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隋主沉浮 > 第485章:勇士们,突厥援军真的来了

大隋主沉浮 第485章:勇士们,突厥援军真的来了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21:59:14 来源:笔趣阁

五千隋军骑兵分为五个千人队、以雁形阵之势,杀向契丹军的左侧中部,气势汹汹的战马如同狂涛奔腾一般,激起了遮天蔽日的尘埃,而骑兵一旦全速发动,就无法再停下来,唯一的办法就是一往无前,拼命的前方骑兵冲杀而去。

席卷而来的隋军骑兵见到一支契丹军以比较完整的军阵杀来,纷纷双腿控马,一手举起骑兵专用的角弓弩、另一只手握紧长矛战槊。

在以骑对骑的战斗中,双方士兵只有放一轮箭的机会,而角弓弩是大隋骑兵专用的单发弩,单手即可发射,只要在冲锋之前就上好弩箭就行了,远比双手操作的骑弓方便。

汹涌的战马狠狠地敲击地面,巨大的撞击声令仓促应战的契丹士兵心脏都快停止跳动,他们咬紧嘴唇、双手张弓搭箭,用近乎绝望的方式向隋军骑兵冲去。

“休休休……”在射程之外,双方士兵便朝着迎面而来的敌军士兵发射弩箭、弓箭,之后不约而同的放下手中的弩、弓,双腿夹紧马腹继续前冲。

不同的是,隋军士兵微微伏在马前之上,以背后的铠甲迎向空中箭失,同时也保护了身下的战马,而他们双手则是紧握武器,平平前推。契丹士兵虽也伏着身躯,可是他们知道自己的皮甲防不住重力加持的弩箭,所以一手持盾、一手持矛或战刀!

“当当当、噗噗噗……”双方发射的箭失在空中交错而过,形成了一道短暂的黑色的拱桥以后,朝冲刺的对方士兵落下。

契丹的箭失射到隋军士兵背后的铠甲,发出了‘当当当’的声音,要么被弹飞;要么透过甲缝刺了进去,却被内甲夹住了。而隋军的弩箭是呈流线形的铁箭,杀伤力极强,就算是两层皮甲、蒙皮木盾也挡不住从天而落的铁箭,当箭失命中目标,沉重的铁箭洞穿了简易的盾牌和皮甲,深深的没入契丹军士兵的身体。

仅只这一轮对射,就有数百名契丹士兵惨叫落马,这种情况下一旦落马则等于死亡,而失控的战马则是成了后面士兵的障碍物,当士兵撞上,又是一阵人仰马翻。

隋军士兵虽然也有人被射中面门而落马,但比起契丹军的死亡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但不管是哪一方,都不管射箭的效果,紧握着武器前冲,很快就撞到一处,这一瞬间,如对冲的潮头撞击,飞跌而出的士兵如同飞溅的浪花,但并不影响狂涌而至的海潮。

霎时之间,双方士兵奔腾而至,纷纷杀进对方的队伍之中,将前方的士兵迎着吞噬一空。后面的战马继续前冲,马背上的士兵挥刀噼砍、舞矛疾刺。

尽管这支契丹军士兵拼死抵抗,怎奈他们遇到的是装备精良的隋军精锐,这些隋军士兵身经百战、意志比钢铁还坚硬,前锋漠视生死,无情的杀戮着前方之敌,而后方的一双“翅膀”朝两边包抄而去,从侧面袭杀敌军。契丹军士兵瞬间就被分割成得数十块,阵脚被冲得七零八落。

相对这支硬碰硬的骑兵,从后方包抄而来的隋军铁骑则轻松多了,他们突入混乱的敌军丛中,展开了单方面的屠杀;亡命逃窜的契丹军乱兵在铁蹄的追杀下,纷纷哀嚎倒地,人头被噼飞,被长矛、战槊从背后洞穿出胸膛。

在两支骑兵与敌混乱之际,燕询为首的步兵方阵已经抵达战场,他们利用手中的长矛、战槊,从正南方杀得敌军之中,后面的弓箭手朝着“长枪兵”前方的空中抛射。比起骑兵来,他们显得更加灵活、从容、稳健。

这支步兵是从通定镇、通原镇调来的精兵,一共有五千人,两大军镇现在各有五百精兵坐镇,可谓是危险之极。这也是皇甫无逸之前的担忧所在。

所以眼前此役,除了士兵在作战以外,更是两军主帅在隔空较量。

大何咄罗认为辽州三面皆敌,本地的驻军、州兵皆被高句丽牵制;李子雄最终能动用之军,就是他手中的一万援军,至多再加三五千个民间青壮。

但李子雄却看出高句丽并没有做好西进的准备;断定高句丽在局势未明之前,不敢擅长出兵。于是大胆的把能用的兵、能用的民间青壮全部抽调过来,奠定了致胜之基。

另一方面,李子雄是从国势、国力上考虑的;虽然没人清楚契丹发了什么病,可是契丹小小的体量,根本就没有具备打持久战的基础,唯一的出路就是迅速攻克几个地方,然后再和大隋谈条件,所以大何咄罗一旦出兵,就会采取速战速决的办法,企图将自己消灭。

正是出于两这个方面的考虑,李子雄这才稳如泰山、坐等敌军上门;来他一个张网以待、打他一个以逸待劳。

战场之上,隋军不断的在契丹军群中肆虐,收割着一条条生命。

随着战争的进行,契丹军士兵越来越少、圈子越来越小,而隋军士兵的三面合围之势,已经渐渐形成。

对于一支军队来说,最可怕的事情是军心动摇,一旦军心支援、人心惶惶,恐惧感就像瘟疫一样,迅速蔓延全军,使整支军队土崩瓦解。

契丹军士兵是一支长途奔袭的疲军,从第一个伏击逃到这里之时,已是人困马乏的惊弓之鸟,他们拼命杀出一条血路的战意,也先后被陷阱、伏兵给耗干了。此时的念头就是隋军多不胜数,不可战胜,还是活着回家为要。

大何咄罗此时已经绝望了,他寄予厚望的嫡系军、乱兵,竟然没有给他争取到时间、哪怕是短短的两刻钟都没有争取到。而且隋军骑兵非常清楚他们的薄弱点、非常清楚轻重之分。后面那支骑兵从杀出的那一刻开始,他们竟然只有一个千人队和溃兵交战;另外四支根本就不管那些溃兵,只管朝着有规模的地方杀,只要他集中到一点人,就被杀散;只要他集中到一点人,就被杀散。

最终不仅被杀死了大量士兵,而且把全军将士的仅剩的士气都被杀光了。

“稳住阵脚,勇士们结阵,用弓箭、用长矛和他们作战。”大何咄罗声音沙哑的大声吼叫着。他渴望奇迹发生、渴望他军队为了活命而奋战,但是奇迹并没有发生——反而等来了一支恶魔般的隋军:

“兄弟们,杀光这些贼子!”就在战事从僵持进入了胜负将分之际,在北方伏击的三千名州兵和两千多名青壮百姓加入了战场,他们处于三方皆敌的辽州,时时刻刻绷紧心弦,而且几乎每个月都有仗打,所以辽州州兵的战意、战斗力并不亚于京兵,加上他们家人都有辽州、燕州。

此战对于他们来说,既是为国而战,更为自己而战。

至于跟着他们的青壮百姓,能力、战意、军纪、战阵之术皆不如正规军,可是打这种顺风仗却都十分擅长。

当这支斗志昂扬、精神抖擞的生力军从后右方楔子乱军丛中,契丹军一下子就陷入了四面合围的窘境,也加速了契丹军的败亡。

隋军包围圈的即将合拢,使契丹军迅速崩溃,契丹士兵惊恐的大喊大叫,在极度惊惶中,开始到处逃跑。

一人带动十人、十人带动百人……溃败之兵就像是滚雪球一般,逃亡的声势越来越浩大,残余的契丹士兵丢盔弃甲、四散奔逃。

可是他们又能逃到哪儿去?

“父亲,将士们都逃光了,我们是打不赢隋军的。撤吧!”大何摩会收拢到了百多们亲兵,而其他高层将领也率亲兵过来集结,大家一起出声,加以劝说。

大何咄罗惨笑一笑:“撤?这里是隋朝的辽州,而辽水道已经被封死,我们又能往哪儿撤?”

“大何酋长!”一名日连部将军说道:“我们现在趁着大乱可以先躲进树林里,等天一黑,便沿着辽水北上。”

“是啊父亲!”大何摩会说道:“封死的路段,马匹是不走了,可是我们到了那里以后,完全能够弃马步行。”

“也好!”大何咄罗扫视一眼,见东北方向似是最薄弱的地方,咬牙道:“我们往东北方杀去,都别走丢了。”

所说的每个字都是从齿缝里蹦出来一般,他真的不甘心。

若是他们败在正面交锋之上,大何咄罗无话可说,但是一开始,那该死的李子雄就没有正面交锋过,一直是用以各种阴损的阴谋诡计算计他们,始终让让他有力无处使。

眼下败局已定,留在这里的话必死无疑,所以哪怕心里再不甘,他也只能憋在肚子里,重要的是何大何部精兵尽丧,已经从第二大部沦为倒数第一。

如果他不能活着回去,何大何部的老弱妇孺、财富牲口肯定被悉万丹·章柯和他的随从部落吞食干净,所以他现在还不能死,必须活着回去主持大局。

站在高处的李子雄看到契丹军士兵被一点点分割包抄、被一点吞食,脸上露出了舒畅的笑容,感到杀得差不多了,便兴奋的大声道:“传令下去,全军将士围堵敌军,用突厥语高叫‘降者不杀’!”

“冬冬冬、冬冬冬……”的鼓声震天响,一队队身在外围的隋兵迅速脱离战场,拦截逃亡的契丹军士兵,这些士兵在幽州等边城长大,几乎都会草原通用的突厥语,就算不熟练,但简单的沟通和“降者不杀”还是会的。

他们听到了这些鼓点,便在五长、火长、队正这些基层将官的带领下,扯着嗓门高喊“降者不杀”。

很快,“降者不杀”的吼叫声此起彼伏,弥漫了整个战场。

契丹军士兵如梦方醒,纷纷丢下了手中武器、停下了身下的战马,求降之声也响彻开来。

在契丹军士兵放弃抵抗的同时,大何咄罗和大何摩会等高层人士在三百骑兵护卫下,拼命的向东北方向突围,但他们尚未突出战场,一支人数只有五百的隋军骑兵从侧面斜刺而入,大家一起扣动扳机,几百支弩箭如暴风疾雨的破空而至,所剩无几的亲兵纷纷惨叫着从马上落下。

就连大何咄罗也身中两箭,好在他身穿隋制明光甲,并不至命,只不过尽管他能忍住痛楚,可是中箭的战马一声长嘶,向前窜出几步,便重重摔倒在地,将背上的主人掀出两丈多远。

不等其他人上前保护,隋军士兵冲杀而至,将负隅顽抗的契丹亲卫尽皆刺死,只留下那些身穿铠甲的高层人士。

摔得浑身疼痛的大何咄罗从地上站了起来,刚要拔出腰间战刀,一支马槊的槊尖便顶在了他的胸膛。顺着马槊看去,却见一名十分儒雅的中年大将正冷冷的注视着他。

中年大将军正是李子雄,他澹澹的说道:“我是李子雄,你就是大何咄罗吧?”

“我就是大何咄罗!”大何咄罗惨然一笑:“李将军,你赢了。”

李子雄看了他一眼,又叫其他人尽皆弃械了,便说道:“放下武器,饶你不死!”

大何咄罗摇了摇头,态度坚硬的说道:“他们可以投降,我却不能。我是大何部尊长,一旦降了,便是大何部的耻辱。”

“你若不降、你若寻死,我会让所有俘虏为你陪葬,此后,我会亲手灭了几无青壮的大何部。”李子雄收回马槊,冷冷强调道:“卫王好杀,我李子雄也不差,你若不信,大可一试。”

这是一部酋长,活着比死去更有价值。

远的不说,至少能够帮他安抚眼前这些俘虏;而这么一个酋长一旦投降了、配合了,那么有一便有二,最终只能一路黑到底。

大何咄罗脸色一片苍白,咬唇不语。

李子雄说道:“我没有耐心跟你玩,我给你十息时间来考虑,一、二、三……”

“罢了、罢了!我降,我降还不行吗?”大何咄罗摘下战刀,重重的丢在了地上。

“算你识时务!”李子雄向亲卫统领吩咐道:“将他带走,让他帮我们招降敌军士兵、安抚俘虏,若他胆敢不配合,给我杀掉五百俘虏。”

“末将遵命!”亲卫统领拱手应命。

李子雄不再理会大何咄罗,径自退到一边,让人立起自己的旗帜。

不久,燕询带着一队亲兵找了过来,喜滋滋的拱手道:“总管,我们赢了。”

“是啊,我们赢了!”李子雄脸上露出了笑容,向他吩咐道:“燕刺史,你带州兵去打扫北方的战场,同时让百姓们尽快把辽水道打通。”

“末将遵命!”燕询应了一声,问道:“总管打算北上契丹?”

“对!”李子雄点了点头,笑着说道:“我大隋没有被动挨打的习惯,如今已将契丹中部青壮尽歼于此,岂能不趁势北上?”

他是辽东道行军副总管,杨广也在密诏中说了杨集率突厥军杀入契丹的战略,但是谁也不知杨集到底借到多少兵;所以李子雄必须尽快北上契丹。如果杨集借不到足够的兵力,他就采用直取黄龙的办法,引走一部分契丹军,减轻杨集和营州方面的压力;如果杨集不需要他,他就真的直捣黄龙,把契丹的老巢给端了。

燕询说道:“末将明白了。”

“别的好说,但是道路,今天必须打通。我明天就会用。”李子雄见燕询比较年轻,生怕他分不清轻重,便又强调了一下。

“喏!”蒋询抱拳一礼,匆匆忙忙的回去召集士兵了。

第三天清晨,发生在辽州开原镇的拦截之战、以及结果,由侥幸脱离的逃兵传到龙山城以北的契丹军大营。契丹军士兵望着远处旌旗招展、刀枪如林、戒备森严、欢声雷动的龙山城,眼里都是震惊之色。

昨天下午,城里的隋军在城关之上大吼大叫,一起大声说大何咄罗在辽州兵败被俘、三万余名精兵全军覆没。契丹兵对于敌人的话,都抱以怀疑的态度;不曾想,今天早上就得到证实。

原本高昂的士气,也因为这些俘虏带回的消息而惨遭重重创。

契丹军士兵情绪低落,三三两两聚的在一起低声议论。

他们很多人都是奉大酋长之令,从契丹中部、北部前来作战的士兵、牧民,知道中部和北部已经没有什么可战之士了。如果隋军沿着辽水北上,便能把中北部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到时候,他们的家人怎么办?

“兄弟们,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一名伏弗郁部千夫长集结了麾下士兵,大声问道:“到底是在这里和隋军作战,还是立刻回家?”

“将军,我们选择回家!”千余名契丹士兵毫无犹豫的选择了后者,纷纷说道:“不打了,我们回家吧!”

他们的部落位于牙帐黄龙、弱洛水支流新开河以北,一旦黄龙失守,下一个遭殃的就是他们的部落了,之后才轮到更北方的匹絜部、吐六于部,他们岂能不担心家中父母妻儿?

就在此时,有人喊了一声:“酋长来了。”

众人回头看去,只见他们伏弗郁部的酋长伏弗郁·熙荣带领百多亲兵快步走来。

将士们一拥而上,把伏弗郁·熙荣团团围住,七嘴八舌问道:“酋长,我们回家吧?”

伏弗郁·熙荣却是满面笑容,他踏上一块大石,高声说道:“勇士们,我知道你们担心什么,不过我们刚刚接到消息,我们的援军、突厥军已经大举东进,明天就能抵达这里。所以此战,不仅是我们契丹在跟隋朝打,还有突厥,甚至高句丽也有可能出兵。到时候,隋朝到处都是敌人,根本就没有多余的兵力增援龙山城,我们只须坚持一阵子,就赢了。”

“至于黄龙那边,大酋长已让留守的勇士南下,他们将会堵死辽州北上的通道,勇士们大可放心好了。”

“果真?”将士们又惊又喜。

“我比你们更加担心部落里的子民,我怎么可能骗你们?”伏弗郁·熙荣大声说道:“勇士们,突厥援军真的来了、真的来帮助我们了,只管安心作战即可。”

“是!”将士们大喜过望。

与此同时,这个好消息也在其他部落散布着,消息传出,契丹军全军欢声雷动、士气高涨。

求月票、推荐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