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奸臣世家 > 第363 刘挚

奸臣世家 第363 刘挚

作者:夏闰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1 13:08:02 来源:笔趣阁

别人都以为知府这是病了,可唯独洛阳府判官看得非常清楚,知府大人哪里是因为生病才晕倒了,这个家伙分明就是被钦差这副不依不饶的架势给吓得,想了一个歪招以头撞地,自己把自己撞晕了。

这个判官也不是个傻子,知府一倒下,直接责任人就成了他。他也一点也不想接下这个烫手的差事。因此,这位判官极为果决的在当场倒下了。

判官紧紧跟随知府大人一起旧疾复发,倒在了众人的面前,为了逼真,这个家伙居然咬破了自己的舌尖,硬是吐了一口鲜血。

好吗?

这位钦差到现在还没有宣读圣旨呢,洛阳城头就倒下了两位最高长官。

这下子,在场的人,也包括那位前来传旨的钦差在内,所有人都抓瞎了。

在场剩下的官员是能够接这道圣旨,可是,居然没有一个够品级来接下圣旨上安排下来的这个差事的。

要说,一个府城里,不是应该还有同知、府丞吗这样的辅佐官吗?

洛阳府的确有,而且此时也并无缺额。

可是,这两位今天压根就没有上城。

洛阳府丞其实就是本地人,他不是正经的进士出身,能够当上这个西京大都的府丞,还是最近的事情,他是保守派一位大员的亲戚,不过,他也有国子监监生的资历,所以,这个府丞也并不算逾矩。他在汴梁城里呆了那么长时间,早就被锻炼成了一个老油条。他知道钦差此来,肯定没有什么好事情。

畅想中文网

于是,接到通知之后,他就立刻派家人通知知府,说自己得了急症,不能去迎接钦差了。他也真得把洛阳城里的一位相熟的郎中请到家中,为其诊治。至于这位府丞大人究竟得的是什么急症,他的家人也没有说,当时,知府大人急着迎接钦差,也就没有顾得上问这个问题。

而刚才知府自己主动跌倒装病也就是受了这个府丞的启发。

至于同知,他是真得老了,这位同知大人今年已经69岁了,打算近期就打报告致仕。本来,这位同知是以为贪恋权位的官员,如果朝廷里的执政们没有厌恶他,他就会一直干到死的那一天,可是,作为一个老人,他的政治嗅觉还是非常敏锐的。

他是第一个发现蔡道那个硕鼠计划的官员,自然察觉出洛阳城内一些官员和商人们之间非同寻常的举动。洛阳府的知府之所以,选择了紧闭城门,不搭理那些直奔汴梁城而去的饥民,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洛阳城内的粮食根本就不多了。据他所知,能够维持住现有人口的口粮,已经难能可贵了。

派兵出去封堵住风陵渡,那也需要军粮不是。

可洛阳府的知府如今却是连一石的军粮都拿不出来了。

所以,这个同知大人不去迎接钦差,根本就是已经做好了打算,准备辞官归乡,不再趟这趟浑水了。

这位钦差一着急,他就用自己钦差的身份强令洛阳城厢军最高长官立刻率兵出城,去堵住风陵渡那个缺口。

可是,这位将军大人居然不听指挥,原因很简单,这位钦差大人没有这个权利,他手中的圣旨上是要让洛阳府完成堵截饥民的任务,可是,他自己却不能够直接命令洛阳的军队。

没有兵部的文书,知府、判官都不再,这位将军是绝对不会动一兵一卒,这就是大宋朝的规矩。不过,也是文彦博和吕公著派来传旨的人自身的品级不够。又没有足够的魄力。不然,他哪怕就是一个九品的文官,当场宰了这个将军,别人也不会说什么。

没奈何,这位钦差只好派手下人返回了汴梁城,向两位相公禀报这件事,他自己当然不敢就这么回去复命。

这一来一回,可把事情给耽误了。文彦博和吕公著在得知这一情况之后,差点没被洛阳府的文武官员和自己派出去的钦差给气死。

商量了一番之后,这两位不得已,他二人联合上奏高滔滔,把秘书少监刘挚暂时派往西京洛阳,让这位名声显赫的直臣替他们坐镇西京。

刘挚说起来,也是王安石提拔起来的,不过,他和郑侠不同的是,他反对王安石变法,是因为他认识到王安石在变法的过程中过于急躁,导致一些本来想要惠民的新法变成了害民的新法,因而早早的就被贬出了京城。

以往,保守派为了抵御受到宋神宗大力支持的变法派的进攻,所有人都同心同德,共同进退。可是,自从宋神宗驾崩,司马光重病不能理政之后,保守派的大臣之间已经渐渐开始出现派系了。当然,此时蔡确和章敦仍然是丞相,所以,他们之间的矛盾并未爆发。

刘挚接到旨意之后,也并未推诿,他立刻就带着一个忠仆骑着快马到西京上任去了。

在路途之上,他自然看到一大批一大批向着汴梁方向抱团挺进的饥民,这些无助而又望着汴梁城的百姓对于他们到达大宋首都是充满希望的。

要知道,如今掌握朝中权利的宰辅之一的文彦博就是河东路介休人,即历史上所谓的介休三贤。难道这老乡做了宰辅之后,会看着这些河东路的同乡们饿死在半道上。

看着眼前的这一切,刘挚不由得想起了熙宁七年,关中的那场大旱灾,虽然当年和如今受灾的初始地点不同,不过,到了洛阳之后,这些就食的灾民行进的路线和当年就完全相同了。

可是,当年的王安石和如今的文彦博与吕公著对待此事的态度却完全不同。

顾不上感慨,刘挚很快就得到达了西京洛阳,他同时还带来了一道圣旨,洛阳府前四位的文官,知府和判官直接罢免官职,府丞调任到荆湖南路一个下县当县丞去了。而那位年迈的同知终于如愿以偿的致仕了,只不过,他是被降职之后才准予致仕的。

至于,那个违抗钦差命令的将军直接就被原地锁拿,当天就被那个钦差押送回了京城。

可是,当刘挚打算按照圣旨,派洛阳城内的厢军去堵住风陵渡渡口的时候,却碰上了难题。

皇帝都不差饿兵,何况,刘挚还只是个知府而已。这些厢军平日里就被洛阳城内的文武官员当成是奴仆,非但没有没有任何报酬,朝廷发放的军饷,还要被上面的军官层层盘剥,当军官喝兵血,这在大宋朝本就不是什么秘密。何况,西京洛阳城,地处内陆地区,四周又没有敌人,旁边就是东京汴梁,自然不需要重兵把守。

对于洛阳府武备松弛的情况,上至天子,下到洛阳令,都是心知肚明。可是,这个刘挚就是不知道,他这个当惯了御史的人,一向只关心汴梁城内天子和文武百官的事情。

武官在大宋朝没有人权,在刘挚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他没有办法,便强令厢军的另外两个副将亲自带兵去攻打被饥民们一直占据的风陵渡渡口,更是要坚决的破坏那座勾连黄河两岸的浮桥。至于军饷,他自然是不管的,可军粮当然要给。

刘挚打开了府库,给出征的厢军凑够了七日军粮,下达了死命令,让这两个副将带着这些老弱病残,一定压在七天之内完成那两个任务。

而洛阳城内亏空的粮食,自然是要向那几位被贬的文官讨要,不过,既然是文彦博和吕公著派自己来救急的,粮食差额自然是要汴梁城替自己补足。不过,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他派出去的兵将真得能够重新占据风陵渡渡口,拦阻住河东路饥民继续通过浮桥,到达黄河南岸。

可是,刘挚并不清楚,如今占据风陵渡渡口的并不是他所认为的饥民,而是,蔡道派来的山贼精锐部队,在穆老寨主之后,他又把归来的尤飞熊再次派了出来,同行的还有一百名精锐的骑兵。这些人的骑术自然比不上西夏和辽国的骑兵,但是,骑着蒙古马的他们在面对禁军的时候,丝毫不好怯场。

对于能够给文官们添堵的任务,尤飞熊自然非常热衷,这一行只有百人的队伍,花了不到七天的时间就到达了风陵渡黄河南岸的渡口。

如果,最开始那个到洛阳城颁布圣旨的钦差做事果决的话,这些厢军还是能够及时的攻下风陵渡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