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怪帝邪相 > 第二百三十一章 难明是与非

怪帝邪相 第二百三十一章 难明是与非

作者:明泽元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1 15:39:05 来源:笔趣阁

“陛下,杞国暗桩密报,杞皇病重恐怕只是朝夕之间了。”,鸿胪寺少卿武见深躬身道。

静书房内,刘煜端坐在龙椅之上,掌管驻各国暗桩的武见深所带来的这个消息,刘煜对此并不惊讶,在他看来,已经多年不敢确立皇太子的杞皇,突然确立皇长孙为皇太子,而且还是摄政监国,再加上之前出现的连着多天不上朝的事情,恐怕年过八旬的杞皇真的是到了最后的时刻了。

不仅如此,原本已经缓解了许多的两国边境,如今再次有剑拔弩张的趋势,之前因为和亲的缘故,受两国君王的旨意,两国边境驻军都已经后撤二里,但是就在不久之前,杞国方面突然在边境增兵了,而且恢复了之前的兵线,大有一种设完全防备的意味。

刘煜叹了口气,人啊,终究是难逃一死,无论你是平民百姓还是一代君王,都免不了要离开这人间,所谓尘归尘、土归土,古来多少帝王将相最终也不过是一抔黄土罢了。

刘煜起了身,绕过书案来到武见深面前,然后说道,“这件事儿,孤早有猜测,不过如今确认了也好,让杞国暗桩严阵以待,保证消息渠道畅通、安全,另外对杞国现有那三位亲王要格外关注,毕竟虽然被立为了皇太子,但是他的位子能不能做的住,还不一定。”

武见深点了点头,“既然如此,臣先行告退。”

“慢。”就在武见深躬身准备离去的时候,刘煜却拦住了武见深。

“陛下。”,武见深躬身道。

刘煜想了想之后说道,“昔年,武太学做孤的教习先生的时候,是武佑哲在孤的身边伴读,自从到了新安城之后,孤便一直想见他,不过一直都被乱七八糟的事情压着,没寻到机会。”

“臣代犬子谢过陛下圣恩,陛下每日操劳国事,还惦念着犬子,实在是我武氏的荣幸。”,武见深跪在地上,颇有些感激涕零的意味。

“少卿请起。”,刘煜将武见深扶了起来,如今不及晌午,你派人到府上,让佑哲过来,一块用午饭吧。”

“谢陛下圣恩。”,武见深再次跪地。

“不必如此,去吧。”,刘煜再次将武见深扶了起来。

“是。”,武见深朝刘煜躬身,后退三步才离开静书房内间。

“小贵子,去告诉御膳房,今儿个晌午,孤要请武氏父子在宫中用饭,武佑哲那小子爱吃肘子,让他们准备个大肘子,然后再随便做三个菜吧。“,刘煜说着想了想,”你说三个菜应该够了吧?“

一旁的小贵子听了,笑着点了点头。

“笑什么?”,刘煜有些不解的问道。

“回陛下,奴才还是头一次听说宴请大臣是四个菜的。”,小贵子笑着回答道。

刘煜也是一笑,“那按你的意思,是孤太吝啬了?”

“奴才不敢。”,小贵子赶忙服拜在地。

“行了,孤也没有责怪你的意思,确实可能显得有些吝啬,但是如今国库也不是很充盈,孤的排场可不能摆啊。”,刘煜无奈的摇了摇头,然后挥了挥手,“你去安排吧。”

“是。”,小贵子躬身后便出了内间。

刘煜从书案上又拿起了一份折子看了起来,不多时便听到外间有人高喊,“八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

听到这声音之后,刘煜赶忙放下了折子,从内间走了出来,这是正看到涂志远接过那份八百里加急的折子。

“陛下,韩元帅八百加急的折子。”,涂志远赶忙将手中的折子递给了刘煜。

刘煜一皱眉头,韩青这个时候上折子,还用的是八百里加急,到底能是什么事儿呢?思索之间,刘煜翻开了折子,仔细的看了起来,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刘煜的眉头紧皱着,脸色也越来越难看,最后直接将折子摔在了地上,“废物!都是些废物!”

随着刘煜的一声怒喊,正在静书房当中办公的一众大臣们纷纷跪倒在地。

“孤给了他韩青十二万人,结果呢?他竟然还能让宇文撼山那个土匪头子钻到空隙,竟然还攻占了上庸城!”,刘煜怒不可遏的吼叫着,甚至已经破了音。

跪在地上的涂志远听到刘煜的话,便是一惊,也不顾什么礼法不礼法了,直接爬起来从地上捡起了折子看起来,一旁的大臣们也赶快围拢过来,一共观瞧。

刘煜长叹了一口气,然后看向一众大臣们问道,“你们怎么看?”

“陛下,当务之急是按照韩帅所说的,调集重武器准备攻城啊。”,涂志远一皱眉头说道,“现在并不是追责的时候。”

“臣也是这个意思,虽然说韩帅难道重责,但现在的当务之急还是解决上庸城的问题。”,黄其武也说到。

“哼,解决?怎么解决?连韩青现在也是什么都不清楚,只知道是宇文撼山的占的上庸城,这宇文撼山怎么从包围之中出来的,他怎么进的上庸城?三万校尉干什么吃的!”,刘煜依然平静自己的情绪,再一次拔高的声音喊道。

一直有些沉默的贻清拿着手中的折子,悠悠的说道,“宇文撼山能够从包围圈中出来,就说明他要么是突破了某一阵位,要么同守军勾结,不过这并不重要,依臣看来,上庸城固若金汤,就算是几倍的土匪也无法在短时间之内拿下上庸城,恐怕是有人从中勾结,才让宇文撼山拿下了城池,而且在现在这个时候,宇文撼山在这上庸城还不如在椒金山,在椒金山的话,我们只是围而不打、困而不歼而已,但是到了这上庸城之中,我们就不得不打了,他为什么要将自己陷入险境之中?”

贻清的话显然没有完全说完,不过他只说到这里,然后便陷入到了沉默之中,不知道是因为后续的话无法说出口,还是单纯的想众人思考一下。

就在刘煜准备质问贻清为什么要卖关子的时候,一旁的黄其武忽然一皱眉头,然后便说道,“陛下,刘景林可是去过云州的。”

正要向贻清问话的刘煜,被黄其武的一句话搞的有些糊涂了,“云州?”

就在刘煜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一旁的涂志远已经反应过来了,“陛下,恐怕是…”

刘煜一皱眉头,“你们是说涿州那边?”

见涂志远、黄其武都点了点头,刘煜便又看向贻清,“你怎么说?”

贻清微微摇头,“臣也怀疑可能同涿州有关,涿州世子自离开都城之后,便在多处流窜,很难说其中的用意到底是什么,不过就在这个时候,朔州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他到底在其中起没起什么作用,很难说。”

不过,就在这个时候刘煜却问了另外一个问题,“如果涿州注定造反,为什么要给孤这么多的反应时间?”

刘煜的话音刚落,连贻清都陷入到了沉默之中,是啊,如果说这件事儿同涿州有关系的话,涿州应该早已经动起来了,上庸城是朝廷必须拿回来的地方,绝对不是椒金山那种半放弃之地,趁着朝廷对上庸城动手的时候,来搞兵变,这种情况下成功的概率要高出不少的,等到朝廷解决了上庸城的问题,到时候再搞兵变恐怕就很难了啊。

见一众大臣们都不说话,刘煜微微摇头,“孤是真想不明白,若是孤的那位三叔真的是想坐上大位,那么他在等什么?”

贻清哈哈一笑,“陛下多虑了,若是涿州公安分守己,于国于民都是好事。”

刘煜深深的看向贻清,“只怕是包藏更大的祸心。”

冬雪飘零,昌黎城已经连下了十几天的雪,整个城池都快被大雪覆盖掉了,街道上基本上看不到什么行人,这寒冷的天气,几乎将所有人都封在家里,整个昌黎城显得冷冷清清的。

不过与此对比强烈的是,位于昌黎城的涿州公府显得极为热闹,或者说显得十分慌张,在高挂着莒国世宗英贤君刘承云手书的“天下昌吉”的匾额的

“殿下!殿下!”,涿州昌黎城的涿州公府已经乱作了一团,涿州公的妻妾们不断的哀嚎着,而在这房间之中,无论是涿州公府的谋士、官员还是招贤馆的奇人异士们,都跪在地上安安静静的抹着似有似无的泪水。

三天前,身体刚刚有些好转的刘谓崖,正在用午饭的时候就突然间栽倒在地,昏迷不醒,连着几天也未曾苏醒过来,涿州公府阖府上下从全州征调郎中,可是大大小小的郎中找了数百个,就没有一个有任何办法的,都是刚刚搭了脉搏就说刘谓崖已经油灯枯尽了,死亡不过是朝夕之间的事情,就看他这口气能够留到什么时候罢了。

这些天当中,按照涿州公正室、一品浩命夫人刘氏秦若兰的要求,不断的给刘谓崖喂食一些珍贵药材,希望能够吊住刘谓崖的一口气儿。

不知道是因为药材的缘故,还是刘谓崖已经到了回光返照的时候,今日清晨,昏迷了三天之久的刘谓崖终于是睁开了眼睛,甚至还自己从床上爬了起来,刘谓崖这样的变化着实惊到了所有人,因为这有些太过于不寻常,之前还病的那么重,郎中们也说已经是油尽灯枯之躯了,难道真的是回光返照了?

刘谓崖确实是个老病号,每年差不多都会有那么几次病情危急的时刻,曾经也有过阖府上下准备后事的情况,不过好在最终还是化险为夷,但是这一次却不大一样。

清醒过来的刘谓崖脸色也太过于红润了,连脸上原本的皱纹都舒展开了,怎么看也不是什么正常现象。

不过谁都不敢在刘谓崖面前提这件事儿,而刘谓崖再吃过了饭之后,便开始批阅近期的折子,看了折子才知道自己已经昏迷了三天的时间,但是似乎是因为经常生病的原因,所以刘谓崖并不在乎,就这样一直持续到邻近中午的时候,刘谓崖的脸色越来越差,突然间便一口血喷了出去,随后再次仰面栽倒,昏迷不醒。

此时,躺在床榻之上昏迷不醒的刘谓崖,脸上已经没有了半点的血色,如果不是还有脉搏,旁人还真认为这刘谓崖已经去了。

坐在床榻旁边的刘氏秦若兰一边擦着眼泪,一边不断的呼喊着“殿下”,希望她的殿下能够听到自己的呼唤,赶快醒过来,但是无论是她还是其他的妾室、子女再怎么喊,刘谓崖依然还是昏迷不醒的样子。

“老大、老三、老四。”,秦若兰擦了擦眼泪,然后请声道。

“大娘。”,“娘亲”,跪在地上的三个青年走了过来,眼前这三位都是刘谓崖的儿子,老大刘景山是刘谓崖同秦若兰所生,老二刘景林、老三刘景江是同二房所生,老四刘景和是同三房所出,此时老二正在州外替老爷办事,身边也就只有这三个儿子了。

“老爷如今已在朝夕之间。”,秦若兰强提着情绪,声音颤抖的说着,她十五岁就嫁给了刘谓崖,眼看着他从寂寂无名的王子变成了赫赫有名的战将,再到如今的涿州公,风风雨雨的走过了几十年的时间。秦若兰对刘谓崖的感情很深也很真,他们并不是所谓的那种政治联姻,她最初只是个到王子府中服侍王子的宫女,但是因为生的美貌、聪明伶俐,深深的触动了刘谓崖的心。一个宫女要嫁给王子,自然引起了当时的国君世宗英贤君的反对,但是刘谓崖死磨硬泡,终于逼着国君同意了这桩婚事,想起当年的事情,泪水就如同断了线的珍珠一般流淌下来,“你们都要安分守己,老实待在府中。”

说着秦若兰看向跪在地上的大儿子刘景山说道,“山儿,你以大世子的名义现在给陛下写份折子,请求陛下降旨明确葬仪。”

“是,儿子这就写折子,请陛下下旨。”,刘景山一边擦着泪水一边说道。

不过就在这时,门外却传来一声爆喝,“胡闹!”,随即大门便被人一脚踹开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