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隋主沉浮 > 第120章:被迫上任

大隋主沉浮 第120章:被迫上任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7 00:36:38 来源:笔趣阁

一面面白幡在贺若府前随风招展,府内更是磬乐声声、香烛缭绕,阵阵悲泣声连续不断。

贺若怀亮的丧礼尚未完成,但是宾客却已稀少,府内除去贺若家的亲眷,已然冷清了许多。

贺若家是外来户,祖籍代州平城,贺若弼的祖父贺若统在北魏分裂时,跟了高欢,后来定居于洛阳,在担任东魏颍州长史时,他擒获刺史田迅以州投降西魏,所以严格上说,贺若家并非是西魏、北周的“从龙之臣”,只能算是关陇贵族的后起之秀,但是洛阳老家好歹距离大兴近,不少亲戚故旧亦从洛阳前来吊唁,但是仅只停留一两天就借口离去。

原因无他,只因贺若弼不会做人,以前得罪了太多太多人,当他家族遭到清算、自身也沦为平民时,注视他在大隋王朝失势了,而官场素来是趋红踩黑的风气,所以那些人不敢与其有过多接触,以免给自身带来麻烦。

洛阳远离大隋的中枢,一些人之前对朝局难免看得不太透彻,还以为贺若弼一如既往的受到皇帝宠信,顶多只会冷落一段时间,然后又重新启用,但是来到大兴城才知道皇帝早已对贺若弼失去了耐心,而且贺若弼不但是杨勇的坚定支持者,前不久还为杨勇复出造势,与地位日趋稳定的杨广形同水火,况且又和如日中天的太子党核心成员杨集结下了不解之仇,谁还敢捧前途无光的贺若弼的臭脚?意思意思一下就很够意思了。

如是一来,贺若家自然变得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灵堂内香烛缭绕,苍老了许多的贺若弼看着次子的牌位和灵柩,恍然失神。

曾几何时,他梦想凭借战功封爵国公、出将入相,位比高颎、杨素、苏威。曾几何时,他憧憬着次子能够继承贺若家的家业,光宗耀祖。

但是现在儿子死了、家族破了,自己也从人上人变得一无所有。

他好恨!

凭什么自己身被重创浴血拼杀,还比过一个亲王么?

这份仇恨,贺若弼都会算在杨集头上,若非杨集把儿子弄成太监,也不会有后续之事发生了,所以杨集必须死!

贺若弼只觉得一股无名业火在心里腾腾燃烧,令他五内俱焚、恨意滔天!

蓦然,一阵凌乱的脚步自灵堂外面疾传而来。

“家主,不好了,大事不好了。”

“放肆!”贺若弼陡然发出一声厉喝,扭头怒视匆匆前来神色慌张管家:“灵堂静地,你这般大呼小叫,万一惊扰吾儿,老子将你碎尸万段”

管家吓得双腿一软,“噗通”一声跪伏在灵堂门口,心惊胆颤的说道:“老奴死罪、老奴死罪,可是……”

贺若弼深吸了一口气,问道:“到底发生了何事?进来说。”

“喏。”管家咽了咽口水,爬了起来,快步走到贺若弼身边,低声说道:“家主,右武侯府和万年县县役把许多尸首摆在大门口,已经汇聚了几百个声热闹的人了,而且、而且老奴发现这些尸首之中,有几个好像都是我们家的人。”

贺若弼仿佛被一柄大锤狠狠在心口捶了一下,眼前金星直冒,身子一个趔趄,差点摔倒在地。满腔怒火在这一瞬间泄得干干净净,无边惊惧继而升起

当他脚步踉跄的来到正门口,便见到数十具尸体整整齐齐摆放在门前广场上。

一名右武侯府校尉见到贺若弼出来,抱拳一礼,冷冷的说道:“贺若公,这些人昨天晚上意图谋害卫王,凌晨之前尽皆授首,末将奉圣人和太子之命将凶徒尸首送达此地,还请贺若公念在这些凶徒昔日随你征战沙场的情分上,予以收殓。”

贺若弼面色惨白的涩声道:“老、草民、草民遵旨。”

“既然如此,那末将告辞了。”那校尉带着士兵走了几步,又忽然回过头,恨恨的扫了贺若弼一眼,大声说道:“贺若公,我大隋将士不应该死在京城之中,马革裹尸才是我们的宿命。但是我们右武候府在昨晚的战斗中,有四十三名将士无辜惨死,拜托你别再出来害人了。”

贺若弼已经无心去计较这名校尉充满愤怒和恨意的话语了,他呆愣愣的看着一地尸体,只感到彻骨生寒。

他知道,这是杨坚念着他昔日的功勋,给他贺若弼最后一个体面、也是最后的警告。但是他贺若弼已经被杨坚彻底摒弃,从此以后如果他再出什么事情,一切依法办事、绝不容情。

可是他却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这是他一手策划的事情,便是长子贺若怀廓也毫为知情,所用之人也是久不露面的亲兵和死士,一些人甚至连儿子都认识,到底是谁准确无误的猜到是自己的人?

这一刻的贺若弼心乱如麻,把当初的嚣张跋扈忘得一干二净了,更没有料到认出他亲兵的人竟然是杨广,而杨广记住这两人的原因,还是他们当初伤了韩擒虎的次子韩昭,他们的勇力引起了平陈统帅杨广的爱才之心。

“一啄一饮皆有定数”用在这里,恰如其分。

此时,杨集正在宫城延嘉殿混饭吃,桌子之上尽是杨集爱吃的之物,经过御厨精心烹饪,让人胃口大开、狼吞虎咽。

坐在对面席位的大胖子杨昭则文雅得多,慢条斯理的吃着素菜,啃着难以下咽的充满药草味的粗食,这是医匠给他开的减肥餐,本来也吃得习惯了,可是看到杨集那边的清炖野鸡、油水十足的獐子肉、鲜美可口的鲜鱼汤、煎得黄澄澄的驴肠……

而上首的杨坚的食物也和杨集差不多,本来已经食量大减的杨坚受到杨集影响,也吃得满嘴流油,畅快之极。

如此对比,让杨昭吃不香了,他觉得眼前的食物就是猪食,而自己则是那头大肥猪。

好不容易吃完这一顿,杨坚和杨集一人捧着一个大茶碗,以清汤寡水般的茶汤消食,而杨昭不仅只能苦着脸喝药汤,自从他胖起来以后,人生失去了很多很多乐趣。

“好久没有吃得这么舒坦了。”杨坚打了一个饱嗝,十分惬意的向杨集说道:“也只有和你小子用膳才有这种感觉,他们呐,太拘束了,好端端的一家人,非得搞得像是客人一般。”

“那您罢掉我的官职好了,我天天入宫混饭。”杨集嘿嘿的笑道。

杨坚抿了一口茶水,笑吟吟的问道:“不想当这个凉洲刺史、凉洲大总管了?”

“当然不想了。”杨坚理所当然的说道:“人生短暂、及时行乐方为王道,我在京城的话,可以将阿娘赚到的钱,大把大把的投入到青楼、酒肆之中,为我大隋文化事业、饮食文化作出不朽的贡献,而凉洲那种鬼地方,想花钱都难。”

杨坚看他那懒懒散散的模样,心中就来火,气呼呼的说道:“那你先说说,你不去凉洲当官,你想做什么?”

杨集说道:“只领俸禄不干实事的闲职蛮适合我的,而且我立了一回大功,哪怕您给我个高俸禄的闲职,别人也没办法反对。”

杨坚笑道:“说个理由,让我听听?”

“您看啊,如今世明(杨昭字)也当爹了,导致我水涨船高,成为杨家‘爷’字辈的人物了,但事实上,我连媳妇都没有迎娶进门。而凉州刺史、凉州大总管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等我把凉洲的事情忙完,说不定又变成连儿子都没有的‘太’字辈了。所以我这个当祖父的人,也应该告老还乡了,一方面是给年轻俊杰让位,另一方面也可营造和培养下一代,如此公私兼顾,可谓是一举两得。”杨坚苦着脸做出一副凄惨的模样。

杨坚听他说得有趣,乐得哈哈大笑。

杨昭也是听得忍俊不禁!

杨坚笑了一会儿,说道:“你这臭小子,当我好糊弄吗?你一方面经营凉洲、一方面营造下一代,何尝不是公私兼顾、一举两得?况且你短短时间内就弄死了突厥汗国,表现出了惊人的军事才能,下一步是治理,自然应该表现出你的治理能力了,如果不将你用到正途之上,岂不是说我没有识人之明?”

杨集苦笑道:“大伯,破坏容易建设难啊!”

杨坚望着英气勃勃、懒懒散散的侄子,仿佛看到了幼弟的身影,笑着说道:“所以你更应该把时间用到正途上,别人这里扯这些没用的。”

在杨坚对付军权大握的关陇贵族战略方面,本来是自己坐镇关中,与关陇贵族博弈,杨谅守并州、杨秀守益州、杨爽守凉州,从三个方向威慑关中为主的雍州,以便自己一步步剪除关陇贵族的实力。事实上,中间开花、多面包抄的方式,也成功的把部落氏府兵制、改成了君主府兵制,但是军队的人脉依然捏在关陇贵族之手。所以他要做的是把关陇贵族的人脉关系也踢出军队,只要把遍布军中的关陇贵族子弟、故吏、门生清洗干净,关陇贵族哪怕担任高官、哪怕想造反,那也是无水之鱼。

只是在时至今日,杨爽已经病死了,而杨秀被架空、杨谅有了自立之野心,所以杨坚准备把凉洲这个角重新建立起来,而军政人员方面,除了身为首脑的杨集是自家人之外,其他人要么是南方人士、要么是些没落的关中人,至于关陇贵族中的大门阀、三大派系则一律不用,已有的,他也准备纷纷调离凉州,准备将凉州打造成一方没有关陇贵族三大派、大门阀大州。只要凉州成功了,那么便在一个大州一个大州的推行,效果虽慢,但贵在稳妥。

杨集在凉州、在朝廷的威望在这场战争中竖立起来了,只要得到杨坚本人和杨广的支持、应援,那关陇贵族休想动到凉州。

如今的一切,可以说是有了一个相当不错的开始,杨坚和杨广岂能让杨集撂担子不干?

“可是大伯,我真的不想干……”这是杨集的心里话,不单是不想去门庭吃黄沙,更重要的是凉洲刺史、凉洲大总管的权力太大了,杨坚是不计较这些,但是杨广呢?如果杨广登基为帝,这层兄弟关系将会被君臣关系腐蚀干净,为以后计,最好还是别把官当得这么大。

“别可是了。”杨坚粗暴的打断了杨集的话,说道:“先去凉州干几年,再入京为官好了。”

“到底是几年?”

“以后再说。”杨坚懒得理会他了:“你的任务不单是治理凉洲,还要为‘朝廷’建立一支能征善战之军。”

杨坚看了苦着脸的杨集一眼,笑着说道:“得益你这个凉洲刺史勒索,使瓜州军屯良田增加了,瓜州刺史王辩前不久发来一本奏折,说这些田地如果人员足,军队定能粮食充裕,哪怕养上五万大军也不在话下,他要求增加汉军人数。我和阿?商量过了,在瓜州募兵势必要增加西迁军户,而豫州、兖州、青州人口密集,且这几年大水频发,百姓连续受灾、生活困苦。这些天更是有十二个州变成一片泽国,所以朝廷决定从受灾百姓之内挑出有青壮的人家,用来补充瓜州、伊州、庭州人口,每个州补充一万五千户,当这些百姓到了以后,你可以让青壮从军,其他人则先当军屯的佃农,这样军民都有了,另外将作、军器二监各迁五百匠户赴伊州、庭州,同时允许你找矿铸钱,只要这几个州繁荣起来,必然有更多汉人自愿西迁,只要汉民人数达到一定数量,我大隋对西域的控制将会大大增强,也为我们继续向西域进军,打造了一个坚实的基础。这是我大隋长远发展之计,你务必放在心上,当作头等大事来抓。”

“我明白了。”杨集点了点头,这种安排让他不由自主的想起了后世的“生产建设兵团”,从这也能看出朝廷中枢对西域的策略都是一脉相承的,而杨坚在瓜州、伊州、庭州增加汉人数量,不仅繁荣地方,也能加快胡人的汉化进程;而汉胡相融,显然比起单纯的教育快得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