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奸臣世家 > 第442 点燃的火焰

奸臣世家 第442 点燃的火焰

作者:夏闰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1 13:08:02 来源:笔趣阁

如今,蔡道已经让宗正、以及皇族的代表们开阔了自己的眼界,又让他们这些人终于有了一次彻底挣脱个人身上,以及整个家族身上的重重枷锁的机会。

蔡道刚才在武将世家们商谈的时候,这些人已经得知了楼下的消息,宗正和那些皇族的代表们甚至没有让蔡道和他们的子侄们见面,便直接在四楼就和蔡道直接商议起来。

对方表面上表现得比较矜持,可蔡道却从他们急迫的眼神当中,看到了希望的火焰,他知道,这一次,汴梁城中大部分皇族心中的火焰已经彻底被他点燃了。

……

因为蔡道,而被点燃火焰的,不仅仅是狄咏、宗正、武将世家的各位家主,以及皇族们的重要代表,还有汴梁城中的文官世家们,他们的心中也被燃起了熊熊的大火。

火势可比武将世家和皇族心中的火势大多了,不过,文臣世家心中燃起的火焰,并不是什么希望之火,而是愤怒之火。

直接点燃这堆火的人就是吕嘉问。

这个被吕家和外人称为家贼的聪明人,却终于敌不过家族和亲情的束缚,将蔡道交代给他的条件告诉的了自己的父亲。

吕嘉问祖父是许国公吕夷简的长子吕公绰,其声名比不上自己的二弟和三弟,而他的儿子也都是无名之辈,自然不是什么明白人。

于是,吕嘉问的父亲立即派人将这件事告知了其他几个家人。消息就这样,在一天之内,传到了京中各个文官世家家主的耳中。

这个惊人的消息正在以几何级数的速度,从汴梁城朝着周边各路州府县传播。这个时候,宫中的向太后自然也得知了这个消息。

要知道,向太后可不比仁宗曹皇后和英宗高皇后,她们两个都是开国武将的后人,而她却是真宗朝丞相向敏中的曾孙女,根正苗红的文官世家后人。

可是,向太后这一次却犯了愁,之前,有太皇太后高滔滔挡在前面,向太后自然是事事附合。可她也知道,这八年里,将小皇帝压制得太厉害了。

吕大防他们三个待罪,章惇、蔡氏兄弟等人还京,向太后在汴梁城里的奥援出于最为虚弱的时候。况且,赵煦罢免吕大防他们相位的理由也完全挑不出毛病来。

连续几个月的大雨,造成了黄河和淮河大范围的洪涝灾害,总要有人背锅吧!如果之前,章惇一回京就接任丞相的话,别人还能将他牵扯进来。可偏偏就在这个时候,章惇、蔡氏兄弟先后都被那个罗锅子用计调出了京城。

想到这里,向太后猛然惊醒,赵煦亲政以来的种种行为,肯定是冲着恢复先帝的新法而去的。不过,在她的眼里,这些行动都是有迹可循的。可是,自从那个罗锅子入京之后,官家的行为突然就变得天马行空、让人不可捉摸起来。

难道,这一切,都是那个罗锅子的主意吗?

可是,心高气傲的小皇帝又怎么会听这个他一向都不是太喜欢的人的主意呢?

就在向太后召集手下思考对策、汴梁城中的文臣世家准备齐心协力抗争到底,抱团取暖的时候,一个更加惊人的消息从宫中迅速传遍了整个汴梁城。

之前,赵煦准备收回吕家田产的消息,之所以传播的那么快,是个文臣世家们推波助澜的结果。可这一次,根本不需要任何人在背后助力,赵煦正式下诏,即日起,正式改年号,定为绍圣,并且,废除元佑三年和元佑六年科举考试的结果。

明年,科举考试公布结果的时候,会补足这两次科举考试的名额的。

赵煦这么做,是准备和保守派彻彻底底地决裂啊!

正像蔡道所预料的那样,文人学子当中,有人为此而愤怒,准备联合起来,一起到皇宫门前,一起去叩宫门,劝谏官家收回成命。

却有更多的学子,为此而欢呼雀跃。

废除了两届的进士,那些上榜的学子们的确是很可惜,白白的做了两党相争的池鱼了。

可从另外一个角度想,官家已经在诏书中允诺,在明年放榜的时候,补足被废除两榜的缺额,也就意味着有更多的人能够在明年考中进士了。

况且,这一次变法派卷土重来,即便不会立即恢复王安石的《三经新义》,可科举考试的内容,也肯定会向策论,也即变法的内容倾斜。

这可就对很多当初拥护变法的学子们相当的有利。

接下来的事情,就更加震撼人心了。

在禁宫的门前,赵煦亲自主持仪式,率领韩缜、章惇、蔡氏兄弟、曾氏兄弟一起祭拜元丰十烈士和那个被气死在当场的太学学正。

而赵煦更是亲自为那个激愤之下,在元丰六年一头碰死在禁宫门上的太学学子——刘白,上了三炷香。

刘白,一个鲜活而年轻的生命早早逝去,人生就此留白,他死了,却留下了寡母与几个年幼的弟弟和妹妹,这八年来,有很多人出钱出人想要赞助这个突遭苦难的家庭。

可是,这位坚强的母亲却一概拒绝了。

如今,赵煦亲自将这位母亲,以及刘白的弟弟妹妹请到了这里。他就是要全汴梁城的百姓都看一看,文彦博和吕公著当初都做了些什么。

王安石当政时期,颁布的新法,便民惠民也好,害民也好,就是把反对变法的官员贬斥到地方也好,可他从来没有迫害过一个书生。

可文彦博和吕公著刚刚当上了丞相,屁股底下的位置都还没有坐热,就害死了一个太学的学正,十名热血的太学学子。而这个刘白更是冤枉,因为,他既不是保守派的拥趸,也不是变法派的拥趸,牵扯到其中,还丢掉了性命,仅仅是因为,他出于好心,将消息传递给了苏轼,却害得苏轼还未入宫陛见,便被调任到了杭州。

名为调任,实为贬斥。

文彦博和吕公著刚一上任,还未把蔡确和章墩赶出朝廷,就先拿中间派的苏轼开刀,间接逼死了刘白。无疑,大大降低了他们二人在汴梁城百姓心中、在天下学子心中的威信。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多中间派的学子们都没有在他们二人在任的时候,参加科举考试。

这一世也就没有了诸正盈朝的盛景。

司马光早早就被气得不能下床理事,文彦博和吕公著威信大失,郑侠在河东路一路昏招不断,更是把他们二人的脸面丢尽了。

几场盛大的祭奠仪式,勾起了百姓对八年前壮烈牺牲的烈士的思念。

也直接就让那些准备串联起来去叩宫门,以死进谏赵煦的学子们偃旗息鼓了。

里面有热血的,可大部分人都是聪明人,他们知道,如果这个时候去叩宫门的话,根本就不用皇家、官府和军队出手,他们可能还没有到禁宫的门前,就会被愤怒的百姓们打成零碎。

这个主意,并不是蔡道给他出得,也不是章惇、或者杨畏出得。

而是完完全全出自赵煦的原创。

元丰六年,赵煦在深宫之中得知此事之后,就暗下决心,要好好地报答一下这十位牺牲的烈士。

而蔡道之前进献的那个架空丞相,和文彦博说过那句‘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深深地刺激了赵煦,也给了他这个灵感。

对于赵宋皇朝来说,究竟是士大夫重要,还是百姓重要,就让事实来告诉赵煦真像。

结果,在百姓们的面前,杀武将如同屠鸡杀狗一样容易的文官们这一次都选择了沉默。

第二天,宫中又降下一道圣旨,查吕嘉问泄漏禁中语,罪在不赦,念其为许国公后人,特免一死,永贬熙和路。

遇赦不赦!

漏禁中语,当然是一个罪名很大的罪。可问题是,那个消息本身就是赵煦让吕嘉问传递给吕家的。

不过,也不是说不通。赵煦的确是让吕嘉问将消息传递给吕家,让整个吕家自己做出抉择。可吕家居然将消息散播了出去,赵煦降罪给吕嘉问也说得过去。

于是,一时的错念,让吕家彻底失去了翻身的机会。当前,吕家唯一一有机会入朝掌权的吕嘉问刚刚回京,就被一撸到底,彻底失去了官身。

当然,赵煦并不会用强硬的手段逼迫吕家主动放弃手中的土地。蔡道已经向他保证,用不了三年的时间,他就整个吕家彻底破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