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奸臣世家 > 第458 恢复新法5

奸臣世家 第458 恢复新法5

作者:夏闰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1 13:08:02 来源:笔趣阁

于是,开封府衙门前,就彻底地热闹了。不少人都是趁着夜色,带着铺盖卷聚集到了这里,有不少头脑精明的小商小贩,居然也在这里摆起来小摊子。

要是搁以往,借这些商贩们都不敢到这里做买卖,如果被衙役们盯上了,买卖肯定是做不成,还得赔上一大笔钱。

开封府门前不是没有商贩,但那都是在开封府里有腿子的。自然不虞被那些衙役们敲诈勒索。

可这次不同,开封府的衙役们都不用府中大人们吩咐,谁也不敢去敲诈外面那些人。

他们真得怕啊!

蔡道是工匠们的后台,他们自然是最先知道的。这位运财童子胆子大的居然连文官们都敢告,他们这些小老鼠自然不敢在这个时候主动找不痛快了。

事情很快就经由皇城司传到了赵煦的耳中,他当即开怀大笑,道:“这些个蛀虫就该这么整治他们。不过,他出得这个点子也实在是太促狭了。”

杨畏、谢良佐和上官恢自然也是有自己的耳目,在得知此事之后,三个人都是同样的表情,整张脸都黑了。

于是,就在当晚,大部分文官在得知此事后,立即派出自己的官家,纷纷找上了那些工匠们,都表示愿意拿出一大笔银钱,和他们私下解决。如果明天开堂前要是当场撤诉的话,这些管事表示愿意当场给钱。

就这样,偌大的一场风波就被蔡道的一个小点子轻松摆平了。

文官当中当然不乏死硬分子,对于这些人,别说是官家,就是谢良佐和上官恢都不会手下留情,既然如此的不识时务。那就依律处罚吧!

这些人不但被处以了巨额罚金,还被罢官免职,按照赵煦的吩咐,他们还因此而被废禁终身,一生不得为官,甚至那些用工的时候,导致工匠死亡的,赔钱还不说,全家都被押送去西北和文彦博一家做伴去了。谁也没有想到,赵煦对于此事处罚的这么严厉。

其实,这些文官就是牺牲品,他们说到底还是再为司马光、文彦博和吕公著三个人买单。

本来,这件事情已经了结了。

可是,文官集团却不肯就此善罢干休。

过了没有几天,一些禁军中的士兵将京城里的将门都告上了开封府,这些文官的确是找不到蔡道的把柄,可想要对付那些在一旁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武将们,实在是太好找了。

可惜的是,文官们的这一次反击从开始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会失败,而且是搬起了石头再砸自己的脚。蔡道不想提这茬,这些人自己跳出来,他当然不会客气了。

这一次,武官们没有反击,他们只是联合起来在大朝会上,当着众人的面,向赵煦主动承认他们私自役使和克扣军饷的大罪,并且,恳请官家严惩他们。并且,还主动缴纳赃款,并赔偿那些禁军的损失和酬劳。

韩缜在看着那些错愕不已的文官们的时候,心中无奈以及,这些人都是猪脑子。汴梁城中,私下役使禁军成风,这根本就是一个不是秘密的秘密,武将们在用,可文官们就没用吗?

于是,韩缜也第一个站出来,也向赵煦主动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好在韩缜见机的快,不然的话,蔡道非得把他也给牵连进去。

这场文官集团挑起来的闹剧,开幕极快,闭幕的更快。

文官集团的反击也只得就此草草收场了。

不过,这件事倒是引起了赵煦的警惕,文武大臣们都在私下里役使防卫汴梁城的禁军,这样的军队,其战斗力也就可想而知的差了。

赵煦不相信太皇太后在世的时候,不清楚禁军中的这种状况,可高滔滔的确是对这种事坐视不理,也从来没有人就此事对他提过一句。

他的亲信,梁师成、杨畏和章惇,太监、文官和武将们连只言片语都没有在他的面前提过。

于是,王安石变法中第二个强军之法——裁兵法就在这种背景当中,轰轰烈烈地开场了。

裁兵法,看到这条新法的名字,自然也就知道其含义了。新法只要就是借着整顿厢军及禁军的机会,沙汰其中不合格、或者超过年龄限制的士兵就此退役,或者就此转为次一级的军队。

之前的新法就规定士兵五十岁后必须退役。而测试士兵的时候,禁军当中凡是测试不合格者,就改为厢军,厢军测试不合格者就直接改为民籍。

不过,王安石这样一刀切的做法,显然是弊端丛生,而且,直接让一些一辈子只会舞刀弄枪的军人转为农户或者就此退役,对于社会秩序会产生极大的恶果。

所以,这一次重新恢复的新法,为了避免那些退役的老兵对社会造成极大的冲击。于是,新法中规定,禁军当中超过五十岁的老兵,也要经过测试。

凡是有本事的人,那些想要在海外为自己家族开辟疆土的家族,自然是乐意收纳他们的。

这个时代,攻占那些海岛,要经历的海战其实很少,而大部分的战斗,无论是要面对那些土著,还是面对如今纵横南海诸岛的大食国人,最终解决战斗的还是要靠陆军部队。那么这些有本事的老行伍就成了宝了。

当然,挖禁军的墙角这种事,自然是要向赵煦报备一下。而且,这批老兵第一次要训练的部队就是蔡道将要远征大越国的部队。

而那些在禁军中完全是混日子的兵痞子,也不能散到民间去,而是将他们沙汰之后,就此集中起来,愿意和蔡道一起去南方的,那里有金钱在广西开拓的大规模农场,主要种植的是两样作物,甘蔗和棉花。

如果不愿意去这些烟瘴之地的,蔡道也不会勉强,西北地区自大宋立国就缺少顶级的世家豪族,如今那里的大地主们也都识趣地跟随蓝田吕家的脚步,主动迁移到南方,将手中的土地献给了官家。所以,整个西北如今已经开始了大规模的屯田。

将这些兵痞子放在边境上屯田,哪怕就是不收取他们的田赋和丁口钱,对于大宋朝来说也是赚的。因为这些人即便再是个混子,也比一般人知道应该在战争中如何保护自己。

到时候,蔡道灭了大越国的话,就会得到大批的妇女和儿童,借着这个机会也能解决一大批光棍的终身大事。

所以说,南征之事益处多多,可蔡道知道这件事急不得,攻占大越国,他现在就有这个能力,可是,前提是吕惠卿那里要准备好。万一大越国的边将见大势已去,准备玉石俱焚的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