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日出海东 > 四十八章 风波再起

日出海东 四十八章 风波再起

作者:蓝色慕明湖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8:58:50 来源:笔趣阁

新君登基,自然要进行封赏,先是提拔李思恭和朱奎为左右宰相,然后加封江公公为执笔太监,对于朱奎和江孜阵营的众多官员也都进行了提拔,皇帝还多次单独召见江孜和朱奎,表达对其期许。这些动作本身,更多的是在大权旁落的情况下一种稳住局势的手段,继续着相互牵制的格局。最近一段时间,皇帝并没有表现出对江孜和朱奎丝毫的防范,反倒显得对他们信任有加,故意地麻痹二人。

然而,突然有一天早朝,梁王朱奎在朝堂之上突然拿出一踏奏折和证据,直指凤翔军节度使王懋征暗中勾结北辽,一石惊起千层浪。当中既有朝中官员、部分地方节度使的奏折,又有往来书信等内容,不能说证据确凿,也基本可以坐实了王懋征和敌人主帅耶律石秀眉来眼去、暗中联络的事实。

李思恭不顾年迈的身体,自然要为王懋征说话,原以为他们最大的对手是江孜,却没想到首先发难的居然是朱奎。毫无疑问,虽然他与王懋征并非联盟关系,但二人是一损俱损。雍州如果出事,他在朝中也将愈加势单力孤,恐怕他的帝师身份也不足以抵得住众大臣的排挤。他与朱奎的争执闹了整整一个早上,最后以双方的不欢而散而终结。

当然,这也考验到了年轻的皇帝,于是他在早朝之后暗中单独召见了李思恭和张钧飞。

在今日的朝堂上,张钧飞面对李思恭和朱奎的针锋相对,他一言未发,他的内心是压抑的,他厌倦了争吵,更厌倦了这无止尽的勾心斗角。当宫外的阳光穿过幽暗的大堂,坠落在台阶上那金黄的龙椅之上,他感觉到了那龙椅上的人的高处不胜寒。皇帝初看是那么雄姿英发,如琼枝一树,光线铺在身上如琉璃般光彩夺目,可仔细观察,那张眉目清秀的脸庞上,却是双漆黑不见底的眼眸,配合着不经意颤抖的嘴角,神色黯淡,如淹没在一潭死水之中,难以喘息。

张钧飞不得不重新审视梁王朱奎,居然在王懋征的身边都有耳目,能拿到二者的亲笔信,着实不一般。不得不说,此人经营已久,其野心着实不小,这个对手真得不简单。

“凤翔是雍州门户,王懋征也是我们倚重的力量,更何况,和北辽有暗中往来,恐怕不仅仅是他,就连晏州和河东也未必经得起查。不能轻易说王懋征不忠诚于朝廷、不忠诚于陛下。”李思恭态度还是明确的,但这无疑把难题又回给了皇帝。

“这天下究竟还有那一块地方是朕的?还有什么人值得信任?张爱卿,你说该如何。”皇帝内心无疑是失望的,不是因为王懋征私自联络外敌,而是意识到雍州方面原来也靠不住。

“我觉得朱奎向来在朝堂之上隐忍,这个节点上突然发难,还是另有深意,”张钧飞分析,“即使王懋征和朱奎对抗起来,也总比他们结盟好一点。但陛下必须要有所反应。”

“那难不成要天子下诏斥责王懋征?”李思恭不同意,“是要逼迫王懋征造反?”

“天子一个斥责就能让他造反?”张钧飞和李思恭也难以达成意见,“那如果这样,他迟早也是要反的。以我对懋征兄的了解,虽然他为人大大咧咧,但对朝廷的忠诚是不用怀疑的。”

也许这一次,张钧飞确实估计错了,王懋征在李淄坐、朱奎相继封王后早已不再满足于只做一个地方节度使,他积极扩张军备,购买良马,这几年虽然不再掺和朝中之事,但他自己已建立起一支独立的军事、行政班子,俨然要与李淄坐、朱奎等人平起平坐。不过他和北辽的来往倒是耶律石秀主动暗中派使者来的,耶律石秀知道,河东和晏州对其敌意和防范之心太强,于是想到了拉拢凤翔王懋征,试试能否奏效。

“陛下,我真得深感压力巨大,”李思恭抱怨,“江孜和朱奎的步步紧逼,让我心力憔悴。而钧飞,在朝堂之上也不多帮我说话。”

“争吵非我所长,但这未必不是一个机会,”张钧飞思考良久,“朱奎既然要向王懋征发难,我们不如将计就计,如果王懋征真得和朱奎撕破脸,二人交恶,乃至爆发冲突,没准是我们趁机***孜和朱奎的大好机会。”

“此言怎讲?”年轻的皇帝眼中闪过一丝光芒。

“如果朱奎注意力不在我们身上,我们就可以专心对付江孜,待朱奎与王懋征斗个两败俱伤,我们再坐收渔翁之利。”张钧飞回答。

“那这件事就交钧飞来办吧,”李思恭也早已等得不耐烦了,“待我们好好研究,商讨一个万全之策。”

那日之后,张钧飞思索数日,想找到破局之策,反复斟酌后,终于心中逐渐有了些许眉目。

他躺在床上,反复思索,越想越激动,在这幕大戏之中,很多人将轮番成为主角,这个计划又是复杂而艰难的,这是在冒险,或者一将功成万骨枯,或者身名俱败尽成灰。千古功业吸引着他迫不得已想付诸行动,而倘若失败的悲惨又让他胆怯,他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如果仅仅需要一个功名来光宗耀祖,兵部侍郎的虚职已然足矣,但他似乎真得不想到此为止,不知是野心使然,还是什么信念驱使。

当年,与李继存漫步在景阳西市,看灯听风,忧国忧民,后来与他在马球场上并肩作战,无所畏惧,一往无前。在凤翔,初见李思恭,逆境献策,又同他一道为太子出谋划策,日夜惊心动魄。在关西河谷,见血染河山,极尽悲凉。朝堂上的高谈阔论,宫廷内的夜夜笙歌,与栗阳公主的问答,与当今天子的促膝长谈,也许可以做个了结了。

于是张钧飞重新梳理了一下思路,并亲自进宫面见皇帝,初步说出自己的计划。反复论证多日后得到了皇帝的支持,决定由张钧飞在前台亲自实施,皇帝在后面进行配合,他们相约要绝对保密。对于年轻的皇帝而言,自己的父皇当年除掉李敬忠的方法今天也照样适用于江孜。

李继存让叶绮云去给赵辛然安排个住处,于是她把自己在乌合巷的宅院让给辛然,而自己搬到了李淄坐府上。这个宅院是父亲叶漴留给自己的,自己自小就在这里长大。

李继存不能不兼顾军中之事,因而只能偶尔过去陪她,自己空不出时间,就嘱托叶绮云时常来陪她说说话。院中栽满了海棠,盛开之时满树红艳,一串串呈各种形状,参杂着一片片细小的绿叶,营造出一种枝叶纵横的凌乱美感。

“路过巷口闻到酒香,为你带回的美酒,”辛然姑娘坐在廊间小亭的扶椅上,“今晚你要陪我,不醉不归。”

“这可一点都不像你,”李继存坐下来,温柔地凝望着她,笑着说,“是不是有啥心事啊。”

“没啥心事,就想像你们男人一样畅饮而已。”赵辛然打开酒坛,不一会就满园酒香四溢。

东风袅袅,略带寒意,薄雾渐开,月色洒满大地,半醉未醉的辛然逐渐感到世界变得朦胧,这是一种独有的美感。李继存静静地看着她,月光在她的脸上游走,心中的爱意再也难以掩饰。

他把赵辛然抱了起来,放到怀里,并时不时颠几下。

“我自己能走,放我下来。”她在他的怀里挣扎起来。

悬月清寒,她的鬓发散开,妆容皆乱,如此醉颜深深地打动他的心,让他难以自拔。

窗外的风骤然变大,吹得窗前红烛险些灭下,亮暗交错。

初见时分,那个人仿佛就已经仿佛走入心灵深处,宛如鱼儿看见了江河,骏马回到了草原,那是最真切、最原始的喜悦。

仿留恋于远古时代的安逸与祥和,却避免不了疾风骤雨,仿佛一把利剑刺破所有时空的压抑,从过去到将来,那是有与无的迷幻,是形体与作用的有效融合,是阴柔与阳刚的完美交错,如同繁星归宿于琼宇、飞鸟翱翔于天空。

直到雷电突破了风暴,光明瞬间照进了内心,于是,初始的活蹦乱跳变成了终结的踟蹰畅想,如迷路的孩子,在茫茫黑夜中找到了归宿。

第二天早上,李继存醒来的时候,赵辛然已坐在床前,她靠着李继存,凝望着他的面庞。

“你真丑。”她用手指捅了捅他的眼窝。

“你咋醒这么早啊?”李继存伸了伸懒腰,把他的手紧紧攥在手里,“不怪我吧。”

“怎么会呢?”赵辛然笑起来。

“啊难道是我上了你的圈套,”李继存装作很懊恼,“都说女人的话不能信,真是百密一疏。”

“别得了便宜还卖乖。”赵辛然羞涩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