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隋主沉浮 > 第139章:蓄势

大隋主沉浮 第139章:蓄势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21 17:19:46 来源:笔趣阁

杨集上一次遇刺的幕后主使是贺若弼惹,结果不仅把他一族玩死了,还把独孤顺、独孤陀、元胄、元岩、宇文弼等人拖下水,导致这几人死的死、罢免的罢免,然而只过一个晚上、半个白天,杨集在芙蓉园又搞出一堆破事。先是遇到山东士族子弟挑衅,将之封杀,接着写了两首好诗,人们还在津津乐道的谈论,他又一次遇刺了,而且还是大白天。

消息传开,大兴城一下子蒙上了一层阴影,随处都能看到巡城士兵,甚至左右武侯卫府士兵也加入了搜查范围。人们率先怀疑的对象,便是独孤家、元家、窦家、宇文家,他们四家的损失的源头是杨集和贺若弼之争,贺若家虽然湮灭了,可是杨集还在啊。

这四大世家记恨杨集很正常,尤其是独孤家更是首当其冲被怀疑,毕竟独孤陀承认自己贪图卫王府财路,才卖国一般的勾结突厥入侵大隋,并且扣留军情、伏击长孙晟,他为了财富连大隋都卖,还有什么事情是他们不敢做的?况且独孤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恼恨之下,刺杀杨集显得合情合理。人皆此心,也令正在办丧事的独孤家陷入了风口浪尖。

杨集对那刺客的样貌记忆尤新,回到家里,他就便利用素描画法,把那名刺客的相貌栩栩如生的画了出来。

“大王说的刺客,是此人?”看到杨集勾勒出来的画像,紧急前来询问的刑部尚书李圆通变了脸色。

杨集诧异的看了他一眼:“李尚书认识此人?”

“我不认识此人,但我知道这是朝廷的通缉要犯。”李圆通说到这里,拱手问道:“大王,您应当听说天下第一豪侠虬髯客张仲坚吧?”

杨集点了点头:“我当然知道。”

李圆通说道:“游侠之风在关陇极盛,这些所谓的虽然不乏有本事之人,可是九成九以上都是地痞无赖,这些人以骗吃骗喝骗钱为目的,纷纷投到某些权贵子弟麾下,然后欺行霸市、欺男霸女,弄得关中大地乌烟瘴气,这些人不怕律法、不敬鬼神,但是他们却把虬髯客张仲坚视如神明,而大王所画之人与争相传颂的张仲坚形象极为神似。”

“虬髯客张仲坚?”杨集心情变得有点复杂起来。前世读遍梁古金的武侠小说,总觉得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大侠人生很精彩,他们总是轻易获得各种美女投怀送抱、有花不完的钱,也总是那么的潇洒不羁、快意怨仇。然而随着年龄渐长,已经对武侠小说不感兴趣了,虽然说武侠小说是成年人的童话,可是成年人历尽世态冷暖后,知道童话都是骗人的;再看《笑傲江湖》时,才发现最可敬的人,是曾经最痛恨的“华山世家”家主岳不群;而最可恨的人,是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的白眼狼令狐冲。

当自己融入‘大侠’横行的大隋,算是真真正正的知道大侠是什么东西了,他们分明就是杀人越货、夺人田产、霸人田土的土匪恶霸,分明就是安定社会的破坏者。至于这个张仲坚,从今天的表现来看,则是一个杀手组织的头目,也不知他是自己单干,还是像“红拂女侠”这样,效忠于某个世家门阀。

“正是此人!”李圆通苦笑道:“此人已经杀过四个州的刺史、长史、司马,乃是朝廷通缉要犯,想不到今天胆大包天,竟然前来刺杀大王。”

“莫非朝廷就没有努力过?”杨集听出了潜下之意,那就是朝廷也拿张仲坚没办法,杨集对这也能理解,毕竟全国并网的后世也有通缉犯抓捕不到,现在这年头要抓捕一个想躲的人实在太难了,他只要随随便便一躲,就找不着人了。但杨集并不打算干涉什么,朝廷三法乃是大隋中枢都不是他能做主的地方,保持一定的低调对他没有坏处。

况且此番遇刺不是没好处,不但知道张仲坚的本身武艺就那样,还有扩张侍卫队的借口,毕竟自己在短短几天内,接二连三遇刺,难道就不能像杨素那般养士?重要的是此案一天没有破,刑部就永远处于低人一等的地步,

至于背后是谁指使的,自己也是无能为力,但是今天这个旧账却能成为他手中一把利器,到实力足够的时候,是谁指使张仲坚已经不重要了,或者说,他希望望是谁指使都,那谁就是幕后指使者。

看着杨集疑惑的目光,李圆通摇头苦笑道:“海捕文书早已下发,朝廷没季都会追问,可问题是谁也不知道张仲坚长什么样子,画师画出来的画像,恐怕连张仲坚都认不出是他自己。”

他看了杨集这张栩栩如生的素描,又信心十足的说道:“不过现在有了大王此画,我可以令人刻成雕版,印出栩栩如生的画像,然后发海捕文书于天下各州。”

杨集听得心头一动,缓缓的说道:“张坚仲此人能杀就杀,本身武艺还是其次,关键是他的渗透能力、人数未知的部下令人心寒。这一次是我幸运,下一次就未必了。请李尚书在通缉令上补充一条。”

李圆通行礼道:“请大王示下。”

“若是官府、军民抓到或是杀了张仲坚,卫王府额外奖赏黄金三千两。”

杨集相信金钱的能力,而王府最不缺的就是金钱,当这份赏金通缉令张贴天下,定能让他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无处容身。

与大隋军民相比,杨集心中实际更相信张仲坚的属下,那些亡命之徒为财杀人,当这份悬赏令一出,恐怕会有许多人盯着张仲坚的人头,最终就算搞不死他,也能令他食宿不安。

等李圆通告辞,杨集坐在椅子上思索着这些天发生的事情,向下首的公孙桓说道:“夫子,接二连三的刺杀虽然都让我有惊无险的躲过了,但下一次就未必了。而我发现府中侍卫虽然战斗力不俗、十分忠诚,可是他们都只能堂堂正正的在正面作战;而死士和玄武卫崇尚的也是以进攻为主,在防守方面都存在严重的不足。我打算把玄武卫、朱雀卫打造成攻防兼备的防卫力量,朱雀卫非一日之功,可以暂时不管,但是玄武卫必须立即转变作战思维。”

今天的刺杀虽然和府中侍卫没有半点关系,但是这些事件令杨集对府中侍卫产生了反思,从目前来看,几个番号的私人武装都有极大地弊端,都侧重主动进攻、被动防守,就算今天带侍卫,侍卫们也会沦为活靶子,若非杨集从小打到大,养成了敏锐的嗅觉,对危险有一种野兽般的洞察力,今日恐怕在劫难逃。

而且随着杨集正式步入仕途,他在大隋内部的敌人也从纨绔子弟,变得了纨绔子弟的家长,而那些人的背后都站着一个世家、一方势力、一个政治利益集团,要是他们在政斗中弄不死自己,未必不会朝家人下手;独孤陀都明确的表明了态度,他最终目的是夺老娘的商道,但正常竞争不过、官方力量也不足,这才联手步迦可汗袭击老娘的软肋,企图把自己杀死甘州,自己若是不幸战死,当自己为命根子的老娘会崩溃,如果反过来,老娘和萧颖又何尝不是令自己的软肋?她们要是出事,自己又何尝不是方寸大失?如果有人利用今天这种方式来这双婆媳,那杨集真的是一点办法都没有。所以成立类似中南海保镖的私人部队,已经刻不容缓,如果有这样一支攻防兼备、发现危险并率先排除危险的部队,被刺杀的系数将会降低无数倍。

杨集看过特种兵、保镖的书籍和影视作品无数,脑海之中有些类似的理论,加上这时代训练斥候、死士的方式,完全可以打造出一支保镖队伍;府中侍卫、玄武卫、暗处死士战斗力和忠诚都不容置疑,但他们缺乏主动去做事、主动去发现危险和排除危险的意识,真到了关键时刻,这种过度的依赖会误了大事;所以这方面还需要专门的人来培养,而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对抗演练,不间断的在不同环境玩躲猫猫游戏。

“公子所虑极是,老朽下去以来就着手安排,对玄武卫进行整改,明确他们的职责,但不知人员方面是用这些人,还是重新挑选?”公孙桓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他身兼王府总管以及玄武卫的武师职务,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在跟在杨集身边,短时间内,他是可以就近护卫杨集,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像枘所说那般,训练一批专门保护杨集、独孤敏、萧颖的护卫,的确可取,而且还必须抓紧时间来训练。

“人选就从府中侍卫、玄武卫、死士中择优录用,最好是专门弄出一些合击之术。”

这三支私人武装的单兵素质已经足够了,但配合的话恐怕不行,尤其是堪称一次性用品的死士,别指望他们懂得战阵之术。至于怎么去做,杨集相信公孙桓会比自己更强,没必要事事都要自己去插手。

“老朽明白了!”公孙桓想了一会儿,又问道:“能否传授吐纳术?”

“可以!”杨集想都不想就答应了,吐纳术就是古武术的中的‘内功’,是以人体三宝中精气神为基础,运用逆练之法将人体后天的精气神调节为己用。辅以药物来练习的话,能使人五脏六腑气血充足、精足髓盈,让人迅速从疲劳中恢复过来;外在的表现是反应灵敏、耳聪目明、身体健壮,体格异于常人。

只是拥有这些吐纳术的人都不愿意外传,且为了防止外泄没有著书于纸张之上,使许多吐纳之术渐渐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再加上后世热武器的崛起,一个十岁小孩就能一枪打死一名强壮的绝顶高手,这就让古武术失去生存的空间,最终沦为一种强身健体的体育运动。

而武侠小说中的内功其实就是以古武术中的吐纳术为基础来描写的,只不过夸大了无数倍,写得跟神仙一般的匪夷所思。

崇义坊西北角,有座占地百亩的豪宅,这便是唐国公李渊的府邸,李渊的李家和其他关陇贵族一样,其先祖李虎也是六镇戍军之一,当初也名胡化汉人,但随着北魏内部胡汉矛盾猛烈爆发,代表鲜卑人利益的贵族策动了六镇士兵发动起义,最后被北魏汉化的拓跋氏借柔然军队之力加以镇压。

战败以后的数十万名六镇胡人和胡化汉人,纷纷被打散安置到北魏腹地,其中有五镇军民被安置在河北河东一带,后来就形成了高欢的东魏、北齐势力;而六镇中中的武川镇军民则被安置在关陇,他们慢慢的聚集在英明神武的一代枭雄宇文泰身边,最终形成关陇势力,这也是为什么有那么多隋朝名将名臣祖籍是武川的缘故。

在宇文泰强势崛起之际,李渊的祖父李虎也强势的登上了政治舞台,成为关陇八柱国之一,按照宇文泰归藉关陇的命令,李虎便自附陇西李氏,成为陇西李氏一支旁系。

尽管李渊的祖父李虎地位高崇,但他父亲李昞没有赶上隋朝建立就死了,而李渊当时只有六岁,这也让李家没有抓住大隋代周的机会进一步强大,事后更没有分到废周建隋的红利,没有什么顶梁柱的李家由是迅速没落。虽然念旧的杨坚依然封李渊为唐国公,但是李家在关陇集团之中,只能算是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色。

李渊长大后待人宽容、谨慎胆小,这样的性格加上不能为凭家族,首先便是皇帝信任的先天条件,再加上李渊的姨母是独孤皇后,所以杨坚特别器重李渊,累转谯、岐、陇三州刺史,使李渊从遥远的徐州,步步向关中大兴靠近,不出意外的话,迟早会步入中枢。

但是李渊却感到十分忧心,一方面是来自“一朝天子一朝臣”,器重他的杨坚年纪已经大了,一旦他老人家不在了,新帝还会把这份器重延续下去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只因他至今都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政绩,在众多刺史面前,显得十分平庸,特无优势可言,新君怎么可能重用这么一个人?另一方面是李渊自己也大了,他今年已经三十八岁了,能够让他步步为营的时间相当稀少,若是被卡在刺史这个职务十年八年,更别说振兴李家了,恐怕连刺史这个级别的职务都保不住,毕竟刺史是有限的,各大世家门阀的竞争得十分激烈,大家凭什么让一个碌碌无为的人长期霸占?

李渊便是有感于此,才赶回来参与乐平公主的寿宴,然而如同杨纶的寿宴一般,乐平公主的寿宴也被杨集搅合了,大家早早就散场,李渊连去见姨表姐的机会都没有,更别说是示好求官了。

他回到自己的府邸,便在书房内茫然枯坐,思索着自己的仕途、思索着家族出路。

得不出什么头绪,便让人把长子叫来。

过了一会儿,门外传来了一道清朗的声音:“阿耶,您找我?”

李渊说道:“嗯,进来说话。”

“喏。”门开了,外面走进了一名面如冠玉、温文尔雅的少年,他腰间一把横刀,显得卓而不群,英俊潇洒。

这正是李渊的长子李建成,今年只有十五岁,等明年加冠成人,便会将太原王氏女迎娶进门。

李渊放下手中茶杯,望着一身儒衫打扮的长子,问道,“今天跟王氏子弟一起吗?虽说太原王氏是你姑父姑母所在,且又是你未婚妻的家族,可也不要整天跟他们一起胡闹。”

“阿耶尽管放心!”李建成笑着说道:“我并不是在跟他们胡闹,父亲让我和表姊结亲之意,我心里十分清楚。这太原王氏之名于我们李家有帮助。尤其是阿耶如今在地方上为官,还需要他们在士林间的声望来壮大声势。”

李建成站在父亲下首,虽然他年纪还小,可却有一股气势,这不是纨绔子弟倚仗父辈之势,而是身为八柱国家之后、身为唐国公府嫡长子养成的气势。

李渊得意的笑着说道:“我们和太原王氏联姻,最在意最乐意的其实是王氏,而非我们。别看这些谓的五姓七宗瞧不起我们关陇贵族,可他们真有机会,就会主动上门来和关陇贵族联姻,当初你姑母嫁入太原王氏嫡系,是他们主动求娶,与你结亲,还是他们主动提出来的。哈哈……五姓七宗等山东士族现普遍拿家族中的庶女卖婚,他们为了权力,现在还有什么事情都做不出来?”

所谓卖婚就是北齐被灭以后,被打压的山东士族为了能够维持家族地位、重新进入朝廷中枢,便到处找机会联姻,甚至不惜把旁支女、庶女,嫁给出身普通的关陇贵族的官员,然后收取“巨额彩礼”,这其实是变相在卖女儿,被关陇贵族鄙夷的称之为卖婚、卖女儿。

虽然现在很多人都说五姓七宗名满天下,说他们联姻满天下,如何如何的掌握学术、在关东拥有多大名望。可作为大隋核心势力的关陇贵族,却不怎么把山东士族放在眼里。李渊自然也不例外,哪怕他的家族已经衰败得不成样子了,可心中照样瞧不起五姓七宗为首的山东士族。

李渊和太原王氏联姻,也不过是借他们的那点旧名望给自己锦上添花而已。

“大郎,我明天就要回陇州了。”得意了一会儿的李渊,向儿子说起了正事:“想要迅速名扬天下,还是军武为上,卫王就是最好的例子,所以你在京城之时,休要把时间浪费在吟诗作对、游山玩水,你要努力学习骑射和兵法之道;另外还有一点你也要记住。”

李建成点头道:“请阿耶吩咐。”

“卫王在芙蓉园强势的堵死了崔、卢、郑、王十多名子弟入仕之路,之后又以山东士族最擅长的诗词打败山东士族子弟,可谓是大涨关陇贵族士气,在场的关陇贵族子弟倍加推崇,视卫王为学习的楷模。但是过不了多久,卫王就在芙蓉园遇刺,差点中箭身亡,有人说刺客是独孤家、窦家、元家、宇文家委派,但也有人说是山东士族所为,总之是众说纷纭。”李渊看了长子一眼,郑重的叮嘱道:“在这起刺杀事件未了之前,你千万不要和涉嫌家族的子弟交往,免得殃及池鱼。”

“我明白的。”李建成咬着嘴唇,期待的看向父亲,轻声问道:“阿耶,那我能不能去拜访卫王?我也想上战场。”

李渊沉吟半晌,说道:“拜访自然是可以的,但上战场却是万万不行。”

“为什么不行?”李建成急了。

李渊叹息一声,苦涩的说道:“你阿娘是个女人,京城中的很多场合她都不能出面,而我们家又没有什么得力之人,所以你这个世子要代表我来管这个家、代表我去参与一些难以避开的宴会。此外,你的弟弟妹妹都还小,我们父子要是都不在京城了,谁能照看他们?谁能管好他们?谁能教好他们?”

李建成闻言,顿时如泄了气的皮球一般,低声道:“那好吧!”

“若是我调回京城,你上战场也不迟。现在先努力学习,为以后作准备。”李渊虽然也希望儿子能够早点到战场上历练,但家中没有一个镇得住场的人,他又有什么办法?

“是。”李建成黯然的应了一声。

这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名下人在门外汇报:“阿郎,有客到访。”

“谁来了?”李渊随口问道。

下人连忙说道:“是独孤家阿舅独孤整、窦家阿舅窦威。”

“什么?”李渊听得大吃一惊,这两家现在分别为独孤陀、窦谊低调的办丧事,这两位却忽然连袂而来,这能有好事才有鬼了。但前者是他舅舅,后者是妻子的叔父,不见却是不行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