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隋主沉浮 > 第429章:张出尘的悲伤故事

大隋主沉浮 第429章:张出尘的悲伤故事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7 00:36:38 来源:笔趣阁

“阿姐,我家在钱财方面我家比较宽裕,从来不曾缺过;阿娘的赚钱能力,你是知道的。”杨集忽然想到一事,向杨丽华问道:“你府上究竟有多少人?我指的是不事生产、光进不出的群体。”

杨坚代周建隋,遣散了北周的宫女、内侍,全部换成新的,所以杨坚用来管理内侍和宫女内侍省官员,皆是胯下有鸟的人;至于北周的宫女、内侍,在更迭中变得一无所有,杨丽华这个北周太后好像不忍心,便一一收留了。从时间上算,这些人已经老去,变成杨丽华的负担。

“应该有三四千!”杨丽华看了杨集一眼,说道:“大隋建国多久,我就养了他们多久,以前还能打理店铺、农庄,老早以前,他们就做不了事了。可是我总不能弃之不管吧?此外,我又陆陆续续接纳了一些老无所依的残兵、幼无所养的小孩子。现在这些人,就是一个吞金兽。”

杨集闻言,对杨丽华感观大好。他这个堂姐虽然不太开窍,可她心善。但还是不至于令她沦落到放高利贷的地步啊?

“阿姐,宗正寺有供养老人的官署、有收留儿童的官署,你这里相当于将两件事都做,其实你可以向宗正寺申请,让宗正寺接走这些人。”

大隋官办敬老院、孤儿院,好像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了雏形,只不过到了杨坚这里,得到了规范,就连收养聋哑人的机构也有,而且朝廷每年还会拨款去做好这些事。

这样的机构,一律划入宗正寺之中。

“我不想给朝廷添麻烦。”杨丽华摇了摇头。

杨集愣了一下,又说道:“阿姐,现在你花多少,我就按十年的标准给你,你看如何?”

杨丽华再次摇头,澹澹的说道:“我不想靠别人,更不想欠别人的人情。我还不起!”

杨集:“……”

这个姐,还是这么倔;宁可去放高利贷,也不愿接受他人一点好意。

“阿姐,你做善事是好事;可是你放贷,又令许多老人老无所依、孩子幼无所养,这些问题,你考虑过吗?”注视着杨丽华,杨集又说道:“阿姐是长公主,与我们皇族荣辱与共,现在却在放贷,若是闹得人尽皆知、公诸于众,你让圣人、宗正寺怎么办?就算你不在意皇族名声,也得为你自己、娥英和静训着想吧?”

杨丽华心头虽觉得是杨集吓唬她,但也生出几分凛然之意,索性也打开天窗说亮话:“我的情况你已尽知,你现在告诉我,如我不放贷,哪里来钱?”

杨集沉吟不话,就杨丽华的情况而言,主因无非有四:一是她没有赚钱的好产业,仅靠俸禄、赏赐度日,一家人倒是无所谓,但是每天却那么多人在消耗,她承受不起;二是她一味铺张浪费,说白了,还是维持公主的架子,是典型的死要面子活受罪;三是她信佛,明明家里消耗巨大,但她在死要面子活受罪的情结作怪下,捐的往往比别人多;第四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她自命清高、只管享受公主的待遇,从不管具体事务,“心腹们”说一是一、说二就是二,久而久之,她就被架空了,看不到一个真实的世界,对各种物价一无所知,而下面的人,却上下其手、联手贪墨,她哪里经受得起?

念及于此,杨集便说道:“阿姐,你信佛,我也认为佛门教义没错。可再好的教义也需要和尚们来推广,但和尚们有好有坏,好和尚寥寥无几,而坏和尚,却占了九成九以上。所以为了还佛门清誉,将凉州的假和尚、贼和尚一网打尽,留下的都是真正的高僧;使佛门走上了正确的道路;此事,你知道吗?”

“我知道!”杨丽华轻轻点头,虽不知杨集为何这么问,可她还是说道:“你将凉州的假和尚、贼和尚一网打尽,还佛门清誉之事,也很认可。”

“你七出十归,可市面上却八出十六归,这说明什么?说明你找错了人,找的尽是些假和尚、贼和尚。而你捐给佛的钱,想必也是捐给这些假和尚、贼和尚,你觉得值吗?”

“当然不值,可是我……”

“我并没说你心存歹意,相反,你的用心是好的。”不等杨丽华反驳什么,杨集便打断了她的话,说道:“你家里出现困难,便找上‘大慈大悲的有道高僧’,让他们帮忙放贷,既可帮助真有需要的人,还赚得一些利钱,一举两得。可你不知这些‘有道高僧’是假和尚、贼和尚。他们不仅大赚差价,还以你的名义去收款,逼得还不上高利贷的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最终受损的,还是你。”

“当然了,这不是你识人不明,而是那些假和尚、贼和尚骗人手段实在太高明了。上当受骗的,不仅仅只有你一个,还有很多权贵人家、达官贵人。”

杨丽华这种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倔驴,不能一味否定,更不能否定她的信仰,得给她台阶下,否则于事无补。

“日后,你要捐,就捐给禅定寺好了。禅定寺是大伯为了纪念伯母所建的寺院、是我们皇家供养的寺院,里面的和尚皆是有道高僧,善男信女捐的香油钱,他们分文未取,全部给了宗正寺;最后由宗正寺拿去帮助无依无造的老人、小孩,这才叫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你捐在这里,才叫物有所值。而且论及佛法之精深,我认为寺内的高僧罕有人及,你日后有什么疑惑,找他们解惑才是最好选择。”

“此言甚是。”杨丽华默然点头,她也不是从头傻到脚的人,好歹还是分得清楚的,杨集顾念她的颜面,还说出正确的方向,自然没有什么好说的。

从天下大势上说,皇族男女荣辱与共,杨集决定帮杨丽华帮到底,但又要顾及她的面子,便迂回着说道:“阿姐,我是凉州牧,对物价十分关注,不久前专门问了京城的粮价,阿娘告诉我:上好的江南稻米运到京城之后,卖价都是三四钱一斗,我……”

“上好的江南稻米才三四钱一斗?”杨丽华震惊道。

一见她如此震惊表情,杨集和萧颖、柳如眉就知道她被公主府的下骗得相当惨,杨集点了点头:“对,一旦超出四钱,朝廷便敞开常平仓售卖,把价格平抑下来。自广通渠开通至今,从不例外。”

“……”杨丽华脑子一片凌乱,她家吃的江南稻米,平时好像是一斗四五十钱,而遇到不好的年景,那就更贵了。可杨集竟然说自广通渠开通至今,好米的价格一直在三四钱摇摆。

那些“心腹”一直都在骗她,难怪田庄、店铺的收成,年年入不敷出;难怪府里的钱,花得那么快,原来她和府中人,每天所吃的饭菜、穿的衣服,超出了市面那么多。

这么多年来的正常开支、宴会费用累计起来,都不知超出了多少;而超出的巨额财富,显然被她的“心腹们”牟了。

她看了杨集一眼,心知杨集没必要骗她,因为民部和司农寺、常平署对于每年的粮价都有详细记录,一查便知,如果杨集骗她,根本就不经不起考验,同样的,市面上八出十六归的高利贷,也是一查便知。

府内尤且如此,那些恶奴出了公主府,想必也在打着她的名义、旗号为恶。

这么说来,只有自己一家几口活在自我之中。

所以说,她是个大愣子?

杨集见她傻了,心知她已经意识到了什么。如果照他来说,杨丽华就是《皇帝新装》里的皇帝,她认为的一切“美好”就是那件并不存在的“新装”,可她本人愣是被阿谀奉承的恶奴捧得高高的,真以为是那么一回事;而自己,无疑就是揭开真相的那个孩子。

杨集说道:“阿姐,此番我回来,是因为迁都之故,朝堂上的事情通通与我无关,所以我近来比较清闲;如果你有需要,我可以帮你查账、清除府中败类。”

这年头干什么都讲同宗同族,没有同族帮衬,根基不稳;一个人或许可以不在乎律法,但很少有人不在乎家法,一旦某个人被宗族抛弃,令父母兄弟蒙羞的同时,很难获得外人信任。

而朝廷在用人方面是讲究任人唯贤,但可也没有过于排斥任人唯亲,这是因为同族处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谁要是犯了错,举荐人、家族都要受到牵连。所以很多官员处于律法、家法、举荐人的共同监督之中,此外,想要踩死他的副官、下属,也属于监督人员。

如此环环相扣监督,官场又处于勾心斗角之中,所以可信之人除了亲信可以托以大事之外,剩下的就是宗族了。

而往争夺天下上说,更需要宗族提供精英子弟,如曹操除了拥有五子良将,夏侯和曹氏宗族也先后给他提供了夏侯敦、夏侯渊、曹仁、曹洪、曹纯、曹真、曹休……

再说李氏父子,他们打天下之时,如李孝恭、李神通、李神符、李德良、李叔良、李道宗等人,无不是善战之将。

相反,一旦某个人、某个政权没有宗族支撑,或是宗族没落,极容易权力失衡,为外室所篡,司马代曹就是典型的例子;还有他们老杨家,在史上的隋末大乱之时,一个拿得出手的嫡系子弟都没有。

杨集身为杨氏宗族中的一员,就不能视宗族中的人为累赘,这不仅是他个人原则,同时也是摆在重要位置上的族规。既然杨丽华也是其中之一,她如今遇到了困难,杨集理应从宗族上考虑,认真去帮她排忧解难。

当然了,杨集虽然想帮她一把,可也得看她是否领情。

杨丽华面色复杂,哪怕再不愿承认,但也知道公主府出现了很多败类,而杨集恰好是反腐的高手,区区一府之事,在他眼中,根本不是事儿。

“阿姐!”杨集又说道:“你府上各级管理人员出了问题,他们欺上瞒下、上下其手、相互包庇,这才导致你入不敷出,只要梳理好、重新换人,就会变好;到时候,用不着放贷了。”

“你放贷根本就赚不了几个钱,若上府上变好,又何必平白污了自己的名声?”

杨丽华终是点了点头,看着杨集道:“金刚奴,那一切拜托你了。”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阿姐的事儿就是我的事。”杨集想了一想,笑着吩咐道:“明后天,朝廷也许有事唤我,等我述职完毕,自会登门;阿姐回去后,一切如常,免得打草惊蛇。”

杨丽华欣然一笑:“知晓!”

杨集又说道:“阿姐方才说,收留了许多老无所依的伤残士兵,以及幼无所养的孤儿,这是罕见的善事,可你一人,帮到的人终是有限。我看这样好了,由我们皇族女子成立一个基金会。”

“基金会?”杨丽华诧异道:“金刚奴,什么叫基金会?”

杨集说道:“基金会就是筹集善款,帮助有需要的人,如果皇族女子都投一笔钱,参与进来,既能帮到更多人,我皇族也将受到百姓爱戴。”

“我也想过!”杨丽华苦笑道:“可我觉得不行,毕竟不是谁都愿意白花钱的。”

有一说一,独孤皇后真的会教人,男的姑且不说,她教出来的公主、郡主、县主名声非常好,不乱插手政务、不豢养面首。

像眼前这位长公主,愣是愣了一点,可她的私德令人无从挑剔,平时只是在家里读书、作诗、画画,顶多就举办一个文学沙龙,好比优雅知性的高知女性。

“我有个方法,包管大家乐意投钱。”杨集笑着说道。

“什么办法?”杨丽华精神一振,她现在不仅尽力,而且相当吃力,如果杨集有好办法,那是再好不过了。

杨集说道:“大家合力投钱,做一些赢利的营生,每年获得的利,拿一半做善事,另一半,要么按比分了、要么扩大经营的规模;生意做得越大,善款越多、分到的钱也越多。”

听着杨集所说的话,杨丽华一时间也在思量着可行性,迟疑了半晌,轻声道:“商贾货殖,我也不懂。”

“我阿娘以前也不会,全靠学。”杨集说道:“你们开始之时,可让皇后找些精通的人来帮忙。”

杨丽华玉容顿了下,笑了笑:“金刚奴,那些营生、铺子是个怎么个章法,总要商议商议吧?”

“我觉得洛阳的书店就非常适合你们,日后凉州印刷出来的书籍,专门给你们卖。至于铺子,阿娘在洛阳三市都有,除了她自己需要的铺子,另外一些本打算租赁出去的,你们这个基金成立后,可以从她手中租赁。”杨集继续说道:“这个基金会既能行善、又能积望,还能为圣人分忧,而阿姐是长公主,如果你牵头来做,圣人必是十分欣悦!”

杨丽华皱眉不语,过了半晌,才说道:“我知道书籍和笔墨纸砚、名人字画非常赚钱,书店铺子完全就是一个暴利行业,可是婶娘也在做,你就这么把书籍的利润割让出来?”

“书籍在中原供不应求,可是在凉州的产出也很大,日后各做各的,影响不了什么。”

说到这里,杨集看了旁边的萧颖、柳如眉一眼,又向杨丽华说道:“阿姐可以将基金会拆成一百股,届时,我们以阿颖的名义向基金会投钱,占一定的股份。私底下,她又可以向如眉、阿英集资,共同凑足这份钱,每年分到的利,她们三人按比分分。其他府邸,最好也是以主母的名义投钱,到底是她一个人投钱,还是与她的姐妹一起投,都与阿姐无关,这样,也省得分利的时候,需要一一细分。”

“这个基金会和丝路联盟十分相似,有现成有的投钱、分利方桉,只要照着方桉修改即可,阿颖和如眉就很熟悉。至于拿几成利做善事、几成利分红,你们可以自己决定。”杨集道:“当然,这只是我的提议,在皇后不便出面的情况下,原本觉得阿姐最为合适,阿姐要是事有难为,当我没说过就是了。”

杨丽华打量了杨集一下,说道:“外人尚且为大隋奔走分忧,我是大隋长公主,岂能落于人后?我应你便是了。”

这个由皇家女子为主基金会对她是桩好事,名声是其次,关键是能帮她担走部分金钱的压力,而且还能如她所愿、帮到更多人,难为杨集能想到她。

方才之所以迟疑,是担心自己做不来。

既然有现成方桉,而且近来又可让萧颖柳如眉教,那她还有什么可犹豫的?

商量妥当,她就借口天色已晚,起身离去。

一栋邻近主宅的楼阁之内,张出尘身穿艳红对襟袄裙,坐在床榻上,手中织着衣帛。

张出尘是朱雀卫统领,在后宅外围也有属于自己的房间,只是这里毕竟是国都所以,治安极好国再加上王府外围防御森严,所以后宅几乎用不着防御,她也很少来这里住,一般都是和母亲住在中庭“张府”。

她今天也是从凉州回来的,如若是以前的此时,她正在被子里和母亲叙述离别情,可是她的阿娘已经嫁给了她义父公孙桓。

固然,她是答应了这桩婚事,“父母”对她的疼爱更甚以往,可她这次回来,始终觉得怪怪的,感觉自己就像是外人、客人一般,住得很不自在。用罢晚饭,便以探望姐妹为由,跑来了后宅。

“红拂,你织什么?”柳絮身穿一袭轻衫,推开了张出尘的房间,走进了屏风隔着的外间,坐到了张出尘身旁,因是刚刚沐浴更衣,秀美的脸蛋显得十分红嫩。

王府的日子,远比越国府时惬意闲适,而且男女主人又没有亏待她们,柳絮觉得自己和公侯小姐也没两样。

“即将入冬,闲着便给自己织条围巾。”张出尘看了柳絮一眼,又低下头去忙碌。

一针一线、手臂一舒一扬之间,尽现温婉妩媚,满是温婉风韵。

一旁的桉几,慕容弦月正手执毛笔,伏桉书写,给身在骊山农庄的父母兄长写信,想了想,才记着父母兄长都不识字,写了也没用。于是将信笺揉做一团,扔进了竹蒌里。

慕容弦月凝眉眺望门外夜色,目光透过浓重夜色,看向了主宅所在方向,心下暗忖:“骊山农庄也不远,明天还是向大王请假好了,大王那么温和,一定会答应。我拢共攒了十二天假,可大王身边不能没人,那就请五天、请三天假吧!”

正要写假条,却听柳絮又说道:“红拂,你素来喜欢红色、亮色,为何选了玄色,倒有些像是大王喜欢的颜色。”

张出尘闻言,脸上腾有些发热,故作平澹的说道:“色彩太艳、太亮,不利于藏身,若是有任务时围一条亮色围巾,不是成了活靶子么?”

“我看红拂不是为了任务准备,也不是害怕成靶子,而是有了意中人,打算来他个红拂夜奔。”慕容弦月抬起头,调笑道。

红拂夜奔因为当初裴淑英夜奔之时,杨集和裴淑英一唱一和,就这么出现了。

张出尘都被她的好姐妹笑了无数回。

此时又听慕容弦月这么说,张出尘羞恼道:“我是王府朱雀卫统领,哪能做出有损王府颜面之事?”

慕容弦月爬在桉几上,侧首看着张出尘,笑道:“红拂所言极是,不过如果夜袭府内,就不会有损王府颜面了。”

柳絮眨了眨眼,轻笑道:“王府之内也不行啊,不过如果奔入大王的怀抱里,就没有人说了。”

“你们两个,越说越不像样了。”张出尘又羞又恼的说完,也不理会她们,径直忙着自己的事。

慕容弦月抬头看了张出尘手中的围巾一眼,心道:你的心思瞒得过柳絮,还能瞒得了我?

柳絮眉眼间浮起笑意,向慕容弦月问道:“慕容,你和大王怎样?有没有一点眉目?嗯哼?”

这话一出,张出尘也将一双妙目看向慕容弦月。

慕容弦月脸上的笑意敛去,扭过了脑袋:“大王大业为重,他压根就不是好色的人。”

幽幽长叹一声,又将张出尘拿来说事:“都说男追女隔层山、女追男隔层纱,如果大王有意,早就拿下红拂了,哪还等到现在?难道让她解了衣裳,不着寸缕的主动投怀送抱?”

这话说得,令张出尘脸颊通红如火,心头剧颤,气乎乎的说道:“慕容你说你的,想投怀送抱的也是你,干我何事?”

慕容弦月也不多言,只是似笑非笑看着张出尘。

张出尘被看得浑身不自在,挪开目光,盯着慕容弦月因为爬着而离开马扎的半个屁股,说道:“这等人等都要广纳妾室、以延子嗣,我瞧慕容倒是个好生养的身子。”

“我觉得也是,谁让她这般翘呢。”柳絮走到慕容弦月身边,一巴掌拍在她的屁股上。

“嗳嗳爱!说就说,你动手动脚,成何体统。”慕容弦月站了起来,上去抓住了柳絮一只胸,笑闹道:“再翘也没有你这上面的翘,他日生了孩子,你郎君和孩子一人一只、‘乃’水绝对管够。”

慕容弦月一番“老辣”的话说出,柳絮也招架不住,她拔开胸前“咸猪手”,将她撂倒在地,恼羞成怒的说道:“动手动脚,我饶不了你。”

慕容弦月不甘示弱,伸腿一扫、一只手又抓住了柳絮的衣带,往下一拉,两人全倒在地,顿时在地毯上扭成一团。

看着两个好姐妹玩闹,张出尘也不由笑出声来,如果真是上面翘“乃”水就足,那她应该也很足吧?

而且,她心上人似乎很喜欢喝“乃”,很多个早上都要喝上一大杯牛奶、或羊奶。

人的,他应该也喜欢吧?

唉!

太妃明明最先找她,可她大姨妈来了,若非如此,她和如眉姐的位置,应该颠倒过来了。想当初,她还为自己庆幸、同情如眉,可如今看看他们那美好甜蜜的日子——

当初,完全就是一个属于她张出尘的悲伤故事。

何来庆幸之说?

该死的大姨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