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隋主沉浮 > 第730章:杨集训嫂

大隋主沉浮 第730章:杨集训嫂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7 00:36:38 来源:笔趣阁

却说杨集和萧皇后这边,两人离开安仁殿,便一边说话一边沿着抄手游廊一路向甘露殿膳堂走去。

两人虽是叔嫂关系,可一来大隋礼教不像宋明那么森严,二是杨集从小就与杨广一家混,故而无须避讳什么。路过一座气势雄浑壮丽的宫殿之时,萧皇后忽然停下步子,杨集也只得停下步伐。

“金刚奴,我有几句话想问问你。”萧皇后转过玉颜,美眸看向了杨集。

此刻正值雨后黄昏,破云而出的瑰丽霞光照耀而来,萧皇后雍美大气的云髻一支凤头金钗因为逆着光,显得熠熠流光,而玉润的玉颜恍若笼了一层梦幻的霞光,眉眼之间因带着浅笑盈盈,美眸浩渺烟波,让人好想化作一叶扁舟,在柔波中随波荡漾。耳际一缕笼起的秀发,细碎光影斑驳,而那耳垂上的珠花耳饰轻轻晃动,也似摇曳在人心上的琴音。而秀颈之下,光影顺着锁骨落在雪纺裙裳中……

这一刻,她整个人仿佛都融入了这夕阳、晚照的景致之中,显得十分美好。

杨集抬眸之间,正好看到被金色晚霞映照得美艳难言的丽人,心志也不禁有了瞬间的失神;好在杨集也不是没有见过美人的寻常人,仅只一瞬,就已定下了心神,便说道:“请嫂嫂明示。”

“金刚奴,你在对待皇族子弟、外戚子弟的时候,做得相当不错。”女性感知力本来就强,而萧皇后正盯着杨集看,所以杨集虽然反应得快,可她还是将小叔子惊艳失神的一瞬捕捉到了,心底不由闪过一抹羞恼之意:

方才,金刚奴惊艳、失神不说了,目光似乎还在往下瞄,难道他是以男人看女人的目光看自己?

不是、肯定不是,她早就“人老珠黄”了,金刚奴方才的目光肯定与那什么无关的。

萧皇后连忙将心底的恼意驱散。

事实上,她真有些冤枉杨集了。杨集在刹那间的一瞬,他是被突如其来的美好景致惊艳了,那是对美好的欣赏,而他的失神与色yù、男人想要占之心毫无关系。

他不了解萧皇后问这话是何意,只好说道:“我只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罢了,当不得嫂嫂夸赞。”

萧皇后凝着黛眉默然片刻,轻声说道:“金刚奴,萧怀静在你麾下任职的时间也不短了,其所行所为是否符合规矩?”

萧氏是书香世家,素以文道为重,导致现在几乎没有出色的将才;萧琮当家主之时,有感于大隋重军功,甚至就连尚书、宰相都要有军功,于是便让一些有学武天赋的子弟弃文学武。

萧琮倒也不是要求子弟们必须成为独当一面的将才、帅才;但起码,每个人都要顺应时势,学会一些带兵的本事、懂一些行军作战的常识。否则的话,萧家日后就算利用关系给他们安排要职,他们德不配位;这样不仅于国无利、于民无利,而且也会让萧家陷入十分被动的尴尬的窘境。

等到子弟们长大了、学有所成了,萧琮又让他们去凉州,跟着杨集和萧瑀历练,当萧瑀入朝任职以后,这些人都围拢在杨集身边,帮助杨集打理一些不太重要的事儿。

而今,萧皇后受兄长之托,便向杨集问一问他们的情况。而她问重点询问的萧怀静是萧家上下现阶段最为看好的一个,此人不但年纪最大,而且也有成为将才的潜力和天赋。

“萧怀静嘛?”杨集回想了半晌,沉吟着说道:“他在收复西海行省的战役中,立下了一些功劳;到了战役结束,他主要负责押解和看守俘虏,论功行赏之时,因功升为一名中郎将。如今,他在西海行省官署任职,跟着张须陀学习带兵的本事。”

担心萧皇后认为自己甩包袱,杨集停顿了一下,着重解释道:“嫂嫂大可放心,张须陀是一个集出色才华、良好品德于一身的无双国士,只要萧怀静用心学习,就一定可以在他身上学到真本事。之后再在战斗中淬炼两三年,萧怀静就能单独带兵打一些小规模的战役了。”

“这些我都知道。”萧皇后美眸盈盈的看着杨集,抿嘴轻笑道:“此事还多亏了你,若非是你以实战来淬炼,只怕萧怀静还在京城之中当个愣头青。”

杨集知道她是隐讳的说自己以前也是“愣头青”,心中也颇为尴尬,他故作不知,直接略过此事,说道:“我为朝廷举贤、不使沧海遗珠,一是出于公心;二是分内之责。”

萧皇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桉之后,便转了一个话题,有些担忧的说道:“金刚奴,你阿兄现在每天都因为政务忙得废寝忘食,一点都不知爱惜自己,现在年轻还好,我担心他现在过度劳累,以后吃不消。我也时时劝说,可他总以‘国事为重’来推诿,而你一言能当百句用,道理又合情合理,令他心服。改天要日多劝劝一他,让他劳逸结合,免得现在劳累于公文桉牍,他日却积劳成疾。”

其实杨集也劝了无数次,只是杨广当时是听了,过后却依然我行我素;当然了,杨广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谁让他是皇帝呢?

用杨广自己的话来说,那就是“既然是皇帝,就活该这么累!”

不过这时却不能这么说的,杨集只能顺着萧皇后的话意道:“我会的,不过我又不是时时刻刻留在京城,主要还是要靠嫂嫂劝说。”

“若他听从,我也不会这么担心了!”萧皇后抬眸眺向西天的晚霞,叹了一口气,忧心忡忡的道:“他不仅是天下之主,也是我们家的顶梁柱,为我们所有人撑起了一片瑰丽、美丽的天空,绝不能有什么事儿。”

杨集感觉这话不太好接,默然之间,忽然想到一事,提醒道:“阿兄是天下共主,日里万机,他为了千千万万个小家组成的大家庭,尽心尽力,对杨家这个小家难免有所疏忽;而嫂嫂作为后/宫之主,也当尽好自己之责才是。”

在杨集看来,萧皇后这个人,什么都好,也很聪明,让人无从挑剔。但是她由于十分信佛的缘故,导致性子也变得十分澹泊、澹然,现在除了必须出现的场合之外,她基本上就宅在宫中,连宫中事务都很少去过问,更别说其他了。

往好听里说,她是温柔贤惠,没有功利心、没有野心;如果往难听里说,则是不负责任,根本就没有尽到皇后之职、没有尽到家族主母之职。但凡她展现出独孤皇后三成心志、手腕、责任感,也不会在“史上”,被宫令魏氏夺了皇宫大权了。

关于这个魏氏,史称她在杨广身为晋王之时,便是晋王府的女官了。杨广当上皇帝以后,见她十分精明、极有能力、忠心可靠,便一步步将她提拔成宫令。

宫令这个职务是皇宫里的正一品女官,担任此职的人主要是管后宫琐事,为皇后代掌凤印;在后/宫之中,说是两人之下、万人之上亦不为过。然而杨广虽然信重魏氏、魏氏开始也很忠诚,可是他没有意识到人心会随着时势、地位发生改变,当魏氏成为宫令以后,就再也不是晋王府那个忠心耿耿的女官了。

魏氏一朝得势,便有了极大的野心,并且一步一步的把很佛系的萧皇后给架空了,导致后来很多事情,连萧皇后都得听她的;而杨广之所以在江都宫败得那么快、死得那么惨,这个魏氏堪称是“第一功臣”。

只因“史上”的江都政变发生前,杨广为了防备突然事件的发生,便挑选一千多名勇勐矫健、武艺高强的家奴为“给使”,负责皇宫的安全。可是大权在握的魏氏早就和宇文化及等人勾结在了一起,成为宇文化及“部署”在宫中的最大内应。事变当天,魏氏先是勒令全体“给使”出宫,改成宇文化及的人来值日,致使事变发生之时,宫中没有一名死士般的“给使”。而她和宇文化及的人则是打开宫门,使叛军轻而易举的进入皇宫,很快就抓住了杨广。

等到被支开的来护儿、独孤盛、沉光等将挥师来援之时,宇文化及大事已定。宇文化早早“攻克”了江都宫、抓到了杨广不说,并且还有大量时间给他部署军队,最后使他能够轻松从容将各路援军半道而击、逐个击破。

在这场政变之中,除了魏氏之外,还有很多宫廷将官直接参与了。所以杨集认为这虽然是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所致,但高大雄伟的江都宫沦陷得那么快,主管后/宫萧皇后同样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要是她“尽忠职守”,尽到宫廷主母的责任,宇文化及哪有那么多内应?魏氏哪有换防的权力?

诚然,历史因为他杨集的到来,变得面目全非;而江都宫政变与类似的大事件多半是不会发生了。但是萧皇后如果还是这么不作为,皇宫迟早变成各路势力的间谍的集中营,无一丝秘密可言。至于看似密不透风的皇宫,也会沦为事实上的处处漏“风”的破旧茅草屋。

若是真的如此,大隋王朝就算没有发生什么剧烈大动荡,只怕也会引发不少风波。

正是基于以上之虑,杨集也只好走上训嫂的道路了。

萧皇后颖悟绝伦,听了杨集的言辞,立时“闻弦歌而知雅意”,心中暗吃一惊,有些疑神疑鬼的问道:“金刚奴,难道外面有什么针对我的风言风语?”

杨集摇了摇头:“这倒没有。”

萧皇后心下稍宽,定下心神之后,复又向杨集问道:“那你为何……为何忽然这般规劝于我?”

杨集目光掠过明艳照人的萧皇后一眼,转而看向夕阳之下、十分壮美的宫殿建筑群,说道:“皇宫是大隋王朝的权力中心,拥有无数值得人们向往、眼热的权力;对于一些人来说,一旦进入皇城为官,就能成为主宰无数人性命的人上人。然则决定权在皇帝手上,他们为了在第一时间获悉皇帝的心意、喜好,了解皇帝的政治意向,往往在宫中安插内应,最常见的手段就是收买内侍、宫女。”

“要是人皆此心、人人如此,皇宫毫无秘密可言,密令尚未出宫,便已天下皆知。仅是如此还好,万一有人企图谋害皇帝,并且借助内侍、宫女之手行刺、投毒,那就不妙了。”

说到这里,杨集又盯着靴刀誓死,语如刀锋的说道:“即便不成功,但皇后作为后/宫之主、母仪天下,此事发生以后,将如何自处、如何面对皇帝?皇族和天下人又怎么看?而皇后娘家的政敌、盯着皇后位子的势力又会怎么做?”

萧皇后秀眉深锁,玉容微变。杨集最后这番话,如一把锋利的利刀,狠狠地到她心灵深处,令她几乎窒息。

抬眸看了杨集一眼,转而望着瑰丽的天空。

她似乎是在静默、反思,也似乎是什么没有;但由于她侧着玉容对着自己,杨集也猜不出她究竟听否听得进去了,不过他相信这番话的威力,以及对萧皇后所造成的震撼、冲击。

如此,足矣!

过了半晌,萧皇后一言不发,举步向前走去。

杨集无奈,只好跟进。

过了安仁殿外墙,即将进入甘露殿区域的时候,从北方彩丝院直直连接下来的抄手游廊入口,当面走来一名女官和几名宫女,身后,跟是一个除去宫装少女。

此女身段修长,风姿窈窕,身穿一袭的青色麻布衣,一条手掌宽的腰带将小蛮腰箍得盈盈一握。她走在那几名身穿华丽宫装的宫女丛中,显得格格不入、与众不同。

杨集目力极好,一眼就看到了这个特殊的存在。

这名少女秀美如画、眼横秋波,眼角隐有一颗泪痣,如梨芯的脸蛋儿白皙如玉、光洁无暇,琼鼻挺直下的菱唇形状优美丰润;不过她整个人充盈一种哀怨凄美气质,让人情不自禁涌起一股誓要保护她的感觉。

她此时肩负一个大包袱、手提一个小包袱,而旁边两名年龄稍大、姿色却逊了几分的宫女各拎一个包袱,那好像也是她的。

见状,杨集便知道她是被遣散的宫女了,不过他也不为意,这倒不是他冷漠,而是皇宫有遣散宫女的规定。

这是因为七八成宫女都是来自良家的女孩,她们被选入宫中,并不是影视作品所演绎的供帝王玩/乐,而是来皇宫打工、打杂。朝廷针对数目较多的打杂的宫女,也很人性化,未免耽搁她们婚事,所以规定宫女年纪一到,主管宫廷事务的机构便将她们遣散回家,并给予一定的俸禄。

对于无家可归、亦或是早已家破人亡的宫女,既能继续留下来;做得好了,还也可以一级级往上升。如果想出去成家,朝廷的“冰人”便会给她们说媒,给她们找的丈夫也以士兵为主;独孤皇后在世之时,就曾多次为这类宫女和光棍禁卫、光棍士兵举行过集体婚礼(史载)。

至于用来渲染昏君的特别昏庸的“后/宫佳丽三千”之论,其实是无穷的夸大其辞了;宫里的佳丽的确非常多,但远远没有达到“三千”这个恐怖地步。而帝王真正享用过的宫女实际也不多。

当然了,昏君中的个别另类昏君是例外,可以忽略不计。

遣散是正常的辞职、辞退,杨集并不意外,让他意外的是这个少女不但年纪小、十分漂亮,而且看她带着包袱的样子,也不是犯了错事的模样,这怎么就被遣散了呢?

若是真的要遣散,也当是另外那几个才对啊!难道因为太漂亮不成?

就在他心念电转之际,一行人远远向萧皇后屈膝行礼,口中娇呼道:“见过皇后。”

“免礼!”萧皇后走到近处,也发现了那个特殊少女,她心中也像杨集那般奇怪,向那名女官问了一句:“此女多大了?是何方人士?”

“禀皇后,此女十六,名叫侯巧文。”女官说道:“侯氏女祖籍武安郡,其长辈后来迁入关中定居,但由于家道中落、父母不在、兄嫂苛待,她实在无法生存之下,便在宫廷张榜募集宫女之时离家应征;入宫以后,当了华容夫人的女史。”

听了女官这番详细的介绍,杨集只能在心中感叹:这又是一出外人不知、自家清楚的家庭伦理悲剧。

“未到遣散年纪,为何将她遣散?”萧皇后见那少女楚楚可怜,我见犹怜,忍不住又问一句。

这名女官的职位比较高,她是认识杨集的,闻言便看了杨集一眼,然后说道:“禀皇后,圣人因卫王功勋卓着、忠于国事,每日通宵达旦、操劳公务,特赐侯氏入府,照料起居,此外,授予七品诰命、入皇族族谱。”

“赐给我?”杨集如遭雷殛,一时间呆若木鸡。

“正是赐给大王!”女官很确定的点了点头:“我们正要将她送去王府呢。”

杨集懵了,他以为杨广只是说说而已,没想到杨广真的让他当开花散叶的种“玛”,而且这么快,竟然就让这个侯氏女入了宗谱。

你妹啊!杨广这分明就是怕他不要、不愿当种“玛”,直接就来了个无法改变的既成事实。

难怪他总觉得杨广不对劲,有针对自己的阴谋。和着说,一切都在这儿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