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隋主沉浮 > 第779章:高元受制于人

大隋主沉浮 第779章:高元受制于人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7 00:36:38 来源:笔趣阁

自古征战,后勤物资都是重中之中,纵观杨广第一次高句丽之战,分明也是吸取开皇年间仓促远征高句丽的教训,他光是在战前的准备,就足有一年多的时间,而杨集这一次,实际上与开皇年间那一战差别不大,因为他如同当初的杨谅的一样,被杨广赶鸭子上架的,现在不说没有像样的水师了,便是粮食都是自己去想办法。如今,关陇贵族各大门阀虽然纷纷将粮草、药材运来辽东,可是时间和运力都有限,所以一半以上的物资还有路上。鄙

军事会议上,杨集将东路军的后勤、辎重、军务尽数托付给了长史韦津,这不仅仅只是因为韦津刚正不阿、办事稳妥、心思细腻,重要的是他在关中拥有非凡的名声和影响力。由他全力接管后勤,远比杨集的人更有效,而且还不用担心他弄虚作假、贪墨不法,可谓是两全其美。

可是尽管如此,杨集在接下来几天时间里,仍旧忙得团团转,成天带着幕僚团和各军大将分析前方斥候送来的军情、分析高句丽各城的战略价值和意义、分析高元在各城部署兵力多寡的深意。得出结果后,又根据敌军部署情况,做到己方的军事部署、分派任务。

傍晚,杨集从军营回到寝帐,简单用过晚膳之后,坐在前帐观看杨广发来书信;信上,杨广不但肯定了杨集在幽州的作为,但也说明了他惩罚杨集的无奈之处。

对此,杨集倒是十分理解,杨广毕竟是皇帝,若不严惩自己一番,实在无法向大隋官场交待,否则开了一个坏的头,日后就会相当难办。而且这所谓的严惩,实则是风声大雨点小、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只因撤掉的职务都是他在中枢兼任的,所降的职务也仅仅只是文武散官罢了,对他的权力半点影响都没有。

以他在幽州的所做所为,若是当真追究下去,砍头都是应该的,而杨广在事态扩大前就“严惩”了他,实际已经是一种莫大的维护了;若是拖上几天,受制于势的杨广更难办,而他最后失去的职务就不仅仅只是检校兵部侍郎、检校左翊卫上将军了。

看完这一封,又拆了另一封阅读,上面的内容却是说赵郡李氏和清河崔氏在冀州官场的妥协、太原王氏在并州北部官场的妥协,以及朝廷正式将规避制和轮换制推广于幽州、冀州、并州之事。

杨集将书信递给了郝瑗,笑着说道:“圣人这次借势、用势非常及时,比我们预计的,还要快、还要胜利。”鄙

郝瑗看完书信,又传给了旁边的凌敬,向杨集说道:“大王说得是。只不过圣人对冀州、并州官场洗清毕竟是妥协而来,这也使得清洗不能像凉州那么彻底,要想达到凉州那一步,必将花费很多时间。”

皇帝在冀州、并州采用的是逐步整合之策,先将三大名门外围势力清除、名门子弟调往他处,生生将合纵连横的山东名门从强势赶到角落里,最终困守孤城,而后借助规避制和轮换制成功进入其中,削弱名门世家对官场的影响和控制,让中小世家、寒门看到自己崛起的希望,从而一步步聚拢到皇帝身边来。

就大局谋划上说,皇帝此法最大的好处就是稳,比杨集在凉州的强势拔除风波小,但是留下的变数实在太大了,只要一不小心或者坚持不下去,那就是无用功。

只不过杨集能在凉州获得巨大成功,一是因为凉州没有什么大世家门阀,而地方豪强又都犯下各种罪孽,他能煽动民意来将对方一举拔除。二是当时的凉州外有突厥、吐谷浑威胁;内有党项和马贼作乱,而伊吾、庭州、西州、鄯善、且末等地又是他一刀一枪为大隋打出来的地盘,所以杨集才能完全不受内部干扰的情况下,进行大刀阔斧的变革。

其他地方虽然没有凉州全面改变的先天条件,可是也不是说不能借鉴和推广,实际上杨广也在大世家门阀兼顾不到的交州和雍州北部、益州南部、幽州东部推广凉州新政,而且经过几年时间的坚持,也取得了成功。

但是世家门阀林立的地方的情况完全不一样,因为名门世家背后的人脉和影响力强大得可怕,这种东西虽然摸不着、看不见,但却真实存在着、影响着各地,而且极难根除。毫不客气的讲,只要他们有一人没有搬离大本营,就能利用家族的影响力和名望将新官收为己用,然后再用这些收买到的新官去其他地方建立属于他们的法则。

一旦他们成功了,他们对天下的影响力远比现在大、远比现在隐密!而他们得到的东西,也比现在多。鄙

“确实如此!”杨集却是比较看得开,他喝了一口凉茶,颇为乐观的向郝瑗说道:“世家门阀根深蒂固,影响着天下各行各业,急切之间的确很难打破这个牢笼。可是大隋王朝早在先帝时期就已经打开了变革大门,无论是圣人也好、日后登基的太子也罢,都只能顺着这条路去走。”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将变革的火种扩大开去;只要百姓都知道变革和新政的好处,他们就会期盼变革、就会期盼新政。在这种要求变革的时代洪流面前,世家门阀哪怕再不愿承认、再反对,他们也知道乃是大势所趋,谁敢反抗谁就是违背大势、违背民意,谁就会变革的洪流冲垮。”

人一生下来就有三六九等,无论是哪个时代都一样,就算是在倡导人人平等的时代也不例外,只不过没有大隋王朝这么泾渭分明而已。想要让阶级完全消灭,那根本就是无法实现在梦,区别的,仅仅只是全新的阶级取代旧有阶级而已。但随着时势的变化,新的阶段又会变成旧的,而新生的又会将旧的推翻掉。

于现在的大隋王朝而言,旧有的阶级和秩序不但不适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了、也不符合皇族的利益。既然时势如此,杨集不管是了为自己、还是为了推动时代发展,都要将这个旧有的秩序打破,若不将之打破、打倒,不但不利于民族进行,而且自己也要完蛋。至于未来能够走到哪一步,却是与杨集无关了。

“大王所言甚是。”凌敬微笑着点了点头。

“我倒是想起还有其他方法来加快变革的速度了。”杨集沉吟半晌,眼中忽然闪烁着莫名的光彩:“幽州里的辽东、漠州、饶乐州、燕郡、柳城五郡早已执行凉州新政,之所以没有推广全境,是因为涿郡、安乐等郡的官场没有具体这个条件。如今的幽州官场被我杀得一空,已经具备大变革的基础。而薛世雄是涿郡太守、萧时文又自荐为幽州长史,我如果让他们在幽州全面推广凉州新政的话,你们说会不会又影响到冀州和并州?”

说着说着,杨集嘴角牵起一抹坏坏的笑容。鄙

郝瑗和凌敬相顾一眼,前者想了想道:“薛太守是武将出身,可能考虑不了这么多、这么长远,可萧时文深度参与凉州变革、又是变革的坚定支持者,当他向圣人自荐为官之时,恐怕心中已经有了类似的想法。只是幽州毕竟与凉州不同,他想要推广摊丁入亩等制的话,肯定也是困难重重。不过若他当真做了的话,一定对冀州、并州造成巨大影响。”

凌敬却是笑着说道:“那是他萧时文的困难,不是我们的困难,我们要做的就是推波助澜,全力支持。若是错过这个大好时机,日后将会比前更难推广,而冀州的刘权和王威、梁默、李琼、柳武建,也将无所作为。”

停顿了一下,凌敬又说道:“河间郡太守拓跋诚以及郡府官员都被拿下了,这也让河间具备了变革的基础。刘、王、李、柳等人中的任何一人如果能够当上太守,那么既能执行新政、也能和幽州连成一片。重要是河间属于冀州,如果新政得以在此执行,那么对冀州其他各郡的影响势必更大、更快。”

“敬之说得不错。”杨集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杨广让刘权和王威、梁默、李琼、柳武建等人在冀州任职,目的就是推广新政,只不过一直没有机会,而杨广又需要借助山东士族来制衡关陇贵族,这便导致他们的作用迟迟发挥不出来。

他想了一会儿,又问道:“刘权等人比较起来,你们认为谁更适合当这河间郡守?”

郝瑗思索片刻,说道:“李琼、柳武建是武将出身,他们虽是当过太守,可机变不足、对新政的理解也不透彻;我以为刘权和王威、梁默都可以;如果可以的话,刘权可为太守、王威可为长史,两者配合,必将威力倍增,同时也知道如何去配合幽州的萧时文。”

“好,我立刻就给圣人写信,让他充分利用这个良机。”杨集说完,又向两人吩咐道:“你们以我的名义,分别给萧时文、刘权各写一封信,让他们做好准备。”鄙

“遵命!”郝瑗、凌敬拱手应命。

地缘决定政治这条政治哲学,不仅适用中原,而且也适用于高句丽。高句丽国内势力受大山大河隔绝,经过长达千年时间的相互兼并,最终形成十分牢固的涓奴、绝奴、顺奴、灌奴、桂娄五部,由于五部掌控的地盘各据一方,故而又被称为东部、西部、南部、北部、内部。这五个顽固的大部在长期的权力斗争过程中,各自抱团取暖,又演变成南北两大政治集团;两者以鸭渌水为界,北方属于渊氏集团,南方属于高氏集团。

高丽句君王把都城从鸭渌水北岸的国内城迁到南方的平壤城的目的,其实和杨广迁都一样,都是为了摆脱自己控制不了的势力、都是为了跳出对方的包围圈,只有自身安全了,才能展开后续的改革、才能剪除威胁王权的渊氏集团。

高句丽现在有一个京城、两个陪都,京城为南方的平壤城,陪都是中间的国内城和北方的辽东城。

辽东城是北方的中心,同时也是汉朝的襄平城;高句丽尽占辽东平原以后,将襄平城更名为辽东城,并且重新扩建。

如今的辽东城呈四方形、城周四十里,有东、南、西三座城门,整体规模宏伟、高大坚固、易守难攻。此城内部和都城平壤一样,由里外两重城垣隔为内城和瓮城。鄙

在辽东城金碧辉煌的行宫内,高句丽国王高元站在窗前,目光望着墙壁上的舆图。

高元年过五十,长得身材魁梧、极为壮实,眉宇间的王者之气不怒自威,他是平原王高阳成之子,565年被立为太子,590年平原王死后继承了高句丽的国君之位,继位之初,他主动向大隋称臣,受杨坚册封为开府仪同三司、辽东郡公,坐稳国君之位后,高元又向隋朝提出要求,希望杨坚升其为王,对此要求,杨坚也答应了。然而高元将杨坚的仁义视为软弱,以为大隋在突厥汗国的威胁之下,不敢拿自己如何,于是在598年(开皇十八年)亲率高句丽联军侵扰大隋王朝。

此举既是为高句丽拓展国土,同时也是在北方塑造自己的名望和权威,要是成功将势力扩张到辽水西岸,就能用自身战功来盖过渊氏。但隋朝的强势出乎意料,再加上渊氏集团又抱着冷眼旁观、袖手旁观的态度,高元只好向大隋惶恐请罪,自称“辽东粪土臣元”。

此之以后,偷鸡不着蚀把米的高元在北方的影响力和名望江河日下,更是沦为渊氏集团内部所传颂的笑料、笑柄。

高元虽然对渊氏集团、渊氏异常不满,可是心里也很明白,双方只有抱成一团,才能度过一切危机。

其实高元自开皇十九年后,就主张向隋朝称臣,尤其是杨广登基为帝以后,他称臣之心更重了,他和乙支文德等南方势力主张全力向南发展,先集中全力统一半岛后,再以一个整体与隋朝博弈。但是渊子游和渊子澄为首的北方势力却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隋朝在杨坚时期,就把兵强马壮的高句丽视为威胁,只是当时历史条件还并不成熟、首要之敌是突厥汗国,于是只好在高元上表请罪后,顺势作罢。

如今的突厥汗国已经被打得四分五裂,隋帝杨广无论是出于东北方的安全、还是出于雪耻之心,都要向高句丽动兵,再加上隋朝君臣中几乎达成一致的共识,那就是必须要给高句丽以教训,所以称不称臣,都改变不了大隋将要进军辽东的事实。在隋朝绝对会用兵的情况下,高句丽要是把军队都调往南方作战,隋朝能够轻而易举的夺回辽东平原。所以千万不要对和平、和谈抱有幻想。鄙

事实正哪渊氏兄弟所料,不久之后,杨集果真借势夺走了辽东平原北部地区,还顺便歼灭了他们十多万大军,然而高元认为这一切都是渊子游惹来的,如果他当初没有对契丹怀有野心,就不会出现现在的一切。

就在今天上午,高元得到一个消息,隋军在辽水对岸打造渡河器械,摆出了全面开战的准备,这让他知道自己要想保住国祚,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和隋军议和,满足对方的一切条件,二是把隋军打疼。

可无论是哪一条路,都需要得到渊氏兄弟同意方可。

深思良久,他向待命的侍卫首领吩咐道:“将大对卢请来,就说我有要事相商!”

“遵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