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隋主沉浮 > 第563章:和萧家深度合作

大隋主沉浮 第563章:和萧家深度合作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21:59:14 来源:笔趣阁

杨集和萧颖的马车在萧府门前停下,萧珣和萧瑀带着子弟们迎了出来。今天虽不是旬休,可因为是庶母庆生,萧琮、萧玚也请假在家,不过萧夫人只请女儿、女婿、外孙,私人性质浓重,故而身为朝堂大员的萧琮、萧玚,以及萧瑑、萧璟没有出门,而是带着府上女卷在影壁之后的前庭内等候,便是寿星萧夫人也在。由此,也可看出萧家对于杨集这个“姑爷”的重视。

一行人进入前堂,当杨集和萧颖抱着儿子向萧夫人拜寿时,她笑容满面的将他们扶了起来:“你们都是好孩子,只要你们夫妇和睦美满,就是我们这些长辈最大的安慰。”

萧夫人对杨集这个女婿喜欢到了极点,他和女儿的婚姻给自己带来了巨大的荣耀,使她在萧家的地位、一下子提高到了以前做梦都难以想象的高度,萧珣和儿媳对她敬重有加。儿子这个书痴在半年前更是首次参加了萧家的族老会,成了萧家一名大管事,这是以前从未有过之事。

他们“母子”不仅在萧家的地位得到显着提高,甚至也引起了亲戚们的重视,今天萧家女婿王衮、窦威、侯莫陈毅还专门备了一份厚礼让妻儿带来祝贺,如果女儿嫁给其他人,她是绝对不会有这样的荣耀的,萧夫人暗暗庆幸。

“娘子!”萧琮见拜寿完毕,向自己的夫人吩咐道:“你们带阿颖他们母子去叙话。文会去我书房,我有话与你说。”

“喏!”萧琮的妻子姓张,以前是当过皇后的人,端庄大气,闻言将萧颖母子请入内宅叙话,萧氏子弟自行散去。

萧琮兄弟六人将杨集请入书房,七人坐下,萧琮向杨集说道:“文会,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哪怕有些比较见外、不中听的话,我们也应该开诚布公,你认为呢?”

“理当如此!”杨集微笑点头,正如萧琮所言,既然是一家人,有些大事最好还是开诚布公为好,免得一些小误会积攒成难以弥补的裂痕。而且他也有些话想说,萧琮能这么想,那是再好不过了。

“嗯!那我就直接问了!”萧琮沉吟半晌,缓缓的说道:“这次科举来得十分突然,很多人都以为是你提议,后来我越想想不对,但具体是怎么回事,圣人却隐瞒住了。我想问你,科举是不是你提议的?”

其实科举是先帝定下来的未来大战略,先帝在开皇七年正式设立分科考试制度,取代九品中正制,自此以后,门阀子弟、权贵子弟想要出仕,也要与其他人竞争;不过竞争的对象,是在世家门阀、达官贵人之中进行。

而今,杨广则是把科举的考生范围放大到整个天下,自此选官不问门第,唯才是举。

萧琮知道杨广这一大步实际是大势所趋,就算他不走这一步,日后也有皇帝走。但是第一个走出去的人,往往会遭到整个社会的旧势力强烈反对,几乎都不会有好下场。如果科举是皇帝自己的决定,那也就罢了。如果是杨集提议,他日后的处境,有可能不妙。

只有弄清了源头,萧家这边才能有个心理准备,免得日后措手不及、深受其害。如果不闻不问,这对萧家、杨集都不好。

“这倒不是!”杨集摇了摇头,说道:“杨谅造反时,有很多地方豪强、寒门世家暗中相助,圣人便意识到这个比上不足、以下有余的庞大群体,对‘朝廷禁止’他们入仕的政策颇为不满,如果朝廷不能把这个不满的根源解决干净,他们以后还会支持其他人谋反。与其放任他们成为社会动荡的分子,倒不如敞开门户,让天下文人、武士为朝廷所用。”

“而武举的成功,使朝廷公平取才、唯才是用的理念推广了开去,同时为推行科举取士打下了良好基础。这些年来,寒门士子要求朝廷开办全民科举的呼声不断。所以,圣人认为开科取士已经水到渠成,便顺应人心、顺势而为。与我毫无关系。”

科举虽然朝廷得很突然,但是通过杨广以往的作为,以及以往的沟通,杨集很容易就推测出了这番话。

萧氏兄弟闻言,心中煞是震惊。

照杨集这么说来,杨广分明就是拿他来“顶包扛雷”。杨集虽然只字不说,可他早已“恶名昭着”,现在谁都认为是杨集在搞鬼,天下士族集中起来的压力、怨言,全都压到杨集身上;而皇帝,却是半点压力都没有。

如果皇帝事先和杨集,以及重臣们商量一番,然后再到朝堂上走个流程,那么这个沉重的压力就会散到很多臣子身上了,而不是由杨集一个人来背负。

虽然说,臣子帮皇帝顶包是朝堂的常态,可是这个压力实非一个臣子所能扛下。更重要的是,皇帝利用杨集“恶名”的痕迹实在太过明显了,同时也太让人心寒了。

沉默半晌,萧琮向杨集说道:“文会,你现在的处境不是很好,你知道吗?”

“我知道!”杨集点了点头,微笑向着萧琮说道:“我今天来,既是为岳母过寿,也是希望萧家以后与我‘疏远’,尤其是在政见方面,该反对就反对、该攻击就攻击。”

萧琮、萧玚对望一眼,萧琮眼中满是赞叹之色,他是当过皇帝的人,十分了解帝王之心、臣子之心,情知杨集如果再无作为,亦或是继续被“扣留”在京城之内;臣子们为了自身利益,定然联合起来,对“失宠”的杨集群起而攻、天下士族也将群相响应。

而他们兄弟、裴矩、苏威、杨雄、杨达、高颎与杨集关系密切,若是他们在关键的时刻出面,皇帝不仅不会答应,反而疑神疑鬼、猜忌有加;而大家最后非但帮不到杨集,反而害了杨集。

所以他们最好的帮忙方式,要么是在关键时刻不闻不问、作壁上观,要么是装模作样、不痛不痒的跟着大家攻击杨集、孤立杨集,这样反而是真正的帮忙。

这就是他们决定“疏远”杨集的用意所在,不过希望杨集明白萧家“疏远”他的真正用心才好,不然,双方会真正的疏远和对立。不料杨集竟然自己提出来了,可见他的政治智慧,远比大家想象中的要高。

既然达成了共识,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

“文会,却是为何?”萧珣不太明白杨集的意思。

“‘敌人’和政敌有时候比亲朋好友作用更好。”杨集笑了笑,续道:“以前也就罢了,可是我现在在大家眼中,已经是官场中的一大派系,如果我继续和代表南方士族的大兄、代表河东士族的裴相、代表关中士族的苏相亲密无间,对谁都没有好处,所以表面上的疏远、隔阂很有必要。”

听到这里,萧珣方始明白长兄、六弟的深意,他皱眉道:“文会,苏相也就罢,可你是萧、裴两的女婿,就算表面上的疏远,人家也未必相信啊!”

“这就需要下面怎么演戏了。”杨集说道:“在人们心目中,世家门阀以自家利益为重,私人情谊什么的,都是次要的,如果利益足够,踩亲戚朋友一脚都正常。萧家、裴家、苏家是三大士族群体的领袖,而此时又有科举这个借口为由,所以此时‘疏远’我的话,不仅正当其时,而且也不突兀。”

其实杨集当然也知道这番话很刺耳、不中听,但丑话必须说在前头,只有将一些龌龊点明清楚;萧家也就不能怀揣明白装湖涂了,否则的话,你明明知道他们装傻充愣,也拿他们没有办法。

本来,他找不到理由说这种话,正好萧珣这个亲舅子询问,索性就把这些不太好听的话一并说了。

萧琮、萧玚、萧璟:“……”

这话是半点没错,但你也没必要当着我们的面说出来吧?

萧琮默然半晌,向杨集说道:“文会,我之前说你处境不好,指的是你在官场上竖敌太多,而我们这些相国、尚书又不能出面帮倒忙,所以你在朝堂之上,实际上无人可以依靠。不过圣人现在不会追究你什么,更不会拿下来你。因为他要用你担任改革的急先锋,也只有你能当好这个急先锋,除了你之外,他在改革这方面,几乎无人可用。”

“大兄言之有理!”一旁的萧玚向杨集补充道:“文会,你最大依仗不是圣人、也不是你的亲戚,而是改革急先锋这个身份;这个身份才是你最大的依仗,也是你安身立命之关键。你只有沿着改革这条路一直走下去,你才安全。否则,你就是一颗没用的弃子。”

“如果事态真到那一步,你亲王、军神的身份,以及萧家和裴家女婿的身份不仅救不了你,反而是你的致命毒药,你明白吗?”

杨集闻言,冷汗都流了下来,心中更是后怕不已。老实说,他经过科举推广、嫡系被拆分这两起大事件,已经不想再当杨广的工具了,此时一听萧氏兄弟分析,才明白自己的想法是多么的危险。

他站起身来,先后向萧琮、萧玚深深的行了一礼,说道:“多谢兄长教诲,小弟明白了。”

“文会,你能明白,那是再好不过了!”萧琮微笑道:“你的孤臣之路,其实并没问题。但你不是普普通通、毫无根基的臣子,你和史上那些孤臣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而且现在,你不仅是亲王,还是大隋最杰出的大帅。说得严重一点,你有点功高震主了;如果圣人不相信你,你再怎么自污、再怎么当孤臣都没有。所以你不能视孤臣为保命符,你得稍微改变一下思路;日后具体怎么做,最好先问一问你的幕僚,听听他们怎么说。”

“另外一点,你做的事情太多、打击面太广,可是你做的每一件事情,好像都没有获得决定性的成绩。长此以往,不仅让你得罪了所有势力,就连圣人,恐怕都会慢慢的置疑你的正确性。所以日后行事,最好是深耕、扎根,而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

西梁祖孙三代都是人杰,他们作为南萧余部,却能以弹丸之地、自立一国,并且还能在几大势力的夹缝中苟延残喘、活得潇洒,这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的表现。然而他们的起点实在太低了,区区江陵一地,使他们纵有天大才能也无法施展。

哪怕他们再怎么竭尽全力、奋发图强,天下大势、自身处境和地盘,也注定他们做无用功。

正是因此,萧琮这个西梁末代皇帝才做出了正确选择,借机取消国号,彻彻底底的归降大隋,以全心全意的忠诚换取萧家在大隋王朝的生存和发展。

萧琮是从乱世走出来的有能力的皇帝,他在生死存亡之际,见惯了臣子百态,对于朝廷势力的把控、对君臣关系的定位,说是当代第一人亦不为过;杨集哪有资格和他相提并论?所以虚心听取萧琮的认真分析,绝对没错。

重要的是,杨集知道杨广成了皇帝以后,萧家和他的关系已经大变模样;萧家再也不敢像以前那样,把家族命运押在皇帝身上,可是他们又有利益诉求。所以在不能相信皇帝、不能过早向太子效忠的情况下,最好的选择就是和他杨集合作。

此刻,萧家再怎么着,都不会骗他。

这其实也是萧家兄弟说得这么坦诚的原因。

萧琮见到杨集若有所思,又说道:“你本身就是多错多错、不做也错的亲王,加上卫王系或凉州系根基实力比较弱小,你还不足以应对某种势力的政治势力。如果要做什么事,以后再遇到什么大事,你可以和我们商量,然后我们联手做事,这样更有把握一些。”

图穷匕现!

“嗯!日后再有什么事,我会与几位兄长细细商量。”杨集点了点头,尽管他明白萧琮这番话的用意是希望萧家从某起事件中获利,但萧琮的思路并没有错。有一些事情,萧家或外人出面的话,的确比他更好一些。

简单来说,他以后绝对不能吃独食,一旦有好“项目”,理当拿出来给大家分享,“利润”或者薄了一些,可是风险,却也同样被大家分摊了。

“文会能这么想,那是再好不过了!”萧琮欣然一笑:“你可以小瞧任何人,但不能小瞧圣人,他现在是重用你、要你去对付传统上的强大的‘敌人’,所以在很多事情、很多细节上,不会和你计较。可你要是把所有都包揽了,他和其他势力都会觉得自己很笨。”

杨集笑着点头!

这次交谈很是愉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