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日出海东 > 十九章 乱局中的使者

日出海东 十九章 乱局中的使者

作者:蓝色慕明湖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58:50 来源:笔趣阁

杜仁自安州来到北辽中都已有数日,一直被安排住在驿馆里。直到昨日,自己的好友海东侯萧长杰遣人捎来消息,邀他去府上一聚。

说起他和萧长杰的故事,倒是可以追溯到十多年前了,那时候,杜家与萧家是住东西院的邻居。自己孩提时,父亲曾在北辽朝内做一小官,虽挂名吏部,但实际上只是做些看管仓库的小事。那时候的萧家还未像如今这样有权有势,也不过中都之内一富户而已。萧长杰父亲是生意人,常年往来于中都与营州之间,倒是萧长杰的两个妹妹萧品熙和萧品灵,那时候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姐姐萧品熙,先天生得美丽动人,十来岁便已精通琴艺,在中都城内已小有名气,后来果真得就被宫中选中,后面还做了后宫之主。那之后,只用短短数年,萧家便成中都大族,萧长杰也深受北辽皇帝信任,入朝为官。

杜仁此次代表宴州出使北辽是对外保密的,因而即使北辽朝内也无几人知晓。北辽是契丹人建立的政权,这些小部落早年受营州管辖,嘉中之乱时,北辽开国皇帝耶律阿荣统一了营州以北包括契丹、靺鞨等诸多游牧、渔猎部落,并引入中原制度与文化,近年来已逐渐将势力扩展到整个雁荡山以北,并时时威胁云州、晏州等地,双方一直僵持不下。

嘉中之乱,实则是几十年之前的事了,那时正当中原王朝盛世之时,来自戍边的将军发动的一场叛乱,叛军一度攻入帝都景阳,而后王朝再难复制当年的盛世,盛世只存在于一代一代君王祭天之时的豪迈誓言中。

杜仁此次正是奉新任晏州牧守刘锦辉之命来谈息兵事宜,刘锦辉刚从父亲刘荣棠手里接过晏州权力,而朝廷的正式册封还未到,因而内部仍有反对自己的势力,他急需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此外,多年站在抵御北辽第一线,让晏州精疲力竭,而朝廷欲削藩久矣,晏州首当其冲。此次朝廷出兵十多万进军营州,刘锦辉一直担心,收复失地是假,收拾自己是真,因而他深感危机重重。

杜仁坐上萧长杰派来的马车,一路来到了萧府,萧长杰早已在门口等候多时。杜仁没有等随从扶一下自己,而是直接从马车上跳了下来。

“萧兄,一别数载,今日终于得见,你这贵胄可不能瞧不起我这庶人。”杜仁笑着说。

“杜兄说笑,我这也是沾了我品熙妹妹的光。”萧长杰看起来有些不好意思。

“杜仁哥哥,是否还记得我啊?”这时,一个姑娘从萧长杰身后钻出来,一下子跑到杜仁面前。

“我想大概是灵儿妹妹?”杜仁故意挤了挤眉头,装作疑惑的样子。

得知杜仁会来府上,萧品灵内心窃喜不已。记得当年杜家还在自己家隔壁时候,她就时常跟在杜仁身后跑,杜仁比她大五岁,却总是会带着她玩,时而捉弄她,时而又好生地哄着她,他经常举着她去偷巷子口人家树上的枣,有一次被人发现,还被各自父母叫回家好顿训斥,想想,那几年时光是真得很快乐。后来杜家搬走了,她就再也没有见过他,一直到如今。灵儿和她姐姐一样天生貌美,虽然性格上不如姐姐那般温柔贤淑,反倒多了几分活泼,和自己名字一样充满灵气。

萧长杰和杜仁来到正厅,之后不久,一个白衣道人带着三个俊俏后生也来到萧府,萧长杰让下人引他们也来到正厅,座位已经摆好。这白衣道人乃是道己真人,本是河州天君山道长,后下山四处传道,去年刚来北辽,其不仅悟得道法真传,更是有一身武艺,尤其是剑术造诣极深。三个年轻人是他的三个弟子,大弟子于子原是萧长杰的门客,后担任皇宫侍卫,而二弟子赵进由本也是道士出身,几年之前就已经来北辽传道了,如今又慕名拜到道己真人门下学习道法,而三弟子林婉则是道己真人在来中都路上收留的流浪女子。

“晚辈拜见真人及诸弟子。”萧长杰介绍之后,杜仁才知这便是大名鼎鼎的道己真人,连忙站起来行礼。

于子非坐在道己真人身边,恰好正对杜仁,他第一眼望见他,就觉得此人生得不一般。他眉头紧锁,眉毛时而上下窜动,时而左右蜷缩,可见其是一个乐于思考、心思缜密之人,眼中无所闪烁,目光坚定如矩。相由心生,足见其内心之坦诚,心底也应是向善之人。

此后不久,北辽皇帝的鸾驾也来到萧府,原来这次会面被安排在了这里,只是萧长杰提前没有告知杜仁,让他略感措手不及。北辽皇帝耶律洵上位也就刚刚一年多一点,在他登基的过程中,萧长杰是最得力的助手,他成功挫败了自己叔叔们的百般阻挠,方才顺利接过皇位,因而解决好内部的纷争是首要任务。但事与愿违,中原朝廷的十几万大军已经集结,边塞各州也都动员起来,所以他抓住这次与晏州联系的机会,毕竟中原大军欲北出是绕不过晏州的。

北辽皇帝入厅之后,其他人纷纷退下,厅内只留下耶律洵、萧长杰、道己真人、杜仁四人。这次谈话持续了半个下午,外人皆不知谈了什么。

“婉儿姐姐,”正当于子非三人在侧厅内喝茶聊天时,萧品灵突然走了进来,“好久没来陪我玩了,正有心事要跟你说。”

“灵儿是咋了,还有人敢惹你?”于子非笑着说。

“不想跟你们大男人说,只想跟婉儿姐姐说。”她拉起林婉的手,左右摇摆着身子,神情很是可爱。

“好好,那咱俩去后院散散步,边走边说。”林婉说罢起身。

于子非并不知道之后二人说了啥,但之后听师妹提到了嫁人的事,加之盛传皇帝欲赐婚的消息,他猜测是关于萧品灵个人婚嫁的问题。但很有意思的是,萧品灵没有嫁进哪个王公贵族之家,反倒在仅仅半年后嫁给了旅居中都的杜仁,众人都说是青梅竹马,倒是般配。只是杜仁终究是敌方使臣,这种结合在外人看来,倒是简简单单的情爱,而非什么其他目的。

其实他和萧品灵的故事其实非常简单,虽然二人一别数年,但实则都无法忘记年少时的日子,重逢之后,自然一见如故。萧长杰也不能阻止,一边是朋友,一边是妹妹,所以只能遂了二人心愿,于是仅仅半年之后,灵儿就嫁给了杜仁,北辽皇帝还钦赐了宅院。而且说来巧合,就在二人成亲不久,萧品灵和萧品熙姐妹居然前后分别怀有身孕,耶律洵认为是杜仁和灵儿的喜气带给自己好运,才有了这样天赐的礼物,由此对杜仁夫妇格外照顾。

杜仁之后一直作为晏州与北辽的联络人居住在中都,虽然后面中原帝国的玄武军兵出北辽营州,但无论双方用兵如何,耶律洵都把他奉为上宾,给予礼遇。

也就在那之后,中原王朝帝都景阳发生两件大案,阴霾笼罩着整个帝都。

先是从凉州大儒郭啸在来帝都途中遇伏,满车经卷被烧,此后,当朝宰相林从观在半夜宵禁的情况下由皇宫回家,却在街头被刺杀。这看似两件毫无关联的两件事背后,实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本朝虽已承平几十年,但地方势力越来越强,成尾大不掉之势,皇帝即位后终于下定决心削弱各藩镇势力,在林从观的主持之下开始了全方位的改制,首先就是文教。儒学在本朝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中央扶持儒学、重用儒士,并通过科举制度选拔儒生做官,这是本朝统治的根基。但到今日,儒学为一小波人把持,他们通过科举形成帮派,上至中央、下至地方,逐渐形成朝上士人、朝下豪绅相互影响乃至相互勾结的局面。

林从观认为,让儒学回归本位,则可广开言路,借学问之变达到人事之变、权贵之变,进而遏制权势阶层的扩张。嘉中之乱后,部分读书人逃到了凉州躲避战火,开办私学,专心注经,当地的儒家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而自己的师弟郭啸自去凉州求学之后已成为凉州新儒学的代表人物。林从观想借助凉州儒学冲击现有儒学,因而才有凉州大儒郭啸入京之事。

另一方面,嘉中之后,朝廷因为缺少手段对基层进行有效管理,因而直接扶持地方豪绅来管理百姓,虽然在一段时间内减小了治理损耗,增加了中央财政收入,甚至利用税赋重新建立起一支强大军队。但最近几年,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地主阶层逐渐坐大,地方豪绅又利用办学与科举安插自身代理人,因而一方面流民越来越多,另一方面也导致吏治**。同时,朝廷虽然派官员巡视地方税赋,但地方节度使通过各种手段敛财,建立自己的地方势力,这极大加剧了百姓负担,而中央实则无能为力。

因此林从观建议推广新的税法。一方面加强各地方尤其是藩镇的物资管制,对土地大户征收重税,林从观认为,如若让商人和地方势力攫取利润,不如交由中央收取这部分财富,同时,要革新常平仓的管理,并开辟新的贸易线和贸易品类,这样内外兼施,可令中央财政丰裕。另一方面,要简化现有税法,统一计量各种上税物以及劳役,采取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成的办法,原则上允许地方节度使留用,让地方节度使财税重新回到中央监管的轨道上。

林从观在地方任职多年,这是他思考良久并试验得出的改革方案,只是没想到,改革尚未大规模推行,他就被刺杀于景阳街头。其实这是**裸的警告,刺客携带的兵器来自边军,可以带着武器混进帝都不被察觉,还准确地知道林从观的行踪,这明显是里外配合、策划良久的行动。

年轻的皇帝无比失望、无比无助,就在不久前,他刚刚召见过林从观,询问他如何进一步有效遏制藩镇。

“解今日之忧,林相可有什么办法?”当日傍晚,在乾宁宫,皇帝问林从观。

“陛下圣明,遏制藩镇与我一贯主张的税制改革是一脉相承的。一来,财税改制可以减轻百姓负担,减少流民,则一定程度可以减少各藩镇牙军的兵源,二来,地方军权财权合一,中央无力监管,若能规范地方财税,加强对藩镇财政的监管,则长期坚持必有效果。如今有我玄武军作为支撑,改制必然可以推行,”林从观继续说,“但不可急于求成,应如温水煮青蛙,循序渐进,如若造成地方集体叛乱,则必定得不偿失。”

“我担心地方抵触,很可能造成又一次的嘉中之乱。”皇帝说出自己的担忧。

“不能让这些地方节度使拧成一股绳,要分而治之。同时,军事行动应配合我们的改制,朝廷有十万玄武军,可联合其他藩镇对个别长期对陛下阴奉阳违的藩镇采取军事行动。”林从观斩钉截铁地说。

皇帝认可了林从观的想法,并命令他节制钱粮之权。然而,没过多久林从观就被刺杀,这是对皇帝削藩直截了当的态度,也是对众多朝臣的警告。此事之后,改制自然也就无疾而终了。后来,皇帝信任的大将郭庞病逝,军闻司主事沈铭被贬,安都府都护李沅遇刺,帝都再无竭力之臣,失望透顶的皇帝再不过问地方之事。他酷爱马球,便翻新皇家马球场,每日尽和王公贵族组织马球比赛。

“爱卿,你觉得我当比历史上的哪个皇帝啊?”有一天,他突然问自己的心腹执笔太监江孜。

“皇上当如尧舜太宗。”江孜小声说。

“连爱卿也不说实话了,我觉得我当如汉献帝啊。”他一个人痴望着窗外,感叹这宫墙之外还是宫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