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日出海东 > 七十四章 决胜汴郡

日出海东 七十四章 决胜汴郡

作者:蓝色慕明湖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1 16:39:33 来源:笔趣阁

李继存和邹德威率五千骑兵进至浑县西北的杨树堡,在此安营休整。杨树堡北临山垣,南靠溪流,易守难攻。

入夜,部下为李继存煮了一壶开水,他正在营帐中烫脚,斥候不断带来浑县前线的侦察情况,邹德威和几个参将正在反复推演进军方案。此时,斥候们带回的消息都是梁军主力尚处于浑县城下,完全不知段宁率领两万步骑经过几日行军,已经悄悄迂回到李继存侧后方。

段宁早已摸清了晋军位置,他率兵接近杨树堡之后,命令手下兵分三路向晋军大营包围过来。他命令士兵熄灭火把、舍弃战马,梁军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慢慢向晋军大营移动,一直到距离大营不足五里的地方,才碰见巡逻的晋军,一场大战就此爆发。

外面杀声震天,四周似乎都是敌人,李继存听到声音立即起身,当他穿好铠甲走出营帐,梁军已经杀到了大营外。

“主公,是梁军步兵偷袭大营,事发突然,我军猝不及防,很难组织起像样的抵抗。”邹德威在大营外厮杀一阵,满脸都是血。

“你我各率一部骑兵,且战且退吧,山垣上集合。”李继存没有更好的办法,寄希望于退至山上居高临下抵御梁军。

随即,李继存和邹德威分别上马,率骑兵边战边退,向北边山垣退去。李继存一路狼狈,他也搞不清楚梁军究竟有多少,反正他的骑兵走到哪里都要和梁军步兵绞杀一阵。晋军各部各自为战,一直打到后半夜,李继存与邹德威退守到土山之上,梁军才没有继续追击上来。

半天亮,雾气蒙蒙,树叶被水气沾湿,从山上望不见山下有多少梁军,只是四面皆是梁军做饭的锅碗碰撞声。在段宁将李继存包围于杨树堡之后,后续的晋军立即赶来增援,得知消息的王彦章立即率兵赶来。对他而言,能将李继存困死于此地的意义远大于和浑县城内的晋军鏖战,于是他留下汴郡军阻击石恒,亲率大军赶往杨树堡支援。

天色稍亮,雾气还未完全散去,邹德威不顾劳累,亲自带人四处侦察梁军敌情。

“主公,山下梁军颇多,不过多以步兵为主,其没有一鼓作气打上山来,怕是在等后续援军,”邹德威建议李继存立即突围,“虽然我军兵马困顿,但一旦雾气散去,敌援军赶到,我们必将深陷杨树堡。”

“你说得有道理,我们困乏,敌人也困乏,我们不能等了。”李继存赞同。

“主公,敌强我弱,我愿率三百骑兵,吸引敌军,掩护主公突围。”邹德威跪下来。

“不,你兄长当年为我而死,如今我不能把你置于险境,你我合力集中突破,是有机会突出重围的。”李继存否定了邹德威的建议。

“主公,此时此刻我们要选择胜算更大的,晋王不仅身系我们沙陀族人的希望,也担负着拯救天下苍生的重任,我若战死,晋军不至战败,晋王若处于险境,晋军绝无胜算,还请以大局为重。”邹德威单膝下跪,埋在潮湿的沙土里。

“多带点人,突围后我们往西北走,五十里外麻黄渡会和。”李继存知道,邹德威说得对,不按他说得来,他俩谁都跑不了,于是还是接受了他的建议。

准备了一会之后,邹德威率一千骑兵向东突围,他们打出李继存旗号,阵势颇大,自上而下,向着梁军步兵冲击而去。大概一个时辰之后,李继存才率其余骑兵向西突围,寂静了一段时间的杨树堡又被厮杀声笼罩。

浑县城内,围城梁军撤走之后,石恒尚不知李继存在杨树堡被围,隐隐觉得不妙,于是决定赶快撤出浑县,不想刚出城就遭遇了梁军伏击,大败而归,重新退回城内。

“报告将军,城外有汴郡士人求见,自称晋王朋友,名曰张钧飞。”士兵前来报告。

“快请其入城。”石恒认识张钧飞,也知道其和李继存的关系,此时其从汴城赶来,定是有急事。

“石将军,好久不见,得知你部进至浑县,我便出发,俟机进城与你相见,可惜浑县一直被围,直至昨日梁军撤走我才有机会进城面见将军。”张钧飞拜见石恒。

“梁军控制了我北撤要道,我军刚刚受挫,不然我已经退回白沙江边了,公子也就见不到我了。”石恒虽是这么说,可语气中尽是失望。

“梁军突然撤走,必然北方是有大战,将军欲离开浑县城,以动为进,这是正常带兵的逻辑,但这只是平常之策,”张钧飞直入主题,“我今日为将军带来上上之策。”

“公子快说。”石恒顿时眼中放光。

“将军在浑县,梁军大将王彦章抽调了汴郡的主力部队前来围困将军,如今汴城守备空虚。将军如果长驱直入攻取汴城,因汴郡紧邻建章郡,占据汴城,就相当于打开了万宁的东大门,晋梁两军对峙的焦灼局面就会被打破。”

“果真空城?”石恒不大相信,“实不相瞒,进军汴郡确实也是我们的主要目标之一。只是,梁军真得会疏于防范重镇汴郡?”

“报告将军,斥候来报,晋王殿下被围于杨树堡,梁军北撤正是赶往杨树堡!”谈话间,突然石恒的亲兵冲进来,形色慌张。

“我说呢,原来如此,”石恒听闻这个消息,也就明白了梁军不再围困浑县的原因,“张公子,我家主公渡河援我,如今被围,我必须得去救啊。”

“石将军,听我一言,杨树堡的情况你我皆不知,也许此刻,继存已经突围了。而且,梁军既然敢撤走围兵,自然已经做了防备,将军去救恐怕也于是无补,”张钧飞不放弃,“将军听我一言,如今两军对峙,梁军甚至还略占优势,我军欲突破白沙江防线,真得困难重重。只要袭取汴城,从汴郡西进,一马平川,万江唾手可得。只要汴郡丢失,整个梁军必乱,不仅继存可以脱身,整个滑县前线的梁军也将军心不稳。”

他不知道会不会真得如张钧飞所言那样顺利,也不敢去想象,会不会因为自己不去救援,晋王真得身陷重围以至遭遇不测,如若那样,恐怕族人们必将怪罪于自己。可如果自己拿下汴郡,成为战役的转折点,应该就是首功。反复权衡利弊后,石恒终于下定决心,放手一搏。

李继存率领骑兵反复冲杀,终于突出重围,在路上正好遇见朱守胤的援军。

“邹德威生死未卜,快去接应他。”说罢,李继存欲调转马头。

“晋王太过劳累,不宜再战,接应邹将军任务交给我,”说罢,朱守胤让几个士兵拉住李继存的马,“护送晋王回杨刘城,晋王若有事,你们提头来见。”

望着远去的朱守胤的背影,冥冥中李继存有种不详的预感。他觉得自己的意识逐渐模糊,似乎回到了许多年前,在万江城郊的靖源驿,邹德海将军与自己并肩作战。那艘竹筏救了自己却最终埋葬了父亲手下的一代名将,如今回想邹德威率兵向东而去的背影,似乎与其兄有着某种相像的地方,都是那样的魁梧、伟岸、果敢,那是这世上真正的勇士。

当石恒的骑兵到达汴城下时,得知消息的林婉迅速带人前来增援,本就势单力孤的汴郡守军遭遇夹击,于是打开城门投降。

赵辛然站在城头,看着正在进城的晋军铁甲,猛然回想起在晋阳的过往,他多么希望带头的大将是心中的他,即将站在自己面前,给自己一个拥抱哪怕一声问答。

“辛然姐,你咋了?”吕苏若站在她旁边,“快下来吧,城上危险,小心流箭。”

“苏若,我是不是不好看了,”赵辛然回过头,“许久不上台了,身子都不轻巧了,怕是要穿不上以前的衣服了。”

“你是在想他吧。”看着满脸忧愁的辛然,吕苏若明白了过来,于是笑起来。

“别笑我,你喜欢的那个人在哪呢?”赵辛然从城墙上下来,拽着她的胳膊。

“很近,又很远,在身边,又隔着天涯海角。”吕苏若拿开赵辛然的手,自己转身离去。

那个人始终在自己的视线里,自己却要躲躲藏藏。

朱友伦发现了朱友乾的异常,于是派刘绁率军进驻同光,名义是防止郭嵩部从潞阳出兵,实际是防范朱友乾。却不想消息走漏,朱友乾知道后狗急跳墙,便暗中联络李在元,想献城投降。李在元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良机,于是偷偷出兵黄泽,埋伏于朱友乾军之后,并联络潞阳的郭嵩部一同夹击刘绁大军。

刘绁大军离开同光准备尽快剿灭朱友乾部,在与朱友乾军交战之后,却遭遇李在元大军突然袭击,于是想撤回同光,没想到郭嵩趁同光空虚偷袭了同光城,遭遇三路大军围堵,刘绁大军惨败,他自己也身负重伤,只领数人逃回了滑县。第二日,朱友伦正要亲自带兵夺回同光,又传来汴郡失陷的消息,众将皆大惊。随行文武官员家属多在京城,皆建议朱友伦回守万江。

“皇上,此时我们应竭尽全力,击溃李在元部,然后夺回同光,确保西线安全,然后沿白沙江东进,找晋军决战。”孔勋反对撤军。

“那我的妃子,以及众大臣的家眷咋办?”朱友伦慌张不已。

“皇上,此时哪顾得上这些?”孔勋没想到朱友伦此刻居然也在想自己的家眷,“如果我们撤军,白沙江防线必将一泻千里,兵败如山倒,大梁将灭啊。”

“待我思索之后再做决定吧。”众人意见不一,朱友伦听得也有些烦。

孔勋退下后,便得到刘绁病危的消息,虽然与刘绁一直不算挚友,但还是决定去探望一下自己的这个同僚兼对手。

“大将军,你我二十年来互不相让,都想成为梁公手下第一武将,但说来说去,你我相争也都是在为先帝尽忠,可惜如今,大梁恐怕真得气数将尽啊。我们真是看走了眼,当今皇帝绝无先帝之英明,可怜了吾辈打下的大好江山啊!”面对病榻上的刘绁,孔勋也是很是绝望,心情低落得很。

刘绁无所言,脑海中浮现很多年前靖源驿的那场突如其来的大雨,也许结局早已注定了吧,天意不可违。当年,在李敬忠府上,他在李沅眼皮底下毒死了自己的军闻司同僚,换来了后半生的升官发财和荣华富贵,没想到今天,一切也都是云烟而已。想到这里,眼角不觉流出了几滴眼泪,沿着脸颊慢慢流到枕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