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隋主沉浮 > 第069章:预谋袭杀

大隋主沉浮 第069章:预谋袭杀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7 00:36:38 来源:笔趣阁

夜色渐深,杨集和薛举、李大亮、史怀义率领一千名前军士兵、五百名斥候、一百名王府亲兵进入突厥营盘所在的三岔口,两人在一个风化出来的大“山洞”内商议。

杨集虽然有了稳妥的办法,但他更希望集思广益,让袭击敌营之战变得万无一失,为免强大的“领导思维”干扰到“不太自信”的新下属,打击他们的积极性,所以他至今都没有说出自己的计划。

“殿下、李将军。”史怀义亲自打探过三岔口地形,自然比李大亮熟悉,率先说道:“敌军营盘离三岔口约有一里,若是我们以凹字形的阵容围上,敌军一个都逃不掉。我的计划是先把营地包围,利用强弩打伏击,然后用火攻的方式打草惊蛇,为免敌人骑马逃跑,我们可以多设些绊马绳,另外让李将军率三百名士兵在北部、东部严密监视,确保万无一失。”

李大亮见到杨集没有说话的意思,便问道:“山体内陷,怎么下去放火?”

“我的想法是派人潜入军营,从内部放火。”史怀义说道。

薛举说道:“那干脆烧马好了,让火马冲营。”

“这办法不错。”史怀义称赞了一声,向杨集问道:“殿下以为如何?”

“火攻、火马冲营都没错。”杨集点评道:“但我们的前提是不能惊动敌人,放大火的话,天色会一片通红,几十里外或许都看得见,若是有人在我们走后,前来查看,并及时向步迦可汗汇报,我们的时间差就缩短,这是其一;其二、牲口怕火,如果火马拼命冲锋,绊马绳未必拦得住千多匹马,一旦这些马被牧民发现,一样会过来看。”

不待面面相觑的史怀义、李大亮询问,杨集便说出了自己的计划:“我的想法和你们差不多,区别的是派一队人带着强弩潜伏到宿营地和马圈之间,当火光一起,突厥人第一个念头恐怕就是找马逃跑,这正好中了我军伏击,外面的士兵也在同时杀入,这样就不会有战马走失了,而且宿营地没有干草,即便产生烟火也不大;如果我们把进攻的时间放在天明之前,天色、雾气可以很好的不算大的烟火掩饰干净。这个时间点,视线比较好,即便有敌人逃出,也被游弋在外围的士兵发现,他们没有战马,又能逃得了多远?”

薛举和史怀义、李大亮顿时明白了过来,史怀义拱手道:“殿下,末将知道怎么安排了。”

四人接着又根据这个方案商议,各种细节都一一拿来细谈。

此时已过丑时,将士们把战马留在此处,由杨集和一百名侍卫看守,李大亮率领三百精骑在三岔口的北方口子、东方口子游弋,而武艺高强的薛举则是负责主攻,史怀义则是负责放火和拦截抢马的突厥人。

史怀义亲率两百名士兵潜入轻于防御的突厥大营,将皮囊中的火油淋湿一顶顶帐篷,然后退到宿营地和马圈之间,准备打个守株待兔。

时间在将士们小心忙碌中,渐渐到了寅时,一名斥候指着露出一抹亮色天空道:“将军,差不多了。”

这也是约好的时间,史怀义立刻令道:“放火箭。”

将士们立即用火镰点燃备好的干草,接着将火箭引燃,向营地射去。

刹那之间,漆黑的夜空中出现了无数光斑,这些光斑如若流星火雨一般,以一道十分美丽的弧线投向突厥人的营地,一些火箭落在帐篷上面,火光瞬间将一顶顶帐篷吞没。

突厥人为了保暖防潮,帐篷都是皮油浸泡过,唯一的缺点都不防火,营内火盆通常都与帐篷保持十丈以上的距离,因为他们没有预料到隋军会偷袭到这里,甚至连照明的火盆都不点。火箭此时从天而降,本就易燃、又被淋上火油的帐篷遇火即燃。

“嗡嗡嗡!”又是一蓬箭雨朝营寨更深处落了下去,刹那间,营地被冲天火光照亮,不少突厥士兵还在梦乡之中,便被从天而降的大火给吞噬,不少人挣扎着从帐篷里冲出来,浑身上下被火焰吞噬,发出声声撕心裂肺惨叫,他们在地上不断打滚,却如火种一般,引燃了更多帐篷。

随着营盘火起,营盘以南响起了一阵喊杀之声,薛举率领六百名士兵杀入了营盘。

一名从睡梦中惊醒的百夫长见状,咆哮着挥刀向薛举杀去,薛举眼疾手快,在对方战刀尚未落下时,冲上去一刀将他的头颅劈了下来,并一脚将尸体踢了出去。

三名隋军结成阵势,面前两人手持横刀砍杀,后面那人则是手持长矛防御,若是前面他同僚来不及御敌,他便一矛刺过去。

这些士兵都是训练有素、战果赫赫的东宫铁卫,他们配合默契,不断屠杀着从帐篷里跑出来的突厥兵。

“快去取马,快。”随着时间的推进,突厥的千夫长已经聚集了两百多名士兵,他看到四周火舌肆虐,到处是一队队身穿黑色铠甲敌军,他感觉到处都是幢幢黑影,如若一个个只为杀戮而生的魔鬼般,那些魔鬼的惊人战斗力令他彻底胆寒了,再不逃跑,恐怕所有人都会死在这里。

然而当他们到了马圈之前,只听到黑暗中响起了一阵急骤的弓弦回弹之声,一阵密集的弩箭迎面射来。顿时惨叫声响起一片,从希望陷入绝望的突厥人纷纷中箭倒地,冲在前方的千夫长首当其冲,他和中箭士兵发出凄厉的哭喊声,令后面的士兵吓得纷纷调头往回跑。

但此时,薛举已经率领一队士兵从宿营地追杀了过来,尽管突厥士兵骁勇善战,此时为了生存更是能力倍增,但他们遇到的却是精锐中的精锐,这个东宫铁卫个个身穿铠甲,手势锋利的横刀和长矛,且还有一个勇悍的薛举为主将。仅只片刻时间,这些人突厥士兵全部被杀死在地。

固然有士兵拼命往外逃,却纷纷被绊马绳绊倒在地,不等他们起身,一支支锋利的长矛刺穿了他们的背心,将他们钉死在地。

随着天光放明,一千名镇守三岔口的突厥士兵全被隋军歼灭,没有一人活着逃到李大亮的伏击圈。

这一场全歼战,使隋军进入大湖区的路豁然贯通,而且还为隋军挺进大湖区的突袭行动,争取到更多时间差。

——————

《兵典》节选

“选士之科:沈谋密略出人者;词辩纵横,能移夺人之性情,堪辩说者;能往来听言语,览视四方之事,军中之情伪,日列于前者;能得敌之主佐、门庐、请谒之情,堪闲谍者;能知山川险易,行止形势,利害远近,井泉水草,迳路迂直,堪乡导者;巧思出人,制造五兵及攻守器械者;引强彻札,戈铤剑戟,便于利用,挺身捕虏,搴旗斩将,堪陷陈者;趫捷若飞,踰城越堑,出入无形,堪窥觇者;(趫,起娇反。觇,世厌反。)往返三百里不及暮至者;破格舒钩,或负六百斤行五十步,四百斤行百步者;推步五行,瞻风云气候转式,多言天道,诡说阴阳者;(此虽非兵家本事,所要资权谲以取胜耳。)罪犯者;父子兄弟欲执仇者;贫穷忿怒,将欲快其志者;故赘婿人虏,欲昭迹扬名者。(赘音章锐反。)……”

个人认为这里的“士”,或许是将帅、幕僚、斥候、死士、亲兵之类的。

而“往返三百里不及暮至者;破格舒钩,或负六百斤行五十步,四百斤行百步者……”既然是古代选士的标准之一,说明具备这种能力的古代人,不但有,而且还比较多。

所以有请自己不行,就老是认为别人也不行的人,多读一点书。

——

今天还有没有书友投错月票、推荐票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