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隋主沉浮 > 第759章:遇到杨集,裴矩也崩溃

大隋主沉浮 第759章:遇到杨集,裴矩也崩溃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7 00:36:38 来源:笔趣阁

一直冷眼旁观的卢赤松、卢长谐“给我押上来”这五个字之时,不自禁相顾一眼,看到彼此眼中的震撼和震惊之色。很显然,他们已经意识到杨集是真的打算杀了,杀几个官员倒是这有没什么,很多人都可以做到,但问题是大隋律法非常严苛!庸

大隋王朝虽然战争不断、对贪官污吏毫不手软,可是杨坚在世之时,却又十分重视生命、十分讲规则。他命人编撰的《开皇律》将原来的宫刑、车裂、枭首等残酷刑法尽数废除,还减去死罪八十一条、流罪一百五十四条,徒、杖等罪一千余条。同时还规定官员犯罪之时,先是大理寺负责案件审判、再由御史台负责监察大理寺审案、刑部负责复核。如果是死刑的话,必须经“三奏”才能处决死刑。

此外,杨坚防止地方要员制造冤假错案、擅杀异己,还下诏“天下死罪,诸州不得便决,皆令大理复治。”谁胆敢“便决”,先抵了命再说其他。

当初大名鼎鼎酷吏燕荣,哪怕远离关中、前到幽州任职,却也慑于律法之威,不敢有丝毫违规,当他处罚“人犯”之时,每次只敢按照规定鞭打十鞭。但是尽管如此,可最后还是难逃一死。由此可见杨坚执法之严。

大隋王朝也正是因为杨坚在位的二十多年之内,让一批又一批粗暴执法的野蛮官员抵命,才使那些动不动就拔刀子官员规矩起来。大隋秩序才有了今天的规矩、今天的安定。杨坚虽然因此落下了“刻薄”、薄待功臣之名,可是先后遭到燕荣、元弘嗣荼毒的包括卢氏在内的幽州人,又有谁不感激执法严明、铁面无私的杨坚?而当今皇帝杨广也继承了他父亲的“刻薄”一面,对于犯事的官员比他父亲更狠。

可是杨集呢?他此时已经位极人臣、功高震主了,现在竟然打算擅自杀官,难道不怕皇帝和一些重臣借题发挥?

两人不由向裴矩看去,却发现他泰然自若、淡然处之。

事实上,裴矩也觉得有些不妥,不过元弘礼、晋文衍等要员都被杨集杀了,区区几个县级又算得了什么?再说了,这些贪官污吏就是欠收拾,得治,得有狠人来治。庸

就在这个时候,远处有人高喊道:“高县令来了。”

人山人海、人声鼎沸的义仓四周慢慢安静下来。

未几,就看到蓟县县令高烈、县丞姬堂、主薄杜业、县尉李经、功曹王解等等官员在侍卫的看护下,行色匆匆的向义仓广场走来。

侍卫们像赶鸭子一样,把他们驱逐到杨集马车之前,高烈是渤海高氏子弟,稍有几分胆色,尽管怕得要死,可他还是定下心神,向杨集一揖及地,口中道:“下官蓟县县令高烈,见过大王……”

杨集看着这个人模狗样的县令,冷冷的说道:“本王现在以河北行台尚书令、辽东行军大总管的身份命令你打开义仓,让百姓验看。”

高烈心里“咯噔”一下,一脸煞白。

杨集见到高烈沉吟不语、一脸惶恐,冷冷的问道:“高县令有难言之隐,还是认为本王没有打开权义仓的权力?”庸

“这个……这个……”高烈吓得脸色苍白,嘴唇嗫嚅着不知说什么为好,刚才的镇定消失得无影无踪浑然不见。

“高县令,将义仓打开吧!本王要亲自勘察存粮数目。”杨集又催了一句。

“大王,钥匙不在下官身上。”高烈等人一大早就就被控制住了,当杨集传出盗粮则杀的消息,他们已经吓晕过去了一次又一次,不过他们虽然知道难逃罪责,却仍旧存着一丝侥幸之心,不敢打开这道通向地狱之门。

杨集在凉州当了四五年大官,期间见过无数个低层官员和军官,对方是因为敬畏紧张而诚惶诚恐、还是因为行不法之事而诚惶诚恐,他多数都能分辨出来,当下说道:“那好,本王派人去县衙取来钥匙、顺带把义仓账目取来验查。”

高烈一下子就瘫在地上了。

账目?

哪里用得着看账目?因为杨集下令士兵撕下封条、撬开锁、打开义仓大门,入内验看的士兵就发现整座义仓各个粮窖无一粒粮食。庸

“禀报大王,东仓区空空荡荡,不剩一粒粮。”

“禀报大王,西仓区空无一粮。”

“禀报大王,北仓区无粮!”

“禀报大王,南仓区无粮!”

随着士兵一一回报,高烈彻底崩溃了,他“噗通”一声跌坐在地,双目无神、失魂落魄。

饶是杨集冷静,心中也有准备,可他还是被激怒了,官场中的有一些黑暗其实都得到了所有人的默认,比如说倒卖粮食之事,虽然不合情理不合法度,但是贪官污吏的确是解决了朝廷之忧、解决百姓缺粮之忧,同时也让粮库中的粮食得到翻新、不至于发霉发烂,所以只要对方及时把‘借走’的粮食补上,朝廷上下都是睁一眼闭一眼。但是像幽州做得这么彻底的,却是前无古人的‘壮举’。

“来人!”杨集一声大喝,数十名亲卫立刻上前。庸

杨集指着眼前这帮贪官污吏道:“将这些狗官及其全家都给我斩了,人头悬在城门口示众。”

“喏!”侍卫们大声应命。

杨集大声说道:“朱粲。”

杨集尤不解恨,将朱大厨叫了过来,大声吩咐道:“将狗官们的人皮剥下、填上稻草,再让士兵分别送去各郡各县展示,胆敢贪污义仓粮食者,以此效尤!”

“喏!”朱粲拱手一礼,兴奋的应了一声,目光不由自主的看向吓瘫的一群贪官污吏,考虑着如何下手能够得到一张完整的皮。

看到侍卫已经把贪官污吏押解到前面排成一排,正在等候自己的命令,杨集高举着手,厉喝道:“行刑!”

转眼之间,刀光闪烁,三十多颗人头遍地乱滚,一腔腔滚烫的鲜血从脖子里直喷而出,犹如三十多条喷泉齐射,场面异常壮观壮烈,血腥气也弥漫着义仓广场。庸

全场气氛至此,也达到了顶点。

所有百姓皆有大快人心之感,“替天行道”、“杀得痛快”等呼喊声在数万的人群之中此起彼伏、震耳欲聋。

“走吧!”裴矩是带过兵打过仗统帅,心知一些武将因为过度杀戮而产生一股可怕情绪,杀戮会这种人产生一股莫名的畅快之感,以至于沉迷杀伐,慢慢陷入疯狂;而燕荣就是最为典型的例子,他在变成酷吏之前,其实是一名合格厉害的统帅,但是战争停止之后,便无所适从和暴躁起来,无论做什么,一切都以打杀为重。

他也有点担心杨集变成这样的人,于是想从杨集脸上看出一点异样表情,但是至始至终,杨集只有对贪官污吏的愤怒,除此之外,好像再也没有任何的异样情绪。这也让裴矩明白杨集不是为杀戮而杀、不是因为嗜杀而杀、更不是因为派系斗争所致。

他就是彻头彻尾的法家狂徒、大隋律法尊严的维护者、大隋江山的守护神。谁犯了事、谁做了不利于大隋王朝之事,他就砍谁。

卢长谐默然点头。

经过这一杀,卢长谐感觉杨集比他想象的更厉害、更果断,他甚至觉得就算没有他们卢家帮忙,杨集一样成为幽州官场、元氏渔阳系的噩梦,他们的存在根本就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锦上添花。庸

杨集事务繁忙,并没有在义仓逗留,再一次向百姓承诺追回粮款、分钱到户之后,便回了涿郡郡府,召集官员一起议事。

见裴矩身穿常服,杨集也不以为意;他就料到裴老怪不会安安静静的呆在官邸之中,看他这种装束,显然也是去看热闹了。

正当他要开口说话之时,薛万淑大步从外间而来,面色肃然的抱拳道:“大王,主管幽州行当刑法的温芮,悬梁自缢在偏堂,仵作还在验尸。”

此言一出,堂上众人心头都是一震,民曹刘武似是意识到自己必死无疑,于昨天后半夜上吊自杀了,而今天,竟然又死了一个?

裴矩面色黑如锅底,现在又死了一个,事情似乎有些不寻常,这些被扣留下来做事的人,明显知道自己就算不被国法处死,家法也饶不过他们,所以刘武和温芮干脆一死了之。

他们扛了一切罪责,其家族就能置身事外,而他们本人虽然死了、扛下了一切,可他们却成了家族里的“忠烈”,他们的父母妻儿也会受到特殊照顾。然而遗憾的是,他们似乎想多了,只因高高在上的杨集是提出前查二十年的人物,他怎么可能就此罢休?若是杨集查出他们有卖国之举,其家族照样把他们的家小送上断头台。庸

他们是死是活,裴矩一点都不在乎,但是杨集这个杀星一回来,就召集大家议事,显然是准备一查到底。如果当真如此,幽州全境几乎都陷入无官、无官府的窘境,到时候,事务也就多了;而幽州州府那些官员如果一个二个都自杀了,整个幽州就瘫痪了。

“义仓一案不仅是盗窃粮食那么简单,还关系到通敌卖国、东征高句丽战果。他们如果以为一死万事休、一死就能逃脱罪责,那当真是可笑可悲之极。”杨集冷哼一声,向张慧宝吩咐道:“张长史,立刻以我河北道行台尚书令的名义向各郡各县传令,就说我杨集自今天起,接下幽州军、政、民、财一应要务。接下来,将对各郡各县义仓进行彻查。凡是涉案者,不论大小官员,全部抓来弄死。”

昨天晚上,杨集视义仓大案为“定时炸弹”,生怕炸得整个幽州一片动荡,不敢一下子就在全境彻查,便一边等军队、一边用蓟县作为试验点,以此观看百姓们的反应。

如今从百姓们的反应来看,朝廷和官府的信用在幽州相当不错,只要自己承诺把粮食追缴回来、并以钱的补偿到位,百姓们的情绪就能稳定下去,根本用不着军队镇压。至于朝廷和官府的信用,也会因为成功的“公关危机”,不跌反涨。

裴矩越来越觉得不务正业了,于是说道:“正如大王所言,大隋最不缺的就是想当官的人,我们把这帮贪官污吏弄死干净,的确是让很多预备官员欢欣若狂。但是贪官污吏诚然该死,若是这般一查到底,幽州官府就瘫痪了,如果地方出什么事,谁来处理?”

“百姓没有那么复杂心思,他们只要有吃有穿,只要冤屈得到申张,就不会闹事、就不会去找官府。”杨集瞥了裴矩一眼,又说道:“再说了,我在涿郡坐镇,谁敢搞事?”

“理是如此,但我们是来打仗的!”裴矩觉得杨集太不务正业了,语重心长的着重强调、着重提醒道:“大王,我们一切当以打赢敌人为重。”庸

“我当然知道一切当以打赢敌人为重。但是后方如果不稳,我们又如何打得赢对手?所以我现在就是为了打赢敌人做准备。”杨集振振有辞的说道:“放心好了,有我在,幽州乱不了。”

“前方战事不管了?仗不打了?”裴矩郁闷得无以复加。

“既管、也打!但用不着事事都让我上战场吧?”杨集说道:“我认为杨义臣的军事水平就比我强,如果我在幽州耽搁了,他代我当主帅就行了。”

“……”裴矩懒得说话了,他此时此刻,终于体会到高颎的难处和心态了。

高颎在仁寿年间当过杨集的属下,可是回朝之后,他虽然还是要把女儿嫁给杨集、但却死活都不肯与杨集合作、共事了;据说是杨集太任性,无论是干什么他都不讲章法,他想到什么就要干什么。就拿现在来说,他竟然与幽州官场扛上了,然而搞死高句丽这个大业主业,他好像已经抛到九霄云外。

与这样乱来又会蛊惑人、又能说的主帅共事,太没有安全感了,搞不好的话,被他给拖入万劫不复的泥淖之中。更要命的是杨集身边的人,个个都像他这等离谱。

这也难怪高颎怕了他。庸

要是再让杨集这么搞下去,裴矩严重怀疑自己活不到辽东,更别说是捞军功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