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奸臣世家 > 第092、093章 利器 (二合一章节)

奸臣世家 第092、093章 利器 (二合一章节)

作者:夏闰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1 13:08:02 来源:笔趣阁

更何况,鲁老头如果心怀叵测的话,一旦他把自己画的那幅燧发枪的草图传了出去。那自己势力独门武器的想法就要泡汤了。

想到这些,蔡道不禁打了一个寒颤,立刻吩咐道:“鲁老头,你胡乱出主意,醉酒误事,本公子罚你,立即离开这间屋子。独臂爷爷,把他请出去醒醒酒。”

“诺!”蔡独臂也知道自己一时情急犯了错误,便一把把鲁老头揪出了青铜门。

之后,蔡道又和这三个大师傅认真地讨论了一番。

他先是认真询问了一番他们之前制造枪管的具体操作方法。

然后根据自己在后世的记忆,提出了三点改进意见。

第一、正像鲁老头所说的那样,作为制造枪管的铁棍要做成不太规则的形状。枪管的尾部要粗一些,而延展到枪口的位置,铁棍就要依次变细。这样的话,既能减少炸膛的概率,也能减轻枪管的重量。

第二、就是钻孔的钻头了。新式钢铁由于过于坚硬,成型后难以二次加工。所以,鲁老头的铸模法不适宜用在枪管的制造上,却可以用来制造钻头。蔡道还用图纸亲手画出了钻头的样子。

第三、就是枪管制造的过程。三位大师傅居然还用纯人力在制作枪管,费时费力不说,手工制造的时候,难免会发生偏差。如果利用水利的话,这个过程就会大大提速。

在中国古代,水车早已被发明,却往往都是用在农业灌溉上面的。

东汉年间,‘父母官’之一的杜诗早就发明了水排,在冶铁的过程中利用水力鼓风。

孝慈里这地方,木兰溪的水量充足,落差不小,且不虞北方那样冬天还要结冰,所以,十分有利于研制水力设备的制造,也能大大提高制造枪管的效率。

只要将铁棍和钻头在特制的平台上都卡死,钻头的动力由水车牵引,剩下的事情就简单了。

说完这些建议,蔡道就准备离开,临走前,他又提醒了一句:“三位大师傅,本公子还是那句话,时间不用赶得太急,一切以你们的安全为上。对了,试枪的时候,你们也可以把制造好的枪固定在平台上,这样的话,他的后坐力就不会直接作用在认得身上了。”

“诺!公子,相信在您的指点下,我们一定会尽快安全的拿出成果来得。”

“那就好!咱们走吧!”蔡道一招手,就和蔡独臂一起离开了铁匠铺。

回到新府第,这会儿已经到了正午,蔡道便来到食堂,和大家一起吃了顿饭。

由于公子此次回家,一天半的时间里,都是在外面吃饭。

算起来,这还是第一次正式在蔡府里用餐,所以,蔡喜专门吩咐府上的厨师们,让他们特意准备了一顿异常丰盛的午餐。

什么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里游的、地底下的、河里的,凡是蔡道能看到想到,都被摆上了桌子。

还有一些根本叫不出名字的食材也被做成了食物,堂而皇之的摆到了蔡道面前。

蔡道看到这些东西,胃里一阵的翻腾,忍不住心里吐槽道:不是说岭南的人才什么都吃吗?怎么八闽这地方也会有这种习俗了。

蔡道这一次又猜对了。

一询问,蔡道才从蔡喜那里知道缘由。

原来,这不是蔡道和蔡家分家了吗?原先的那个大厨子与蔡家签的是死契,有心也跟过来,蔡喜也给出了大价钱,可蔡福却说什么也不肯放手。

蔡喜不明白蔡福不肯放手的原因,蔡道却明白,传闻后来的大奸臣蔡家是个十足的吃货,手艺好的厨师就是蔡京自己寻来的。蔡福如何敢放手。

蔡喜也知道蔡道的脾气,年纪不大,却是个十足的吃货。可是,那时候,蔡喜从蔡道那里得知,八闽大地有不少与蔡道为敌的势力,虽然公子告诉过他,自己猜到是郑侠在背后搞鬼,却并没有搞清楚到底还有那几家势力参与到了其中。所以,蔡喜也不好在八闽大地到处宣扬新家要招纳一名好的大厨。

如今的这位大厨是原来蔡府那位大厨的师弟,之前也是给一位官职不小的官员打工,没想到这位官员突然被贬到岭南,他这个师弟签的虽然不是死契,但是为人比较喜好新鲜的食谱,所以,也跟着那位官员一起去了岭南。当时,把他的主顾感动的热泪盈眶。

可官员哪里知道,他的这个厨子,实际上是去探寻岭南的美食去了。

于是,蔡喜便让人试着跑到岭南去招募这个厨师。

果然,这个厨师一听说到八闽大地,立刻抛下自己的主顾,来到了蔡道的新家。

当然,这位厨师和蔡家签的也不是死契。

感情这是拿自己练手啊!

“喜爷爷,这么不靠谱的一个人,你就不怕他再跑了!”蔡道一听说这个故事,忍不住感叹,蔡喜这大管家就是为了让自己吃顿好的,不遗余力的为自己寻觅这个大厨师,显然废了不少心力,便问道。

蔡喜缕着颌下花白的胡须,笑吟吟地说道:“哪有这么简单,他到时候想走,能走得了吗?更何况,我也安排了几个天份不错的小子跟在他身边,这个厨师虽然不靠谱,但是,并没有藏私。”

“那就好!喜爷爷,你派人去把这位大厨师请来,我有话跟他说。”蔡道看着满桌子的山珍海味,还是没有敢动筷子,吩咐道。

“诺!”蔡喜有些奇怪,公子不是一向喜欢这些新颖的小吃吗?怎么这一回,连尝都不尝一口呢?

很快,那位不靠谱的大厨师便被小厮请了过来。

“公子,可是小的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和您的口味。”这位大厨说话倒还是挺靠谱的,一过来就把自己的身段放得很低。不像有些大厨师,有点手艺就敢在主家面前摆谱。

要知道,大宋朝可是文人当朝,这些人不像武将,喜怒形于色,大多数做事阴狠。

“不是,大师傅的手艺肯定是没有问题,是本公子自己的问题。对了,还没有请教,不知大师傅贵姓啊?”蔡道一看面前这个白净的大胖子,就知道对方不只是善于做菜,也善于讨好主家。

“不敢当公子过问,小的姓戴,名唤戴满楼。”白胖子激动地回答道。

他之所以来到仙游县这个偏僻的地方。第一、是看在自己师兄的面子上,第二、就是想亲眼见识一下这位名传四海的送财童子。

蔡道自己都不清楚,他的名声随着他的造船厂已经传遍了整个大宋国所有的沿海地区,甚至是高丽和辽国都有所耳闻。

所以,戴满楼这是第一次见到正主,亲眼看到了这个气势逼人的小孩子,居然感到一丝小紧张。

蔡道到没有发现戴满楼神色的变化,指着满桌冒着热气的佳肴,说道:“本公子叫你过来,就是想告诉你一件事情。以后,凡是家里的饭,还是要按照八闽传统的菜式准备。

如果是你自己吃的,本公子不干涉,可是,如果是给大家准备的,以后没有必要,也不能再做那些新奇的菜式。

这一大家子,老的老,小的小,实在是无福消受岭南那里的名菜。

还有,戴大厨、蔡喜和蔡独臂内外两个管家,我在这里专门强调一件事。凡是蔡家的人,不管你是水手、猎户、农夫、工人,还是其他的什么人,有两样动物,坚决不能在肆意捕杀。

第一、就是鸟类,除了鸡鸭鹅这些家禽以外,任何人不得捕杀鸟类。

第二、青蛙、我知道田鸡腿非常美味,可现在有海里的海鲜作补充,农民们完全没有必要捕杀它们。

我在强调一边,你们两个管事下去以后,立刻通知所有在蔡家做事的人,任何人不得捕杀以上两类动物。

至于,第三吗,昆虫、长虫、老鼠之类的,在蔡家也坚决不能做菜,对了,还有果子狸,同样不能用来做菜。

戴厨师,你记下了吗?”

“这……”戴满楼一听完蔡道的话,迟疑了一下,还是回答道:“诺!公子!”

“我知道你心里有疑问,你自己想吃第三类的食材,我会干涉你。可是,孩子和老人的肠胃比较弱,对那些东西的消化能力比较差。”蔡道看出了戴满楼的迟疑,便解释道。

戴满楼这才恍然大悟,嘴里嘟囔着:“原来如此!”

他之前光顾着卖弄自己的厨艺了,却忽略了蔡府的人员构成。强壮的仆役不是没有,可是,这类人毕竟是少数。府里面还有像蔡喜这样的老人和那一百多个小孩子。这次精心准备的宴席算是搞砸了。

“不过,孩子们偶然吃上一次也无妨,今天的午餐就让孩子们吃这些东西吧,只要他们自己不觉得恶心的话。反正,本公子是吃不下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喜爷爷,你让人给我来碗鸡蛋面就行了。”

就在戴满楼有些灰心丧气的时候,蔡道居然来了个神转折,他这人就是有这么个怪毛病。长虫、昆虫之类的东西,如果有人提前告诉他真像的话,他是绝对吃不下去的。

“诸位,至于前两类动物,我就在这里给你们讲一讲不能捕杀它们的原因。”

接下来,蔡道就给大家普及了一下生态学知识。

鸟类,在大家过往的意识当中,每到农田收割的时刻,就会有许多鸟类去和农夫们争夺田地里成熟的粮食,特别是麻雀。

可是,大家都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鸟类主要的食物并不是田地里的粮食,而是是自然界中的昆虫,特别是那些有害的昆虫。

自然界中对于人类有害的昆虫就有不少,比如苍蝇、蚊子之类的;而对于粮食作物有害的昆虫就更多了,比如蝗虫、蚜虫之类的。

就是在岭南安歇一年三熟的地方,粮食成熟到收获的日子加起来也就三个月,其他九个月,难道这些鸟类光喝西北风就能生存吗?

而且,一只鸟类消灭的那些对粮食作物有害的昆虫,每年加起来就是数以十万计。如果这些昆虫要是失去了鸟类的制衡,就会对粮食作物造成更大的损失,其损失的粮食比鸟类偷吃要多得多。

而青蛙更不必说了,这种动物完全是益兽,对人完全无害。可是,老百姓贪一口口腹之欲,打死捕杀青蛙。

众人听完蔡道深入浅出的解说,恍然大悟,特别是戴满楼,这个白胖子就特别喜欢吃田鸡腿。

蔡道这么一说,他心中懊悔不已,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戒掉爱吃田鸡腿的这个恶习。

戴满楼想了想,想到既可以一个弥补自己罪孽,又可以迅速扩大青蛙和鸟类影响力、让人们更加了解爱护青蛙和鸟类的办法。

这胖子本身就是荆湖地区的人。自古楚人好修建各种祠堂和神庙,供奉着各种千奇百怪的神仙,也就是史书上经常提到的yin祠。

戴满楼能想到这个主意,也是家乡的习惯使然。

他便试探地问道:“公子,您既然把青蛙和鸟类说得如此重要。咱们这里不如修建两个神庙,每日供奉……”

“对呀!”戴满楼还想再说什么,却被蔡道立刻打断了,因为他知道戴满楼出了一个非常绝妙的主意。

孝慈里这些年,年年丰收,可总是托庇于自己的名声,这对于蔡道本人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而且,他以后势必会常驻汴梁,再想要回来一次,借口可就没有那么好找了。

现在,戴满楼这个注意,算是解决了蔡道的顾虑。把孝慈里丰收的功绩转嫁到青蛙和鸟类的身上,他自己就可以安心的脱身了。

这样,凭借着孝慈里丰收的势头,也能迅速扩大这两个神庙的影响力。

对于保护鸟类和青蛙,也是功在当地,利在全国啊!

说干就干,这就是蔡道的为人之道。

吃完饭之后,蔡道立刻让蔡独臂通知铁匠铺和造船厂的工匠们,让他们立刻停下手中所有的工作,聚集起来,现在就是开始进行建造神庙之前的准备工作。

之前停下来的砖窑马上全马力开动,一定要在三天之内,将这两座神庙建好。

安排好这些事之后,蔡道把视察荒山牧场这件事延后,带着美酒和新茶,带着人亲自拜访了蔡家的族长——蔡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