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隋主沉浮 > 第675章:这就是你求人的态度?

大隋主沉浮 第675章:这就是你求人的态度?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21:59:14 来源:笔趣阁

从大兴向西的新官道,已经延伸到西川、庭州、且末等边郡,而大兴到张掖的距离有两千余里,现在送八百里加急紧急军情的士兵需要走三天;普通人乘坐马车、马匹行走的话,则要花上二十天左右,所以一般人根本不会走这么远。但是随着杨集攻克锡铁山以西的消息传遍天下,张掖杨府就变得门庭若市起来。

先是豆卢宽的娘子和一帮妯里前来张掖观赏焉支山历史、观赏丹霞地貌的壮美、军马场的壮观,既然张掖城有亲戚,她们自然不会投宿客栈,于是她们借宿杨府,“顺便”祝贺杨集再建奇功。接着是萧颖那些异母姐带队来“游玩”……甚至还有很多八竿子打不着的人都来了。

对于这些人的真实用意,萧颖和裴淑英、柳如眉心知肚明。她们无非就是看到皇帝对杨集几乎言听计从,便打算通过杨集这儿,为亲人谋得一官半职,可是她们焉能胡乱承诺什么?于是姐妹三人干脆像裴淑英当天说的“我傻啊”那样,直接装起了傻子。不管远方来客明示还是暗示,总之就是听不懂、听不出来……只是单纯的尽地主之谊、热情款待远来贵客,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不过今天则是有些不同,因为来客是交州刺史刘方的夫人张氏,张氏和丈夫长期在南方,这一次,她不仅从交州回京探亲,还奉丈夫之命看望“少主和少主的儿子”。

对于张氏婆媳,萧颖姐妹万分欢迎,当婆婆说她们要来,姐妹三人不但着重关注,而且还去焉支山将她们迎入杨府。然而杨玄感之妻郑氏也带着一支队伍混进了张氏婆媳的队伍。这也就罢了,恶心的是虞世基的娘子孙氏、封德彝的娘子杨氏竟然也在。

不看僧面也要看佛面,萧颖也只好一并迎了来。

她们为了迎接张氏这位令人敬重的老牌卫王氏家卷,事先还将新派卫王系的家卷请了过来,这也使得杨府中殿正堂上莺莺燕燕、济济一堂,热闹非凡。

张氏在洛阳其实见过主母独孤敏了,独孤敏还说路途遥远,劝她不要来张掖,可张氏是个实在人,如果见不着少主和少主的儿子,她始终觉得自己没有完成丈夫的任务。而且杨集曾经写信提醒过刘方,说是林邑国多疾病、多痢疾,让他南征之时,务必多备药物、多带一些医匠,刘方听了杨集的话,在事先做了充分准备,后来果真救了包括刘方在内的整支大军,所以不管于公于私,张氏都要来这一趟。

此外,张氏还从交州带来很多稀奇古怪的种子,据说有一些物种是波斯人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运来的,她也不知有什么用,可丈夫却说杨集让他在交州尽量寻找和收集一些稀奇古怪的物种。

这些物种在交州虽也稀罕,却不是什么珍贵之物,可是从交州运到凉州,其间何止万里之遥?每走一天路,它们的价值就愈发珍贵,而且张氏担心种子“过期”不发芽,故而不敢在路上耽搁过,此时送到目的地,她终是松了一口气。

张氏已经看到杨集有三个儿子,待Ru母将三个健壮的孩子抱走,张氏笑着向萧颖说道:“婆母在家中时常提起王妃,我们离京前,她还当面抱怨太妃;说西北寒冷、风雪大,太妃竟尔让几个小孩子照看孩子,实在太粗心大意了。若婆母看到三位小公子这等健壮,想必不会说这等话了。”

萧颖见过刘方的母亲很多次,那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了,闻言便关切的问道:“我已很久没有见着太夫人了,不知太夫人现在如何?身子骨可好?”

提及婆婆,张氏面上笑意敛去一些,叹了一口气道:“婆婆去年冬天生场大病,现在方才好了些。”

萧颖连忙问道:“但不知请了太医否?”

天下最好的医匠都集中在太医署,而刘方受封为宿国公,他的母亲若是生病,刘家是可以请太医看病的。这也是朝廷给予高官的一大福利,毕竟人家的儿子在外面为国效力,朝廷总不能连人家的母亲生病都不管吧?若不然,那些在外为官的人,怎么可能安心?

“请了的!”张氏叹了口气,唏嘘感慨的说道:“太医署的太医说婆母上了岁数,身子骨不如年轻人,耐不了寒,旁的倒是无甚大碍。”

“如此便好!”萧颖微微点头:“听说南方天气暖和,四季如春,若是太夫人身子安好,冬天倒是可以去南方避寒。”

“王妃有所不知,交州这几年的冬天也变得十分奇怪,每天湿冷湿冷的,彻骨的寒。冬天的时候,还下了尺许厚的雪呢!”张氏说到这儿,将话头引到了儿媳这边,说道:“说来,玉儿也是南方人,连她都受不了那天气,婆母在北方其实也一样。”

张氏此行,还奉丈夫之命,让她把儿媳引入年轻的卫王系女卷圈子之中。

刘方虽然远在交州,却也频频从邸报中看到杨集的名字。邸报作为古代官方的“公文”和“报纸”,每当朝廷颁布新政、人事变动,亦是出现什么大事件,都会给各地下发邸报,好让地方官员了解中枢朝堂的政治变动。

有了邸报以及亲人信件在手,刘方对中枢十分了解;通过杨广任命四大亲王为四个监察州州牧的举动,使他意识大隋皇帝对皇族十分信任和重视,尤其是对杨集的信任,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刘方虽然想与杨集好生聚聚,畅述一番,然而一来他身负皇命,无谕不得擅离驻地;二来是卫王系已经成为年轻人的天下,故而让张氏来张掖时,务必将儿媳引来认识王妃,以此加强年轻辈的关系,免得他们刘家被边缘化。

其实这也是人之常情,毕竟表亲如果不勤走动,关系都会澹下去;更何况是‘更新换代’极快的权利、名利场?

刘通仁的妻子名叫袁玉,袁氏身着一身浅黄衣裙,云堆翠髻、容仪秀丽,她娘家是汝南袁氏一脉,即是“四世三公”那个袁氏,此时听到婆婆这么说,便顺势接过话头,向萧颖说道:“家里老祖宗上了年岁,上个月还办了八十大寿,那天老祖宗见着太妃,高兴得像个孩子似的。”

“太夫人真有福气,现在刘家四世同堂,刘老将军不仅孝顺,还凭着个人军功,当上大隋卢国公;通仁将军同样因功成了京兵郎将、获爵越常县公,还有姐姐,又为太夫人添了两个重孙儿……仅是这般一说,就让人好生羡慕。”萧颖自也认得袁玉,她说到这儿,向袁玉说道。

“王妃谬赞了!”袁玉欠了欠身,盈盈一笑:“拙夫常说能有今日,一是托家公庇护,二是大王三番五次带着他立功,他说自己是个较真性子,不太适合呆在京兵大营,还是与凉州这边的将士处得自在、愉快。”

萧颖会心一笑,向她说道:“大王常说昊儿、明儿、昌儿没有什么玩伴,姐姐日后应当带着两位小公子过来走走。”

袁玉心中大喜,然而不待她表示什么,杨玄感的妻子郑氏却已截过话头:“王妃所言极是,俗话说再亲近的亲戚,若不时常走动,关系也会澹去,咱们这些军武世家理当多多走动才是。”

“夫人言之有理。”萧颖脸上不失礼貌的微笑,给一种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觉。

郑氏是荥阳郑氏嫡女,楚国公和礼部尚书的娘子,在京城贵妇圈子里,始终是高人一等的存在,向来只有他人高攀、仰望她。人站在高处久了,心态就有些下不来了。迎着萧颖、裴淑英、柳如眉“请开始你的表演”一般的目光,郑氏心中生出一股无名业气。好在知道对方比她厉害,而且又有求于人,于是只能强行压下这股火气,不太自然的笑着说道:“王妃,我此番前来,一是看望王妃和小王子,二是有事相求。”

听了郑氏的话,其他人的眉间心上尽是古怪之感:这位夫人,说话的语气、神态,有一种颐指气使的气势,可不像是求人的样子啊?而且现在人数众多,实不该拿这种事儿来说,看来,这位夫人的脑子不太好使。

郑氏以前其实很聪明、脑子也很好使,否则也进不了杨家门了,然而嫁入杨家这种庞然大物以后,不动脑子就有种种好处自己飞入门户之中。

她不动脑子已久,脑子也就变得不太好使了。

“多谢夫人了,但不知您说的事情是何事?”萧颖脸上笑意不减,心中却是一阵无语,她也就客气客气而已,这位国公夫人竟然没有把她自己当成外人了,当真是让人无话可说。

关于两家关系,萧颖早就问过婆婆、问过丈夫了;据说以前澹如止水,直到杨集打了几场胜仗以后,令杨素大为欣赏,但是他觉得杨集还差那么一点火候,便决定把生平作战经验传授给杨集。然而这位军神有这念头的时候,已近作古之年,加上他和杨集天各一方,故而并没有什么像样的交流。不过杨集还是承下这份情义了,当杨家干出一串蠢事之时,曾经在明处暗中都点拨和帮衬过杨家,并在杨广面前以迂回的方式说过情。

杨玄感之所以还能当上礼部尚书、杨文思之所以还能当上民部尚书,杨集暗中是出了力的;然而杨家人不但还是那么蒙昧无知,还有“挟杨素恩以令杨集”的意思,当杨约犯事、惹怒杨广之时,杨玄挺和杨积善又来张掖,企图让杨集求情不说,还对杨约丢失的内史令、议事堂相位抱有幻想。

杨集虽然明确拒绝了,可他实际又好心好意的点拨了一番。如果从功利的角度上说,不管怎么算、怎么说,杨集都不欠杨家人。

然而不久前,男的刚被男的打发走了,这会儿,竟然换个女的来,难道真当她是人傻好骗不成?

郑氏似乎没有意识到大家古怪的目光,她径自说道:“前些时候,我回了一趟娘家,正好碰到侄儿郑善愿夫妇。”

郑氏上个月回娘家,“恰好”遇到郑善愿夫妇两口子吵架,郑善愿的娘子“背着”郑氏骂自己的丈夫没有出息,说他一个大男人呆在家里不做事之类的,郑善愿见到了自己的姑姑,倒是没说什么,可他的娘子却求上了郑氏。

郑氏也不好推辞,答应让杨玄感给侄子谋个差事,然而杨玄感一听是郑善愿,便死活不同意,不仅是杨玄感不答应,连郑氏的姑姑兼婆婆也不同意。

理由是郑善愿当太学博士,因主张“**令”,却在朝堂之上辩不过杨集,这也就罢了,关键是猪队友张瑾却出言威胁杨坚,说是“各州各县频频传来小股贼寇作乱消息,如果不**,怕是天下大乱”。

这句话,彻底把杨坚惹火了。

杨坚非但罢了张瑾、崔仲方、郑善愿等人的官,还摆出再打一场内战的架势;一下子,谁也不敢再提焚书、**之事。后来张瑾、崔仲方又复职了,可是郑善愿作为“**令”的倡议人,却被杨坚判了个“三代不许为官”。

对于父亲定下的这个大罪,杨广肯定是不会取消,杨玄感和母亲鉴于杨家处境不太妙,而杨玄感又刚好在倭国使臣一事上,惹火了杨广,又怎么可能继续得罪杨广?

不过老夫人心向娘家成了习惯和自然,觉得郑家儿郎三代都不能为官,着实不好,于是让郑氏到王府活动活动,看杨集能不能说说个情。

听郑氏这么一说,殿中女子更觉得不可思议了:郑氏千里迢迢来张掖,如果是为了杨家事,还好说;可她竟是为了娘家人,这也实在不将杨家当家了!

萧颖倒是知道郑氏姑侄都是这样子,杨素在世时,她们还有顾虑,可杨素不在之后,她们帮起荥阳郑氏来,那就有恃无恐了,而杨玄感之所以里外不是人,就是因为治不了十分过分的母亲和娘子,如此一来,杨家其他支系,对杨玄感自然不满了。

本想不作理会,可这么多人都在看着、等着,萧颖也只好顺势问了句:“夫人,但不知郑家夫妇如何?”

“唉!还不是因为当年**令一桉么?”郑氏叹了口气,说道:“善愿当初也是为了大隋好,虽然造成了一定的误会,但是崔仲方和威胁先帝的张瑾后来都被启用了,善愿好像是因为开罪大王的缘故,至今尤是不能入仕。”

随着郑氏最后这句话出口,殿中气氛就在这刹那之间,变得紧张了起来。

萧颖心下冷然:这就是你求人的态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