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隋主沉浮 > 第814章:渡河战役,一触即发

大隋主沉浮 第814章:渡河战役,一触即发

作者:碧海思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7 00:36:38 来源:笔趣阁

李家堡大梁水河段水流平稳,非常适合摆渡,因此李家堡码头也是大梁水上的重要码头之一,河面之上也架设了几座桥梁,但是隋军占领了李家堡城以后,为了防止高句丽军士兵从南岸的下堡城和白岩城辖区北上,便将桥梁拆毁了。

正值雨季时节,大梁水水量极大,从上游而奔腾而来的洪水使这个平缓河段的河面比枯水时节宽了一倍之多,足足宽有百丈之多。

下午时分,大梁水南岸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高句丽辅兵辎重兵先后上了船,纷纷划桨向对岸驶去,他们的任务并不是登上北岸,而是用三百多条船只在大梁水上搭建浮桥。这也是大隋王朝和高句丽等**队渡过大江大河的惯用方式,并不是什么稀奇之事。

若是没有船只,一般会一段一段的打下桩子,使之当作桥墩,但是速度肯定不如船只快。

这些船只到了既定位置便落锚于河中,成了一个个稳稳当当的桥墩,再在上面架上横梁、铺上木板,便形成一座平台一般的浮桥。

南岸,三万名高句丽精兵列出整齐的队列,前方是身穿铠甲的如刀盾兵,紧接着是长矛兵、弓弩兵、骑兵,最后浩浩荡荡的物资队伍。

主将高大阳身穿铠甲、手按刀柄,默默的站在河边座瞭望塔上,脸上满是忧色的望着河中、对岸。

高大阳是高元的弟弟,他此时的心情着实比较糟糕,高句丽本是辽东之霸,便是隋朝先帝杨坚也对他们忍气吞声,可自从杨广登基为帝,一切都变了。

契丹人在大业元年洗劫隋朝柳城郡,惹来了隋军的报复,落下了灭族的下场,也是在杨集率军与契丹人交战之时,渊子游为了给高句丽打下一个战略纵深,让渊太祚率领十多万北方军向粟末靺鞨进军,企图就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灭掉粟末靺鞨,然后再占领辽水支流弱洛水以北的地区。若是这个战略构想得以实现,那么高句丽与隋朝的国界便是“”字形的“弱洛水——辽水”。

这个战略构想并没有半点错处,然则渊子游在任命主将的问题上有了私心,竟然让比较废物的渊太祚为北伐主帅,结果不但没有灭掉粟末靺鞨,反而损失了十多万精兵,丢失了隋称漠州郡的辽东北部。

这一败、一丢,让隋军可以避开湍急的辽水,从陆上就能进攻高句丽。

时隔两年,渊子游再一次所托非人,再一次败给了杨集。不到二十天的时间,就被杨集为首的隋军杀到了大梁水对岸,所谓的第一、第二道防线,完全成了一个天大的笑话。

对比前后的国势,实在是令人唏嘘不胜。

高大阳也反复考虑过失败的原因,除开对手过于强悍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高句丽手上无将,高句丽所谓的一流名将如果去到隋朝为将,只怕连三等都算不上。也正因为高句丽国无良将,从而使武装到了牙齿的恶狼般的强兵都成了绵羊。反观隋朝军方,下有狮虎一般的强兵,上有多如野狗的名帅名将。

这么一比起来,光是在军方方面,就被别人比了下去,如果再把人数、国力算上,高句丽根本没法看,他们又怎么可能不败?

“父亲!大王听了大对卢的建议,让我们挥师北上,致使下堡城和白岩城两大战略要地兵力空虚。孩儿总觉得比较危险。”高大阳的长子高宝跑上瞭望塔,他看了父亲一眼,接着说道:“孩儿感觉是大对卢故意把南方军送上战场一样,其用心不纯。”

“闭嘴。”高大阳狠狠地瞪了儿子一眼,冷冷的分析道:“我们此时兵多将广,而杨集的兵力却远不如我军。大对卢此时建议大王分散兵力,实际也是迫使隋军分散兵力,以便我们集中兵力将隋军逐个击破,如果我们联合高僧罗将军将韩洪的三万隋军歼灭,就能以雷霆万钧之势杀上北方,夺回失去的国土。当隋帝反应过来,杨集已经完了。”

说着,又警告道:“此战事关我大高句丽的生死存亡,无论是我和大王也好、还是大对卢和帛衣头大兄也罢,现在都达成了同心协力、一致对外的默契。以后休要再说这些动摇军心的废话。否则,军法论处。”

“孩儿知错了!”高宝见到父亲生气,不敢再说这个话题,他停了一下,又低声道:“孩儿还听到一事,恐怕事关重大。”

高大阳皱眉道:“有什么话就直说,不要吞吞吐吐的。”

“是!”高宝心下一横,向父亲说道:“孩儿听武岩将军说大对卢秘密遣使派到洛阳北方去了,这个使臣好像就是渊太朗!”

“果真是武岩说的?”高大阳大吃一惊,高氏是五大部里的桂娄部,而武岩的家族也是桂娄部的重要成员之一,算得上是高氏的开国元勋后裔,至今依然对高氏忠心耿耿,由此而来的,便是与渊氏为首北方集团极为不合。

大业元年的时候,他和檀允就是乙支文德随行一员,一起出使东/突厥,正是因为他们回来报信,才知道乙支文德的行踪是渊子游透露给了杨集。如果儿子说所这个消息当真出自武岩之口,想必是掌控了一定的证据。

高宝重重的点了点头,一字一顿的说道:“确实是武将军所说。”

高大阳还说负责赎买俘虏的渊子游为什么没有赎回渊太朗,原来是被派走了,他沉吟半晌,吩咐道:“你将白岩和下堡的城防交给檀允,立刻返回辽东城,将此消息告诉大王。”

“孩儿遵命!”高宝应声而去。

高大阳被这个消息弄得十分不安,再想着北方派的礼雍“无脑”一般的出兵、权明的无为和莫名消失,心中也开始疑神疑鬼起来。

“将军,这是高僧罗将军刚刚派人送来的军情。”他的亲兵统领走了上来,将一封书信交给高大阳。

“可知对岸隋军的消息?”高大阳接过书信,一边展开,一边询问道。

就如准备强渡辽水的怀远镇的李子雄一般,现在高大阳想要渡河,对岸敌军就是一个巨大的问题。他现在虽然有三万精兵、三万辅兵和辎重兵,兵力是韩洪的两倍,可他的兵不可能一下子就能在对岸摆开阵式迎敌,所以他十分担心韩洪出动重兵半渡而击。

“据我军斥候来报,对岸有一万五千名隋军铁骑!”亲兵统领报了一个数目,又说道:“将军,我军不能同时登陆,此时的敌军占了所有优势。”

“全部是骑兵吗?”高大阳又问道。其实这段时间以来,他和对岸的韩洪也在斗智斗勇,虽然没有发生大战,可小战却是不断。他也用过不少方法,然而水战毕竟不同于陆战,且自己又是处于进攻一方,故而每一次都吃了大亏,无法在对岸立稳脚跟。

这也是他耗时耗力收集船只、搭建大浮桥的重要原因。

“正是,他们的军队全部是轻骑兵,不过这一次没有床弩、投石车之类的大杀器。”亲兵统领也明白主将的担忧所在,他看了低头看信的主将一眼,试探着说道:“将军,您说隋军会不会是知道高僧罗将军将要出兵、所以他们要用床弩守城……”

“你说对了!”看完书信上的内容,高大阳忧心尽去,兴奋的大笑道:“高将军已率三万大军出发,一个多时辰后,会将抵达李家堡。届时,他将屯兵于李家堡城之西南,歼灭城外之隋军。有了他的相助,我军便能从容渡河,根本不用担心隋军半渡而击。”

“将军,韩洪和薛世雄等人会不会率军逃跑?”统领疑惑的看向高大阳。

“他们跑不了,也不能跑。”高大阳笑着说道:“李家堡有三万隋军,他们除了防止我军北上、帛衣头大兄和高将军东进,还肩负着袭扰西方各城镇的使命,而帛衣头大兄和高将军需要保护百姓西方各城的百姓,所以不敢把兵力分得太散,南撤的进度也十分缓慢。”

“李家堡隋军现在虽然被我们和高将军、帛衣头大兄三面包抄,可是本身他们实力雄厚,还有一战之力,一旦撤往杉松城,帛衣头大兄和高将军便能放开手脚,集结所有兵力、所有青壮,与我们一道包围杨集所在的杉松城。所以韩洪等人还不会退、不能退。”

韩洪等人屯兵于李家堡的主要使命,其实便是挟持城之西方高的句丽百姓为人质,从而使帛衣头大兄渊子澄和高僧罗投鼠忌器。

面对隋朝可以出城作战的三万隋朝精兵,他们既不敢放下百姓去收复其他地方,又不敢主动进攻,因为一旦他们出了城,像流寇一般的祸害地方,高句丽将会更加被动。但是这支隋军受限于兵力的不足,同样是进退两难。

他们高句丽如今已然从僵局中腾挪出来了,而隋军各路援军远在北方,所以高句丽占了先机和上风,高大阳觉得他们赢定了。

“将军英明!”亲兵统领目光一亮,躬身笑道。

“虽说高将军能够帮助我们胜利渡河,而隋军也有可能因为他的到来退回城中,但我们也不能让高将军专美于前。令辅兵抓紧时间修浮桥,如果木板不够,先将板车卸下来使用。”高大阳点了点头,虽说他和高僧罗都是属于南方派,也是惺惺相惜的好友,但是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此时是交情归交情、功绩归功绩,不能混为一谈。

“遵命!”亲兵统领立刻回去传令。

随着命令的层层下达,越来越多的高句丽辅兵和辎重兵投入到大梁水之中,每个人都扛着横梁木板走上前来,一些人卸下粮袋,把板车上的板子也拆了下来。

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在三万名辅兵和辎重兵的努力之下,大大的浮桥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对岸延伸而去。

大梁水北岸,隋军也在严阵以待。

韩洪得到敌军大举来犯时,他并没有一丝一毫的惊慌,在派人向杨集示警的同时,他并没有收缩兵力固守待援,而是冷静的根据敌情将三万守军一分为四。

他亲率三千名士兵坐镇城池。令薛世雄率一万名凉州军在西城之外择地等候奔袭而来的高僧罗,希望薛世雄能够利用凉州军最厉害的骑射、“放风筝”战术搞死一部分敌军士兵,达到削弱敌军锐气和士气的目的,同时也是拖延这路敌军到来的时间;而王行本则率领一万骁果军迎战北上的高大阳。

至于杨师道和李知亮则是率领七千凉州军游弋在城之西南方,充当薛世雄和王行本的援军,无论哪一方抵挡不住,他们便分兵援助,亦或掩护着退回城池。

从韩洪的部署来看,南部的王行本以半渡而击的方式,歼灭北上之敌,这也是他准备的主战场。而西部的薛世雄则是以拖延高僧罗为上,只要他把高僧罗牵制在李家堡远处,王行本就能从容对付高大阳。

王行本亦是骁果军一名主将,此人看似没有什么名气,实则是一个熟读兵书、武艺娴熟、忠诚刚烈之士,在凉州效力之时,也是杨集手下独当一面的大将,他的风格与韩洪、尧君素一样,尤为精通善守之道。

这些日子以来,韩洪能够从容的将高大阳拒于对岸,王行本可谓是功不可没,他在岸边关键处打下很多鹿尖,以此作为拒敌之利器,同时建立了一些哨塔、烽火台,只要敌军有所行动,便以烽烟传递消息。

王行本也让人在对岸针对性的搭建了瞭望台,此时正站在浮桥正面的瞭望台上观察敌情。

高句丽的动静可以一览无余,当他看到巨大平台般的浮桥慢快速向这边延伸,脸色虽是凝重无比,可却没有丝毫的惊慌。

颇有一种大势在手、稳如泰山的镇定。

“将军,现在怎么办?”一名副将问道:“要不要派人去骚扰敌军、拖延浮桥的搭建速度?”

“不用了!”王行本看了下天色,说道:“让他们早点过来送死,若是把时间拖到晚上,他们便能铺天盖地的过来,不利我军堵敌,让将士们勿要懈怠。”

“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