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隋主沉浮 > 第776章:战云密布,将星闪烁

大隋主沉浮 第776章:战云密布,将星闪烁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7 00:36:38 来源:笔趣阁

辽东郡下辖五县,除了原有的位于辽水干流西岸的东山县,另外四个县建立于契丹的地盘之上,此四县以河流走向为界,辽水上游的弱洛水北岸为大安县,弱洛水以南、滥真水以东为黄龙县,滥真水和托纥臣水之间是朝阳县,而托纥臣水以西则赤峰县。徚

随着高句丽重兵压境,战争的紧张气息笼罩了整个辽东郡,东山县和黄龙县与高句丽隔着辽水干流这条天然防御线,安全自是无忧,而赤峰县、朝阳县又处于内地,安全也有保障,而大安县位于弱洛水以北,其北部是南室韦、西部是霫族,东方则是“粟末靺鞨献给”大隋的漠州郡了。辽东大安县和漠州中北部地区共享辽东平原北部大地,其东边没有什么天险可守,所以郡守令大安县百姓、牧民迁往南方的黄龙县。

至于大安县以东的漠州郡继续向南延伸数十里之后,才与高句丽全面接壤,而两国的陆上边界线也都在漠州;现在两国以“南夫余城—金山城—银城—多伐岳”为准,不过这条线以南的二十里战争之前分属四城管辖,而且还被“粟末靺鞨攻克”并献给大隋王朝了,所以两国的正式边境线是在四座城池南方二十里外,并不是城池边缘,只不过为了便于记载,才以此为名。

裴矩当初奉命与高句丽和谈之时,约定双方军队各退十里,高句丽军队是遵守了,其兵力也主要部署在这条边界线南十里,可是乔装成贼寇的高句丽军可管不了这么多,他们时不时入侵北方的大隋国土。

这也就是说,大隋王朝的压力主要集中在宇文述为首的漠州都护府,不过随着来援的隋军“主力”都集中在东山县通定城之后,高元做出了相应的改变,他为了防止隋军渡河,便紧急调走十万大军,这才使宇文述压力大减。

时间到了大业三年五月下旬,辽东天空一碧如洗、晴空万里,一望无垠的草原上翠色盎然,鲜嫩的百草丛中绽放着一朵朵、一丛丛五颜六色的朵花朵,使草原仿佛是一张色彩鲜艳的毯子似的。

清风吹过,散见牛羊。

在弱洛水以北的草原上,分布着一座一望无际的大营,大营依河而建,浩大营盘绵延十多里,旌旗林立、格外宏伟。军营以西,则是一座座巨大的粮仓和军资大营。徚

接连两岸的是一架架宽阔的浮桥,杨集在浮桥上远眺军营,眼前的军营就如同一栋城堡一样。

想着这城堡里的精兵精兵猛都归他指挥、想着史上四代皇帝才能歼灭高句丽将在自己手中灰飞烟灭,杨集只是想想就觉得豪气万丈、意气风发。

“大王!宇文述副总管等人前来迎接了!”骑马跟在杨集身边的内史侍郎韦津。

韦津是名将韦孝宽第六子,今年四十五岁,他长得身材魁梧、相貌堂堂,同时也是一名文武双全的儒将,既文才出众、也能带兵打仗,而且十分正直,除了内史侍郎这个实职,还有武阳郡公之爵。

他以前是兖州州牧府司马、杨纶的得力干将,等到杨纶调往冀州,在军改期间,杨广任命韦津为弘农太守,让他守住出入关中这个十分重要的门户,之后不到两年时间,又提拔他为内史侍郎。

从某种程度上说,杨广是准备将韦津培养成苏威的接班人、即是代表关中士族利益那个相位;之所以如此,一是因为苏威今年已经六十六岁了,精力大不如以往;二是苏威窃居高位,但是他却占着茅坑不拉屎,无论做什么都抱着和稀泥、不愿承担的态度,当他与高颎、杨雄、裴矩、张衡、萧玚、长孙炽等人一比,显得格外耀眼、格外让杨广不满。不过苏威虽然滑不溜手,可他终究是从宇文护时代一直混到现在的精明的不倒翁;自打韦津被任命为内史侍郎以后,便意识到杨广的用意,他好像担心杨广立刻把他撤换,于是一扫以往懒政庸政怠政之风,变得异常勤快和负责起来。

而韦津这一次是杨广派给杨集的河北行台左仆射、辽东道行军长史,专门负责东路军的粮草后勤、军务等事宜。徚

简而言之,东路军的吃喝拉撒,军功、伤亡、奖励、抚恤等事都要由他负责登记、核实。

杨集目光眺望前方,果然看到宇文述正领着数十名文武向他们这边迎来,连忙策马走下了浮桥,向对岸走去。

这些文武多数是是熟悉面孔,除了宇文述、杨义臣、崔弘升、于仲文五名行军副总管,还有阴世师、王行本、幽州军司马韩洪、漠州副都护达奚景、辽东司马段德操、辽东长史皇甫无逸、黄龙县令杨元弘、粟末靺鞨首领突地稽、奚族度稽部酋长度稽边、奚族处和酋长处和洛、奚族奥失部酋长木托尔、奚族元俟折部酋长贺比柯等等;而杨集带来的凉州系将领就更多了。

“末将参见大王!”宇文述纵身下马,向已然下马的杨集行了一礼,他是漠州大都护,而漠州都护府包括了漠州和辽东两郡,所以他是这里的东道主;一定程度上说,他在这场战役中的的地位比杨纶、李景、杨义臣、崔弘升、于仲文高。

“宇文将军无需多礼、无须多礼!”杨集一手将宇文述扶了起来,笑着说道:“营盘水陆相通、井然有序、垒垒相互、可攻可守。只看如同城堡一样的营盘,便知宇文将军胸中韬略尤胜以往呐!”

宇文述面色带喜意的作揖道:“大王过奖了!”

宇文述这个人无比贪婪,身上有着诸多毛病,可他的确是一员智勇兼备的名将,打仗的水平毋庸置疑。只不过大隋王朝名将辈出,使他在杨坚时代只是一个小人物,几乎没有什么地位,而到了大业朝,又因为与杨集斗来斗去的缘故,致使远不如史上那般辉煌。徚

在宇文述身边是一名头发花苍、精神抖擞的大将,杨集主动拱手道:“有韩将军相助,谅那高句丽贼子不日便可破去。”

老将名叫韩洪,乃是韩擒虎的三弟、李靖的舅舅,亦是一名智勇双全的名将,杨坚还是北周丞相的时候,他随韦孝宽大破尉迟迥,加上开府,封甘棠县侯,大隋王朝立国后,进爵为甘棠开国郡公。平陈之战时,以行军总管之职立下赫赫功勋。及陈平,杨广为了向陈朝降将、降臣示威,便率从在蒋山办了一场大型狩猎活动,时有猛虎受惊发威,陈朝诸将尽皆畏惧,当老虎冲向淡然的杨广之时,身边的韩洪十分淡定的上去杀死那头猛虎,观看的陈朝诸将尽皆叹服。战后,杨坚以功加封他为柱国,拜蒋州刺史、廉州。

开皇末,突厥屡为边患,朝廷任命韩洪为马邑总管,督并北诸军事。有一次步迦可汗挥十五万大军来犯,韩洪和刘隆、李靖的兄长李端率领一万步骑拒之。隋军在恒安道寡不敌众,陷入突厥重重包围之中,韩洪和刘隆、李端四面搏战、身被重创、杀出重围,突厥大军畏之如虎,泣而退之。

然而这名大将亦是一个生不逢时的人,他在家,被光芒万丈的长兄韩擒虎、二兄韩僧寿压制得星光暗淡;在国,更是活生生被众多名帅、名将反衬成一个普普通通、籍籍无名的人物。

韩洪虽已头发花白,看着比保养得宜的宇文述老,但是他的实际年纪只有五十六岁,比他那个左骁卫大将军二兄韩僧寿还小三岁;他精神熠熠、气势凌人,一双目光更是精芒闪烁,闻言立刻抱拳道:“大王客气了,末将此番便是奉李刺史之命前来北方助战,但凡大王有令,末将定然竭尽全力助大王荡平贼寇。”

“好!改日就要让那高句丽贼子见识韩将军本事。”杨集知道老将一般都不服老,对于“老将军”之类的敬称特别敏感、反感,便没有称呼他为“韩老将军”;不过韩洪身材魁梧,精气神也一点都不像一个老人,显然他从未放下武艺。

杨集下一步来到粟末靺鞨大酋长突地稽面前,笑着说道:“突地将军,我们一别已是两年之久,今日再见,又将并肩作战,着实是不胜之喜,我听说你与宇文将军、奚达将军多次歼灭入境贼子,可喜可贺!”徚

突地稽率众内附后,杨广授予他为金紫光禄大夫、漠州太守、漠州副都护,封扶余侯,不久前更是因为多次击败高句丽军,于是杨广又封他为右翊卫将军,这算是晋升得相当快的人物了。当然了,这固然与他个人的功绩有关,但更多的却是杨广以他为楷模,给其他异族竖立一个榜样。

“大王过奖了,末将微末之功,实不足论。当年若无大王,早已身死族灭,又哪有今天之功?”突地稽闻言连忙拱手道:“然末将当初在漠州坐镇,而大王又因为新任务离开,至今还没来得及当面感激大王之恩,末将煞是惭愧!”

当年杨集攻伐契丹之时,渊子游为了给高句丽扩展战略纵深,便打算进占现在的大安县境,将大隋拦在弱洛水南岸,然而粟末靺鞨成了这个战略的拦路虎,便让他的儿子渊太祚率领大军对粟末靺鞨展开了雷霆万钧一般的猛攻,然而粟末靺鞨韧劲十足,渊太祚又用兵不当,迟迟攻克不下北夫余城,这才有了后来之战。

对于当时粟末靺鞨而言,差点就被高句丽灭族,所以在突地稽看来,若无杨集率军解救,他们早就灭种了。更让他佩服得五体投地的是杨集几乎没有用什么兵,仅只一招烈火焚城,都把高句丽主力大军烧了个干净,而后更是举重若轻的拿下了辽东平原北部。

在那场战役中,杨集所表现出来的军事素养、文治武功,令他仰慕至极。

杨集哈哈一笑,又向达奚景走去。

在场的数十名大小将领、文官,没有一人是废物,几乎每个人经历过战场的磨砺,都在自己的职务上立下了军功,便是杨元弘这样的文官,他与在与高句丽军对峙期间,也立下了军功。徚

杨集挨个叫出了他们的名字,并一一肯定了他们为大隋王朝所立之功;一番寒暄下来,每个人都是容光焕发,倍感荣耀。

见状,便是行军司马裴矩也是大为叹服,在朝堂之上,人人都说他裴矩八面玲珑、老奸巨滑,谁能想到刚在幽州大开杀戒、无比刚硬的杨集到了军中之后,其所表现出来圆滑,竟然比他裴矩有过之而无不及。

若不是亲眼所风、亲耳听见,谁信?

与每个人打了个照面之后,杨集来到众人之前,朗声说道:“高句丽确实势大,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绝对比他们更强!为何?因为诸位将军都有有流传后世、青史留名的赫赫战功;比起龟缩一隅、东拼西凑出来的高句丽将军们,诸位更懂战争、更会打仗、更知道如何随机应变的打赢对方,我军百战之师有了诸位的率领势必如虎添翼……在接下来战役之中,能否继续谱写荣耀、能否再创辉煌、能否以微小的代价歼灭敌军,全看我们每个人的表现。所以我希望大家同心协力、群策群力、一同对敌。”

数十名将领轰然道:“末将愿听大王号令!”

看着意气飞扬、豪气干云的杨集,韩洪心中叹服“果真是英雄出少年,看来圣人是多虑了!”

杨广虽然知道杨集有足够的军功、有足够的地位和权力,可是杨集毕竟年纪小,以前率领的将军,多数得他自己一手提拔出来的人,自然不存在将帅不和、将不遵帅命问题。而这一次,却有一个与他关系非常僵硬的宇文述,而宇文述要功绩有功绩、要资历有资历,如果他借机为难杨集,导致将帅失和,必然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徚

为了避免这种发生,杨广特地给韩洪写了封书信,让韩洪居中配合、居中调和,劝说同为平陈大将的宇文述以大局为重。然而杨集初来乍到,便以和风细雨的手段得到众将认可和支持。他在感叹之余,亦是佩服之极,心说卫王年纪轻轻就能取得如此战功战绩,除了会打、能打之外,还有着常人莫及人格魅力,这也难怪外甥推崇倍至。

众人又与裴矩、韦津一一见礼后,宇文述肃然拱手道:“大王、裴相、韦长史,请入营再叙!”

“请!”杨集笑着点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