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奸臣世家 > 第292 元丰十烈士2

奸臣世家 第292 元丰十烈士2

作者:夏闰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57:45 来源:笔趣阁

而那位汴梁的金领之所以能够提前离开,并不是他未卜先知,或者在苏颂身边安插了密探。

仅仅是因为,他知道在汴梁城里第三天的形势肯定会更加严峻,而且,这第三张纸只需要传递出去很少的一部分即可,不需要向第二天那样完成的尽善尽美。又不是傻子,乖乖地等着苏颂来抓自己。

不过,让苏颂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前面两天散发的传单还可以理解是这件事早就计划好了,它们是很早之前就印制好的。可是,这第三天的传单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很明显是就在昨晚下午到今天早上天亮之前才印制好的。

刘白可还是昨天下午才牺牲的啊!

究竟是谁有那么大的神通,一夜之间将传单印刷出来呢?

这件事就成了苏颂一直都没有破解出来的迷,一直到他过世的时候,都没有得到答案。

……

天亮的时候,昨天发生的事情,已经有被更多进京赶考的学子得知了。

他们当然已经知道了朝廷对于此事的态度,可是,即便没有金领散发出去的这第三张传单,可其中还是有很多人自发地行动了起来。

虽然无法参与其中,也无法替这些死去的烈士们报仇扬名,但是他们还有很多可以做到的事情。

比如,到刘白牺牲的地方,给他们上柱香!

这次无人带头,也无人挑动,无数人不约而同地地带着香、甚至还有元宝蜡烛前往皇宫的门前,祭奠这些为了心中的信念而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们。

这次,即便是文彦博和吕公著倒是想继续动用禁军阻拦这件事,可有一个问题却非常的严重,如今还有哪一个将领敢接这个任务啊?

昨天唯一主动站出来为他们办事的那位高级禁军将领——殿前司的副指挥使某某某已经被苏颂当场抓捕起来,现在还关在刑部的大牢之中。直到现在,不论是苏颂,还是宫中,都一直没有一个说法。

要是换个人当这个刑部尚书,文彦博和吕公著兴许还能施施压,让其将这位副指挥使放出来。毕竟,这厮也同样在当场吐了血,即便他的身体底子好,可以架不住刑部大牢那个地方的侵蚀。

可偏偏,如今的刑部尚书就是这个油盐不进的苏颂,他还偏偏就是太皇太后高滔滔和司马光亲选的刑部尚书。

他们完全能够想到,要是太皇太后真敢下旨放了某某某,苏颂就敢亲自把自己关进大牢,一直就守着不让其被放出来。

可他们这个假设原本就不成立,王珪不管是不是被他们气死的,可偏偏就在此刻死了。王珪是个中间派的大臣,苏轼也同样是个中间派的大臣,如今,一个身死,一个被禁军押送出京。

这三件事加在一起,让那些一直保守中立的大臣愤怒不已,如果再不找一个够份量的替罪羊,他们已经准备纷纷加入到弹劾他们二人的行列之中了。

这里面还包括一些属于保守派阵营的大臣,比如布衣宰相范纯仁。

他们二人得到消息后讨论了一夜,最终还是只能将这口又大又黑的黑锅扔到了这个倒霉的副指挥使身上。

这件事算是对方方面面都有了一个交代,可是,这也导致了,在京三衙的主官们,纷纷上书请辞。实在得不到允许,便告病的告病、能躲的就躲。

比如,那个步帅就干脆不治自己的那条摔下马断掉的退,他一个瘸子,朝廷总不能还让他继续呆在位子上吧。还有一个年纪比较大的高级武官,他做得更绝,买通了一个比较贪财的却有名的郎中,直接给朝廷上个一个病危通知书。

反正是一句话,以后汴梁城再有这样的事情,文彦博和吕公著他们只能自己带人冲锋陷阵了。

要是谁敢硬逼着他们出征的话,他们就敢学步帅的样子,把自己摔成一个残废。

临时提拔中低级的将领,可以啊!只要他们能够指挥得动那些禁军,随便。这些高级将领们都不在意他们以往贪恋的权位了。还会在意有人取代他们现在的位置吗?

问题是,如今的禁军当中有多少***能够战胜理智的中低级将领,肯定有,但也一定不多。

后来,文彦博和吕公著没有办法,便想了一个办法,派吕家的门生,现任的御史亲自带队,引领者一大票禁军去了宫门口。

结果,人虽然到了,可这些禁军们根本就不听这御史的话。

气得这御史当场把剑,想要杀了禁军当中官职最高的中级将领。可这个将领也不是傻子,当然不肯引颈就戮,他做得更加决绝,拉住御史拿剑的手,当场就把自己的一条臂膀给砍断了。

断了膀子的将领还没有怎么着呢?

这个御史就被吓得屁滚尿流,灰溜溜地滚回了自己的家中。

几天都没有敢出自己的家门。

当然,这个将领最终还是得到惩罚,全家都被贬到了岭南。

不过,这家人得到了蔡道派去的人的照拂,在岭南生活的相当不错。这位刚直暴烈的将领还成了蔡道手下的一员猛将,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再说,苏轼一家人,其妻子王闰之并没有急着离开汴梁城,而是在第三天中午,在秦观的引领下,亲自到皇宫的门口祭拜了刘白一众人。这不但是苏轼的要求,也是王闰之自己也想做得一件事。

若说王闰之对刘白有什么感想,在他活着的时候,她是非常恨这学子的。汴梁城中有那么多同样出名的大臣,他为什么不去求助,偏偏就来苏府找了当时刚刚进京,还无官无职的他的丈夫苏轼呢?

可是,如今,这么一个刚直的年轻俊彦就这么白白的死了,如何不让人扼腕叹息呢?

也无怪乎当时,苏颂见到此情此景的时候,只管拿人,根本就没有一点替他人收拾残局的意愿。

这不,刘白的鲜血仍然留在宫门之上。

人都已经死了,王闰之又如何还能怨恨刘白呢?只能说是造化弄人,刘白和苏轼只是意气相投的两个直率的纯文人而已。

在后世,不管任何文人都不屑说起那位副指挥使的名字,所以,任何史书、杂记或是文献中提到他的时候,都会用某某某来代替。

这个某某某在第五天就被推出午门斩首了。至于罪名,除了市井里的百姓们,还有谁会在意呢?

而这次事件的另外一个主体,凡是参与到其中的太学的学子们最终还是一个个被皇城司的人揪了出来。随着宋神宗的仙逝,石得一已经成了看守皇陵中的一员,如今的皇城司早就已经被太皇太后手下的一个得力太监所把持。所以,他才会帮这个忙。

不过,他也仅仅是提供名单而已。

当然,文彦博和吕公著不会傻得派人去抓捕这些学子,他们只需要宣布他们的决定就行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