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奸臣世家 > 第540 汴梁城内大戏开幕了1

奸臣世家 第540 汴梁城内大戏开幕了1

作者:夏闰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1 13:08:02 来源:笔趣阁

对于苏辙,蔡道自然非常尊敬。不过,那些老残病,他并没有派过去,而是把史二奈连同一小队年纪比较大、却身体健全的山贼派到了荆州府。

短短一个月后,荆州府内的那些欺男霸女,无恶不作的豪强,要么主动向苏辙投案认罪,要么主动将家产变卖,迁往其他各路,要么就是彻底从世间消失了。而那些乡间的恶霸,只要是被查实了,则全都销声匿迹了。

苏辙虽然是个文人,却对史二奈的这种做法并未说什么,狠是狠了点,可只要治下的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对于他的名声又算得了什么呢?

进过这么多年的浮浮沉沉,苏辙终于达到了他兄长苏轼的精神状态,对高官厚禄也不再像以往那么热衷了。

不过,让蔡道比较厌烦的是,这个小胡子居然有事没事常常往武当山上跑,而工程才刚刚开了个头,根本甩不脱手,他也只能整天遭受苏辙的骚扰。

而就在制科闭幕的第二天,汴梁城中,保育院如今又换了另外一副模样。

这里本来就是临时修建的会试场所,将来,会试的考场还会牵回原址,不过,那里将会改成今年会试考场的模样。

锣鼓响起,大戏开锣。

保育院的围墙还在,不过都被重新搭建成了胸墙一般的高度,这是为了方便让周围没什么钱的老百姓观看的。

至于保育院里面,那可是要掏钱的。

不过,第一天保育院建成新戏院之后,第一天开幕,周围却被封锁了起来。

这是因为,第一天的观众非常特殊,也非常尊贵,有当今的官家,朱太后,诸王和诸位公主。孟皇后因为有了身孕,自然不能出宫,赵煦倒是想带着几个婕妤来看戏,可是,朱太后岂能让赵煦坏了规矩。只要孟皇后一天还是皇后,他的这些后妃都不得在外臣面前露面。

虽然朱太后也是嫔妃出身,但是,她却比任何人都守礼仪。当初,那件事,也是韩绛那个老东西坑的她。

今天上演的大戏,名字有些不雅,赵煦想让蔡道将之改了,可朱太后在得知之后,反而支持以这个名字开戏。

公主与太监

这出戏大致就是说的一位公主和一个伺候她的小太监从相识,相伴,分离,到死去的故事。

明眼人一看,就是说得仁宗长女福康公主和梁怀吉之间的故事。

不过,为了避讳,蔡道在编戏的时候,戏子们的服装专门咨询过曾肇和蔡京。凡是涉及到皇家的,都改成了唐朝的服饰,而那些比较犯忌讳的龙啊,凤啊的,则询问过赵煦的意见。

至于皇帝干脆就改成了唐朝的皇帝和公主。

戏曲开幕之后,在场的人明知道这出戏的来源与详情,却被戏台上戏子们的精湛演技深深触动了。

公主和太监之前当然没有爱情,可尊贵的公主和低贱的太监从小一起长大,一起相伴,公主高兴,小太监自然跟着高兴,公主生病了,小太监就彻夜守护着公主,直到公主病愈,他自己却因为劳累过度而病倒了

如此种种,这就是第一幕,并不煽情,主题也仅仅讲得只是年幼的小公主和小太监之间的温情。

小太监年纪还小,并不懂得什么事忠诚,他只是企盼着这位同样关护自己的公主能够平平安安地长大,快快乐乐地生活。所以,观看着也只是看着戏子们的表演,想着自己和自己身边的点点滴滴,自己的身边是否也有这么一位有情义的小太监或者小宫女。

第二幕,主题讲的是,身为慈父的皇帝,孝顺伶俐的公主,以及直达皇帝长大以后,才彼此相认的国舅一家。

国舅虽然是个没有什么文化,却老实本分的农民,可是他的妻子却是十足的泼妇,贪钱,粗鄙,好惹是生非。国舅家有两个儿子,年纪的大那个已经成家,脾气秉性和他的父亲一样,可小的却是一个贪财好色,好吃懒做的浪荡子,到了三十岁还没有成家。

由于思念没有见过面的生母,也为了庇护国舅一家,在孝女和国舅一家之间,这位身为慈父的皇帝,却最终选择牺牲孝女一生的幸福,将十五岁的公主嫁给了三十岁的国舅家的二儿子。

第二幕到此戛然而止。

明知道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可当那位被人人称颂的皇帝在宣读这份圣旨的时候,所有观剧人的心都揪了起来。

每一位在场的公主都在想着同样一件事,如果自己是那位福康公主,最终的结局又有什么不同呢?

第三幕,就是公主在嫁人之后,于国舅母子之间的冲突。

这一段就比较简略,因为整件事争论的焦点其实还不再这里。

第四幕,这才是这出戏的关键,仅仅是一个泼妇无理取闹之言,有关于公主与小太监的流言却流传了开来,这时一位正气凛然的白脸大臣出场了,他先后向皇帝上了几道奏折《论公主内宅状》及《正家札子》。

皇帝无奈之下,只好撸夺了公主的称号,其乳母被迫离开了公主,公主府邸其他属员解散,那个小太监更是被贬出了京城。而驸马也被贬出了京城。

就这样,因为这位大臣的直言,公主的境况没有任何的改变,一个家也彻底破散了。

自此之后,形单影只,身边净是一些陌生人的公主没过多久就发了疯,还差一点就点着了自己的居所,把自己活活烧死。

这个时候,突然落幕了。

第五幕,却是那位直谏大臣年少时候的事情,说的是他的义父将之找到自己所在的路担任边境上的知县,却不想举措失当,导致该县官兵大败。结果,还是他的义父替他背了这个黑锅。

这个官员知道自己的并不是亲民官的料,三年届满,回京述职,皇帝召见他的时候,却主动说去了当年那件事,原来,皇帝其实已经知道那件事的内情,不过,并没有处罚于他,而是将他转为御史。

第六幕,只演了一刻钟。

公主英年早逝,小太监在公主的陵墓前,呕血而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