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怪帝邪相 > 第二百五十八章 英雄或草莽

怪帝邪相 第二百五十八章 英雄或草莽

作者:明泽元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58:32 来源:笔趣阁

上庸城全城由深达近一丈的壕沟所隔绝,其中更是埋藏了不少的火油和钉板,同样这样的方式来隔绝攻城的可能。但是俗话说得好,人心齐泰山移,在投石器和箭矢、弩箭的掩护下,莒国剿匪军派出大量的官兵通过沙袋、木板甚至是石块对壕沟进行封堵。

如果说上庸城的内官兵还有着较强的战斗意志的话,可能这种对于壕沟的填充作业不会很顺利,而且实际上在一开始的时候,这种作业也确实遭到了上庸城守城叛军的顽强抵抗和干扰,从城头上射下的箭矢,抛下的石块甚至是金汁,在这些反击手段的攻击下,进行壕沟填充作业的莒国剿匪军确实产生了极大的伤亡,而他们的目的也几乎没有达到。

皇帝和各级官员、将领不断的对上庸城的叛军们进行洗脑,不断的告诉他们援军即将到来,物资依然充裕,但是随时时间的推移,即使是普通的官兵也渐渐的看到了真相。

大雪连天之中,莒国剿匪军依然吃着丰富的肉食,可以通过木炭取暖,而守城的叛军们只能通过燃烧那些存量稀少的木块甚至是木屑来取暖,而吃到的不过是米粒日渐稀少的米粥而已,对,不但没有肉食甚至连干粮都没有了。

号称是固若金汤的上庸城是一座要塞,那么一座要塞甚至连些存量都没有么?

有,而且实际上原本应该是极为丰厚的,起码账面上应该是极为丰厚的,让这些官兵们坚持个三年五载是没有问题的,那么为什么官兵们吃到的确实米粒日渐稀少的米粥呢?其中缘由实际上格外的稀奇。首先,上庸城的粮草也只是账面上极为丰厚,近年来西域一直陷于内斗,并没有产生强权,对于莒国的威胁几乎是微乎其微,于是上庸城城守对丰厚的粮草打了不少心思,多年来一直不断的如老鼠搬家一般的盗卖粮草,而剿匪前期,也从这上庸城运出了不少粮草至于椒金山前线,因此如今城中的粮草也就只是能坚持三个月上下的样子。其次,椒金山的土匪在宇文撼山带领下,从椒金山流窜而去,又在上庸城校尉都统洪俊峰的帮助下入城,土匪的习惯便是烧杀抢掠,于是刚刚入城便对城守府,不但杀了城守而且还强占了府内的女眷,其后又开始对城中的富户乡绅进行了劫掠,饶是聪慧过人的宇文撼山也被所谓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想到粮草的问题。

城中管理粮草的守卫正是其中一位富户乡绅的侄子,一听说自己的叔父被人杀了,家也让这群土匪给抄没占领了,一怒之间便直接在粮仓之中点了火,不过这场火并没有完全吞噬,甚至规模也不大,因为很快洪俊峰就想到了粮草安全的问题,也就是在这位守卫刚刚防火不久之后,这场规模不大的火势就被完全扑灭了,虽然是有所损失,但是实际上不是很大,是可以承受的。

不过,随着宇文撼山的部下以及原本的上庸城校尉的几次哗变,粮仓已经成为了城内各方势力角力的重要战场,控制了粮仓无异于控制了城内的秩序,于是几次哗变都在粮仓周围发生,失败者也数次燃烧粮仓来做所谓“鱼死网破”的斗争,于是乎,粮食又少了。

历经了两次消耗之后,宇文撼山格外注重粮仓的安全,于是在他的命令下,粮仓周围的三条街的建筑全部被夷为平地,通过移除障碍物保持没有视觉死角,防止任何的埋伏,然后便是三千多名叛军在此值守,防止粮仓再一次因为城内的哗变而产生损失。

不过,城中这么大的动静也引起了城外莒国剿匪军的注意,于是在进行了缜密的计算之后,这个原本存在的地理位置就极为不合理,而现在周围又被彻底夷为平地的粮仓,最终成为莒国剿匪军的重点打击对象,结果就是大量粮草被消耗,只有其中不到三分之一的粮草被抢救出来,而仅剩的这些粮草也必须优先供应“皇宫”和土匪们,于是在莒国剿匪军四天几乎是连续不多的攻击下,在严重存在缺衣少粮的情况下,原本豪情万丈的椒金山土匪,以及为了金钱卖命的叛军都失去了信心,自然也没有什么战斗力可言。

曾因为在上庸城之战中身先士卒、英勇作战而发迹的杨玉兰后来回忆道,“入城之后,无论是上庸城叛军还是椒金山的那些土匪,已经没有了战斗的意志,什么叫摧枯拉朽,这就叫摧枯拉朽,我们面对的抵抗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但是在城守府也就是宇文撼山那个所谓的皇宫,我们确实遭遇了抵抗,而且是非常顽强的抵抗。虽然宇文撼山是我们的敌人,虽然他只是个土匪,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他身边确实有着一批死忠,到死也依然忠诚于他的人。”

宇文撼山在椒金山天罡寨当寨主的时候,一共结拜了八位把兄弟,宇文撼山自然是老大,老二、老四因为宇文撼山要放弃椒金山而到上庸城来,同宇文撼山发生了分歧,后来直接离开了椒金山不知所踪,老三是在同其他山寨火并当中受伤而死的,老五是在抵达上庸城前后不知所踪的,老七、老八则是在连续遭受莒剿匪军围困攻击后率部哗变,宇文撼山自然不能忍受这样的背叛,在平叛后将这两个人直接斩首示众,看着“皇帝”的把兄弟都被处死,城内的哗变也逐渐减少了。因此,宇文撼山身边唯独只剩下了老九毕柏,也就是所谓的兵部尚书。

老二、老四之前曾经几次动员毕柏同他们一起离开,不过却遭到了毕柏的拒绝,在毕柏看来,自己这位大哥的判断是从来没有错过的,即使整个山寨都觉得大哥判断错误了,但是到最终的结果却依然证明大哥是对的,所以毕柏对于自己这位大哥有着一种天然的、盲目的信任和崇拜,只是随着莒剿匪军的攻势来临,毕柏也动摇了,他甚至当面请求大哥移驾出城,甚至差点因此而被大哥直接斩首了。

但是,即使如此,他也从未生出半点反叛之心,因为他是感恩自己的大哥的,如果没有自己这位大哥,恐怕自己还只是个小土匪,什么九爷,什么兵部尚书那都是自己一辈子都无法触及到的,人最起码是要学会感恩的。无论结果如何,他是愿意陪着自己的大哥走这一程的,哪怕是最后一程。

此时“大磬国”的“皇宫”四周,“御林军”们手持着刀剑、盾牌严阵以待,这些“御林军”都是天罡寨时期对宇文撼山最忠诚的战士,而此时这批死忠的任务就是拱卫他们心中的大王、皇帝宇文撼山。

“怕么?”,手持长刀和盾牌的兵部尚书毕柏看向一旁的一位御林军问道。

“怕个球!人死,球朝上,马勒个靶子的,十八年后老子又是一条好汉!”,御林军一撇嘴,非常不屑的说道。

“好小子,要是这次特娘的能活着出去,老子一定给你升官。”,毕柏听了哈哈一笑,用力的拍了拍这位战士的肩膀,非常欣慰的说道。

毕柏看了看四周死忠的御林军,他们如今面对是如潮涌般而来的莒国剿匪军,他们现在所做的事情就犹如是螳臂当车,这显然就是必死的局了,继续抵抗或者说是负隅顽抗是绝对没有出路的,倒是投降还可能会留下活路,但是就是这样的局面,即使他们只不过是从椒金山跑出来的土匪,但如今这些被称为是御林军的战士们当中却没有任何一个人退缩,他们依然是坚定的站在那里。

“对面的椒金山土匪们听着!老老实实投降,把匪首宇文撼山交出来!本将军可以饶你们不死!”,端坐在马上的杨玉兰爆喝道。

“放你娘的狗臭屁!”,杨玉兰的话音刚落,毕柏就骂道,“老子拿到刀的时候,你特么还是卵蛋!”

杨玉兰面色阴沉,“本将军不同你逞一时口舌之快!速速投降!不然格杀勿论!”

“投你奶奶个爪子!”,毕柏啐了一口之后骂道。

“兄弟们,前面就是土匪的老窝,冲过去,活捉宇文撼山那个匪首!杀!”,杨玉兰高声喊道。

“活捉匪首!活捉匪首!”,杨玉兰身后的士兵们齐声高喝着。

“放!”,随着将官的一声命令,弓箭手、弓弩手便开始了几轮齐射,如同是流星雨一般的箭矢、弩箭便径直射向面前的磬国伪皇宫,而在他们之后便是被士兵们推动着前行的猛火油柜…

死亡,这是千万个文字、词汇之中最让人心悸的字眼,人类对于死亡拥有着一种天生的恐惧和厌恶,但是从未有人战胜过它,无论是王侯将相还是侠客文豪,无论他们生前曾经统治过多么辽阔的疆域,无论他们生前有过多么恢弘的政绩,无论他们生前有过多么大影响力,但是百年之后依然逃脱不过成为一抔黄土的结局。

宁为盛世狗,不为乱世人。之所以会有这样一句话,就是因为在乱世之中,在战场之上,可以说最不值钱的便是人命。

面对着莒国剿匪军的攻击,守卫着“大磬国皇宫”的“御林军”也在极力的反抗,但是终究是敌众我寡,“御林军”就如同倒伏的麦子一样,成片成片的倒在了地上,而不断在“皇宫”守卫队伍之中打开缺口的剿匪军,也逐渐突入到皇宫之中了。

“啊!都特娘的给老子死!”,已经杀红了眼睛的毕柏大喝道,他将手中的长刀狠狠的楔入了剿匪军官兵的身上,而后便是伸腿一蹬,将牢牢嵌在长刀上的死尸踹开,而后便是微躬转身用长刀划破了两名官兵的脖颈,而他的脸上也被喷溅的鲜血所沾染。

英雄难敌四手,好汉架不住人多。毕柏固然在椒金山上有猛将之称,但是面对成群结队的莒国剿匪军也依然难道被包围的下场,“哈哈哈,来啊!来啊!”,手握着长刀,浑身鲜血淋淋的毕柏,面对着将他包围起来的剿匪军官兵不断的怒吼着。

“杀一个够本,杀一双就赚了!”,毕柏不断晃动着,注视着包围着他的剿匪军官兵们。

“啊!”,就在这个时候,他身后有两名剿匪军官兵忽然暴起,挥动着手中的长刀看向毕柏。

毕柏自然察觉到了,于是错不转身,力扛两名剿匪军官兵的长刀,虽然抵挡住了挥来的长刀,却已然是没有机会再次避开如今身后的攻击了,几柄长刀直接刺穿了他的身子,被直接穿透的毕柏并没有直接死去,他忽然拉动了身边的一个银环,随后一股浓烟从他身上冒了出来,“陪老子一块死吧。”,他带着笑容轻声说道。

“不好!有火药!快跑!”,瞧见毕柏身上窜出了浓烟,便有官兵反应过来,大声疾呼。

“马勒个靶子的,狗土匪!”,就在几乎所有人都跑开的时候,却有一个人反其道而行之,三下五除二的就将火药包从毕柏身上取了下来,然后奋力一甩,将火药包直接扔了出去,还在半空之中火药包便直接炸开了。

已经死去的毕柏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他以为自己可以用这火药包送莒国剿匪军下地狱,但是却被一个如今还寂寂无名的莽夫破坏了计划,当然这也不是个纯粹的莽夫,这个人便是后来大名鼎鼎的莒国五虎上将军之一的匡宝志。

“老匡厉害了!”,躲过了火药袭击的将士们纷纷为自己这位千人长的英勇表现,竖起了大拇指。

“嘿嘿,老子就是勇敢了一点。”,匡宝志拍着胸脯哈哈一笑。

“匡宝志!你个苟日的,还不赶快冲锋!”,就在这时,杨玉兰正率部打马而来,见一群士兵围着一个人,见是匡宝志,便拧眉怒骂道。

“啊!知道了!”,匡宝志登时收敛的笑容,指挥着自己的部众再次开始冲锋。

不过,就在这个时候,那间所谓的“江山一统万年长”大殿却忽然着起了大火,滚滚黑烟喷薄而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