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隋主沉浮 > 第572章:大动干戈

大隋主沉浮 第572章:大动干戈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7 00:36:38 来源:笔趣阁

光阴荏冉,一晃已到大业三年正月末,杨集回到张掖已经两个多月,此时朝廷正式颁布了改州县为州郡县的命令,天下各州正式以郡名之。

凉州州治甘州更名为张掖郡、凉州更名为武威郡、兰州更名为金城郡、鄯州更名为西平郡、廓州更名为饶河郡、河州更为枹罕郡、桃州更名为临桃郡、会州更名为会宁郡、瓜州更名为敦煌郡、尹州更名为尹吾郡、庭州更名为北庭郡、西州更名为西州郡,鄯善、且末的名字不变。

以上十四郡,就是凉州监督州管辖的地盘了。

对于这种变化,除了降级、降薪的各地郡官怨声载道之外,其他级别的官员和百姓并没有特别看法;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改名对地大隋官场有着多大的意义和影响,以及朝堂上的博弈,顶多就是在背地里抱怨几句,说皇帝吃饱了饭、撑着没事干。

这两个多月时间内,凉州没有什么波动,但是远在东方的洛阳官场,却发生了一场风云变幻的惨烈“厮杀”。先是关陇贵族以各种罪名对杨素子弟发动勐烈攻势,杨素子弟在朝堂上大败亏输,三司官员、衙役都开到楚国公府门前了,杨素的旧部集体失声,而唱衰杨家的声音更是遍布天下。

但就在楚国公府上下诚惶诚恐、以为大难临头之际,皇帝和皇后却忽然驾临楚国公府,斥退了包围楚国公府的三司官员和衙役,入府安抚了杨家子弟,授予杨玄感礼部尚书之职、授予杨文思民部尚书之职,而杨约由于在公务期间擅离职守,被免去了内史令之职。

本以为此路事就此作罢,不料强势崛起的“廉政司”在号称“三犬”的萧瑀、杨恭仁、宇文化及率领下,忽然暴起“伤人”。

朝着数之不尽的散、勋、爵等闲官下手。就如同当初凉州那样,有了罪证之后,再找苦主,尤其是当桉件结束,廉政司还将财务归还给了苦主,有了先例在前,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出现以后,紧接着就会有第二个苦主、第三个苦主,

那些被缉捕的闲官不能说是十恶不赦的人,但屁股绝对不干净,只要他们不干净、只要官府真心想查,就那顺着臭味一路追到底。

以前没有人敢管、没有敢这个数量庞大的“寄生虫”,百姓生怕遭到血腥报复,都默默的忍着,朝廷如今既然敢向这个群体开刀,那就不一样了,有了主心骨的百姓纷纷上门告状。

积压起来的民怨爆发出来的时候,那股恐怖力量堪称沛然莫之能御,就算是大业、洛阳那些世家门阀,在这个时候也不敢站出来为犯罪的族人说上一句好话。

世家门阀不乏聪明人,他们当然看出杨广就是要挑起世家门阀和百姓之间的矛盾,如果这么一一严查下去,杨广不但可以打破世家门阀把持天下、把持官场的僵局,而且还赢难以想象的民心,让京城和各州各郡如同杨集所掌管的凉州一般,世家门阀不再拥有绝对的支配权。

当然了,杨广也知道世家门阀家大业大,强大者的世家门阀,动辄有数十上百个支系,他们在军方、官场、地方上又和其他家族结成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络,光是“一家”就有动摇天下安定的实力;而小的,也有十几个支系,同样是一两个郡内的霸主。

他要是喊叫打击世家的口号,引起天下世家联合,那么大隋必亡;所以他这番打击,并没有针对任何一个世家门阀,也不提到针对世家门阀半个字,而是就事论事,针对的对象只是闲官本身和闲官那个小家。

世家门阀内部之间,其实也会因为利益关系而明争暗斗。如果“廉政司”对他们的子弟屈打成招,大家或许为了家族的团结、威信、名望,能够上下一心的帮助受到迫害的子弟讨还一个公道。但是确凿的证据一出,家族内部往往会演变成支持和反对两派,而他们讨论到后面,往往受家族名声所累,被迫放弃那些可怜的弃子。

最终,怎么办?

咬牙切齿的宣布家有败类,令家族蒙羞,他们感谢官府帮忙清除族中败类,然后再表示将之逐出门户,世代不许用本族先祖名号生活。

望天下人共监之。

这些手段是世家门阀玩了天下数百年的老一套了,几乎是无往而不利;一些不知他们可恶、不知他人苦的好事之徒,非但没有同情弱者、非但没有加以谴责,还会高唱赞歌,说某某家家教好、家风严,值得天下人效彷。

更甚者,一些人认为树大有枯枝,一个枝繁叶茂的大家族,出现几个败类又怎么了?

人家高高在上的世家子弟,纵马践踏你那点庄稼,又怎么了?

人家高高在上的世家子弟,偶尔看中你一个小老百姓的女儿、玩弄几回,那是你的荣幸、是对你的恩赐,你怎么就不领情呢?

人家……

但是世家门阀这一套,现在,有些玩不转了,只因杨集坏了规则,他在仁寿年间,就把崔氏“败类”改名之后,复又出仕、又再继续作恶的“潜规则”给捅了出来。而后,他又陆陆续续的公布了张瑾家族、元家等等家族存在的同一问题。

凉州大清洗时期,凉州拿下了大量的犯官,其中一些犯官也是犯事之后、改名再为官的经历,经杨集一而再、再而三的暴料,也使世家门阀的操作方式不再受人推崇,甚至遭到了唾弃,即便仍然有人推崇、鼓吹,可也不再是社会的主流意识了。所以世家门阀们现在清理完门户、说完陈腔滥调,加了句“望天下人共监之”。

不过世家门阀们再怎么努力挽回形象,可那些被廉政司拿下的闲官,毕竟出自他们的家族、是他们的子弟,这些人败坏的可不仅只是他们自己的名声,更是所在家族的名声。

在这个品德至上的年代,名声代表诚信,有一个好名声,便能昂首挺胸的走遍天下;若是名声臭了,简直是寸步难行。

好在杨广不是杨集,而且此番打击的涉及面、打击面、牵涉势力之广之大,也远非凉州所能比,他并没有将犯事闲官的名单公布天下。

只是将犯事的官员依法论处、没落其财产,夺其散、勋、爵职务,使其本人和后人不再享受朝廷的无限供养。

此番行动以挂名在议事堂的廉政司为主,御史三台协同作战,前者是新成立的部门、后者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刻,而且经验老道的御史大夫张衡正在向相国发起冲刺,所以这两部门的每名官员都蹩足了一口气、想打一场大大的胜仗。

加上又有关陇贵族斗杨家的大事件做掩护,导致这风暴行动来得十分突然、十分迅勐。

而杨广在决定对付闲官以后,就令河南府、京兆府暗中收集证据,正是因为两大直辖地前期做了充足准备、全力配合,使得这场风景,仅仅只用两个多月时间,就拿下了一万两千多名闲官。

小说阅读网

其中光是关中地区就拿上了九千多人,这一来是关陇闲官多;二来是京城东迁以后,这些闲官如同挣脱了沉重的枷锁一般,开始变得肆无忌惮,根本不知刀子早已悬在他们的头顶之上。

随着一万两千多名犯官在确凿证据之下落马,大量田产、钱粮分到百姓手中,杨广和朝廷的名望也得到了暴涨。

不错,就是暴涨!

这不是一刀一枪打出来的名望,而是因为造福百姓、为百姓做主所获得的实实在在拥护。

杨广这番大清洗,固然惹得世家门阀、尤其是关陇贵族的进一步不满,但换回来的,却是数量庞大的百姓的民心。

这笔买卖是否划算,也只有用时间去验证了,不过依照凉州的例子来看,杨广以民为重的行动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关中地区、洛阳地区不同于凉州。而杨广的目的,则是打破世家门阀把持天下数百年的固化形态,现在不过是用凉州的良方对腹心之地进行一次试探和摸索罢了,他若是想再进一步,所面临的阻力远比现在强大,越到后面、将会越难。

然而杨广并没有因此而停下脚步,清洗完一批后,他让廉政司将战斗进行到底、继续彻查仍旧庞大臃肿的闲官群体,他誓要裁汰冗官冗吏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实在是太赚钱了。

闲官群体被北魏、西魏、北周、大隋养了百多年时间,早已是一头头肥头大耳的大肥猪,宰了一头就得到难以想象的财富,这次他一次性宰了一万多头,除了归还苦主那部分,国库还进账近千万贯钱,奇珍异宝、地契、田产更是多不胜数。

这令人震惊的巨大收获,也让杨广觉得杨集说得半点没错,这世上没有什么经营方式比明抢来钱快。那些贪官狗官的钱财主要是靠贪墨、或者掠夺百姓而来,杨广干脆抱着“猪养肥了就要宰”以及“为民除害”的原则,明抢他们,动起手来,更是没有丝毫心理障碍。

这笔横财也使骁果军的训练费用、武器装备、军饷全部有了着落,根本花不到国库一文钱。

杨广有了钱,又不安分了。

他考虑到大隋与高句丽未来必有一场大血战,大隋要想灭了高句丽,不仅要派大量的军队,还要把足够的粮草物资送到前线,但是十分关键的长约四百里的辽西走廊异常难行,一到雨季,辎重大军就无法通行。

杨谅和高颎当年在陆上的失利,就是辎重军因为辽西走廊路途遥远、崎区难行、气候苦寒、雨水不断,导致他们无法将粮草送到前线。而抵达辽西的战兵逢暴风雨,不仅补给困难,还使患病将士得不到有效治疗,慢慢就出现了席卷全军的瘟疫,最终导致这场声势浩大的远征,尚未开战,将士们损失殆尽。

若是无法克服运输难的问题,大隋日后远征高句丽之时,也将非常困难,所以在辽西走廊之上修条平坦、宽阔、结实的官道,乃是势在必行之事。

而且大隋在辽西走廊东边有了漠州郡、辽西郡(辽州),朝廷要想加强对这些地方的控制、加强走廊两边的沟通,辽西走廊也得有一条便捷的官道方可,不然那边忽然爆发战争,幽州这边根本应援不及。

所以不管是出于战争因素考虑、还是出于对国土掌控的考虑,朝廷都必须把这条修出来。

杨广有了这个想法后,便把辽西走廊这个大项目立项了,整条官道走向、路面、沿途关卡,全权交给工部设计,然后再分段承包下去。

朝廷和地方官府的责任,如同修河运时一样,朝廷下派的官员负责监管,地方官府负责配合施工单位,等到验收过关,再给钱。

而养尊处优的一万两千多名闲官、以及因为涉桉而被缉捕的人,成了开采石料、烧制路砖的免费劳力,至于对方年纪是否大了,通通不管。这年头的犯人被劳役至死是常有之事;哪有什么人情、人道可讲?

午后的张掖城上,阴云弥密布天际,经过一阵令人压抑的蓄势,天上哗啦啦的下起了雨夹雪。

城外官道上,一支不足五十人的骑兵正在白茫茫的大地上奔驰,踏碎一地霜雪,朝南城城门疾驰而去。

这队骑兵的装束和守城士兵不一样,他们身着比较粗制皮甲,狭长横刀挂在马脖子上,整张脸都被布帛包裹得严严实实的,浑身上下只露出一双摄人心魄、血丝密布的眼睛,杀气凛凛,一看便知是边关百战老兵!

城门口,守城队正刚想将他们拦下,可那队骑兵的速度实在太快,瞬间就冲到他们面前,那名首当其冲的队正顿时吓得脸色发白,可是想躲已经来不及了。

就在他惊惧的闭上双眼等死之际,最前面那名骑士提起马缰、两腿一夹马腹,那狂奔烈马便呼啸着那名士兵头顶上了跃过去,后边骑士迅速分开,毫不停留的从他身边穿过。

队正呆愣了许久,才发现身边地上有了一个闪闪发光的令牌,拿起一看,上面刻着“鄯善薛”三个字!

“这是第几批了?”队正望着那队杀气腾腾的骑兵远去,而目标正是州牧府方向,扭头问着身边的士兵。

“这是今天的第五批!”士兵说完,又说道:“队正,昨天一天,一共来了二十多批边关守军。”

“边关大将纷纷返回,难道大王准备开战了?”另一名问道。

闻言,守城士兵尽皆露出了兴奋之色,这些将士并非是不经战事的摆设,他们都是因为精兵简政,从一线部队“暂时”退役下来的老兵。平时的训练强度虽然不如正规军、主战之军,可是也比中原的府兵、郡兵(州兵)强。

一旦朝廷有需要,他们随时都能上战场。正是因此,所以那名队正吓了一跳之后,脸色很快就恢复了平静,若是换成普通人和新兵,此刻恐怕早已尿裤子了。

他们这些老兵,对战场、建功立业的向往,不亚于任何一支军队。

一听同僚这么说,都兴高采烈起来。

队正自然也感到事态不寻常,不过他毕竟是一名老兵,知道什么能议论,什么不能议论,便呵斥道:“都把军纪忘了吗?休要胡说八道、休要乱议论。”

“喏!”士兵应了一声,不敢再说什么,各自回了自己的岗位。

不久,城外远处,又有一支杀气腾腾的士兵冒着雨雪,飞驰而来。

守军见状,眼睛更亮了。虽然他们不敢议论,可是每个人心中都有底了,暗自想道:估计大王打算开战了;就是不知大王瞄上了哪个倒霉鬼。

——————

【本章是个过度章,主要是对前面,进行交待、收尾。】

(本章补8月22日,8月还欠勤4天。求月票、推荐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