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奸臣世家 > 第516 南征军对大宋朝的影响2

奸臣世家 第516 南征军对大宋朝的影响2

作者:夏闰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1 13:08:02 来源:笔趣阁

可曾肇这一次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连韩缜都发现这个书呆子老实人突然之间就变得圆滑起来。

起码,官家在用人方面已经开始慎重的考虑其曾肇的意见了。

这就是好现象,起码曾肇自己的改变,已经将赵煦引领到一个正确的方向,目前看来,这个方向并未发生偏差,是良性的。

朝中如今已经有大批的人看曾肇不顺眼,目之为王珪第二,许多自以为正直的官员都在暗中议论,如今的曾肇已经从一个耿直的纯臣,变成了一个谄媚的小人。

可是,韩缜却十分清楚,在赵煦的心中,曾肇目前的作为甚至比章惇还强,非常得小皇帝的欢心。

不管官家如何处理蔡道这一次罢免正副主帅的问题,蔡卞被贬出京已经板上钉订了。

至于姚家那小子做出来的事情,最终还是被人爆了出来,却并没有引发太大的风波。

事情本身的性质当然是极度恶劣的,甚至比蔡道罢免正副主帅这件事还要大的多。

可是,正如蔡道所预料到的那样,人死如灯灭。

姚平仲他人都已经战死在升龙城里了,再追究下去的话,难道,真像那些为此事而叫嚣不已的保守派文官们说得那样,现在就去拿正在西北路军中正与西夏国大军浴血奋战的姚家诸将出气吗?

这是傻子、白痴才想得出来,才干得出来的事情。

有热血的御史,可御史们也不是傻子。

不管对方是不是武官,人都已经死了,就没有人会揪着这件事继续深究下去,就像当初死守兰州城的徐嘻那样,他战死之后,宋神宗也只是自责看错了人,并未为此而深究徐嘻这个‘大宋赵括’在防守兰州城时,举措失当之罪。

可是,韩缜还是觉得有些可惜,这一次,官家究竟是怎么想得,迟迟不对蔡道远隔万里之外呈上了的奏章做出回应。

汉唐故地交趾眼看就能够收入囊中,可偏偏赵煦在这个时候,不做出任何的应对。眼看着雨季将至,靠蔡道手里面那点人,根本就枋守不住已经攻占的地盘。一旦错过了这次的机会,蔡道这小子心气就会落到了谷地,再派其他人去领兵南征,哪怕是自己,是章惇,亦或者还是郭忠孝和狄安,多难以取得蔡道这一次辉煌的战果。

这一点,韩缜服气,章惇也同样服气。

可这天下毕竟是赵家的,官家不做出应对,其他人也只好沉默以对。

不过,以韩缜对蔡道的理解,这个孩子一向受不得别人的气,哪怕对方是皇帝,他肯定不会做出让自己的吃亏的事情。

一旦得不到官家的答复,蔡道十成十会在雨季到来的时候,主动从升龙城撤离的。

难道,官家一直不做出回应,所等待的就是这个结果吗?

不单单是韩缜这么想,章惇、蔡京、曾布和曾肇都是这么想得。

赵煦也的确是这么想得,功高盖主,说得就是现在的蔡道。他和官家之间,岁数也只差了几个月,可是,蔡道却取得了如此让人震惊的功绩。

这无疑让一向自视甚高的赵煦心里不是很平衡。

况且,在详细了解过南征中,赵煦对这两个正副统帅感到了深深的失望,也许,他只是对狄安一个人有这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

赵煦不是不想恢复汉唐故地交趾,可是,汴梁城中的禁军刚刚才沙汰完毕,新兵还没有经过训练,可以说,如今的大宋朝正处在一个最为虚弱的时期。

何况,又有西夏国再次兴兵这件事。虽然,西北各路驻军已经做好了完全的准备。

可是,赵煦却没有太大的信心。

没有经过实战的检验,赵煦不确定章楶,财相章惇的这个族弟是不是西军抵抗西夏国进攻最适合的统帅人选。

而且,赵煦也感觉出了,自己亲政之后,在军事方面人才凋零的困局。

种谔死了,刘昌祚死了,王韶也死了。

唯一让他放心的折克行,却是困居一地,他受家族所限,始终只能防守河东路一地,顶多就是派部分兵力,协助西北各路做好防守而已。

狄安此次在南征军中的表现,已经充分说明了,狄家这个将门之家已经真正的没落了。他这个人勇则勇矣,却完全不是一路主帅的材料。

这恐怕也是蔡道唯一看错的一个人。

相较于狄安,赵煦如今更加看好杨家父子,特别是那个杨家的杨怀文,虽然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可却有做军师的潜质。兴化城之战,他献得计策虽然粗浅,可好用就行。

杨怀文的父亲杨继宗和狄咏一样,没有什么太大的本事,却也是办事勤勉。反正,他在南征军中并未出现什么差错。

大宋国如今的形势同样岌岌可危,这是蔡道南征一场大胜根本掩盖不住的。

几经权衡之下,赵煦最终还是采纳了杨畏的建议,搁置了蔡道在奏折中的请求。

这样做,赵煦自己也预料到蔡道肯定会撂挑子,主动从升龙城撤兵,那个时候,他就可以用私自撤兵来治蔡道的罪。

有功则赏,有过便罚。

赵煦不作回应,做得就是这个打算,而这个主意就是杨畏出得。要是让蔡道知道此事的因果关系的话,他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将杨畏这个小人扒皮抽筋的。

赵煦之所以对章楶不放心,是因为,之前的洪德城之战,规模太小,战果太少。

小梁太后亲自率领十余万大军进攻洪德城,说得好听是座城池,其实也就是宋朝边境上一个大了一点的磐堡而已。

比当初文彦博临致仕之前,割让给西夏国那四个磐堡,也大不了多少。

可就是这么一座小城,当年西夏大军稍一受挫,便立即撤退了。

西夏国这场规模不大的进犯,除了让大宋国内有识之士看清楚西夏人的嘴脸之外,西夏人自己没有得到什么,小梁太后也没有能够达到自己想用军功立威的目的,相反,就是因为这次不成功的进攻,让她在西夏国内的威望大减。

要知道,西夏国用来出兵的借口,在这一世,已经不存在了,因为兰州城在就被西夏人重新攻占了。

况且,章楶也是个文人,在地方上并没有什么太耀眼的政绩,这一次胜利也不能完全归功于他个人。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不管文人之间如何正视司马光所主张的用领土换取和平的方法,反正,在民间,特别是京畿地区和西北地区,这里的百姓对当初那些参与、支持割让领土的人都是非常痛恨的。

因为蔡道之前的提醒,赵煦并没有给环庆路增派过多的禁军,而是让大约一万名禁军精锐部队化装成到环州做买卖客商的队伍当中,偷偷潜入了环州城以及环庆路的其他战略要地。

一百人的商队进入环州城,立刻的时候大约变成了九十人,而且,其中还参杂着老弱残兵,这样,一方面沙汰了环庆路的边军,而另外一方面也麻痹了西夏国的暗探,掩盖了整个环庆路已经进驻了一万名精兵的事实。蔡道的这个偷梁换柱的方法以后就成了禁军轮换驻防边境惯常使用的伎俩。

所以,西夏国这一次进犯主攻方向还是表面上失去了边境上磐堡保护的环庆路。

首先就是环州城,从一开始就这里就被西夏国大军分出重兵将之团团包围了。至于洪德城周边的那些磐堡,章楶早就将其中的军民迁移进了环州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