。

因为,还有一个十分关键的人物还未到场,他就是那位把苏轼牵扯进来的刘白。

刘白被刘公子一激之下,主动承担了在皇宫门外打探消息的任务。他本以为,只要苏轼出面找了司马相公去商讨,肯定会有一个让所有人都满意的结局,根本就不会闹到宫中去。

可是,结果总是这么不尽如人意,甚至是超出了他的想象。

到达皇宫门外的时候,他发现,苏大先生也来到了这个地方,跟他也就是前后脚。而且,苏轼上奏之后,没有等太长的时间,就被一小队禁军给押送走了。

那队禁军的人数还不到十个,而且,也没有对苏轼动用任何的刑具。可是,这样的动作,无疑已经表明了宫中太皇太后和司马相公那一派人的态度。

要知道,苏轼可不是变法派的人,他当初还因为反对新法,而被贬出了京城,甚至还被变法派的李定硬推成了乌台诗案的那个大漩涡中的主犯。

此次,苏大先生也不是为了他自己,而是为了他们这些学子,去劝阻司马相公,去向太皇太后进言,居然却被这些人用禁军押送走了。

保守派和变法派之间的斗争从来不是温情脉脉,但一直都没有跨越过作为文臣的底线。可是,如今这些当权者的作态,让见到的人为之胆寒。这已经不是当初的排除异己了,而是彻彻底底地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了。

不过,刘白留了一个小心眼,他并没有第一时间赶到艮岳那里,传递这个不好的消息,而是,一直跟在苏轼这队人身后,打探一下朝廷到底是准备如何处理苏大先生的。

在长街之上,禁军的小头领已经发现有人跟着他们,一看是个文弱的书生,也就没有放在心上。不过,他却一再叮嘱手下,不要和任何人搭话。

他也清楚,他自己的任务只是将苏大人一家在今日之内护送出京。上官交代了,此次行动虽然不用保密,可是,一旦查实,这件事如果是从他或者他的手下嘴里泄露出去的话,如果到时闹出什么大事的话,那么这次的任务即便完成了,也只会有过,不会有功。甚至会被上面的大人物扔出来背这个黑锅。

这年头,文官虽然手无缚鸡之力,但是,杀起他们这些武官,小卒子来,那就如同砍瓜切菜一样的简单,在汴梁城这个地方,尤为如此,稍有不慎的话,随时都有可能掉了脑袋。那个时候,上官都可能自身难保,谁还会关心他们这些既要做事,又要背黑锅的小卒子呢?

当初,狄青任枢密使,可谓是位极人臣,还不是被韩琦当着他的面斩了焦用,却一点办法都没有,最后还被那些文臣逼死、吓死的吗?

……

这时的苏家,苏轼在刘白叫走之后,赶往司马光府邸的时候,李廌和秦观就已经赶到了苏府。

之前,因为蔡道的原因,苏轼在元丰五年便就任于西北,那个地方风沙大,环境相较于黄州差了很多。可是,他的官职上来了,自然就不用像在黄州那样为了生计而发愁,家人也没有了颠簸之苦。所以,一家人的身子都还算是比较健康的。

除了他的四子苏遁,这给刚满一岁的娃娃,并没有像历史上那样在半道上夭折。不过,由于王朝云本是歌姬出身,在1岁身体还没有长成就委身于苏轼。而生苏遁的时候,她自己的本身年纪也还小,因此导致苏遁出生之后,如同蔡板一样,有些先天不足。

这不,西北离汴梁城并不远,可是,一路颠簸之后,刚过抓周之礼的小苏遁又病了。

李廌和秦观到家之后,没想到老师并不在府上,想是将家里安排妥当之后,入宫陛见去了。他们又不知道太学里出了大事,所以,也就没有多问。

苏轼的长子如今在外做官,如今只有三个幼子在家。有些文献中记载,苏轼的二子苏迨是关学张载的弟子,和同乡游师雄一起投到张载的门下学习,是张载门下跟他时间最长的弟子。其实,要么是张冠李戴,把姓苏的张载弟子硬是安到苏迨的头上,要么就是关学的弟子之中为了增加关学的影响力,故意将苏迨的名字放到了张载的弟子之中。

苏迨是熙宁三年才出生的,而张载是熙宁十年就已经过世了。试问,一个在张载逝世才刚刚七岁的孩童,如何能够成为跟着张载时间最长弟子呢?两人的关系,即便打从娘胎里算,也不足八年。何况,苏迨随父应该是眉山人,而游师雄则是关中武功人,根本就是风马牛不相及。如何能够是同乡呢?

按照年纪,苏迨的虚岁今年也才不过16岁而已。

他们俩先是去拜见了师母王闰之,还有两位小师弟,

又听说小师弟生病,便去看完苏遁。

苏轼的小妾,其生母王朝云正在照料小苏遁,由于太过于关注,所以没有发现房中进来了两个人,只听她小声地嘟囔道:“唉!本想着,此次进京,就能见到那位运财童子,也能求一求他治好遁儿的病,调养好他的身体。没成想居然扑了个空。也不知道当朝的执政到底是怎么想得,居然连一个小孩子都不放过。这可如何是好呢?遁儿啊,遁儿,你可要一定好起来来啊!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

听了王朝云的这番话,李廌心中感到惊异,便低声问道:“师兄,没听说安慰小道长会医术啊!”

“吁,禁声!”秦观低声说了一句,便冲着王朝云躬身施礼道:“徒儿秦观见过小师母,师弟他的身子可是好些了。”李廌这话说得虽然小声,但还是让敏锐的王朝云听见了,秦观注意到了其反应,便连忙道出了此行的目的,就是为了看望小师弟而已。

王朝云看到是他们两个,便也没有在意,继续紧盯着自己的宝贝儿子,小声地抱怨道:“还不是那样,京城里的郎中虽然比西北那里的强一些,但是大都不善于治疗小儿的病。”

“小师母,恕弟子孤陋寡闻,没听说那位小道长懂得医术啊?”李廌还是忍不住心中的好奇,闻到。

“嘘!你这孩子,也真是的。什么话都敢说,记住,这样的话以后坚决不要再说了,尤其是这汴梁城。你知不知道,前些年汴梁城里流行那种病的时候,就是他救了全城的孩子,就连先皇诸位皇子皇女都是在他的庇护之下,躲过了一劫。当时,就有人像你一样,没有把他放在眼里,结果,不但孩子死了,人也疯了。”也不知道,王朝云从那里打听到的这些,她刚进京没有多久,就知道蔡道这么多的掌故。

“啊!”李廌被王朝云的话吓了一大跳。

“廌儿,朝云的话虽然夸张了一些,不过,的确是事实。你随便打听一下便可知,现在,京城凡是家中有小孩子的人家,都悄悄供上了观世音菩萨和运财童子。”王闰之带着领着两个孩子也来到了苏遁的房间。

如果说王朝云是爱儿心切,说话难免有失公允的话,王闰之的话,可信度就非常地高了。

不过,有关于蔡道的话题并未进行下去,秦观看了看天色,已经不早了,便问道:“师娘,您可知师傅他老人家何时能够回来。”

“不知,他这个人就是个急脾气,有一个书生来找他,说是出了什么大事,他便跟着那个书生急匆匆地走了。对了,你师傅是骑着马走得,还借给了那个书生一匹马。”王闰之想也没想就回答道。

秦观闻言,立刻勃然变色,苏轼这个时候离开家,居然不是去陛见,而是跟着一个书生走了,而且还是骑着马?再联想到之前那位张书生所言,他不得不担心起自己的师傅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