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奸臣世家 > 第031 奏折

奸臣世家 第031 奏折

作者:夏闰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57:45 来源:笔趣阁

奏折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是第三条内容,蔡道用了一半的字数,着重诉说了自己的想法。

自十四日夜进入汴梁城,十五日进入大殿,十六日得到陛下的封赏。于今已经三日已,蔡道无日不与人勾心斗角,未做过一件实事。

他年纪还小,正应该多花时间学习各种知识,打熬身体,让自己活得更久一点。可是,屡次被人早早招到宋神宗面前,难道这些大人都不知道,十岁以下的孩子,一天要睡够五个时辰才能保持身体的健康吗?

所以,蔡道恳请宋神宗随便找个地方,早早安置自己。

还有,一个更加紧迫的问题困扰着他,那就是他的父母——蔡卞和蔡王氏。

刚刚回到家,就打出家门,不但伤了大哥的面子,还惊马摔了自己的亲大姐,那对本就不喜欢自己的父母又如何能忍?

不管是谁的错,一个不孝的一旦扣到他的头上,这辈子就彻底完了。

是故,蔡道经过反复考虑,决定出家!

当然不是去做和尚,蔡道才受不了那些清规戒律。

在华夏,当道士也叫出家,现在反正大家都误会自己编的的师傅就是那个人。所以,蔡道恳求宋神宗,安排曹国舅替自己的师傅主持他的入道仪式。

现在出家,以后还能还俗,更何况道士也是可以结婚的,嗯,另外一半叫做道侣。

在大唐,就有这么一位历侍四朝、做过道士,当过丞相的奇人,他就是李沁。

蔡道并没有辞去仁勇副尉,这也是他恳请宋神宗不要发明诏宣扬给予自己赏赐的原因。当然,如果当了道士,势必会影响自己官职的升迁。

关于这一点,他早有心里准备。

首先,蔡道才刚六岁,即便只是寄禄官,没有任何职事,升得太高并不是好事。

其次,宋神宗活不了几年了,而他一旦故去,宋哲宗又不能马上亲政。到了那时,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大肆反扑,他势必会受到那个便宜爹的连累。

跟在不喜欢他的父母身边,流放千里,颠沛流离,光是想一想那副场景,蔡道就觉得心寒。如果是这么个结果,既耽误自己的时间,还有可能在路上,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随时丢掉自己的小命。

最后,蔡道算是爬了那些保守派的大臣,他倒是不惧福|清系,福|清系进士不少,但大多官职不高,向宋神宗进谏把郑侠诏回来,当然不是想要讨好福|清系的官员。

很多人都以为进谗言就一定要说对方的坏话,经历过办公室政治,看过无数宫斗戏的蔡道却不这么认为。

蔡道不知听谁说过一句话:恨一个人就去主人那里赞美他。

所以,他认为进谗言、陷害忠良的最高境界——架高台。

越恨一个人,就应该把他捧得越高,一旦他到不到主人的期望,就会摔得越重,这就是后世被奉为奸臣典范蔡道的绝学之一。当然,也要看他所效命的主子是个什么人,如果是个彻头彻尾的昏君,比如像唐肃宗李亨,李沁到最后还不是吓得离开朝廷隐居起来。

这才是蔡道建议把郑侠找回来的真正原因,他不是牛拜吗?

蔡道并不了解郑侠,不过,想必他也只是一个后世所谓的‘清官’,最多不贪污,却造福不了治下的老百姓。如果让他治理一个没什么灾祸的州县,可能会是好官。

宋朝立国以来,一直灾祸不断,黄河几乎是年年决堤,他郑侠不是能让大旱天下雨吗?那蔡道就让他更牛拜,一旦把他当成专门的‘救火员’,他还能保持所谓的‘清名’几年!

这也是一代权阉梁师成在几年后才得到的感悟,也是他甘心做蔡道小弟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蔡道写完奏折之后,又写了一封信,交给梁师成,让他出宫去找那个花狻猊,将信直接交给花狻猊。

信中的内容,就是雇佣花狻猊,让他找人专门为那副桃符纸去刻一张雕版,接着印上一千份,然后雇佣人将之贴满全汴梁城。

他还在信中特意交代花狻猊,从现在起就替他收留一些品性还好的七岁以下的小孩子。蔡道相信,宋神宗看到自己的奏折之后,很快就会做出决定。他们人生地不熟,还不如找一个汴梁城的熟人去办这件事情。

为此,蔡道还专门给了梁师成二百两纹银,并约定以后所有的费用由他自己承担。

当然,蔡道做得的这些安排,也没有打算瞒着陛下和石得一,如果这两人问起来的话,梁师成如实回答即可。

梁师成拿走蔡道的奏折,在请示过石得一之后,便把奏折上传给了宋神宗,而他自己则抽空出宫,找到了那个混迹在孟子庙的花狻猊,他把信和银子全都交给了花狻猊。

花狻猊一个市井混混,自是不认得字,他就请了那个卖给蔡道桃符纸、练摊代写书信的先生帮忙。

他没想到,一向对他代答不理的先生,这次不但细心地向他解释了蔡道书信中的内容,还居然主动帮他联系雕刻雕版的师傅,召集孟子庙附件的热心人四处贴传单,放消息。

蔡道安排的两件事,不但只花了两天就超额完成,而且只花了一百两银子。

后来,花狻猊向蔡道禀报的时候,才发现这个梁师成在此过程中居然一两银子都没有贪。

……

第二天,汴梁城的大街小巷、酒馆、茶楼,甚至是青楼,都被贴上了蔡道的这首打油诗,而那首抹黑蔡道为妖童的童谣,很快就被这波关于郑侠的舆论狂潮给冲击的,渣都没剩一点。

很快,蔡道接连两天的进谏显示出了巨大的效果。

七天之后,也就是蔡道进京后的第十天。

宋神宗发布了一连串的圣旨。

首先,被贬到英州的郑侠被诏回了汴梁,另作任用;被贬到宾州的王巩调任仙游县。

而兴化知军调任为山东转运使,原仙游县知县升任为登州知州。

其次,邓绾,人品低劣,被贬到了英州安置,而吕惠卿则被贬到了宾州安置。

最后,争得高太后的首肯,高遵裕被贬到琼州,而王诜作为副使被派到了大理国。

这次,宋神宗的处置,让保守派的大臣们雀跃不已,而变法派的那些大佬们除了对郑侠的安排略有微词之外,对其他人的安排并没有多大反应。

本来也是,高遵裕那个白痴要不是皇亲国戚,早就被砍头了;王诜这个驸马,只是一只被用作警猴的鸡而已。

而兴化军知军和仙游县县令,一个就是变法派,而另外一个虽是保守派,只要不调进汴梁城,意义不大。

至于,吕惠卿和邓绾,两派的人都极为讨厌这二俩个反复无常的小人。他们是死是活,根本就没有人关心。

而引发这次波澜的那个小子,蔡卞的次子,在漏了一个小脸之后,便彻底销声匿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