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奸臣世家 > 第380 新的党争2

奸臣世家 第380 新的党争2

作者:夏闰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1 13:08:02 来源:笔趣阁

各种方法里面,甚至还包含了给予其丞相的位置。

其实,也不必奇怪,这是因为,大宋朝朝廷当中可不止一个丞相。

一般说起来,大宋朝的丞相一般有六位,这还不包括枢密使、枢密副使。

文彦博和吕公著这样做,的确是会分出一部分的利益出去给中间派系的大臣。

可是,局势如果仍然就这么继续持续恶化下去的话,中间派的大臣也就必须要站出来分担一部分的责任。

而中间派大臣当中,坐上这个位置的最适合的人选无疑就是苏辙。

说起来,苏轼名望和政绩其实都是要高于苏辙的,特别是这一世,托了蔡道的福,他早早就从黄州升任泾源路安抚使,协助刘昌祚在防守反击中,打破西夏国进犯的大军。

那一次的战役,大宋西军仅仅泾源路一路的兵马就杀敌过万,严格来说,就差了十几个人就能凑够两万人了。不过,刘昌祚为了不让自己太出众,主动将功绩掩盖了起来。

这一次的功绩,就让苏轼的履历更加好看了。

可是,他那张大嘴巴,实在是太惹人讨厌了,吕公著和文彦博早就已经领教过这张嘴巴所带来的危害,所以,哪怕是选张商英当上丞相,他们也不会把苏轼这个大|麻烦再次招入京师当中。

可惜的是,苏辙和张商英都不是傻子。

他们在京郊呆了一年多的时间,二人如今已经基本了解了蔡氏学堂的运作方式,以及蔡道教育小孩子们学习的方式,同时也看透了如今朝堂上的局势,

他们心中也早就各有了自己的判断。

苏辙十分明白,如今,保守派大臣得势,其形势是在沙滩上见城堡,完全是空中楼阁。这一切都建立在太皇太后高滔滔一个人的身上,是这位所谓的‘女中尧舜’一直在他们背后撑腰,可是,高滔滔年纪已经不小了,究竟能活到什么时候,谁也无法预料。

而小皇帝赵煦却在渐渐长大,听宫中的传闻说,这个小皇帝自小十分崇拜自己的父亲宋神宗,虽然他们身边教学的师傅全都是反对变法的人,可却一直都没有能改变赵煦对宋神宗的崇拜。所以,如此的形势下,高滔滔一旦离世,赵煦必定会立即掌权。

那么,那个时候,保守派的前途可就堪忧啦!

苏辙自己应该何去何从,也就不难选择了。

何况,吕公著和文彦博就算真得给了自己丞相的位置,也不会真心的放权给自己。

所以,一看形势不对,苏辙立刻就举家离开的汴梁城。回到家乡却支援教育事业去了。

而张商英更是想得简单,既然司马公都不肯用自己,所以,他就极为仇视保守派一系的大臣。如今,就是文彦博和吕大防都下了台,他也不会去趟那里的烂泥潭去的。

随着蔡道的乱入,苏轼和苏辙早早的离京,历史上鼎鼎大名的蜀洛朔党争并未发生。

吕公著在的时候,也还能够压制住这三派人之间的矛盾。

可是吕公著一死,文家又开始在家乡‘胡作非为’。

当政便开始了,先是洛党,程颐又开始大嘴巴了,他之前是以布衣的身份和司马光、吕公著结交的。因此而以崇政殿说书之职,当上了小皇帝赵煦的老师。

司马光死后﹐朝臣们藉着朝贺大赦的机会﹐都去吊唁司马光。可偏偏,这个迂腐的程颐认为不可﹐说什么‘子于是日哭则不歌’﹐哪能朝贺大赦才完,就立刻去吊祭呢﹗

这个时候,苏轼这个大嘴巴没在,所以,蜀党和洛党便没有闹起来,可是朔党的人听了程颐的话之后,心中都大为不满。

你程颐能够当上皇帝的老师,还是托了司马光的福,如今只是吊祭一番,你自己守你自己的‘礼’,可以不去,却不能在一旁瞎咧咧。

‘做人不能太程颐!’

这句话在司马光死后,只花了一天的时间,就迅速传遍了整个汴梁城,这之后,这句话又以很快的速度迅速传遍了全天下。

这句话,后人一看就能看出,这风格是出自穿越者的口中。可这件事的的确确不是蔡道作的。这是他在听手下向他汇报朝廷动向的时候,无意之间说得一句评论。而这个手下自然是七色领的人,这句话很快就传到钻石领的耳中,于是,这才有了之后的事情。

受此影响,程颐很快就丢掉了皇帝老师这个差事。

不过,文彦博很快也因为家里的事情遭到御史们纷纷的弹劾,再加上,他当政的这几年,朝廷亏空严重,财政收入锐减,入不敷出,欠下内库当中的钱粮多不胜数。

高滔滔如今也明白了,如果继续这么下去的话,文彦博和吕公著从自己内库当中借走的那些粮食,归还的日期根本就遥遥无期了。

于是,在各方的压力之下,政坛老将文彦博就成了保守派党争,第一个倒下去的大官。

至于程颐,其实,大家并没有把他放在眼中,就连小皇帝也对他心怀不满,因为,这个大学者在讲学的时候,总是不忘抨击王安石变法。

指桑骂槐,他这么做,无形中也是在抨击宋神宗。指着儿子的鼻子,说其父亲的不是,甚至是辱骂,赵煦即便是小孩子,又如何能够忍受呢?

文彦博这些年和吕公著一起执掌朝政,非但没有为国家积攒下财富,还耗尽了宋神宗靠着新法积攒下来的最后一点资本。

还有一个更加倒霉的,他就是郑侠。

这个家伙如今有了很多的外号在身。

反骨仔、

灾星、

福清子

等等,不胜枚举。

不过,蔡道给他取得那个‘官中侠’的外号,却再也没有人提起了。

昏官、无能、残害百姓,勾结官绅,私吞救灾粮,一件件、一桩桩,都让郑侠的名声彻底的臭了。

元佑三年,郑侠在河东路转运使和太原府知府的任期已满,回到京城之后,吕公著已经退休,重病缠身,文彦博被家中的事情搅得是自顾不暇,一天到晚的都要想方设法为朝廷筹集足够应对天灾的粮食。

因为,这几年的旱灾和雪灾几乎都光临了京畿地区。

吕大防也在做着同样的事情,何况,他本人就一直极为反感这个反骨仔,再加上郑侠在河东路做得那些没脑子的事情。所以,郑侠到汴梁城里述职之后,便被冷藏了起来。

他也是吕公著卸任之后,第一个被下台的地方高官。

元佑四年,京师再次旱灾,朝廷府库困窘,太皇太后高滔滔不得不宣布,今年罢春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