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怪帝邪相 > 第二百二十九章 上庸城迷局

怪帝邪相 第二百二十九章 上庸城迷局

作者:明泽元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1 15:39:05 来源:笔趣阁

上庸城,朔州三大城池之一,地处朔州、云州交界之处,是距离椒金山地区最近的一处城池,最早兴建于大魏帝国三年,距今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是云朔地区历史最悠久的一处城池,因为钳制着中土通向西域的重要通道,历史上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不过随着历史的变化,这座上庸城的作用和定位也发生了多次的变化。

过去,在中土和西域战争之中,上庸城因为身处内地因此被当成了前线大本营,在西域臣服于中土王朝之时,这里则成为都护府的所在地,不过随着澹国末年的烽火四起,上庸城也开始逐渐没落。毕竟当时西域再次割据也陷入了战争的泥潭之中,上庸城的作用已经不存在了,不过自从椒金山出现匪患之后,这上庸城便在此成为了防卫的重点,尤其是朝廷将椒金山地区周边村寨清理之后,上庸城的地位更加持重,经过多年的修整和加固,上庸城更是被称为“朔州堡垒”,光从这个名称上就能够看出上庸城的坚固和易守难攻。

但是,就是这样的上庸城竟然会被攻破,这让韩青很难想象,于是在安置好兵部尚书肖光仁之后,韩青便率一千王城军从张昭赶往上庸城,而根据韩青的命令,周围的各战位也开始调拨兵卒前往上庸城。

在准备赶往上庸城的时候,韩青是怎么想也想不明白,第一是谁攻占了上庸城,第二是怎么攻占的上庸城?

如今椒金山的土匪头子宇文撼山确实是个很聪明的人,在用兵上常常出其不意,这一点韩青是认同的,但是他觉不相信宇文撼山凭借着一万上下的兵力就能拿下上庸城,别说一万上下,就是两万上下、三万上下也不能,因为上庸城如今是东线的指挥所,光是上庸城内外就有将近三万的兵力。

因此在韩青看来,如今攻破上庸城的恐怕并不是令人有些头疼的宇文撼山,那么又会是谁呢?号称是固若金汤的“朔州堡垒”怎么就突然间被攻破了呢?还是说这一切其实还令外暗藏着什么玄机呢?

所以韩青首先想到便是上庸城的校尉都统洪俊峰。说起这个洪俊峰同韩青还算是有些渊源,他们两个人都是仁和十一年的武举人,虽然韩青同洪俊峰二人相互之间都不是很熟悉,但是毕竟还存着同科的情谊,算是有些香火情。

自从韩青被委任为剿匪元帅前来朔州之后,洪俊峰也是几次递上拜帖,希望这位自己的同科,如今的剿匪元帅能够到上庸城来,不过韩青是一门心思的铺在椒金山的问题上,还没倒出时间去上庸城。韩青是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第一次去上庸城,竟然是这样的局面,上庸城竟然城破了。

“上庸城校尉都统呢?洪俊峰洪将军呢?”,刚要迈腿上马的韩青问道。

“回元帅,现在上庸城情况不明。”,一旁的一位将军回应道。

“什么叫做情况不明?”,韩青一回头皱着眉头看向那位将军说道。

那位将军迟疑了一下之后,才拱手回应道,“回元帅的话,因为张昭同上庸城相隔较远,因此信息传送还是慢一些,我们如今只是收到了上庸城破的消息,至于是谁攻打的上庸城,上庸城现在到底是什么情况,一切都不明朗。”

韩青叹了一口气,“之前本帅让周围战位调拨兵力赶往上庸城,怎么样了?”

“回元帅的话,已经将消息散出去了。”,那位将军回应道。

韩青点了点头,直接翻身上马,“本帅这次只带走一千人前往上庸城,剩下的人大营要加强防备,保护好肖大人的安危,凡事都听从肖大人的命令,本帅前往上庸期间,如果大营出了任何问题,那么你们就都自裁吧。”,说着直接一挥马鞭,直接打马冲出了大营,而在他身后的一千骑兵也赶忙翻身上马亦步亦趋的跟在韩青身后。

等到韩青抵达上庸城外的时候,已经是腊月二十四日了,时间也已经是快过了丑时,再过一会儿便就是黎明了。而此时将近三万的兵力已经将上庸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韩青在城外远处的一处高坡上,向上庸城极目远眺,赫然发现在城头上还站立着不少的军兵,这让韩青非常疑惑,不是说城破了么?这些军兵是怎么回事儿?难道是调虎离山之际?将自己调出来有什么用呢?没有用啊。

实在是有些想不明白的韩青,走下高坡,径直走进了早早已经竖立起的中军大帐,一众将军便赶忙单膝跪地,“见过元帅。”

韩青阴沉着脸看着面前的一众将军,“都起来,洪俊峰,洪将军何在?”

只是韩青没想到的是,自己的话像是石沉大海了一般,面前的将军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都没说话。

韩青便是一皱眉头,“平山府府台呢?”,韩青的此话一出,依然没有得到任何回应,此时的中军大帐之中,异常的安静。

韩青不由得揉了揉眉心,“你们都是先到的,谁能告诉本帅,上庸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可是令韩青万万没想到的是,依然没有人回答自己。

韩青猛的一拍桌子,然后一脸怒容的指着眼前的这些将军们,“你们都是哑巴么!一问三不知!”

“元帅息怒。”,就在这时,站的相对靠后的一位将军走上前来,“元帅,末将应该是最早来到上庸城的。”

韩青拿眼瞧了这位一下,之前是见过的,此人名为杨玉兰,是朔州军当中的一位副将,是个身高近七尺的壮汉,一双剑眉倒立,两颗铜铃般的眼睛分外有神,宽鼻阔口,络腮胡子分外茂密,说话都瓮声瓮气的,真的是无法让人将他同“杨玉兰”这样一个女子的名字联系起来。

韩青一皱眉头,“杨将军,你说自己应该是最早到这上庸城的,那么你能不能告诉本帅,这上庸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本帅会接到上庸城城破的消息?”

杨玉兰叹了口气,然后朝着韩青一抱拳,“回元帅,接到元帅的飞鸽传书之后,末将便领兵前来,发现上庸城城楼上有军兵,但是城内声响不断,也能看到烟尘四起,于是末将便准备进城,但是没想到的是,刚到城下,城上的军兵便开始向城下射箭,倒金汁儿,根本不让人靠前,末将也曾质问过,但是并没有人给出哪怕一个字的回答,只是不断的告诫我们不得靠近上庸城,否则格杀勿论。”

杨玉兰的话,让韩青陷入了一阵的沉默,如今的上庸城到底是在谁的手里?朝廷?宇文撼山还是谁的手里?

韩青揉了揉眉心,“朔州州牧、州督何在?”

回答韩青还是那位杨玉兰,“回禀元帅,州牧、州督二位大人还在赶来的途中。”

韩青长出了一口气,皱着眉头问道,“上庸城的这事儿,你们是怎么看啊?”

一众将军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谁都不愿意在这个时候说些什么,毕竟到目前为止,谁都不清楚上庸城到底发生了什么,是得到了信息,但是信息也不过是“上庸城破”而已,这羽飞鸽只带着这四个字出现,谁放的,什么时候放的,都不能够确定,因而此时说些什么都不顶用。

就在一众将官都沉默不语的时候,还是这像铁塔一样的杨玉兰再一次开了口,“元帅是国君亲命的剿匪元帅,国君在诏书中写的很明白,元帅节制云州、朔州、青州、顺州四省军务,必要时可干预四州政务,各州府县以及州军、校尉皆受统领,任免、调度,皆可后续呈送。既然如此,依末将看来,无论这上庸城现在到底是在谁手里,只要不让剿匪军入城,那就是叛军,元帅都可以直接平叛清剿。”

不得不说,这杨玉兰的话音刚落,韩青的眼前便是一亮,这杨玉兰说的没错,无论现在这上庸城到底是在哪一方手中,只要不让剿匪军入城,那就是叛军。

“好,各位将军,我们共赴上庸城,传下命令,若上庸城不开城门,直接攻城!”,韩青一拍桌子喊道。

“是。”

不久之后,王城军都统、万户侯金牛卫将军、剿匪元帅韩青便在五千兵卒,以及一众将军的拱卫下前往,上庸城。

而此时上庸城头之上已然部署了大量的兵卒,他们手持着弓箭、石块,有的更是一手举着火把,一手托着金汁儿瓶子,似乎是准备随时应对攻城的势头。

在距离上庸城城头还有不到一里地的时候,从上庸城头便射下了箭矢,在队列前头的兵卒便赶忙顶起盾牌防御着从城头落下的箭矢。

“城下之人停在原处!不然格杀勿论!”,随着城头的箭矢射下,城头有数名兵卒齐声高喊。

韩青一皱眉头便下了停止前进的命令,而就在队伍停止前进之后,城头也就不再射箭了,似乎真的是有你不来我不打,你来我肯定打的趋势。

韩青思衬了片刻,便对一旁的杨玉兰说道,“杨玉兰,你替本帅再去问问,谁在这上庸城中,意欲何为。”

杨玉兰点了点头,便翻身下马,从一旁士兵手中接过盾牌和一柄长枪,径直走向上庸城。

“城下之人停在原处!不然格杀勿论!”,虽然刚刚到黎明之时,天光晦暗,但是借着月光,城头之上的军兵还是发现了手持着盾牌前来的杨玉兰。

“老子是朔州军火器营副将杨玉兰!让你们值守的官儿前来说话!”,杨玉兰一边躲闪着城头射下的箭矢,一边高声的喊着。

“城下之人停在原处!不然格杀勿论!”,不过回答杨玉兰的还是这样一句话。

“特娘的!你们到底是个哪个软蛋的兵!剿匪元帅就在此处,你们若还是莒国的军兵,那就老老实实的打开城门!不然,老子就带兵攻城,到时候你们这些软蛋都特娘死无葬身之地!”,泥菩萨还有三分火气,更何况是人呢?杨玉兰早早的就按照韩青的命令带兵前来,当时也曾质问过城头之上的军兵,当时得到的答案就是这句话,如今还是这句话,这让杨玉兰非常恼火,要造反就造反,这是什么事儿呢?

“停下!”,就在杨玉兰正在思索着接下来还要怎么骂人的时候,城头之上隐隐约约传来这样两个字,随后城头便再也没有军兵射箭了。

杨云兰接着月光朝城头望去,就在城头垛口处站着一个个子应该不高的男人,他身穿着明黄的袍子,外面更是披着一件红色的披风,只是或许因为天光太暗,所以他的面庞显得黑黢黢的,根本看不清楚到底是谁,但是一句话就能让军兵停手,显然不是一般的人物。

“你是什么人?上庸城的府台呢?校尉都统洪俊峰洪将军呢?”,杨玉兰一皱眉头质问道。

“哼,你是个什么东西?”,城头上那个人极为不屑的说道,“让韩青过来。”

“呵呵,就凭你还想见大帅!”,杨玉兰冷哼了一声,“赶快打开城门!把事情说清楚,不然便是抄家灭族的罪过!”

“敢!”,城头上那人喊道,“这是朕的上庸城,抄家灭族那是谋逆!”

一个朕字,让杨玉兰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甭管到底发生了,不过现在可以确定的是,上庸城已经谋反了,莒国只有国君而没有皇帝,这是祖训,莒国的历代君王都称孤,朕这个字是不会出现在莒国的土地上的,除非有人谋反。

“呀呀呸!”,杨玉兰怒骂道,“你是哪里来的混账东西!既然胆敢谋逆!爷爷我让你这反贼死无葬身之地!”,说着杨玉兰晃动右臂,一较力便将手中的长枪扔向了城头,说时迟那时快,只见这柄长枪如同长了翅膀一样飞向城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