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奸臣世家 > 第167 党争1

奸臣世家 第167 党争1

作者:夏闰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57:45 来源:笔趣阁

负天下之誉,却没有被任命为相,让宋神宗听到之后,还会以为这是郑侠自己自编自导自演的一出闹剧呢?这也就难怪,宋神宗把他诏回京城以后,却一直把他闲置起来。

其实,郑侠猜测得并没有错,这首童谣正是蔡道临走之前布置下来让人散播出去的。目的就是要搞臭郑侠这个人。

这也是郑侠一进京城,就派人盯着蔡道和狄安的根本原因。至于往蔡确府中派遣密探的事情,其实,这是他想要探查变法派行动而使用的一种手段罢了。

对于狄安突然回京这件事,郑侠也只好作罢。他现在势单力弱,根本就没有办法探查这么隐秘的事情。反正到了明天,大家都会知道这个消息,到时候,看这二人如何解释。

狄安自己一个人倒是在客栈之中美美地睡了一个好觉。可是,他没有想到,居然有人在夜里大胆地敢摸进他的房间。好在那封信已经交给了蔡确,不虞让其他人提前知道蔡道的打算,不然的话,非得坏了大事不可。

狄安的二叔狄咏和皇城司的总管石得一,也在第一时间得到了狄安一个人回京的消息。狄咏虽然知道这个大侄子带回来了两匹宝马良驹,可狄家人向来知道分寸。蔡道没有跟着一起回京,狄安就不算完成宋神宗交与的任务,他也就不能回府。说明他这个大侄子真得是长大了,也成熟了。

而石得一也在得到完整的消息后,第一时间将之禀报给了正在勤政殿里批阅奏章的宋神宗。

“陛下,狄安突然回京了。他第一时间去了蔡确的府邸,并且入府商议了大约一个时辰,这才除了蔡府。”石得一小心地禀报着,他在这件事情上并没有给出自己的意见,只是将这件事情本来的面貌如实的做了汇报。

宋神宗放下手中的奏折,皱了皱眉头,抬起头看了一眼石得一,问道:“狄安怎么就突然回京了,蔡道没有跟着回来。在蔡府,他们究竟谈了些什么,出了蔡府之后,他又去了哪里?”

文武大臣之间有联系,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虽然狄安和蔡确两个人身份并不对等。但别忘了,狄安的叔叔狄咏如今可是禁军中的一位高级将领,手下掌管的禁军不少啊!这如何不让宋神宗心中产生警惕呢?

“官家,不知为何?自郑侠入京之后,几乎所有的变法派大臣都对自己家中防备甚严,所以,这次奴婢没有随便动用。狄安是一个人进京的,出了蔡府之后,就一直呆在附近的客栈,并没有和家里人联系。”石得一脸上的表情纠结,的确,为了一个小小的武官,而动用埋在大臣身边的密探,实在是有些得不偿失啊!

对于这一点,宋神宗也想到了,思索了片刻,这才吩咐道:“嗯!这样,你派人盯着狄咏和狄安这叔侄二人就行了,蔡确那里还是先放一放吧。”

“诺!”其实,宋神宗最后吩咐的事情,石得一答应一声,走出勤政殿,在殿门外转了一个来回,装作是吩咐手下。其实,他早就这么安排好了。

狄咏和狄安就算再如何的宋神宗宠信,官做得再大,那也武官,比他这个内官还不了多少。所以,石得一才敢这么有恃无恐地早早就派人去监视他们叔侄二人。

可是,对于蔡确这个副相,如果没有宋神宗的吩咐,就是再给石得一安上十七八个胆子,他也不敢贸贸然派出密探公然去监视。

如果事情办得好的话,对于宋神宗老说,那也只是份内的事情;可是,如果让蔡确发现了的话,得罪的可就是整个文官集团了。真要到了那个地步的话,宋神宗还真不一定会保他。

再说狄咏,他也得到了自己侄子一个人进京,并且刚一到内城,就进了蔡确的府邸消息,这件事让他大吃了一惊。他知道这个侄子办事一向稳重,怎么这回这么冒失,皇差还没有办完,就跑到当朝副相家里。

如今,郑侠进京,蔡卞却被突然调任到了延安府,变法派和保守派之间的斗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狄安这么贸贸然参与进去,这不是给狄家招祸吗?更何况,在大宋朝,文武殊途,武官和内官一样没有人权,难道狄安忘了他祖父狄青是怎么死得吗?

可是,狄咏却不敢派任何人去和狄安接触,如今狄安就算进了汴梁城,也只是他一个人的问题,如果这个时候被人发现自己和侄子联系,无端端把把柄送到别人的手中。狄咏可没有这么傻,一个人的性命重要,还是一个家族所有人的性命重要,他还是分得清的。

这一夜,因为狄安的突然回京,让无数人惶惶不可终夜,也让无数人兴奋不已。保守派中有不少人得到郑侠传送回来的信息,都早早写好了奏折,准备在明日的早朝上,围攻狄咏和蔡确这两个文武高官,至于狄安这么个小虾米,狄家要是垮了,他还能继续活着吗?

这一夜,狄安是睡了个好觉。

可是,昨天一晚上,上朝官中就有多人没有睡好觉。

第二天。

有很多的大官却一个个顶着一双熊猫眼,不断用手捂住嘴,拼命地打着哈欠。像极了后世那些da烟鬼们欲求不满的样子。即便身为武官,人样子狄咏也像个霜打的茄子,蔫了吧唧地骑着马随大流进了宫。

今天,本是他当值。可是,他一到宫门就接到内官的通知,今天他暂时在宫门里休息,当值的任务交由其他的禁军统领担任。这一点,狄咏早就预料到了,所以,他身上连一件武器都没有带,就这么乖乖地跟着前来传旨的内官一起进了宫。

蔡确一大早就早早来了,他派人去通知自己的几个手下,就在宫门外,把蔡道的计划同他们一说。蔡确这个人权欲非常重,所以,他的手下有能力并不是很多,都是一些能力不足却异常忠心的官员。和他的手下交换了意见,不出意料,大部人都同意这个计划。

当然,也不是没有人提出异议,毕竟蔡道的这个计划,得罪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一会儿在早朝上肯定会遭到大部分大臣的反对。在他们看来,这个疯狂的计划,仅次于拗相公王安石的那个‘青苗法’。‘青苗法’的失败近在眼前,前车之鉴,不可不吸取教训啊!

其实,在蔡确系手下大部分的官员看来,真要这么做的话,无异于以卵击石。

不过,以蔡确的性格,他又怎么会听取少数人的意见呢?

到时候,即便在大殿上所有人都站出来反对蔡道的这个计划,蔡确也要极力劝说宋神宗,将这件事情办成。而且,他想了一夜,蔡道的这个计划,还是和恩师王安石的‘青苗法’有很大不同。

计划失败的可能性非常小。

第一、范围不同。

‘青苗法’,是王安石强行在大宋国全国实施的新法。

这项新法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后世之人众说纷纭,在蔡道看来,主要就是因为王安石操之过急,强行想要在全国推行,可地方上的官员大多并不配合,甚至有得远观是反其道而行之,趁机大肆敛财。所以,这条新法的失败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

而蔡道的计划则不同,它实施的时候,只需照管京畿属县和运河沿岸各州府县所属区域,由蔡确自己派出手下得力的干将,到这些地方进行严密地监督,而不用指望那些和地方豪绅相勾结的知州或者知县了,这样就能够大幅度的减轻谷贱给农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二、时效不同。

虽然都是跟农业有关的新法,两者实施点不同。

‘青苗法’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百姓们惶惶不可终日,却被逼着向官府进行官府。脸难看、门难进、事难办,这在后世都是家常便饭,更不要说近一千年前的大宋了。官府里真正操办新法的就是那些奸猾似鬼的小吏们,可想而知他们的态度,比起乡间的大地主要恶劣百倍。

所以,大部分的普通农民还是宁肯去向乡下的地主借高利贷,也不愿意去借官府的‘青苗款’。更何况,青苗法本身就已经被下面的主官完全歪曲了其初始的意义。

而蔡道的计划,是有着中原地带普遍大规模丰收的背景,百姓们手里面都有粮食,其中的大部分人心中自然不会慌张,价格掉得这么快,并不会急着卖掉自己手中的粮食。

只要派下去的官员手中有足够的现钱,就能从这些百姓手中收获到大量的粮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