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隋主沉浮 > 第716章:夫人,你不希望令郎夭折吧?

大隋主沉浮 第716章:夫人,你不希望令郎夭折吧?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7 00:36:38 来源:笔趣阁

翠华山东山麓,李家人休憩的山谷的气氛因为李玄霸变得十分凝重。李玄霸咳得撕心裂肺、满脸潮红,最后竟然咳得吐血晕厥了过去。

对此,最为焦虑的无疑是身为母亲的窦氏、以及身为长兄李建成了,尤其是李建时不时地用手抓一把自己的头发,拳头握得嘎嘣响,脸上满是悔恨神色,仿佛是犯下了天大的过错一般,间或满眼愧疚地看看抱着李玄霸盘坐在草地上的黄衫女子。

黄衫女子便是李渊之妻、李建成母亲窦氏了;窦氏是周文帝宇文泰外孙女、神武郡公窦毅的女儿、母亲是北周襄阳公主,早年入宫抚养,得到舅父周武帝宇文邕的疼爱。窦氏从小长在皇宫,熟谙政治、喜读史书、擅长书法,在她六七岁的时候,见到舅舅冷落从突厥娶来的阿史那皇后,便悄悄劝说周武帝:“四方尚未平静,突厥依然十分强大,愿舅舅以苍生为念,压抑感情,善待舅母。只要有了突厥汗国作为助力,那么南陈、北齐都不能给您造成忧患了。”

周武帝宇文邕开始以为她只是说孩子们的“悄悄话”,根本就不放在心上,不过他特别宠爱自己的小外甥女,便装模作样的做认真聆听状,但是当他听到外甥女有如此见解,顿时大为吃惊,立即正色以对,最后还接纳了她的进谏,对阿史那皇后态度大为转变。

窦毅知道女儿劝谏周武帝、周武帝将她当政客养的事情,而且还听到她在杨坚篡周即位之时哭着说“只恨我不是男子,不能够解救舅家的危难!”于是十分担忧的对妻子襄阳长公主提出要求:“此女才貌如此,不可妄以许人,当为求贤夫。”

“贤”有几种释义,但窦毅说的“贤”,无疑是善良、老实这一种;他显然是见到女儿强势霸气的一面之后,觉得一般男子或者同等脾气男子驾驭不了她,便打算给她找个善良老实、憨厚、听话的丈夫,而不是一个同样心高气傲的丈夫,否则这桩婚姻必然无法长久。

后来她嫁给了“老实、憨厚、听话”的李渊,并且先后为丈夫生下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李秀宁。不过窦氏现在虽然有了一个十九岁长子,可她实际年龄只有三十八岁,长得容貌秀丽、明艳照人,岁月似乎对她格外温柔偏爱,使她眉梢眼角不仅不见一丝皱纹,就连身姿也是窈窕曼妙,浑然不像孕育过四子一女的模样。

但此时的窦氏神色呆滞,两行清泪源源不断地从眼角流下,胸口的衣服早已经被李玄霸的呕出来血和她的眼泪打湿了;她的目光空洞无比,殷红嘴唇已经被她咬出了鲜血,可见她此刻内心的紧张担忧。整个人仿佛失了魂魄一般,傻乎乎地盯着怀中的儿子,眼眸都舍不得眨一下。

对于养在家里的儿女,窦氏始终都存着一份愧疚之心。她其实可以在家里带孩子的,根本无须跟着李渊东奔西跑,只是她放心不下李渊。

她这个放心不下,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窦氏长在皇宫,舅父见她有过人的政治天赋,非但没有压抑,反而竭尽所能的教导她;耳闻目睹之下,她的政治智慧甚至超过了李渊,眼见“老实憨厚”的丈夫在外为官,她怕丈夫上当吃亏,便跑去当参谋了;另一方面是李渊比较好色,如果李渊喜欢女色也就罢了,关键是丈夫好像是因为她太过强势,从而对女人失去了信心、怕了女人,然后不知听了哪个挨千刀的蛊惑,染上魏晋养“书童”的恶习,于是窦氏便在侧监督,努力使丈夫改邪归正。

李渊倒是改走正道了,但是养在家里孩子们,在他们夫妇回来“探亲”之时,竟然连亲生父母都不认识。窦氏这才意识到自己虽然拯救和帮助了丈夫,却让孩子们“失去了”了父母,内心也因此受到了谴责,并且努力与孩子们对改善关系。然而孩子们对比较强势的亲娘根本就亲近不起来,他们一找娘便是万氏,而不是她。

休要说小的了,便是理解她的李建成待她之时,也像对待普普通通的长辈一样,客气是客气、尊重是尊重,可那不是儿子面对母亲时应有的态度、情感,反倒像是公式化的对待上司一般,而这种态度和情感,也不是窦氏所需的情分。

她现在回来不久,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满足孩子们的要求,希望慢慢扭转过来。而这一次李玄霸弄得这个样子,就是她这份愧疚之心、弥补之心、慈母之心造成的。

李玄霸由于先天不足,长得体弱多病、血气不足、动不动就‘休克’,故而一直呆在家里,但是他年龄渐长,对于外面的世界十分向往,这一次他苦苦哀求窦氏,希望看一看近在迟尺、对他来说却远在天涯的终南神山。

窦氏本来就觉得自己亏欠孩子,而李玄霸长成这样,更多是因为她这个当母亲的,使她对能否活得下去的李玄霸尤为愧疚。这一次,她实在不忍心拒绝瘦弱的儿子微小的哀求,又想着终南翠华山不算远,只要车马慢慢行驶,应当不成问题,于是她不顾李建成、万氏、李秀宁的反对,便答应了李玄霸的请求。

然后,不良于行、不宜颠簸的李玄霸就被颠簸成了这番模样。

李家这次没有医匠随行,此处又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所有人都束手无策,李建成倒是因为李玄霸之故,学会了一些医术,然而他的医术并不高明,李玄霸昏迷不醒,也问不出感受,让他如何施救?就在所有人听天由命、希望李玄霸撑过去的时候,忽然有一道浑厚稳定的声音响起:“敢问这里有人病了么?能否让我看看?”

众人随声望去,只见一名中年人、一名中年道士、一个少年正往这边快步走来。

中年人做世俗人士打扮,身穿便于行动的短打,此人身材魁梧、面色黝黑,但神采飞扬、正气逼人,令人不禁为之心折,走起路来,更是快若流星、轻若狸猫。

中年道士眉宇清朗、丰神如玉,颀长的身躯穿着一袭合体的轻便的道袍,背背一口宝剑,从露出肩头的剑柄来看,此剑显非凡物,此外还背着一个包袱,似是将要远行。他虽是快步急行,但是步履之间,却是那样安闲从容。

两人之后是一个面如冠玉、剑眉朗目的少年郎,这名少年身穿武士服,扛着一杆比本人还高长枪,弯负一张大弓。观其长相,竟然与道士有几分相似,而且他也背着一个包袱。

见三人精神抖擞,皆是有武艺在身的人,几名李家死士便自发的摆出一个防御阵容。

窦氏原本已经心如死灰,可听了那道充满让人安心的笃定声音,也不禁打起精神,抱着李玄霸从地上起来,她看了走在前方的中年男子一眼,眼神就像被磁石吸住一般,再也挪不开了。

这名中年男子正从侧面过来,只见他背着一个装满药草的大药篓、手执一把药锄,腰间还挎着一个看似装着药丸葫芦。刚才那番话,很显然便是这名中年男子所说。

“你是医匠吗?”见着这名医者,窦氏和李建成如见救星一般,然而正当他们意图说话之际,一名垂髫童子却当先迎了过去。

这名小男孩也就十来岁的样子,长得身材壮实、容貌俊秀,他身着一袭白缎锦袍、手持一把横刀拦住三名陌生人的去路,这正是李渊和窦氏的次子李世民。

中年男子点了点头:“正是!”

李世民用充满怀疑的语气问道:“你能行?”

中年男子自然不与一个孩子计较,他苦笑一声,径自向跑了过来的李建成说道:“能否让我看看病人?”

李建成稍一沉吟,想着自家没有什么敌人,便对围聚而来的死士道:“你们自行散去吧,该干什么干什么。”

死士这才慢慢散开,然而他们并没有走远,依旧护卫在可以就近驰援的位子。李建成心乱如麻,已经无心理会他们了,回身从母亲手上接过弟弟,抱到了中年男子面前。

中年男子急忙走了过来,手搭在李玄霸的脉搏上,仔细把了片刻,捏开他的嘴巴看了看舌苔,伸手在舌头上刮了一点,放在鼻尖嗅了嗅,抬头说道:“此子之母先天有亏、气血不足,便怀了他,而这病症直接体现在了胎儿身上。”说到这里,他看了看窦氏、又看了看李建成,肃然说道:“更重要的是此子并非顺产,而是母亲吃了有毒之物,使他提前分娩,也是此子和其母命大,否则便会胎死腹中、一尸两命。然而尽管如此,可那针对他的毒物却遗留在他的身上。产后又不断用勐药续命,从而造成虚不胜补的症状。”

这个中年男子虽然说得比较客气,但窦氏和李建成等年长者,都听出此人暗自指责,他指责此子的父母不想要这孩子,当他们确认有了身孕,其母便吃了大量堕/胎药,可是李玄霸福大命大,怎么毒也毒不死他。但饶是如此,等他出生以后,却也饱受病痛、毒物的折磨,于他而言,还不如在母体的时候,早早被毒死。

窦氏听到这里,已是泣不成声。她拼命压制着自己的情绪,颤声说道:“还请先生救救我儿。”

这个时候的医术虽不如后世,但医生和一些家境好的人、自己养医生的权贵人家都知道产妇产后需要好生调养,不宜立刻怀孕产子,否则的话,轻则生出先天不足、有缺陷的孩子,重则一尸两命。

可是产妇生产后,却又非常容易怀上下一个,而窦氏遇到的就是这种情况,她生下李世民不久,很快又怀上李玄霸;窦氏为了自己、为了孩子着想,便不打算要李玄霸这个意外产物。然而正如中年男子所说这般,李玄霸命大,怎么努力都堕不了。

他们夫妇造人的时候,倒是快活很紧,可是他们当时、以及窦氏之后的所作所为,却要可怜的李玄霸来扛。其实窦氏的奇葩除了令李玄霸饱受折磨遇到之外,奇丑无比的李元吉也好不到哪儿去。

都说子不嫌母丑、虎毒不良子,反过来道理也是一样的,作为一个母亲,更没理由嫌弃自己的亲生骨肉才对,可是窦氏却比较另类,在李元吉出生之时,窦氏觉得李元吉长得太丑,不愿意抚养长大,仅仅只是看了一眼,就让人把李元吉丢了,幸好奉命去丢的侍女陈善意心地善良,偷偷抱回李元吉秘密抚养,方才使李元吉没有夭折在襁褓之中。不过古话说的“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却应在了李元吉身上,他虽然没有好看的颜值,但是他天生神力、力大无比;窦氏虽然嫌弃他,而李渊不仅不嫌弃,反而十分喜欢这个天生神力、有勐将之姿的丑儿子,不仅说服窦氏养了下来,还聘请名师教他武艺。

当然了,人的心境会随着时间推移、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窦氏也不例外,她如今就很在意李玄霸;与李玄霸比起来,李元吉就比较惨了,他尽管活了下来、父兄也喜欢他,但因为长得惨不忍睹,至今还遭到窦氏嫌弃、还得不到母亲的认可和教诲。

闻言,中年人看了窦氏一眼,让李家人找来一张毯子铺在地上,令李建成将李玄霸放了上去,然后他把李玄霸上衣解开,只见李玄霸北有出现了十几个核桃大小充脓包,这些脓包开关很是诡异,它们不是常见的血红色,而是呈现出阴森可恐的黑色。

“谢兄,你怎么看?”中年人观看良久,沉声向蹲下来观看的中年道士问道。

中年道士姓谢,名弘,乃是东晋谢安、谢玄、谢石的后裔,他在终南山三清观出家修道,过着清心寡欲的隐居生活,是关中赫赫有名、精通诸多百家的道士,杨坚和杨广屡次招他为国效力,然而他根本就无心仕途,过着闲云野鹤一般的逍遥日子,而那名少年正是他的侄子谢科、谢映登。

至于替李玄霸看病的“中年男子”,那就更加不了起了,他名叫孙思邈,现在在隋朝的名气虽然不大,可他在后世却有享有“药王”美誉。看着像是个中年人,可他实际已有六十六岁高龄了。

谢弘与精通百家常说的孙思邈为友,本身也是一个医术高明的人物,此时见到李玄霸比较完好的皮肤也是红通通的,摇头叹道:“孙兄,依我之见,这孩子的情况并不乐观,现在不过是在勉强维持生命而已,眼下现在只能切除脓疮,还有一线希望。但是这个疗法存在着极大风险,若是疮毒扩散,神仙难治。”

孙思邈默然点头,李玄霸的情况十分危险,他是可以用药物来维持生机,然而此举却会扼杀李玄霸最后医治的时机。最好的办法就是如同谢弘所说这般,切除毒疮,然后再辅以药物调理,如果成功了,李玄霸便可避过夭折,如普通孩子一般长大成人。

但是正如谢弘所说那般,“手术”风险比较大,如果疮毒扩散,神仙难救;若仅仅只是用勐药的话,让他活上几年时间却是完全不成问题,再之后,那就必死无疑了。

当他道明身份,并且将这些方案、及后果一一说出,作为病人家属的窦氏、李建成左右为难,无从选择。

“吾弟乃是唐国公之子,身份尊崇无比,怎能冒这风险、任由尔等籍籍无名之辈的实验?”众所俱寂之时,旁边响起一个清朗的男孩声音,却是李世民怒瞪双眼,毫不客气向孙思邈说道。

孙思邈嗜学如渴,知识广博,很小的时候就精通道家典籍、能与大贤侃侃而谈老庄学说,被独孤信称为“圣童”,只是后来他身患疾病,经常请人医治疗,花费很多家财,于是到了十八岁的时候便立志从医,他在医术方面“颇觉有悟,是以亲邻中外有疾厄者,多所济益”。行医这些年,什么样的病人、什么样的病人家属都遇到过。

他听了李世民的话,又见窦氏和李建成沉默不语,便面容不改,心平气和的说道:“身为医者,当因病而医、而不是因人而医。凡是病者,皆如医者至亲,并无高低贵贱之别。至于危险确实存在,而且危险极大。然而治人之法要分清轻重缓急、长远和眼前,轻者当以药治、重者以气治、缓者以物治、危者以奇治。此子旧病发作,又到了生死抉择之时,当以奇治之。”

李世民怒道:“你说得倒是轻七情,万一吾我有个三长两短,你担得起吗?”

“鄙人身为医者,若是因为担心医死病人而不敢医,那还从什么医、当什么医者?”孙思邈虽是与李世民答辩,可实际上也在回应默然的窦氏、李建成等人。

李世民吼道:“如果出现了意外,难道你为吾弟偿命不成?”

孙思邈坦然的说道:“作为医者,我会竭尽全力为病人医治,然而医者的命也是命。我的命没有高人一等,也不会低人一等。如果因为治不好病人却要偿命,自然是万万不能的。”

“孙先生说得好!”旁边的谢映登忍不住出声而赞,孙思邈最后这番话说到他的心坎里了,他既是谢弘的侄子,也是谢弘的徒弟,这些的跟着叔叔行走四方,救了不少人。他觉得真正医者就应该如孙思邈所说这般尊重生命,只有尊重和敬畏生命的人才知道生命的可贵、才能尽力去医治每个病人。但如果因为对生命不重视不敬畏,而导致病人死在自己手中,那么这种医者就是罪大恶极的杀人凶手。

孙思邈弯下腰,又号了一下李玄霸的脉,转而向窦氏说道:“夫人,令郎病情严重、刻不容缓,你也不希望令郎就此夭折吧?”

李世民虽然少年老成,可毕竟是一个孩子,见孙思邈无视自己的威胁,竟然又摆弄起了自己的弟弟,顿时勃然大怒,“铮”的拔出横刀,指着孙思邈道:“你……”

“啪!”的一声,窦氏一巴掌扇在了李世民脸上,李世民被这一巴掌扇得眼冒金星,白白嫩嫩的脸,以肉眼可见的迅速肿出一个巴掌印,很显然,窦氏并非是意思意思,而是真打。

“孙先生,请你全力为我儿切除毒疮。”窦氏这时已经想到孙思邈是何许人物了,知道他虽然没有多少名气,可他却是得到巢元方等等名医倍加推崇,她生恐次子年少无知的继续触怒这位救星,使其恼怒的一走了之,于是给了不知轻重的次子狠狠一巴掌,这也算是给孙思邈一个交待。

孙思邈对窦氏行了一礼,当即取下竹篓,准备药材以及用到的器械,打算着手医治。

李世民一手执刀、一手捂着脸,双眼难以置信的望着素来宠爱自己的母亲,然而窦氏心乱如麻,所有心神都在李玄霸的身上,哪有空闲关注这个健健康康的次子?

李世民觉得自己根本就没有错,再加上母亲以前连一句重话都没有说过,所以窦氏这骤然间的一巴掌,使他比常常挨骂的顽劣的孩子还要委屈无数倍,他“哇”的一声哭了出来,狠狠地丢下手中横刀,转身就跑。

“阿娘,要不要让人跟着?”旁边的李建成看了越跑越远的李世民,有些不安的向母亲请示道。

窦氏看了一眼沿着山路奔跑的李世民,心中莫名一阵心季,但她还是摇了摇头:“二郎被我和你阿耶宠坏了,让他冷静一番也好。”

虽是如此说,可窦氏还是派了五名死士跟了上去。

潜在丛林中几名绿袍人看到这一幕,顿时尽皆松了一口气,嘴角皆露出微笑,其中一人低声说道:“自作孽,不可活。大事已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